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沉默的大多数》是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杂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的杂文名篇。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包括创作
……
[ 展开全部 ]
谈和文论,包括少量的书评,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 收起 ]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CNY 38.00
ISBN:978754047362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33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乐姐姐
2020-11-28 11:03:4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乐姐姐
2020-10-12 22:34:09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乐姐姐
2020-09-14 22:30:29 摘录
理性就想贞操,失去了就不会再有;只要碰上了开心的事,乐观是会回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乐观物
2019-08-15 09:36:26 摘录
理性就像贞操,失去了就不会再有;只要碰上了开心的事,乐观还会回来的。
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而新奇。
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贯性,到死方休。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
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到理性的轨道上。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是怯懦的。
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
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
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主题,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众所周知,人可以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的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不能长久。
我的积极结论是这样的:真理直率无比,坚硬不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
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
我所说的一切全都过去了。似乎没有必要保持沉默了。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正常的性取向。咱们这些人见到满大街都是漂亮的异性,就会感到振奋。作为一个男人,我很希望到处都是美丽的姑娘,让我一饱眼福——女人的想法就不同,他希望到处都是漂亮的小伙子。
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我上大学时,有一次我的数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
一个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
在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有一位年轻人这么说他的穷父亲:“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
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亘古以来,人类在性和性别问题上就没有平常心,开头有点假模假式,后来就有点五迷三道,最后干脆是不三不四,或者是蛮横无理。
我常听人说: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人对现实世界有这种评价、这种感慨,恐怕不能说是错误的。问题就在于应该做点什么。这句感慨是个四通八达的路口,所有的人都到达过这个地方,然后在此分手。有些人去开创有趣的事业,有些人去开创无趣的事业。前者以为,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们才要做有趣的事。后者经过这一番感慨,就自以为知道了天命,然后板起脸来对别人进行说教。
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
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才是“无”。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来个样子来,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这种情形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在此我毫不谦虚地说,我是个高层次的读者,可是书刊检查却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
我宁可做一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人家有几样好东西,活的好一点,心情也好一点,这就是轻狂。非得把这些好东西毁了,让人家沉痛,这就是不轻狂。
我猜越是生活了无趣味,又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这大概是因为撒癔症比过正常的生活还快乐一些吧。
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非无知的人可解。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
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
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
我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但是,为时已晚。大好年华已经空过,哎,蹉跎岁月,不说也罢!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当时我怀疑的不仅是说过亩产三十万斤粮、炸过精神原子弹的那个话语圈,而是一切话语圈子。假如在今天能证明我当时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会感到无限的幸福。
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是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
从我懂事的年龄起,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同年龄的人听了都很振奋,很爱听,但我总有点疑问,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
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投入研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学术界就是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劝年轻人从事学术时总要说:要耐得住寂寞。好像劝寡妇守空房一样。除了家徒四壁,还有头脑空空如也,这让人怎么个熬法嘛。
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的嚼。
照我看,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
正如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也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很不幸。
在思想真空里煎熬。
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有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该搞出些给老百姓当信仰的东西。这种想法的古怪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是想当牧师、想当神学家,还想当上帝(中国话不叫上帝,叫“圣人”)。可惜的是,老百姓该信什么,信到哪种程度,你说了并不算哪,这是令人遗憾的。还有一条不令人遗憾,但却要命:你自己也是老百姓;所以弄得不好,就会自己疴屎自已吃。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一节上从来就不明白,所以常常会害到自己。
我要说出我的结论。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有害哲学的影响之下,孔孟程朱编出了这套东西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上层生活。假如从整个人类来考虑问题,早就会发现,趋利避害,直截了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说实话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不像样了这不是什么哲学的思辨,而是我的生活经验。我们的社会里,必须有改变物质生活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把未来的命脉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如果说,孔孟程朱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些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多年,实在太过分。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
在我们这里,人对人的态度,有时太过粗暴、太不讲道理。按现代的标准来看,这种态度过于原始——这可能是传统社会的痕迹。假如真是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期望将来情况会好些。
开口说话并不意味着恢复了缴纳税金的责任感,假设我真是那么想,大家就会见到一个最大的废话篓子。我有的是另一种责任感。
假如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
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是世界上的一切人当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两条大汉扣着膀子乱跳,是有点古怪,但我们又不是在大街上跳,而是在偏僻小路上跳,所以没有妨碍谁。再说,我们俩都是出了名的特立独行之士,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干部,全都懒得来管我们。
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有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责任感。
话语即权力,或者说,权利即话语。
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在我小时候,话语好像是一池冷水,它使我一身一身起鸡皮疙瘩。但不管怎么说吧,人来到世间,仿佛是来游泳的,迟早要跳进去。
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更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儿,再加上把八个样板翻过来倒过去地看,看到听了上句就知道下一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
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罗素曾说,人活在世上,主要是在做两件事:一、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二、支使别人这样干。
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与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中国人在人际关系里找到了乐趣,我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一大优点。因为有此优点,我们既不冷漠,又不自私,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中国社会四平八稳,不容易出毛病。
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吾爱王小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清风穆竹
2019-04-27 11:20:57 摘录
水游传》上写到,宋江犯了法,被刺配江州,归戴京
管。按理他该给戴宗些好处,但他就是不给。于是,戴宗就来要。宋江还是不给他,还问他,我有什么短处在你手里,你
什么要我的好处?戴宗大怒道,还敢问我凭什么?你犯在我手里,轻咳嗽都是罪名!你这厮,只是俺手里的一个行货!行货,是分等货物,戴宗说,宋江是一件降价处理品,而他自则以货主自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7 21:38:10 摘录
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长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6 07:21:25 摘录
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子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5 23:19:10 摘录
这是小说发生的地方,却不是写小说的地方。
“middle of nowhere”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5 23:17:40 摘录
生活对我来说,不是算草纸,可以说撕就撕,所以到后来我不上山下乡时,已经老了好多。但是我的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的确是算草纸可以拿来乱写乱画。其实我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干万人中的一个。像上山下乡这样的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保不准还会有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4 21:32:43 摘录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置犯,那才叫作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以笔者为例,杜拉斯的《情人》、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还有许多书都使我深感被冒犯,总觉得这样的好东西该是我写出来的才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3 22:06:21 摘录
在美国,教会、军队,还有社会的上层人物,受宗教和等级约,时常犯有假正经的毛病,所以就成为嘲讽的对象。这种幽默但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没有这种幽默,道理是明摆着的:这里的权力容许幽默,只容许假正经。开玩笑会给自已带来麻烦,我喜欢说几句笑话,别人就总说:“你在五七年,准是个‘右’派。”一九五七年有好多漫家
都当了“右”派。直到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政治漫画国家。于是,幽默在这个国家成了高深莫测的学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2 13:31:55 摘录
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已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 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12 11:33:42 摘录
编程也好,解几何题也罢,一开始时,你总是很笨的。不用蒙师来打手板,也不用学官来打屁股,你自己心里知道:程序死在机器里,题也做不出来,不笨还能说是很聪明的吗?后来程序能走通,题目也能做出来,不光有大便通畅只感,觉自己正在变得聪明—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逐渐地对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09 23:17:33 摘录
人生活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中,他就有批判这种文化的权利。
“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学家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麻雀小妮
2019-02-09 23:15:43 摘录
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子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须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高考经历
科学的美好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的精神家园
关于“媚雅”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欣赏经典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电视与电脑病毒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工作与人生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京片子与民族自尊心
有关“错误的故事”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诚实与浮嚣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王朔的作品
盛装舞步
科学与邪道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对待知识的态度
有与无
虚伪与毫不利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血统》序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高考经历
科学的美好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的精神家园
关于“媚雅”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欣赏经典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电视与电脑病毒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工作与人生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京片子与民族自尊心
有关“错误的故事”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诚实与浮嚣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王朔的作品
盛装舞步
科学与邪道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对待知识的态度
有与无
虚伪与毫不利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血统》序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高考经历
科学的美好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我看老三届
我为什么要写作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的精神家园
关于“媚雅”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欣赏经典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电视与电脑病毒
在美国左派家做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北京风情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有关贫穷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工作与人生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京片子与民族自尊心
有关“错误的故事”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诚实与浮嚣
迷信与邪门书
生命科学与骗术
王朔的作品
盛装舞步
科学与邪道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对待知识的态度
有与无
虚伪与毫不利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掩卷:《鱼王》读后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血统》序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域外杂谈?衣
域外杂谈?食
域外杂谈?住
域外杂谈?行
域外杂谈?盗贼
域外杂谈?农场
域外杂谈?中国餐馆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的是有道理而新奇。
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贯性,到死方休。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
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到理性的轨道上。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是怯懦的。
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
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
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主题,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众所周知,人可以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的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不能长久。
我的积极结论是这样的:真理直率无比,坚硬不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
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
我所说的一切全都过去了。似乎没有必要保持沉默了。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正常的性取向。咱们这些人见到满大街都是漂亮的异性,就会感到振奋。作为一个男人,我很希望到处都是美丽的姑娘,让我一饱眼福——女人的想法就不同,他希望到处都是漂亮的小伙子。
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我上大学时,有一次我的数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
一个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
在萧伯纳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有一位年轻人这么说他的穷父亲:“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
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亘古以来,人类在性和性别问题上就没有平常心,开头有点假模假式,后来就有点五迷三道,最后干脆是不三不四,或者是蛮横无理。
我常听人说: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人对现实世界有这种评价、这种感慨,恐怕不能说是错误的。问题就在于应该做点什么。这句感慨是个四通八达的路口,所有的人都到达过这个地方,然后在此分手。有些人去开创有趣的事业,有些人去开创无趣的事业。前者以为,既然有趣的事不多,我们才要做有趣的事。后者经过这一番感慨,就自以为知道了天命,然后板起脸来对别人进行说教。
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
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才是“无”。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来个样子来,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这种情形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在此我毫不谦虚地说,我是个高层次的读者,可是书刊检查却拿我当十六岁的孩子看待。
我宁可做一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人家有几样好东西,活的好一点,心情也好一点,这就是轻狂。非得把这些好东西毁了,让人家沉痛,这就是不轻狂。
我猜越是生活了无趣味,又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这大概是因为撒癔症比过正常的生活还快乐一些吧。
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非无知的人可解。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
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
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
我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但是,为时已晚。大好年华已经空过,哎,蹉跎岁月,不说也罢!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当时我怀疑的不仅是说过亩产三十万斤粮、炸过精神原子弹的那个话语圈,而是一切话语圈子。假如在今天能证明我当时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会感到无限的幸福。
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是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
从我懂事的年龄起,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同年龄的人听了都很振奋,很爱听,但我总有点疑问,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
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投入研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学术界就是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劝年轻人从事学术时总要说:要耐得住寂寞。好像劝寡妇守空房一样。除了家徒四壁,还有头脑空空如也,这让人怎么个熬法嘛。
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的嚼。
照我看,不管干什么都可以保持沉默。
正如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也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很不幸。
在思想真空里煎熬。
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有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该搞出些给老百姓当信仰的东西。这种想法的古怪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是想当牧师、想当神学家,还想当上帝(中国话不叫上帝,叫“圣人”)。可惜的是,老百姓该信什么,信到哪种程度,你说了并不算哪,这是令人遗憾的。还有一条不令人遗憾,但却要命:你自己也是老百姓;所以弄得不好,就会自己疴屎自已吃。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一节上从来就不明白,所以常常会害到自己。
我要说出我的结论。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有害哲学的影响之下,孔孟程朱编出了这套东西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上层生活。假如从整个人类来考虑问题,早就会发现,趋利避害,直截了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说实话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不像样了这不是什么哲学的思辨,而是我的生活经验。我们的社会里,必须有改变物质生活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把未来的命脉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如果说,孔孟程朱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些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多年,实在太过分。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
在我们这里,人对人的态度,有时太过粗暴、太不讲道理。按现代的标准来看,这种态度过于原始——这可能是传统社会的痕迹。假如真是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期望将来情况会好些。
开口说话并不意味着恢复了缴纳税金的责任感,假设我真是那么想,大家就会见到一个最大的废话篓子。我有的是另一种责任感。
假如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
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是世界上的一切人当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两条大汉扣着膀子乱跳,是有点古怪,但我们又不是在大街上跳,而是在偏僻小路上跳,所以没有妨碍谁。再说,我们俩都是出了名的特立独行之士,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干部,全都懒得来管我们。
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有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责任感。
话语即权力,或者说,权利即话语。
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在我小时候,话语好像是一池冷水,它使我一身一身起鸡皮疙瘩。但不管怎么说吧,人来到世间,仿佛是来游泳的,迟早要跳进去。
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更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儿,再加上把八个样板翻过来倒过去地看,看到听了上句就知道下一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
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罗素曾说,人活在世上,主要是在做两件事:一、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二、支使别人这样干。
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与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中国人在人际关系里找到了乐趣,我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一大优点。因为有此优点,我们既不冷漠,又不自私,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中国社会四平八稳,不容易出毛病。
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管。按理他该给戴宗些好处,但他就是不给。于是,戴宗就来要。宋江还是不给他,还问他,我有什么短处在你手里,你
什么要我的好处?戴宗大怒道,还敢问我凭什么?你犯在我手里,轻咳嗽都是罪名!你这厮,只是俺手里的一个行货!行货,是分等货物,戴宗说,宋江是一件降价处理品,而他自则以货主自居。
都当了“右”派。直到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政治漫画国家。于是,幽默在这个国家成了高深莫测的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