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载美国新闻界几大家族的前前后后,像《时代》周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以及肯尼迪、尼克松等总统,如何影响新闻又如何受新闻所影响,古巴导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定价:8.1元
  • ISBN:9787541101717
  • 2018-02-25 11:01:44 摘录
    以他同辈人的标准看,他是位勇于奉献的、严肃的自由主义者;但同时他也渴望社会地位,想在人们眼里成为负责的人。如果他的社论作家走过了头,报纸就会在广告商中失去正统形象,最危险的是会永远失去购买《时代先驱报》的机会。这将他置于与某些社论作家的冲突之中,有时甚至是公开的。他认为这些人是幻想家,太单纯了。他是属于现实社会的人,他称他们为“第五等自由主义者”,这句话既不表示尊敬也不表示亲爱。在他自己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作出现实的决定和困难的挟择。他相信民众自由,但常常认为社论太单纯了,这份报纸有点超越他的需要,超越他的最后控制线。
    菲尔,华邮掌舵人与社论作者的内在矛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1:17:20 摘录
    如果《华盛顿邮报》每年持续亏损100多万美元也没有人会认为迈耶不会理财。然而菲尔不一样。当他跨进《邮报》时仅是31岁的青年。他抛弃了其它领域的光明前程,所以身在《邮报》有着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并非仅仅产生于他在《邮报》成就的可能性,更在于一旦错过这个职业会产生的思恋之情。肯定会建立起名声,但这种名声的建立绝不能来自迈耶女婿的身份和每年损失100多万美元的《邮报》经营。迈耶办报并不看重赚钱,但菲尔却迷恋于财政上
    的成功,其原因,一是因为一份实力雄厚的报纸需要以牢固的财政为基础,一是他必须证明他的经营才能。这些终于将他驱于派头,重视他过去看不起的广告商的说话方式。再说,非尔·格雷厄姆真正爱好的是政治而不是新闻,他不想成为行动的观察者,他想作的是一名处于核心之中的策划者。他有判断、有能力而又温和。不过他是一位兜售者。……到40年代末,格雷厄姆可能是华盛顿城内唯一最重要的策划人。他是权力者们的朋友、顾问、实行者和活动家;他给该城记者本·吉尔伯特的指示十分明确,该报是社会进步的工具。严重损害完整和国内制度的新闻报道不能见报。这样一来,菲尔·格雷厄姆为《邮报》开辟了新纪元,他比迈耶更懂得才能,更重视文字。较之迈耶他对报纸经济上的脆弱性更操心。必然地,而且几乎在不知不觉中,他为报纸争取到了更多的尊严。他是个典型的内幕人,他讨厌《邮报》和它的记者看上去不象局内人或缺乏关系。久而久之他变得越来越关注政治责任。如果他与有权势的政治家们打交道,他必须持现实主义态度,不能太激进,报纸绝不能显出象是知识分子堡垒的模样。这在格雷厄姆和他的优秀的社论作家们之间造成了日益加深的分裂。
    客观而复杂。菲尔格雷厄姆对自己的定位,更像是一个政治的策划者,而不是一个超然于局外的观察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1:03:21 摘录
    要把《华盛顿邮报》办成一家能够自立的报纸还需要经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这份报纸只是浩若繁星的报纸群中的一家,在晨报市场的竞争中,它要同其它许多大报平分秋色,决一雄雌。尽管迈耶对办报很有兴趣,但有时他仍对买下这份报纸是不是办了一件错事感到疑虑。《华盛顿邮报》可怕地消耗着他的钱财。为了使办报的亏损和他在其它资产和投资里应纳税的进款之间相互制约以减少进一步的亏
    损,他迅速地整理了自己的财产。尽管如此,要维持《华盛顿邮报》的局面仍然十分耗费钱财。这种不景气的局面一直拖了长达22年之久。尤金·迈耶垂暮之年,时隔《华盛顿邮报》已开始大量赚钱之后很久,专栏作家马至斯·蔡尔兹和迈耶谈到了这份报纸。蔡尔兹对迈耶说“你一生做了许多于公众有益的事情,相比之下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将《华盛顿邮报》起死回生,并把这份报纸办成了一份举足轻重的大报。”“是的,”迈耶表示赞同,“你说得完全正确。”随即他便开始唠叨在那些日子里,为了使《华盛顿邮报》不至于垮台,他迈耶每年要赔进去多少钱。“唉,每年啊,”他仍然有些激动,“这份报纸每年的开销简直比我的全部进款还要多!”
    hahaa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0:56:46 摘录
    (1940年代)在晨报市场的竞争上《华盛顿邮报》没有《时代先驱报》那么大的市场,因为华盛顿邮报》所塑造的适合自己订户感情—在新政和全面发展的中央政府执政的华盛顿的那些有教养的年轻入的读者还为数不多。
    华盛顿邮报的兴起 与这波年轻人与权力的结合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一个媒体背后往往就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0:51:05 摘录
    格雷厄姆娶他女儿时迈耶65岁。他热爱报纸,报纸不只给他带来权力,也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他已习惯于权势和影响,而办报皆优于其它诸多行业。他纯粹以公用事业服役期来看待他的所有权。无需证明他在任何领域都能够成为成功者,他已取得了成功,编辑的观点往往比他的观点更为自由化,在这方面他取支持态度,并且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宽大;确实,为了把报纸办得更加生动活泼少些沉闷和迁腐,他有意收寻一些更为自由的言辞。他已经意识到一条勿容置疑的道路:只有在他手里有了好的编辑和记者时,他才能出版一份优秀的报纸,而只有赋予了他们可观的自由时,他才能得到这些人,这些自由往往是以牺牲他自己的观点为代价的。
    拥有媒体,更像是一种公职,你可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你要知道这份权力其实从根本上,并不是服务于你自己。但对于今天的自媒体而言,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不过往更深处里说的话,今天的自媒体,当他逐渐做大之后,他其实也是在服务粉丝,服务于认同他树起来的价值观的那群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0:40:48 摘录
    在她那一代人中间,她是高个子妇女,高得刚刚显得有一点儿笨拙。她并不认为自己漂亮,母亲常常说她没有风度。但是,她认识的多数年轻男人都喜欢她的模样儿,特别是她微笑的样子。她的笑动人,有一种踌躇不定的味道,还有羞怯和某种脆弱感以及态度中的节制,这些使她的笑变得撩拨人心。她曾去过瓦萨,她不喜欢那个地方。后来她违背父亲的意愿上了芝加哥大学,然后到了旧金山,在那儿写了一些劳工报导,成为哈里·布里奇这类左翼劳工领袖的朋友。她自己也有点偏左,这在当时完全无所谓,朋友们认为,她的政治观点和华盛顿的迈耶住宅一叫作月牙楼(crescent place)—中的成群仆人、无数房间形成的豪华气派之间的对照使她极度的难堪不自在。她并不真想回华盛顿,因为她不喜欢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在过去使她厌倦;城里到处都是呆滞不堪的男人,成了固定的社会秩序中的一部分,除了宴会和舞会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她不善于此类社交。那些男人沉闷得很,她不愿意和他们出去,她也不喜欢过于严肃的男人。此时于,她在霍克利寓所碰见了菲尔格雷厄姆。他活泼欢快,洋溢着生气,又有蛮横的野气,一肚子的故事,一时间,既神采飞扬,又严肃认真,一会儿又反过来嘲讽自己创造的庄重气氛。在他之前,从未有人为凯悲琳做过这一切。他使她欢笑,感到自己年轻动人,他使她从自身中解脱。他是她从未见过的人,他是那样的生机勃勃,生活对他真是丰富多彩,他身上充满精力。凯是十分聪明的女人,她立刻觉察到,菲尔是一位永远破坏规则的男人,永远需要原谅的男人。她将永远原谅他。
    这大段的铺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0:34:49 摘录
    1939年格雷厄姆毕业于哈佛法学院,两位最高法官都急切等待着他的到职。他得到弗兰克福特的担保,当时只要这
    点就足够了,这实际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华盛顿的日子激动人心。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主流是他的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迫近,政府缓慢却又不可遏制地进
    行着准备,不断地集中。权力越来越快地从立法部门移向行
    政部门,行政部门需要杰出的年轻人,年轻人是一笔资产,
    他们可以胜任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忠贞不二,他们想出人头
    地,新政和国家需要他们。没有人会局限于过去的行为和旧有的名声,在这个时代存在着杰出的青年人通往权力的捷径。速度和精力是基本要素,年轻的俊杰们效率高,精力旺盛。推行新政,成立了新的办事机构,这些机构需要年轻的男女来主持,人们不得不推荐年轻人。天才的首先发现者是费利克斯·弗兰克福特。当时他同情自由政府日益增长的权力,他与政府和学术界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成为其间的最高联系人。华盛顿是个较小的城市,哈佛法学院在当时各法学院中的支配地位是后来无法比的。政府正在改变,它需要新类型的人物,这个类型不是地方城市老板的关系产生出来的、唯命是从的政党人物,而是产生于哈佛法学院的年轻的,无牵连、又具有主动精神的法律俊杰,弗兰克福特就处在发送职务和承担监护的位子上,任何大城市的市长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当时,弗兰克福特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拥有知识的权威,道德的权威和政界的关系。他与时局的发展并肩而行,他比城市里任何人都读得多。如果来到城里的杰出年轻人不是他的门徒,弗兰克福特很快就将他吞并过来。他是一个足智多谋,很有经验的推销员,他和各色各样的人保持联系。弗兰克福特去世后,激进的记者I·F·斯通谈到他时,说:“最高法院中我唯一的订单去了。”

    弗兰克福特对一代年轻俊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批人形
    成了类似共济会的形式,美国知识界的地下层,相当于英国
    的费边社社员。
    顺便查了下弗利克斯 弗兰克福特。1914,到1939年期间,他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并是罗斯福总统关于新政措施的非正式顾问,1939年罗斯福总统提名他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直到1962年退休。尽管弗兰克福特受到了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教育,但他却是最直言不讳地支持司法克制的人,认为法院不应该把联邦宪法解释成——要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施加严格的限制。 另外这两段描述让我想起中国 北京的1980年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10:05:08 摘录
    他刚接手《新闻周刊》,第一次安排和该杂高级工作人员见面时,他的编辑奥斯本。埃利奥特向他强调了这次会面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打算将报纸引向何处。格雷厄姆坐下来,记了点儿笔记,然后走到他们面前说道,很简单,他对新闻的希望是最优秀的思想,最强烈的时间感,空间感和时事感。他明白新闻业是个问题很多的行业,但是,他希望《新闻周刊》成为,用他的话来说,“第一部历史的草稿。”第一部历史的草稿。对此行业最佳状态的叙述莫过于此了。
    1 菲利普格雷厄姆的这句金句原来是在第一次会见新闻周刊的人说的。在他的驱动下,格雷厄姆家族在1961年以1500万美元买下了纽约的全国性杂志新闻周刊。 2 我在想很多年后贝索斯买下华盛顿邮报,第一次与它的编辑人员见面时,是否说了另外一些金句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1 09:53:31 摘录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陷入了情网,爱上了凯瑟琳.迈耶,华盛顿政治一金融界幕后集团的可怕人物尤金·迈耶的女儿。她,个高,害羞,有些笨拙。求爱至少长达十五分钟,他使她眩晕,最重要的是,她笑了,这位严肃的年轻女人笑了。她在自己显赫的家庭里感到不自在。她的自信心让她那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的母亲一点一点驱散了。凯·迈耶不容易笑。她是一位羞怯,摇摆不定,而又有强烈好奇心的年轻女人。她同样使他动情,她的羞怯,她的内在的细腻的优雅,藏而不露的力量源泉打动了他。他俩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盛顿的阔男阔女,寓言般的青年。整个华盛顿都参加了订婚仪式。很久以后,当作女婿的感觉困扰,撕裂他的灵魂时,有人想他和凯·迈耶结婚是否为了她的钱财和她父亲的报纸呢。

    实际情况大不一样。尽管他出生于小木屋,但是他很富
    有。他的父亲是迈阿密的奶牛场主,因为城市扩建,欧内斯
    特·格雷厄姆进入了地产界,渐渐地,他从地产业和奶制品
    中赚了相当一笔家产。再说,1939年华盛顿《邮报》并不
    象它三十年后那样,是一家威势赫赫,令人心悸、雄居统领的宣传工具。当时它仅是该城位居第三的报纸。新闻业在当时并不显要,它的受人尊敬是后来的事。他娶她是因为他
    爱她。确实,他的一些朋友感到奇怪,凯是否配得上他呢。新闻业并不是一个完全严肃的行业,这个行业出现在他的面
    前,可能会中断等待着他的更为重要的工作。
    电影The Post的前传与源起。华邮并不是老尤金迈耶创办的,而是他在前半生靠金融赚了很多钱之后在后半生买进的,但是是在他手上变成严肃大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