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
……
[ 展开全部 ]
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 收起 ]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28.00元
ISBN:978754045202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明灯
2020-04-06 15:37:20 摘录
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2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明灯
2020-04-06 15:23:28 摘录
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明灯
2020-04-06 15:14:31 摘录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缅怀于故老。虽仪刑之莫觌,尚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谥文忠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博观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方嘉祐全盛,尝膺特起之招;至煕宁纷更,乃陈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之中伤。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祐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是以论世。倘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太师。余如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明灯
2020-04-06 14:54:57 摘录
有一次,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最好,描写他自己也恰当不过。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這裡有一隻豬-
2019-06-13 13:36:30 摘录
只独求其是,一切付之悠悠。
果然是我最爱的诗人,林语堂又写的恰到好处的幽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艾叶利利
2019-02-12 16:48:14 摘录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干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苏轼的为文观与作品中的真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8:57 摘录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8:09 摘录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7:10 摘录
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6:49 摘录
批评家和历史家,沉迷于精练的词句、抽象的特点,而不能自拔,精研一代的政治与问题入而不能出,有时反而会忘记在对人终极的判断上,我们仍然逃不出两个基本的形容词“好”与“坏”。在总论一个人的事业人品时,他所能祈求得到的最高的那些赞美词里,“好人”一词,终居其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5:06 摘录
在一般人的想象里,苏东坡与今日的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使杭州有“人间天堂”之称,而西湖也是人工创造下美得无以复加的艺术品。虽然人们将西湖发展,在四周建设,可是人知道不可超越的界限,知道不要侵犯自然。西湖是人工点缀后的自然,不是人工破坏后的自然。人类真正的智巧所创造出的,并非过度的精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4:26 摘录
“官官相护”之恶习必终致“官民对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3:58 摘录
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3:31 摘录
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忘相思。
2018-01-30 22:23:02 摘录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Contents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Contents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Contents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一〇三六—一〇六一)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一〇六二—一〇七九)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一〇八〇—一〇九三)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一〇九四—一一〇一)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何事无言及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