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智慧人生:启迪心灵的163个智慧故事》是一本关于成长智慧、自我提升的书,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成长和生活中的智慧。关注自身发展、学会生活的智慧,是每一个人在成长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意林杂志社 编
  • 出版社:
  • 定价:26.80元
  • ISBN:9787541741470
  • 2019-11-22 11:01:28 摘录
    怎样成为一个演讲高手?
    ◎文/罗振宇
    完成一次好的演讲,你需要掌握一些演讲的套路。在准备演讲内容时,就要有意分为三部分:设立坡道、发现要点和甜点。设立坡道,即开头不要起得太高,找一个细节作为切入点,后面在总结的时候才有升华的空间。作为一个顶级的演讲者,奥巴马的演讲开场白,就常常从女儿的故事或者日常的事情切入,最后才升华到国家和民族层面。中间部分叫作发现要点,你需要把全文的每个要点,有逻辑地、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里有一个小技巧点到为止。不要去给听众讲道理,而是让他在听完后主动回味和思考。演讲的结尾,你要说一些“好听的话,让听众感受到你了解他们、和他们始终在一块,才能引发大家的共鸣。比如,“我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我们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等。就像家中回招待客人,会在正餐后准备一盘甜点一样,这才算完美的结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22 10:32:00 摘录
    秀“努力”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
    刘昶荣《中国青年报》的微信公众号
    无论是在朋友圈打卡、用时间管理Ap还是录制学习向Vog,都是在把你对玩手机的瘾进行转换,转换为另外一种满足感。在朋友圈打卡、使用时间管理类App可以用软件中种一棵树的成就感填补自己想要玩手机时的心痒难耐;录制学习类Vog,可以用最终录好一个视频发布出来的满足感填补自己戒手机时的痛苦。这样表演性质的他律形式,与一直一个人闷头学习相比更能增大满足感。因为无论是打卡还是录视频,都会收获小伙伴的点赞和鼓劢,这些外来的满足感,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克服短期学习还没有看到成果时的枯燥,帮助你坚持下来,一直到你获得更大的满足—完全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成绩提升,再带着这样的成就感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良性循环。
    根据卢因的群体动力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个体融入某个群体,个体行为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当你生活在一个人人坚持背单词、刷题、读书的自律群体中,你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不是都觉得不好意思?都209年了,融入的群体难道还非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群体吗?在B站搜索Study with me,视频99,播放量l0万+的也不在少数。融入这样的自律学习群体,即使是网络虚拟群体,一样可以对个体行为起到很好得影响。
    自律的学习的确好,可事实是,很多同学做不到自律,而既然他律能很好地帮助自己提高成绩,那用用这些方法,又有什么不好呢

    不走心和太走心的努力,都是作秀
    《格言》整理
    努力学习、提高自我,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任何招摇过市的努力,都有作秀的嫌疑。比如有些人,你健身就好好健身,没事给身体的关键部位来个特写,然后还各种美图软件后期修饰;再如有些人吧,每打卡一次总是心灵鸡汤发一大段,把自我形象拔得很高,可坚持不了一个礼拜,又回到原来的老样子。
    不少人把社交平台当作一个大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呈现出的一切,都是他想让别人看到的。他期望得到的是别人对他的种种褒扬,比如,认为Ia长得好看、很上进、很努力…但这种伪装出来的努力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转化成真正的成果。当本未倒置的“秀努力”,成了人们满足虚荣心的途径,有些人甚至为了学习而学习,草草完成学习任务,便急于在朋友圈打卡;还有一些人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打卡中穿梭,白白浪费了大量时间。
    再说录学习视频,我觉得真正努力学习的情况是拍不出视频的。你回想一下自己努力备考的状态,是不是满桌子的书、自己甚至因为疲劳而东倒西歪、各种姿势地学习?在镜头的限制下学习,其实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你有意识地表演自己,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或者你为了摆一个好姿势去开始学习,调好摄影机光线、架好位置、泡好你那杯茶的时候,可能别人已经多背了几个单词,或者读了两行公式了。
    说到底,你假装的努力只能骗过你自己,你表演的努力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点赞量会惯着你,但是这个世界不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22 10:14:57 摘录
    “慢”是一种观念,它并不是“懒”的同义词,是在同等时间里放弃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更注重质量和效果的种新的生活理念,符合当下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潮流。不停奔跑的人生太累,偶尔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路旁花开又何尝不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22 10:14:11 摘录
    对于“如何防止久坐?”这一难题,岡教
    授给出了三点建议:
    1.尽量每隔半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最
    长连续坐一小时活动一次。
    2如果没时间站起来,可以保持坐着的
    状态,重复几次拾腿、放腿的动作。
    3灵活运用站立式办公桌。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引入了可升起桌面的电动升降办公桌,让员工按需使用。岡教授说:“站着办公能够改善腰疼、肩颈疼痛。此外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同
    事的的沟通,消除久坐危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22 10:04:12 摘录
    帕特南表示,人们对国家和其他公民的信任感消失了,而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避免建立社会联系的孤立者更容易受低级本能驱使行事。“滥杀无辜的一般都是些不合群的独来独往者’,这并非巧合。
    还有一点也是很多人都会认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得对自己负责,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考虑,最后所有人就都被考虑到了。然而,极端的个人主义会不可避免地走
    向隔离,离群索居者会认为自己不需要考虑到任何人,些人就会径直取得自己所需,哪怕是借助暴力。
    “残忍最初的表现常常就是漠不关心,语言可能变为行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20 23:19:56 摘录
    今天的中国人也许不会相信,自己过的日子还不
    祖宗富裕。但事实如此。
    清朝以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而现在却只占世界的4%很多中国人终日为钱所困不少人为了脱贫致富,拼命地学习、考大学,但上了大学以后,又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于是继续考研读博但即使如此似乎仍然没能使所有人过上富裕的日子,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叫嚷着缺钱,
    没房又没车。
    那么,在知识不断扩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
    们为什么还会遭遇贫穷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著名学者茅于轼的说法他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分析了导致中国无法根本脱贫的原因—中国人把过多的能量用于内耗,而不是创造财富。
    你追赶公共汽车时,车门已经关上;你写信时忘记写邮政编码,结果信被退回;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城管把乱设摊位的小贩的货物掀翻在地甚至把小贩的三轮板车扔上卡车拉走;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
    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谁也想不出它们与
    财富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但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恰恰是使国人贫穷的根本原因。穷是因为许多潜力不能发挥,人们的能量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消耗掉了社会上的巨大财富。
    也许你不相信,觉得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内耗的
    事情,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你早上5:30准备起床背单词,天下雨了。你想,下雨了天很阴,还是更适合睡觉。但你又不想浪费这时间,觉得对不起父母供你读书的血汗钱。于是,觉也没睡,书也没背,心里斗争到8点钟。你想:也不差这
    天,算了,还是从明天开始吧。
    你喜欢一个女孩,朝思暮想,一个月没好好学习,准备给她写封信。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要是她不喜欢我怎么办还是不写了。又过了一个月,不行,天天都想她,还是得写……到底写不写呢?整整两个月你什么也没干成。
    你上了3年大学,放假回家一看,小学同学开了
    个加油站已经赚了几十万,开着小轿车,你还是什么也没有,穷学生一个。回到学校你就想:上学有什么用,干脆退学得了。可是别人都说知识重要啊,没有大学毕业证,连个好工作都找不到…结果是,创业的机会极你白白错过,学习成绩也没见提高,好工作自然与你也无缘了。
    像这种事情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种毛病的人很多,这些人总在不停地内耗,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消磨殆尽,哪里还有创造财富的心思?
    女孩子整天想,我要自立自强,不依赖男人,甚至有女孩想,我要是能变成男人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内耗理论。要知道,这个愿望你永远都无法实现,就算实现也未必就会快乐,而你所做的只是每天让自己心情郁闷罢了。
    人们做的最大的蠢事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对,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你天天想着:他为什么学习比我好,长得比我帅,日子过得比我富裕…
    这种内耗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只会带来更多的贫困。
    假如你把精力稍稍从内耗中抽回一些,放到应该用的地方去,该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该谈恋爱的时候就谈恋爱,旅游时放开心情,工作时一丝不苟,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将蒸蒸日上。把头脑中所存在的斗争、冲突统统消除掉,这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的关键所在,也是所有国民脱离贫困的唯一途径
    不要以为自己不跟自己内耗是件小事,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必由之路。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改变一下你办事的原则都可能使社会的财富有所增加,当每个人都这样想时,国家就会更加富裕,而你所付出的等同的劳动就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美国有一条街道看起来有些陈旧了,准备修草种树,改变生活环境,但是政府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只好暂停了计划。有一家住户先在自家门口种上了绿树,修剪了周围的草坪,而他家周围就变得好看起来了。于是,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很快整条街道就焕然一新了,既节省了国家的金钱,也美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换个角度想,假如第一个人在主动种树时想的是:我该不该种呢种了以后会不会让别人乘了凉那他就是又跟自己耗上了,那样不仅会浪费国家的财富,更会让自己每天住在一个破旧的环境里,心情不好,工作不好,日子也会越过越贫穷。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习惯,认为该做的事情就要把它付诸行动,把头脑中存在的冲突统统消除。这正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
    不要与自己作对,不要内耗,将精力去行动,去创造财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07 13:16:42 摘录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
    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
    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一-鲁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8 22:23:31 摘录
    Read 一天,Smart*^O^*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