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这本《诗经》收录全部305篇,每篇诗歌都配有相应的解释及译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作者:孔丘 编订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定价:19.90元
ISBN:978720006503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有一天
2018-11-23 18:05:14 摘录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有一天
2018-11-23 17:55:04 摘录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有一天
2018-11-23 17:53:49 摘录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兔纸
2018-06-12 15:44:45 摘录
南有喬木
南方有樹高又高
不可休思
樹下休息難做到
漢有游女
漢江有位好姑娘,
不可求思
要想追求路途遙。
漢之廣矣
漢水浩森寬又寬
不可泳思
難以游泳到對岸
江之永矣,
長江水流急又長
不可方思。木筏怎能渡過江。
q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小昭昭
2018-04-22 16:09:31 摘录
不学诗 无以言 诗三百 思无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4-09 17:44:02 摘录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
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尝以事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在一个深秋晩上,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巴陵胜景—洞庭湖
扑人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湖岸边
0
带枫树,红叶纷纷飘落
叶落而知秋”,这里“纷纷落叶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枫叶,可见秋风之紧,秋意之浓。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他首两句
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
晚秋的清幽气象:秋风萧萧,红叶纷飞,波浪滔滔,横无际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这是多么自由惬意,无拘无束啊!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泗脫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联翩。浩渺
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恻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而遭贬,君门路断,和湘娥的悲剧命运不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吗?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诗人遥望皎洁的白云,晶莹的明月,怀着幽幽情思凭吊湘娥。氛围静谧幽雅,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感伤情绪云明月”,多么纯洁光明的形象!它象征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9:01:53 摘录
步点1《氓》中三次写到淇水有什么作用?
淇水”是《氓》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意象,其作用表现在以
几个方面
①彰显了情节的发展。诗中三次提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生活经历发展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
实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决绝
水见证了诗中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揭示了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缓,暗示着两人情意融融;婚变时,“淇水汤汤”暗示着女主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暗示了女主人公暗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表明了女主人公的清
决绝。
③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中间、结尾三次提到淇水,分别代表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
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
照应,使诗于歌显得寻更州紧凑。
滩难点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不断变化
有“保e”“子”“复关”“尔”“士”等,试分析称呼的变化与女主人公
感情变化之间的关系。
“氓”意为“民”,诗中指男主人公。女主人公最初用叙述语气称男主人公为“氓”,是因为他们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子”是古亻代男子的统称,当面称对方为“子”,表示对男子尊重、客气、有礼节,这透露出女子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情感。“复关”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女子对心爱之人的热烈思念。“尔”是第二人称代词,女子直呼对方,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已经确定,感情距离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士”也是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后,沉思教训,用“士”来称呼男主人公,合身份,讲礼节,却也饱含嘲讽
的意味。
柳柿仿今我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6:09 摘录
第二章《诗经》:大众的心情13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
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韩非
子·备内》)唉,夫妻为人伦之始,是一切亲戚关系的源头。但这无比重要的人伦建筑,却建立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上。这个脆弱的基础,就是“爱”。它随时可能消失,而它消失的时刻,就
是悲剧的诞生之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5:54 摘录
沉湎于爱情还可以摆脱,女人沉湎于爱情,就不可摆脱了
以及第四段“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又都称对方
“士”,且自称“女”。“士”为男人之通称,“女”
称。然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致得出了这样的结点论(
诗人用自己的婚姻悲剧为个案,实际上是提出
了一个永恒的问题:所有的男人(士)和女人(女)
以及他们的婚姻,都必须面对这样的悲剧,都笼罩
在这种悲剧的阴影之下。这种悲剧当然不是在每一
。桩婚姻中发生,但在每一桩婚姻中都可能发生。悲
剧之令我们恐惧,不是由于它必然发生,而只是它
可能发生。《孔雀东南飞》式的悲剧可以消除,因为
那样的社会及其不合理的法律与道德消失了。而
《氓》式的悲剧不可能消除,因为导致悲剧的原因并
没消除,且也许永远不会消除。导致这种悲剧发生
的根子,在我们人性的深处。要知道,导致爱的消
失的力量,正是当初导致爱的产生的力量,是我们
人性的弱点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荀子曾在《性恶》一文中对人性的丑恶痛加指责,并大
发感慨:“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而他指责的这种“不美”而丑陋的人性,就包括“好声
色”。他的学生韩非子更明确地说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5:27 摘录
他的结论不错,但是,当我有一次在课堂上
话复述给学生听时,马上有一
把他的这段
位学生说:母权制也
社会制度也好,确实可以保护女子的经济利益,
好
现代
的
让男人卷起铺盖上路,但并不能保障她们的婚姻
甚至可以
是关键!我的这位学生很
能区别不同的问题。现代的
一这就
达男
人往往用经济补偿的方式来换取离婚,达到停妻再娶的目的,
而女子似也无法得到更多。现代亻法律也只能为婚烟中弱势的
一方做这么多了,过此,就越轨违宪了。
我相信,《氓》诗中的女子,她最痛苦的,是婚姻的破裂
与爱情的创痛。即便是我们告诉她,她不必走,她可以把那
个“氓”赶出家门,她的痛苦也许会减轻,但不会消失。我
也不相信在男女两性间搞一场“以暴易暴”式的“革命”,有
什么价值。难道这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的“弃妇
诗”,其道德价值,就是鼓励人们把悲剧从女人身上转嫁到男
人身上?这样,社会就进步了
我在课堂上还提醒学生注意这位女子对“氓”的称谓的
变化:在未有关系
“氓”;在相爱之后称“子”,敬爱之词;在念及被遗弃时称之为“尔”,颇含蔑视。而在叙及悲
剧时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令人感慨啊女人们,不要和男人沉湎于爱个
男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4:55 摘录
如果我们一定要坚持这场悲剧的实质是由于“男女在婚
姻上的不平等”,那我要说,男女之不平等,约有两端。一可
曰“社会的不平等”,尤以封建礼教时代为最甚;一可曰“自
然的不平等”,即两性在生理特点上的不平等,如罗丹所言,
女子的青春更短暂。一般而言,对男子,人们更看重他的社
会属性;对女子,人们更看重她的自然属性。在婚姻条件中
女子的自然优势(青春美貌)只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丧失,
而男子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包括财富的数量等等,则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这就使得男女两性在婚姻的天平上
呈相反的趋势——婚姻悲剧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
《诗经》中反映此类悲剧的诗篇很多,《邶风·谷风》就与此篇十分相似。“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
艰难矣”(《王风·中谷有蕥》)很典型地道出了悲剧的原因
这种“遇人不淑”的慨叹是古今中外很多不幸女子的共
同叹息。有一位很认真的、我很尊敬的编辑同志,在我的
篇讨论此诗的文章最后,代我加上了以下一段话:
勤劳的女人既然为家业有成作出了贡献,为什
么却无法掌握家门之大权?倘若《氓》中的女主人
公生活在“母权制”时代,“好色”的男人又怎敢将
她驱逐出门?那时战战兢兢卷起铺盖上路的,就应该是不再“蚩蚩”的“氓”自己了。因此看来,在
《氓》之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最终还有着社会制度因
素的主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4:27 摘录
是潜在的人物。除此之外,这首诗没有另外的人介入。我的
意思是说,无论该女子与“氓”当初恋爱、结婚,还是后来
被弃,都不是由于外力介入导致的。我们比较一下汉代的焦
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焦
刘的婚姻破裂以至于彻底绝望而双双殉情,是由于双方家长
的介入,先是焦母,后是刘兄。是谁赋予了他们拆散二人的
权力?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焦刘的
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氓》诗中的爱情悲剧
则是由于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句的比喻义是:当我年轻貌美的时候,我们的爱情
是深厚的;当我年老色衰时,你对我的情意也如秋天的桑叶
样凋落了。而该女子愤怒痛斥的,也是“士贰其行”,“士
也罔极,二三其德”。她自己认定是她的丈夫背叛了她,而不
是由于其他外在力量。试问,在今天,假如一个丈夫铁了心要与妻子离婚,哪怕是出于喜新厌旧等等不道德的原因,我们的学者能否有办法阻止?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谴责里,她指出她丈夫的这种背叛是违背道德的好极了!道德是什么?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女子对“氓”的
斥责里面,恰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是站在女子方的,是男子把她和道德一起遗弃了。道德不是罪恶的同谋,
是晕会音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3:23 摘录
如果我们一定要坚持这场悲剧的实质是由于“男女在婚
姻上的不平等”,那我要说,男女之不平等,约有两端。一可
日“社会的不平等”,尤以封建礼教时代为最甚;一可曰“自
然的不平等”,即两性在生理特点上的不平等,如罗丹所言
女子的青春更短暂。一般而言,对男子,人们更看重他的社
会属性;对女子,人们更看重她的自然属性。在婚姻条件中
女子的自然优势(青春美貌)只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丧失
而男子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包括财富的数量等等,则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这就使得男女两性在婚姻的天平上
呈相反的趋势——婚姻悲剧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
《诗经》中反映此类悲剧的诗篇很多,《邶风·谷风》就与此篇十分相似。“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
艰难矣”(《王风·中谷有蕥》)很典型地道出了悲剧的原因这种“遇人不淑”的慨叹是古今中外很多不幸女子的共
同叹息。有一位很认真的、我很尊敬的编辑同志,在我的
篇讨论此诗的文章最后,代我加上了以下一段话
勤劳的女人既然为家业有成作出了贡献,为什
么却无法掌握家门之大权?倘若《氓》中的女主人
公生活在“母权制”时代,“好色”的男人又怎敢将
她驱逐出门?那时战战兢兢卷起铺盖上路的,就应该是不再“蚩蚩”的“氓”自己了。因此看来,在
《氓》之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最终还有着社会制度因
素的主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2:55 摘录
是潜在的人物。除此之外,这首诗没有另外的人介入。我的
意思是说,无论该女子与“氓”当初恋爱、结婚,还是后来
被弃,都不是由于外力介入导致的。我们比较一下汉代的焦
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焦
刘的婚姻破裂以至于彻底绝望而双双殉情,是由于双方家长
的介入,先是焦母,后是刘兄。是谁赋予了他们拆散二人的
权力?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焦刘的
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氓》诗中的爱情悲剧
则是由于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句的比喻义是:当我年轻貌美的时候,我们的爱情
是深厚的;当我年老色衰时,你对我的情意也如秋天的桑叶
样凋落了。而该女子愤怒痛斥的,也是“士贰其行”,“士
也罔极,
其德”。她自己认定是她的丈夫背叛了她,而不
是由于其他外在力量。试问,在今天,假如一个丈夫铁了心要与妻子离婚,哪怕是出于喜新厌旧等等不道德的原因,我
们的学者能否有办法阻止?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谴责里她指出她丈夫的这种背叛是违背道德的—好极了!道德是什么?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女子对“氓”的
斥责里面,恰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是站在女子方的,是男子把她和道德一起遗弃了。道德不是罪恶的同谋,
是会音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南瓜小饼干
2018-02-27 10:52:24 摘录
心的那样——她当初那么谨慎、担心,正可能是她看多了类
似的婚姻悲剧一走到了尽头。她被遗弃了,成了一名斜妇。
由于她此前足够的谨慎小心,足够的尽职尽责,“女也不和
是她对自已历来行为的自信判断,她有足够的道德感支持她
的愤怒、不平甚至报复的行为,但她只是在恻然地回忆过当
初两人“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之后,颇轻蔑地说了一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以她一贯的冷静、理智,给这一悲
剧画上了“怨而不怒”式的句号。是的,对自己,她是“哀
而不伤”的,没有让自己过多地沉湎于悲哀之中,更没有寻
死觅活投水上吊;对对方,她是“怨而不怒”的,没有让自
已过多地积聚不良心理能量,从而产生仇恨、报复心理,撒
泼弄刁,鱼死网破。她是自尊的、自爱的、自重的。婚姻虽
然破裂,生活还在继续。婚姻虽然失败,但人不能失败,也
没有失败。像她这样的女人,我们相信,会挺过来
关于这场婚姻悲剧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者们大
多以为是由于封建礼教和夫权社会导致的。甚至有些大学教
材为了突出“夫权”制的罪恶,硬要把“兄弟不知,晊其笑
矣”解释为“兄弟们对我大声嘲笑”;他们的逻辑是:兄弟是
男人,男人都是夫权制的受益者和拥护者,所以,兄弟与
“氓”是同伙,看到“氓”把他们的姐妹遗弃回家,他们也对她大声嘲笑,以欢庆男人的胜利、夫权的胜利。这种逻辑是
荒谬的,因为它不符合基本的人情世故
我的观点是,就诗论诗,这首诗中除了叙及女子与“氓”,没有第三人。即便是暗示性的,也只是可能存在的“第三者”:可能这个男子是喜新厌旧,那么,这个“新”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国风·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楞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茉苡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国风·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苹
甘棠
行露
羔羊
股其雷
摞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唐
何彼穰矣
驺虞
国风·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国风·都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啜虫东
相鼠
干旄
载驰
国风·卫风
淇奥
考磐
硕人
氓
竹竿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国风·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蒋
兔爰
葛菔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国风·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出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捧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蝉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国风·齐风
鸡鸣
还
著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载驱
猗嗟
国风·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国风·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杖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渭阳
权舆
国风·陈风
宛丘
东门之粉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墓门
防有鹊巢
月出
株林
泽陂
国风·桧风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国风·曹风
蜉蝣
候人
鸬鸠
下泉
国风·豳风
七月
鸱鹗
东山
破斧
伐柯
九段
狼跋
小雅·鹿鸣之什
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车
扶杜
鱼丽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
蓼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车攻
吉日
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
庭燎
沔水
鹤鸣
祈父
白驹
黄鸟
我行其野
小雅·甫田之什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
裳裳者华
桑扈
鸳鸯
颊弁
车牵
青蝇
宾之初筵
小雅·鱼藻之什
鱼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绿
黍苗
隰桑
白华
绵蛮
瓠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绵
域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下武
文王有声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行苇
既醉
凫骘
假乐
公刘
删酌
卷阿
民劳
板
大雅·荡之什
荡
抑
桑柔
云汉
崧高
蒸民
韩奕
江汉
常武
瞻印
召曼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时迈
执竞
思文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
潜
雍
载见
有客
武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
良耜
丝衣
酌
桓
赉
般
鲁颂·马同之什
驷
有秘
泮水
阂宫
商颂
那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国风·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楞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茉苡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国风·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苹
甘棠
行露
羔羊
股其雷
摞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唐
何彼穰矣
驺虞
国风·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国风·都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啜虫东
相鼠
干旄
载驰
国风·卫风
淇奥
考磐
硕人
氓
竹竿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国风·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蒋
兔爰
葛菔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国风·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出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捧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蝉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国风·齐风
鸡鸣
还
著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载驱
猗嗟
国风·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国风·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杖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渭阳
权舆
国风·陈风
宛丘
东门之粉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墓门
防有鹊巢
月出
株林
泽陂
国风·桧风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国风·曹风
蜉蝣
候人
鸬鸠
下泉
国风·豳风
七月
鸱鹗
东山
破斧
伐柯
九段
狼跋
小雅·鹿鸣之什
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车
扶杜
鱼丽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
蓼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车攻
吉日
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
庭燎
沔水
鹤鸣
祈父
白驹
黄鸟
我行其野
小雅·甫田之什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
裳裳者华
桑扈
鸳鸯
颊弁
车牵
青蝇
宾之初筵
小雅·鱼藻之什
鱼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绿
黍苗
隰桑
白华
绵蛮
瓠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绵
域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下武
文王有声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行苇
既醉
凫骘
假乐
公刘
删酌
卷阿
民劳
板
大雅·荡之什
荡
抑
桑柔
云汉
崧高
蒸民
韩奕
江汉
常武
瞻印
召曼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时迈
执竞
思文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
潜
雍
载见
有客
武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
良耜
丝衣
酌
桓
赉
般
鲁颂·马同之什
驷
有秘
泮水
阂宫
商颂
那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国风·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楞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茉苡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国风·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苹
甘棠
行露
羔羊
股其雷
摞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唐
何彼穰矣
驺虞
国风·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国风·都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啜虫东
相鼠
干旄
载驰
国风·卫风
淇奥
考磐
硕人
氓
竹竿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国风·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蒋
兔爰
葛菔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国风·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出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捧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蝉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国风·齐风
鸡鸣
还
著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载驱
猗嗟
国风·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国风·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杖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渭阳
权舆
国风·陈风
宛丘
东门之粉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墓门
防有鹊巢
月出
株林
泽陂
国风·桧风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国风·曹风
蜉蝣
候人
鸬鸠
下泉
国风·豳风
七月
鸱鹗
东山
破斧
伐柯
九段
狼跋
小雅·鹿鸣之什
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车
扶杜
鱼丽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
蓼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车攻
吉日
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
庭燎
沔水
鹤鸣
祈父
白驹
黄鸟
我行其野
小雅·甫田之什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
裳裳者华
桑扈
鸳鸯
颊弁
车牵
青蝇
宾之初筵
小雅·鱼藻之什
鱼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绿
黍苗
隰桑
白华
绵蛮
瓠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大明
绵
域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下武
文王有声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行苇
既醉
凫骘
假乐
公刘
删酌
卷阿
民劳
板
大雅·荡之什
荡
抑
桑柔
云汉
崧高
蒸民
韩奕
江汉
常武
瞻印
召曼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时迈
执竞
思文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
潜
雍
载见
有客
武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
良耜
丝衣
酌
桓
赉
般
鲁颂·马同之什
驷
有秘
泮水
阂宫
商颂
那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南方有樹高又高
不可休思
樹下休息難做到
漢有游女
漢江有位好姑娘,
不可求思
要想追求路途遙。
漢之廣矣
漢水浩森寬又寬
不可泳思
難以游泳到對岸
江之永矣,
長江水流急又長
不可方思。木筏怎能渡過江。
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尝以事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在一个深秋晩上,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巴陵胜景—洞庭湖
扑人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湖岸边
0
带枫树,红叶纷纷飘落
叶落而知秋”,这里“纷纷落叶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枫叶,可见秋风之紧,秋意之浓。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他首两句
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
晚秋的清幽气象:秋风萧萧,红叶纷飞,波浪滔滔,横无际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这是多么自由惬意,无拘无束啊!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泗脫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联翩。浩渺
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恻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而遭贬,君门路断,和湘娥的悲剧命运不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吗?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诗人遥望皎洁的白云,晶莹的明月,怀着幽幽情思凭吊湘娥。氛围静谧幽雅,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感伤情绪云明月”,多么纯洁光明的形象!它象征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淇水”是《氓》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意象,其作用表现在以
几个方面
①彰显了情节的发展。诗中三次提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生活经历发展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
实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决绝
水见证了诗中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揭示了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缓,暗示着两人情意融融;婚变时,“淇水汤汤”暗示着女主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暗示了女主人公暗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表明了女主人公的清
决绝。
③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中间、结尾三次提到淇水,分别代表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
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
照应,使诗于歌显得寻更州紧凑。
滩难点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不断变化
有“保e”“子”“复关”“尔”“士”等,试分析称呼的变化与女主人公
感情变化之间的关系。
“氓”意为“民”,诗中指男主人公。女主人公最初用叙述语气称男主人公为“氓”,是因为他们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子”是古亻代男子的统称,当面称对方为“子”,表示对男子尊重、客气、有礼节,这透露出女子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情感。“复关”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女子对心爱之人的热烈思念。“尔”是第二人称代词,女子直呼对方,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已经确定,感情距离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士”也是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了婚姻的不幸后,沉思教训,用“士”来称呼男主人公,合身份,讲礼节,却也饱含嘲讽
的意味。
柳柿仿今我来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
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韩非
子·备内》)唉,夫妻为人伦之始,是一切亲戚关系的源头。但这无比重要的人伦建筑,却建立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上。这个脆弱的基础,就是“爱”。它随时可能消失,而它消失的时刻,就
是悲剧的诞生之际。
以及第四段“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又都称对方
“士”,且自称“女”。“士”为男人之通称,“女”
称。然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致得出了这样的结点论(
诗人用自己的婚姻悲剧为个案,实际上是提出
了一个永恒的问题:所有的男人(士)和女人(女)
以及他们的婚姻,都必须面对这样的悲剧,都笼罩
在这种悲剧的阴影之下。这种悲剧当然不是在每一
。桩婚姻中发生,但在每一桩婚姻中都可能发生。悲
剧之令我们恐惧,不是由于它必然发生,而只是它
可能发生。《孔雀东南飞》式的悲剧可以消除,因为
那样的社会及其不合理的法律与道德消失了。而
《氓》式的悲剧不可能消除,因为导致悲剧的原因并
没消除,且也许永远不会消除。导致这种悲剧发生
的根子,在我们人性的深处。要知道,导致爱的消
失的力量,正是当初导致爱的产生的力量,是我们
人性的弱点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荀子曾在《性恶》一文中对人性的丑恶痛加指责,并大
发感慨:“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而他指责的这种“不美”而丑陋的人性,就包括“好声
色”。他的学生韩非子更明确地说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话复述给学生听时,马上有一
把他的这段
位学生说:母权制也
社会制度也好,确实可以保护女子的经济利益,
好
现代
的
让男人卷起铺盖上路,但并不能保障她们的婚姻
甚至可以
是关键!我的这位学生很
能区别不同的问题。现代的
一这就
达男
人往往用经济补偿的方式来换取离婚,达到停妻再娶的目的,
而女子似也无法得到更多。现代亻法律也只能为婚烟中弱势的
一方做这么多了,过此,就越轨违宪了。
我相信,《氓》诗中的女子,她最痛苦的,是婚姻的破裂
与爱情的创痛。即便是我们告诉她,她不必走,她可以把那
个“氓”赶出家门,她的痛苦也许会减轻,但不会消失。我
也不相信在男女两性间搞一场“以暴易暴”式的“革命”,有
什么价值。难道这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的“弃妇
诗”,其道德价值,就是鼓励人们把悲剧从女人身上转嫁到男
人身上?这样,社会就进步了
我在课堂上还提醒学生注意这位女子对“氓”的称谓的
变化:在未有关系
“氓”;在相爱之后称“子”,敬爱之词;在念及被遗弃时称之为“尔”,颇含蔑视。而在叙及悲
剧时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令人感慨啊女人们,不要和男人沉湎于爱个
男人
姻上的不平等”,那我要说,男女之不平等,约有两端。一可
曰“社会的不平等”,尤以封建礼教时代为最甚;一可曰“自
然的不平等”,即两性在生理特点上的不平等,如罗丹所言,
女子的青春更短暂。一般而言,对男子,人们更看重他的社
会属性;对女子,人们更看重她的自然属性。在婚姻条件中
女子的自然优势(青春美貌)只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丧失,
而男子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包括财富的数量等等,则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这就使得男女两性在婚姻的天平上
呈相反的趋势——婚姻悲剧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
《诗经》中反映此类悲剧的诗篇很多,《邶风·谷风》就与此篇十分相似。“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
艰难矣”(《王风·中谷有蕥》)很典型地道出了悲剧的原因
这种“遇人不淑”的慨叹是古今中外很多不幸女子的共
同叹息。有一位很认真的、我很尊敬的编辑同志,在我的
篇讨论此诗的文章最后,代我加上了以下一段话:
勤劳的女人既然为家业有成作出了贡献,为什
么却无法掌握家门之大权?倘若《氓》中的女主人
公生活在“母权制”时代,“好色”的男人又怎敢将
她驱逐出门?那时战战兢兢卷起铺盖上路的,就应该是不再“蚩蚩”的“氓”自己了。因此看来,在
《氓》之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最终还有着社会制度因
素的主宰
意思是说,无论该女子与“氓”当初恋爱、结婚,还是后来
被弃,都不是由于外力介入导致的。我们比较一下汉代的焦
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焦
刘的婚姻破裂以至于彻底绝望而双双殉情,是由于双方家长
的介入,先是焦母,后是刘兄。是谁赋予了他们拆散二人的
权力?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焦刘的
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氓》诗中的爱情悲剧
则是由于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句的比喻义是:当我年轻貌美的时候,我们的爱情
是深厚的;当我年老色衰时,你对我的情意也如秋天的桑叶
样凋落了。而该女子愤怒痛斥的,也是“士贰其行”,“士
也罔极,二三其德”。她自己认定是她的丈夫背叛了她,而不
是由于其他外在力量。试问,在今天,假如一个丈夫铁了心要与妻子离婚,哪怕是出于喜新厌旧等等不道德的原因,我们的学者能否有办法阻止?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谴责里,她指出她丈夫的这种背叛是违背道德的好极了!道德是什么?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女子对“氓”的
斥责里面,恰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是站在女子方的,是男子把她和道德一起遗弃了。道德不是罪恶的同谋,
是晕会音皿
姻上的不平等”,那我要说,男女之不平等,约有两端。一可
日“社会的不平等”,尤以封建礼教时代为最甚;一可曰“自
然的不平等”,即两性在生理特点上的不平等,如罗丹所言
女子的青春更短暂。一般而言,对男子,人们更看重他的社
会属性;对女子,人们更看重她的自然属性。在婚姻条件中
女子的自然优势(青春美貌)只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丧失
而男子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包括财富的数量等等,则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这就使得男女两性在婚姻的天平上
呈相反的趋势——婚姻悲剧往往就在此时出现了
《诗经》中反映此类悲剧的诗篇很多,《邶风·谷风》就与此篇十分相似。“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
艰难矣”(《王风·中谷有蕥》)很典型地道出了悲剧的原因这种“遇人不淑”的慨叹是古今中外很多不幸女子的共
同叹息。有一位很认真的、我很尊敬的编辑同志,在我的
篇讨论此诗的文章最后,代我加上了以下一段话
勤劳的女人既然为家业有成作出了贡献,为什
么却无法掌握家门之大权?倘若《氓》中的女主人
公生活在“母权制”时代,“好色”的男人又怎敢将
她驱逐出门?那时战战兢兢卷起铺盖上路的,就应该是不再“蚩蚩”的“氓”自己了。因此看来,在
《氓》之女主人公的悲剧中,最终还有着社会制度因
素的主宰。
意思是说,无论该女子与“氓”当初恋爱、结婚,还是后来
被弃,都不是由于外力介入导致的。我们比较一下汉代的焦
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焦
刘的婚姻破裂以至于彻底绝望而双双殉情,是由于双方家长
的介入,先是焦母,后是刘兄。是谁赋予了他们拆散二人的
权力?是封建礼教。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焦刘的
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氓》诗中的爱情悲剧
则是由于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两句的比喻义是:当我年轻貌美的时候,我们的爱情
是深厚的;当我年老色衰时,你对我的情意也如秋天的桑叶
样凋落了。而该女子愤怒痛斥的,也是“士贰其行”,“士
也罔极,
其德”。她自己认定是她的丈夫背叛了她,而不
是由于其他外在力量。试问,在今天,假如一个丈夫铁了心要与妻子离婚,哪怕是出于喜新厌旧等等不道德的原因,我
们的学者能否有办法阻止?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的谴责里她指出她丈夫的这种背叛是违背道德的—好极了!道德是什么?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女子对“氓”的
斥责里面,恰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是站在女子方的,是男子把她和道德一起遗弃了。道德不是罪恶的同谋,
是会音皿
似的婚姻悲剧一走到了尽头。她被遗弃了,成了一名斜妇。
由于她此前足够的谨慎小心,足够的尽职尽责,“女也不和
是她对自已历来行为的自信判断,她有足够的道德感支持她
的愤怒、不平甚至报复的行为,但她只是在恻然地回忆过当
初两人“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之后,颇轻蔑地说了一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以她一贯的冷静、理智,给这一悲
剧画上了“怨而不怒”式的句号。是的,对自己,她是“哀
而不伤”的,没有让自己过多地沉湎于悲哀之中,更没有寻
死觅活投水上吊;对对方,她是“怨而不怒”的,没有让自
已过多地积聚不良心理能量,从而产生仇恨、报复心理,撒
泼弄刁,鱼死网破。她是自尊的、自爱的、自重的。婚姻虽
然破裂,生活还在继续。婚姻虽然失败,但人不能失败,也
没有失败。像她这样的女人,我们相信,会挺过来
关于这场婚姻悲剧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者们大
多以为是由于封建礼教和夫权社会导致的。甚至有些大学教
材为了突出“夫权”制的罪恶,硬要把“兄弟不知,晊其笑
矣”解释为“兄弟们对我大声嘲笑”;他们的逻辑是:兄弟是
男人,男人都是夫权制的受益者和拥护者,所以,兄弟与
“氓”是同伙,看到“氓”把他们的姐妹遗弃回家,他们也对她大声嘲笑,以欢庆男人的胜利、夫权的胜利。这种逻辑是
荒谬的,因为它不符合基本的人情世故
我的观点是,就诗论诗,这首诗中除了叙及女子与“氓”,没有第三人。即便是暗示性的,也只是可能存在的“第三者”:可能这个男子是喜新厌旧,那么,这个“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