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
……
[ 展开全部 ]
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 收起 ]
作者:龙应台 [德] 安德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6.00
ISBN:978702006861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4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让尘
2020-11-30 20:06:10 摘录
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阿飘
2020-06-10 16:45:38 摘录
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历史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8 17:11:52 摘录
有一天,一群朋友刚离开,他说,“妈,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你的华人朋友的特征?我说没有。他说,“就是,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十六岁的菲力普,在我们做过多次的实验后,曾经下过这样的观察归纳,他说:“妈,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8 17:10:42 摘录
反问八:你恐惧什么?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惧吧?我恐惧失去所爱。你们小的时候,放学时若不准时到家,我就幻想你们是否被人绑走或者被车子撞倒。你们长大了,我害怕你们得忧郁症或吸毒或者飞机掉下来。我恐惧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赏月,能饮酒能作文,能会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记忆,能坚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为,能爱。每一样都是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可以瞬间失去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8 17:09:53 摘录
不是正因为有最终的灭绝,生命和爱
才如此珍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8 17:08:53 摘录
容许我改写令堂触目惊心的名句:“有怎样的人民,就有怎样的政府”,成“有以道理干涉别人生活的人民,就有以道理干涉人民生活的政府,小众永远首当其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8 17:08:13 摘录
这么写,会让很多香港人跳起来。我其实一点也不想说他们搞烂的事情可多了。可是就媒体而言,德国多么好每个报纸都有它的批判立场,在公共场所禁烟这个议题上,保守的《法兰克福汇报》和激进的《柏林每日新闻》就会有截然不同的鲜明立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7 23:56:07 摘录
政府有没有权利这样高姿态地去“指导”人民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里,不吸烟的“大多数”有没有权利这样去压制生活习惯不同的吸烟“少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7 23:55:00 摘录
你是否学习到,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失败者如何从四脚朝天、一败涂地的地方,从容地爬起来,尊严地走下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7 23:54:18 摘录
Kitsch让两颗眼泪快速出场。第一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太感动了第二颗眼泪说,孩
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尤其棒使 Kitsch成为 Kitsch的,是那第二颗眼泪。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6 19:42:28 摘录
贫穷使得我缺少对于物质的敏感和赏玩能力,但是却加深了我对于弱者的理解和同情。威权统治也许减低了我的个人创造力,但是却磨细了我对权力本质的认识而使我对于自由的信仰更加坚定可能也使我更加勇敢,因为我知道失去自由意味着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6 19:41:24 摘录
请问品味是什么?它不就是细致的分辨、性格的突出,以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吗?每一件,都正好是贫穷所啬给你的,也是威权政治所剥夺于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6 11:26:32 摘录
人与人之间,有语言,但是没有交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6 11:10:36 摘录
她是个牧人,用脚测量大自然有如我们用脚测量自己的客厅,大山打水大自然是她天赋的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3-16 11:04:25 摘录
全球化的趋势这样急遽地走下去,我们是不是逐渐地要抛弃“每一个人一定属于一个国家”的老观念?愈来愈多的人,可能只有文化和语言,没有国家;很可能他所持护照的国家,不是他心灵所属的家园,而他所愿意效忠的国家,却拒绝给他国籍;或者,愈来愈多的人,根本就没有了所谓“效忠”的概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亲爱的安德烈》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
连结的“份”/安德烈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3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4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5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6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7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8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29封信 KITSCH
第30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1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2封信 人和诘问
第33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4封信 独立宣言
第35封信 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亲爱的安德烈》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
连结的“份”/安德烈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3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4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5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6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7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8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29封信 KITSCH
第30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1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2封信 人和诘问
第33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4封信 独立宣言
第35封信 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亲爱的安德烈》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
连结的“份”/安德烈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3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4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5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6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7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8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29封信 KITSCH
第30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1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2封信 人和诘问
第33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4封信 独立宣言
第35封信 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十六岁的菲力普,在我们做过多次的实验后,曾经下过这样的观察归纳,他说:“妈,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惧吧?我恐惧失去所爱。你们小的时候,放学时若不准时到家,我就幻想你们是否被人绑走或者被车子撞倒。你们长大了,我害怕你们得忧郁症或吸毒或者飞机掉下来。我恐惧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赏月,能饮酒能作文,能会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记忆,能坚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为,能爱。每一样都是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可以瞬间失去的。
才如此珍贵。
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尤其棒使 Kitsch成为 Kitsch的,是那第二颗眼泪。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