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 卢梭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定价:37.00
  • ISBN:9787100011129
  • 2020-08-04 14:59:32 摘录
    要想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寻求自由,那是徒劳的。法律!哪里有法律?哪里的法律是受到尊重的?你到处都看到,大家正是借法律的名义追逐个人的利益和欲念。然而,自然的和秩序的永恒的法则是存在着的。对睿智的人来说,它们就是成文的法律;它们通过良心和理智而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里;要想自由,就必须服从这些法则;只有做坏事的人才会变成奴隶,因为他在做坏事的时候,总是违背了他自己的心的。不管在什么形式的政府之下,都是没有自由的,自由是存在于自由的人的心里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自由带到哪里。一个坏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受到束缚的。即使在日内瓦,坏人也是奴隶;而自由的人,即使在巴黎也能享受他的自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8-04 14:00:32 摘录
    读书读的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30 18:05:46 摘录
    我们自己做自己的仆人,以便成为自己的主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30 11:12:53 摘录
    一般地说,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是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的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的东西是他讲不好的,所以他就闭着嘴巴不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9 16:52:01 摘录
    “真理的使徒,我不能单独判断的事物有哪些是需要你告诉我的?上帝已亲自说过了,请你听他的启示。这是另外一回事情。上帝已经说过了!这句话的意思实在是很笼统。他向谁说的?他向世人说的。我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见呢?他已经委托别人向你传达他的话了。我明白了:是人来向我传达上帝的话。可是我希望听到他亲口说出的话,这样做,既不多花费他的力气,而我也可以免受别人的引诱。他会保证你不受别人的引诱,因为他已经表明了他的使者所负的使命。怎么表明的呢?用奇迹表明的。奇迹在哪里?在书里。谁做的书?人做的。谁看见过这些奇迹?给奇迹作证的人。怎么!又是人在作证!又是人来向我传达他人所讲的话!在上帝和我之间怎么有这样多的人呀!让我们随时观察、比较和证验好了。啊!要是上帝不叫我受这些麻烦的话,我敬奉他的心哪里会这样不虔诚呢?
    这一番话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20-07-29 16:43:55 摘录
    即使我相信他的话,其原因也不是由于那句话是他说的,而是由于他证明了他那句话是对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9 16:15:06 摘录
    因此,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
    弗洛伊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9 16:12:02 摘录
    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当别人的幸福无损于我们的幸福的时候,它便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所以,一个人不管愿意或不愿意都会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当我们看到他们的苦难的时候,我们也为之感到痛苦。即使最坏的人也不会完全丧失这种倾向,因此,他们往往使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抢劫行人的匪徒见到赤身裸体的穷人也还拿衣服给他穿;最残忍的杀人者见到晕倒的人也会把他扶起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5 11:03:09 摘录
    但就爱弥儿来说,万一他也这样把自己同别人加以比较,喜欢做那样一个人而不愿意做他自己这样的人的话,即使说他想做一个苏格拉底,想做一个卡托,我认为我对他的教育也是全盘失败的。一个人只要开始把自己想象为另外一个人,不久以后就会完全忘掉他自己的。
    To be yourself.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5 09:15:51 摘录
    如果你把你的东西卖给我,我就要同你讲价钱;但是,如果你先假装把东西送给我,然后才照你开的价钱卖给我的话,你就是存心欺诈了:无偿的东西变成了无价的东西。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
    ❤️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5 09:10:43 摘录
    我说的是他发现这种情形,所以不能由你去告诉他,如果你告诉他的话,他就再也发现不出来了。如果你认为你照顾了他,就硬要他服从你的话,他就会认为你是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做法;他就会在心里想:你表面上是无偿地帮助他,实则是企图使他对你欠一笔债,企图用一个他根本不同意的契约去束缚他。你尽管说你要他做这做那完全为的是他自己,那也无济于事,因为,不管你怎样说,你总而言之是在强迫他,而且,是根据你未经他的同意而做的那些事情去强迫他。当一个穷苦的人接受了别人假装给他的金钱之后,发现不管他愿不愿意,他自己的名字就因此登上了新兵的花名册,这时候,你会替那个穷人鸣不平;然而现在,你也要你的学生对他根本不接受的关心照料付出代价,这岂不是更不公平吗?
    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值得深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5 08:48:16 摘录
    1.同样的景象看得多了,对它们就觉得无所谓了,对一切事物都是见惯不惊的;我们老是看到某一样东西,我们的心里就不会去想象那一样东西,然而使我们能够感觉到别人的痛苦的,恰恰就是我们的想象。
    2.他之所以能够对他看见的事情做出判断,不是由于他看见的时候多,而是由于他对他所看到的情景有所思索;他之所以对一件事情有持久不灭的印象,不是由于那件事情的本身,而是由于我们使他按一定的观点去考虑那件事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4 18:09:35 摘录
    一句话,要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要使得他不置身于仟何一个阶级,而必须同全体人民在一起。在他面前谈到人类的时候,必须带着亲切甚至带着同情的口吻,切不可说什么看不起人类的话。人,是绝不能说人类的坏话的。
    博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4 18:08:19 摘录
    学者们一桩桩地数了一下有钱人的苦楚,指出他外表上的快乐都是空的,这简直是诡辩!有钱人的痛苦,不是来之于他的社会地位,而是来之于他的本身,是由于他滥用了他的社会地位。即使他比穷人还痛苦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可怜的,因为他的痛苦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能不能幸福愉快地生活,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然而穷人的痛苦则是来之于环境,来之于压在他身上的严酷的命运。没有任何习惯的办法可以使他的肉体不感觉疲劳、穷困和饥饿;他的聪明智慧也不能使他免受他那个地位的痛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24 18:04:27 摘录
    原理一:人在心中设身处地的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可同情的人。
    原理二:在他人的痛苦中,我们所同情的只是我们认为我们也难免要遭遇的那些痛苦。(因为我经历过苦难的生活,所以我要来援助不幸的人。《伊尼依特》第1卷,第634节)
    原理三:我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程度,不决定于痛苦的数量,而决定于我们为那个遭受痛苦的人所设想的感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