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说明书更重要的年代:哈佛大学把写作课作为全校唯一的必修课;未来的广告、营销、游戏甚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要求人人都必须擅长讲故事;能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许荣哲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38.00
  • ISBN:9787508656618
  • 2018-03-27 06:57:39 摘录
    有一句老话说:“最珍贵的宝藏,藏在你最恐惧的洞穴里。”这句话在小说创作上非常实用,因为它一次创造了两个重要的东西:看得见的宝藏,以及看不见的恐惧,并且巧妙地把它们牢牢绑在一块儿,想拿到宝藏就得克服内心的恐惧。然而比看得见的宝藏更重要的是—克服恐惧本身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3-23 23:43:35 摘录
    第一次月光
    珊珊习惯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担心的爸爸
    出海捕鱼前,抱着珊珊说:“今天试试看,说‘实
    话’,不要说‘月光’,月光会惹麻烦。”
    注意到了吗?爸爸说这句话时的动作是“抱”着珊
    珊,用词是“试试看”。啊,多么温柔啊!
    这个时候的珊珊还不懂实话和月光之间的关系,于是作者通过智慧的老猫说:“实话是真实的,月光是想
    象的。”
    第二次月光
    随后,珊珊的“月光”闯了祸。虽然爸爸救
    了汤姆,但老猫却被海水卷走了。爸爸第二次要珊
    珊再想一想,“实话”和“月光”有什么不同
    此时的珊珊有所体悟了,她说:““月光’是美
    人鱼妈妈、凶猛的狮子、袋鼠娃娃。‘实话’是妈
    妈不在了,我只有爸爸和老猫,但现在老猫也不见

    因为伤害,珊珊一夜之间长大了,她认清了月光和实话之间的差别,也从自我逃避(保护)成长到认清现
    实。
    第三次月光
    故事最后,爸爸送给珊珊一只沙鼠(貌似袋
    鼠娃娃),珊珊高兴地尖叫起来:“汤姆终于可以看
    到袋鼠娃娃了!”爸爸一听,连忙阻止她:“珊珊
    不要再说‘月光’,要叫它真实的名字。”
    珊珊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她冲出家门,要
    把沙鼠送给感冒生病的汤姆。汤姆看到沙鼠时,也
    以为它就是袋鼠娃娃,惊讶地问起它的名字。珊珊
    露出愉快俏皮的笑容说:“它的名字叫月光!,”
    将沙鼠取名为月光,不只是俏皮,而是对太在
    意现实而失去想象力的成人轻轻的反击。从此,珊
    珊又可以讲月光了,因为现在的月光和以前的月光
    不一样了。
    仔细审视故事,父亲每次提问,作者都会给出一个答案——第一次是借由智慧的老猫说出来;第二次是借女儿自己的体悟说出来;第三次则是巧妙地留给读者自
    己去思索。
    由远而近,由外而内,一层、一层往上叠,读者仿佛又听见作者在我们耳畔轻轻地说:要记住,有好的月
    光,也有不好的月光,重要的是明白两者之间的不同。
    在月光的温柔带领下,我们认识了珊珊,进而理解
    了珊珊,最后甚至认同了珊珊,她需要的不是矫正,而
    是爱的理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3-23 23:21:04 摘录
    当小说家希望笔下的人物,从索然无味的日常跳出来,突然干起不寻常的事时,就必须给人物一个合理的动机。所谓动机,就是促使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
    在我所见过的各种动机里,最不负责任的一种,叫
    打赌”。
    所谓打赌,就是针对某件事物和他人赌输赢。
    不过我也必须承认,“打赌”简单而有效,因为只要一打赌,平时不可能做的事,一下子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0 23:05:12 摘录
    女儿摇摇头说:“没有答案了,但这一次我有问题。”

    “什么问题?”父亲压抑怒火

    女儿很认真地问父亲:“为什么一对双胞胎,从同一个烟囱进去,同一个烟囱出来,一个人的脸变成黑的,另一个人的脸却变成白的呢?”
    这个问题太好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0 22:51:40 摘录
    当天麦高文到萝西家时,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正正当当得到她,而不是玩什么坏把戏。至于伊基开给他的“爱情迷幻药”,他灵机一动,把它倒进萝西老爸的咖啡里。麦高文心想,这是女孩子吃了会更喜欢你的药,老男人吃了,应该也有类似的效果吧!
    我喜欢这个意外2333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0 22:47:10 摘录
    徐志摩:“梁思成在又怎么样?天地这么大,你就在我两臂之间。我可以吻你,就现在,你怎么躲?”

    林徽因:“我不躲,但你会发现这没有任何意义。你会后悔,你会失去一些这辈子你再也要不回来的东西。然后你就会明白我许你的,我从没有收回,只是从今以后,它再没地方存放了。”

    ——王蕙玲《人间四月天》
    这两人真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0 22:17:03 摘录
    随后,编剧老师传授我们,三十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七个问题”的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间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可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故事的公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2
  • 2017-07-09 13:28:27 摘录
    看完上面五花八门的各种想象之后,让我们回到“羊+Ⅰ=鹅”这个等式,其实“I”就是想象力( Imagination),它可以把任何不对等的交易都合理化。
    不合理引发想象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7-08 15:29:47 摘录
    发现了没有?七个问题其实是一条逻辑的线,它把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故事”,转换成依照逻辑因果排列的“情节”。
    说穿了,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两次“因为、但是
    所以”的重复操作。
    有因果,有转折,这是故事最基本的构成。所有的模式和技巧,应该以此为“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88页
    “真相”并不等于“正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65页
    小说家不仅拥有述说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虚构的权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26页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每告诉小孩一个答案,就是剥夺一次他的学习机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2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6页
    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6-03-30 20:42:53 摘录自4页
    编课老师传授我们,三十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七个问题”的公示: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