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穷是一种原罪。 为什么人们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教育、医疗和住房,就业、税收和福利,乃至性别、地域和文化。 穷,永远都是一个“系统”问题。 普利策奖得主,聚焦美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希普勒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45
  • ISBN:9787532768158
  • 2020-12-15 21:27:57 摘录
    那就是美国的“反神话”。这种观点认为个人的贫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社会。根据种族歧视和经济实力划分出的森严等级令贫困群体遭遇一系列的困境,学校教育质量低下,人们走投无路,别无选择。穷人的孩子们都会被逼进死胡同:犯罪、毒品、收入微薄,前途无望。有许多巨大的力量是不受个人控制的,在这些力量面前,个人只是受害者,而这些加害他们的力量就包括了贪求利润、剥削他们劳动的企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6:14 摘录
    美国神话也让人们找到了责备穷人的借口。在清教徒的传统中,努力工作不仅仅是生活的实际需要,也是道德的要求;不努力工作就意味着一种道德过失。不通人情的逻辑决定了冷酷无情的判断:如果努力工作就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如果工作是一种伦理美德,如果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工作取得成功,那么失败的人就是误入歧途。市场就是处事公平,一锤定音的裁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低是工人本身的错,因为工资低说明的不过就是他的劳动价值低。在美国的大环境中,贫穷总是带有原罪的气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3:26 摘录
    脱贫致富看来是需要万事俱备的。你需要一整套技术,合理的起薪,晋升的机会,这些都是先决条件。但这些并不够,你还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十足的勇气,强烈的自尊心,没有巨额债务、疾病或者毒瘾缠身,还要有支持你发展的家庭,品行端正的朋友,以及私人或是政府机构的妥善帮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2:53 摘录
    但这本书里没有高潮,故事也没有结局。生活依然是未解的难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2:18 摘录
    尽管我并不追求代表所有人群,但本书中大部分的穷忙族都是女性,这与整个国家中大部分穷人都是女性的情况一致。她们未婚生子,收入微薄,自己养育的孩子需要的东西又很多,因此往往身负重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1:51 摘录
    “贫穷”是一个无法令人满意的词。因为贫穷不是仅凭政府规定的年收入额就能够描述清楚的一个范畴。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渐进阶梯上的一片不起眼的区域,这个充满艰辛的区域比社会通常意识到的范围要宽泛得多。实际上,许多麻烦与贫穷是相伴相生的,被它们压倒的人比官方定义为“穷人”的人多得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1:50 摘录
    “贫穷”是一个无法令人满意的词。因为贫穷不是仅凭政府规定的年收入额就能够描述清楚的一个范畴。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渐进阶梯上的一片不起眼的区域,这个充满艰辛的区域比社会通常意识到的范围要宽泛得多。实际上,许多麻烦与贫穷是相伴相生的,被它们压倒的人比官方定义为“穷人”的人多得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1:25 摘录
    有些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听天由命,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充满挫败感。用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话来说,他们“厌倦了希望,掏空了梦想”。而另一些人则为自己的梦想和决心而自豪,相信工作的魔力,并为此斗志昂扬。他们很少会为自己的境遇而感到愤懑。当怒火涌上心头时,他们往往会把气都撒在配偶、孩子或者同事身上。他们通常并不抱怨自己的老板、政府、国家,或者社会的财富等级,尽管他们有理由这么做。他们总是埋怨自己。不过有时候,他们确实应该怪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0:50 摘录
    愤怒是一种奢侈。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人们常常用“穷忙族”来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在美国,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2-15 21:20:15 摘录
    贫困人口的生活除了更显艰辛之外,基本没有改变。最富有和最贫穷的家庭之间的资产净值差异加大,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富人学区与其他学区的资源差距扩大,两者拉开了距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4 22:22:18 摘录
    ……无论是相信勤劳工作就是万灵药的“美国神话”,还是相信是体制钳制住了穷人的“反美国神话”,都不能解释这个国家中存在的贫穷和机遇。曙光总会到来,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也是因为人们既认识到社会有责任通过政府和商界来发挥作用,又认识到个人有义务通过劳动和家庭来实现价值——还有社会和个人在教育方面共同承担的义务。

    在贫困边缘生存的工作者们是美国繁荣富强的基石,但他们的幸福安康却没有被当成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反,这些被遗忘的人们每天都在苦苦挣扎,否则就要跌落万丈悬崖。我们是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4 22:20:59 摘录
    但是,正如萨尔曼·拉什迪所说,“压迫是一件无缝的天衣”。这就是一种压迫,而且这中间没有清晰的边界,不知它从何开始,最终又该由谁来负责任。
    “不知它从何开始,最终又该由谁来负责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4 22:10:55 摘录
    一旦走进司法系统的血盆大口,利里就让自己身陷极度危险的境地。她请不起律师。反正她也无法申辩,因为这些指控罪名都确有其事。她是个黑人,有毒瘾,而且无家可归,没有熟人,没有关系,甚至不知道怎么逃避刑罚或者认罪求情。当她走上法庭,她就很确定自己要离开毒品泛滥的街道,走上一条异于常理的救赎之路。
    通过主动撞上司法的枪口,来达到壮士断腕式的自我救赎……是巨大的无奈,也是巨大的勇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4 15:32:34 摘录
    因此,虽然穷人和接近贫穷的人比谁都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他们对政府的政策却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不管是民主党还是扶贫组织都没有全力以赴地鼓励低收入的美国人为自己发声。……

    ……

    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美国人没有根据他们的阶级利益来投票,而且即使在票数很多的情况下,穷人也不一定会去投票。能推动人们去投票的似乎是强烈的愿望而非抱怨。《时代》杂志在2000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19%的美国人认为他们是工薪族中那1%的顶端人群,还有20%的美国人预计他们未来会成为那1%中的一分子。“所以现在就有39%的美国人认为,如果戈尔先生对有利于那1%的顶端人群的方案大加挞伐,那他的枪口就是直接对准了他们。”
    是不是傻……这是没数到什么程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1 09:17:45 摘录
    “要从靠救济金维持的生活中走出来,光用走是不行的,”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说道,“我的意思是,你得奔跑,尖叫,用脚踢,放声喊,纵身一跃,才能摆脱这种生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