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约翰•佩里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定价:28
  • ISBN:9787308115469
  • 2020-06-07 21:27:00 摘录
    当我还是个年轻哲学家的时候,我曾向一位资深同事请教过快乐的秘诀是什么。此人名叫帕特萨普斯( Pat Suppes),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对人性有敏锐而睿智的认识。他并没给我什么忠告,而是给我讲了一个颇为搞笑的观察结果,说许多对自己很满意的人是这么做的:

    对自己的短处和缺点仔细盘点一番;
    把它们视作美德;
    很钦佩自己拥有这些“美德”。

    粗鲁的人觉得自己很有男子气概,学究们欣赏自己对细节的关注,本性自私而卑鄙的人觉得自己帮助市场实现了优胜劣汰,等等。
    哈哈哈可真有意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20-06-02 23:04:34 摘录
    当我们的 to do list不够长时,我们就很难找到匹配现在状态的任务,而当事件足够多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为了拖着不做最不想做的那件事,为了减少点内疚,还是把这件比较不太想做的事做了吧,相比较起来它似乎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
    真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01 22:44:20 摘录
    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在试图专心的时候,都要面临重重的干扰,都要面对分心的诱惑。如果要做的“正事”又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这个,跟“水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一样,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与其指望自己“用强大的意志力对抗诱惑”之类,不如换一种脑筋,直接避开干扰源。

    “滚下网络、滚出你的家”,就是一种逆向思维。
    啊,是的是的,对对对! 无数次验证有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7-23 17:17:39 摘录
    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烂开始”带来来了"好结束”;
    苛求完美”的人,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烂结束”。
    所以当你为质量而忧虑,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时,不妨允许自己迈出最“烂”的第一步。如果这“烂”的一小步能帮你争取到时间,那么“烂开始”就能转化成“好结束”。
    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完成比完美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7-23 17:05:59 摘录
    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在试图专心的时候,都要面临重重的干扰,都要面对分心的诱惑。如果要做的“正事”又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
    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这个,跟“水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一样,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与其指望自己“用强大的意志力对抗诱惑”之类,不如换一种脑筋,直接避开千扰源。
    “滚下网络、滚出你的家”,就是一种逆向思维。
    完全说到了心坎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23 17:03:15 摘录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面临着一件让你焦虑的事情,那些平常觉得枯燥无聊的琐事,突然变得无比可爱?—桌子收拾完了,扫一下地吧!地面太脏了,实在不能忍了!地也扫完了,擦一下窗户吧!上次擦窗玻璃还是两年以前了,这两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实在不能忍了!
    深有同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31页
    在如何最佳地运用时间这个问题上,你有可能常常是错的。把时间浪费在做白日梦上,想着做一档不切实际的广播节目,可没准到了最后,这比写文章、书评、备忘录什么的有价值得多一这些东西铁定没人看。结构化拖延者或许算不得世上最有效率的人,但是,如果能让她的想法自由自在地飞翔,自动自发地分配时间,或许她能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若是非得让她按照更有条理的方式做事,她很可能根本做不到这些。为了你已经做完的事情,拍拍自己的肩膀,鼓励一下自己吧。用上待办事项清单、闹祌之类的帮助手段。找个能防止你一事无成的搭档。最重要的是,要享受人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30页
    理性是绝好的天賦,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充其量只是内心各种欲望的外包装,也有可能它不过是另一种欲望而已,相对弱小,要与其他欲望竞争。对有些人来说,想要变得理性的愿望极为强烈,占据了主导地位,指挥了他们的大部分行动。我很感谢这种人。他们成就斐然,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合作起来也挺累的〉,我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归功于他们。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把精力奉献给善事的人,坚决而理性地投身于犯罪活动可不是美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26页
    所以呀,我觉得在拖延的问题上,哲学没起到多少抚慰作用。但这不是说它一点用都没有。你的上司、配偶或搭档很可能没看过这一章。没准你可以跟他们讲一通赫拉克利特或麦克塔加,借此贏得一点时间,把已经拖了太久的事情做完。但这一招我可不会经常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25页
    正如那个老笑话里讲到的,停了的钟表比慢五分钟的钟表更准确,因为停了的钟表每天肯定有两次是准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个钟表什么都没告诉你,所以你没法说它是准还是不准。你看表的时候,指针的位置本该告诉你现在是几点几分,而唯有指针变化的时候它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19页
    关于麦克塔加,有件事我一直很好奇:他的全名是约翰,麦克塔加·埃利斯,麦克塔加。麦克塔加不仅仅是他的姓,还是他的中名之一呀。这里头必然有些有趣的来历。我猜,应该是某些非常英国化的原因。或许哪天我该去查查看。回到正题上。他认为时间不是真实的,论据是什么呢?麦克塔加认为,时间的本质之一就是事件之间存在先后顺序:之前、同时、以后。而且只有这三种关系,再无其他可能。你想了解一件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只需要知道它发生在哪些事情之后,与哪些事情同时发生,又发生在哪些事情之前就可以了。这种先后顺序永远不会改变。戴高乐当上法国总统的时间比萨科奇早,这个事实永远不会变。你可以想象一个巨大无比的日历,按照星期、月份和年份划分好了格子,从1950年到2050年间法国政坛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记录在相应的那一格中。如果你想知道这些事情在“何时”发生,这个日历会告诉你一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16页
    赫拉克利特的话虽然十分深刻,却并不全对。你当然可以先后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尽管第二次你踩到的是不同的水流(除非河水流动得极其缓慢处在先后两个时刻的你也是同一个人,尽管你脑子里的想法可能起了变化。河流是个复杂的事物,不同的时刻容纳着不同的水。自我也是个复杂的事物,在不同的时刻容纳着不同的想法和情绪。你可以连续两天踏入同一条河,哪怕头一天打湿你衣服的水分子已经跟第二天的不一样了。今天的你可以因为昨天没做某件事而感到内疚,哪怕你因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情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16页
    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有一句名言: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总有新的水流过来。我们或许可以假设,在两个不同时刻的自我也是不同的,因为人的脑海总有新想法和新情绪涌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15页
    会不会有某种哲学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们做事拖延呢?或许它发生在潜意识的层面,我们并未察觉到。如果有,那真挺酷的。我不敢断言真有此事,但探讨一番肯定很有意思。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哲学家们说服他们自己相信,某些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些真实性受到质疑的东西跟拖延很有关系。比如说,我这个人是不是真实的呢?时间是不是真实的呢?说到拖延,这些命题看上去的确很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110页
    拖沓的同事里头,有些人的确傲慢自大。可是,我也相当肯定,典型的结构化拖延者不是因为傲慢才拖延的。错过了截止日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内疚的。发现自己的拖延行为妨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都很过意不去。真正傲慢自大的学术界人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拖延。他们认为自己的做事顺序是正确的,只是别人无法认同而已:“为什么他们就这么想让我今天上午给论文打分?我可是在重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啊,没准灵感一来,我能给无数的相关研究书籍再添上十几页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