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内容简介】 麦基的《故事》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高级电
……
[ 展开全部 ]
影鉴赏入门指南,也可以将它视为文学写作、艺术修为内功进阶,还有人从中领悟了人生哲学和生活道理。被英国卫报称为“亚里士多德后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他30年间行走全世界,向10万名学员开班授课的精华写在了这本《故事》里。 【编辑推荐】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编辑2014年度收官之荐”,9.5分领衔电影类书籍进入豆瓣年度盘点,并成为《北京青年报》阅读“2014最美的十本书”之一,获得人民日报微博推荐。2016年,我们将这本书里深邃的思想以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并同时推出16开、轻型纸、宽页边距、采用新排版设计的平装《故事》,希望它能到达更多人的手中。就像封面设计一样,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电影,不只是黑暗中的银幕故事,更是生活里闪耀的人性故事。 【名人推荐】 罗伯特・麦基是编剧大师中的大师。——《霍比特人》《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兼编剧彼得・杰克逊 关于故事结构,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伯特・麦基。就是这样。——《撞车》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 麦基说,高潮是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义的饱和点。——《画皮》《寻龙诀》导演乌尔善 他是罗伯特・麦基,真正懂得电影全部奥秘的大师。但是他又能不让任何的条规边框拘束自己,让灵魂自由触摸电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导演陆川 我的笔记有87000字,几乎记下了麦基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在记录的时候,经常有许多言论与我创作的经验不谋而合,这种巧合让我非常兴奋。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女人,能享受到多次高潮。——《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余飞 一句实话:我电影剧本写到第30稿的时候,才完全看懂《故事》这本书,然后写到第50稿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也没怎么看懂。现在电影拍完了剪完了,我打算再看一遍《故事》。——《万万没想到》导演叫兽易小星 想要学编剧,这书是必读的。——影评人周黎明 虽然……但还是越来越觉得那本书对于类型片制造来说就是编剧圣经。——影评人亵渎电影 感谢麦基先生教会我们很多技巧,也教会我们,最好的永远不是技巧。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剧作法其实就是价值观,写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写的。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电影不是一种智识,电影是一种情感。——编剧、作家咆哮女郎柏邦妮 我迄今读过的最伟大的三本书之一。——《后会无期》《万物生长》出品人路金波 【媒体推荐】 鼎鼎大名。——《华盛顿邮报》 享誉全球。——《纽约时报》 终极大师。—— BBC 麦基写作哲学的中心是人性。他的理论融汇了戏剧手法、哲学,强调了写作的古典根基、轴心及安全阀……而使之永葆新鲜活力和激动人心的,是它交织阐述的方式——麦基的故事理论。——CNN 麦基是世界上最有名和最受尊崇的讲故事艺术讲师。——《华尔街日报》 他对故事讲述的深邃洞察和广博知识无人能比。——《洛杉矶时报》 电影行业的公开秘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教练。——《名利场》 融合了电影的摩登艺术和讲故事的古老手艺。——《每日新闻》 罗伯特・麦基强有力地教会我们什么是生命、死亡和人类的心灵。——《独立报》
[ 收起 ]
作者:罗伯特・麦基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定价:49.00元
ISBN:978720109460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5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________
2021-08-23 14:13:29 摘录
电影观众不会防卫自己的情感,他们以一种连自己的爱人也不曾知晓的方式,向讲故事的人敞开心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______
2021-08-23 14:09:35 摘录
科学曾经是最伟大的阐述者,如今却将人生解释得支离破碎,艰深复杂,令人困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四夕
2021-05-12 21:11:39 摘录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你必须在高潮处找到一个结局,无论好坏,最终使这一宇宙得到重新安排,进入一个新的秩序。
故事总要结束,不是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四夕
2021-05-04 13:49:09 摘录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个鲜活的比喻,告诉我们“生活就像是这样”。有史以来,所有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并不是答案,而是富有诗意的率真,它们把人类世世代代之所以为人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可回避地昭然于天下。
有时候清醒也不意味着正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四夕
2021-04-30 10:45:19 摘录
过去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认为所有的疯子都被锁进了疯人院的高墙内,明白人则可以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外边,而现在我们很少有人会如此天真。我们深知,简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事件的某种偶然交织都有可能使我们自己也与现实分道扬镳。这些精神分析惊悚片便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这一威胁。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人生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自我分析、试图领悟我们的人性并化解其中的一切纷争。
我想,现在,被高墙牢牢锁住的是不是我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1-01-05 13:10:26 摘录
例如,如果有人写出这样的东西:烛光餐桌旁,俊男美女相对而坐,水晶酒杯晶莹剔透,四目闪烁,犹如露珠。柔和的晚风轻撩窗帘,肖邦的小夜曲在背景中回荡。这一对恋人隔着餐桌,互相抓住对的手,四目相对,眉眼传情喃喃低诉:“我爱你,我爱你……”而且说的还都是心里话。这是一个无法表演的场景,将会像一只过街老鼠一样必死无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1-01-05 12:55:47 摘录
场景、序列或幕的弧光决定了基本情感。基调使它具体化。但是,基调不能取代情感。当我们需要基调体验时,我们会去听音乐会或去参观博物馆。当我们需要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时,我们就会去听故事。如果一个作家写出一个没有任何变化而只是充满解说的场景,然后把设置在一个夕阳沐浴之下的花园,以为一个金色的基调便能取胜,这对作者没有任何好处。他这样做纯属推卸责任,把自己了无生气的作品强加到导演和演的肩上。缺乏戏剧性的解说无论如何装扮都是乏味的。电影并不是装饰性的摄影艺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1-01-04 13:15:13 摘录
假设一个故事具有三个相邻的悲剧场景,其效果将会怎样呢?在第一个场景中,我们会流泪;在第二个中,我们会哽咽;第三个,我们会笑……放声大笑。这并不是因为第三个场景不悲——也许它是三个场景中最悲伤的一个——而是因为前面两个已经吸干了我们悲伤的眼泪,而且我们发现,讲故事的人居然还想让我们再哭一次,这也未免太不明智,甚至荒唐。事实上,“严肃”情感的重复是一种行家惯用的喜剧手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0-12-30 13:13:41 摘录
讲故事就是许诺:如果你注意听我讲,我就给你惊奇,接下来便是发现生活的喜悦,在你从未想象过的层面和方向探知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0-12-29 13:11:38 摘录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推断出,在故事的长短——读完或演完它需要的时间一和讲述故事所必需的转折点数量之间具有一种联系:作品越长,重大的逆转便越多。
换言之,亚里士多德以其礼貌的方式恳求道:“请不要令我们厌倦。不要让我们在那些坚硬的大理石座位上安坐几个小时净听一些圣歌和悲叹,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0-12-28 12:57:50 摘录
故事绝不能退隐于轻量级性质或力度的行动,必须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出更好替代的一个最后行动向前运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欢磊
2020-12-18 22:01:04 摘录
希望有一天能撤底掌握如何讲故事这门艺术,是的,艺术。也能用得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0-09-27 13:22:0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腾壹加壹
2020-09-24 13:15:55 摘录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我们生命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用在工作上,但在影片中却很少看到人们工作的场景。其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工作都是乏味的对干工作的人来说,也许并不乏味,但观看他们工作却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即如任何律师、警察或医生所知,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例行公事的职责报告和会谈上面,这些事情变化甚微,甚至毫无变化是期望等同于结果的缩影。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些职业类型——法庭、犯罪、医疗片中,我们仅仅聚焦于那些工作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刻。不过为了进入一个人物的内心,我们必须询问他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工作,还要关心他们如何玩耍、如何祷告、如何做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laire100
2020-01-31 14:36:01 摘录
生活中大多数行动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只不过做决定需要意志力而已。
只不过需要意志力而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PARTⅠ 作家和故事艺术
CHAPTER01 故事问题
/ 故事的衰竭
/ 手艺的失传
/ 故事要领
/ 把好故事讲好
/ 故事与生活
/ 能力与天才
/ 手艺能将天才推向极致
PARTⅡ 故事诸要素
CHAPTER02 结构图谱
/ 故事设计术语
/ 故事三角
/ 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 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CHAPTER03 结构与背景
/ 向陈词滥调宣战
/ 背景
/ 创作限制原理
/ 调查研究
/ 创作选择
CHAPTER04 结构与类型
/ 电影类型
/ 结构和类型的关系
/ 精通类型
/ 创作限制
/ 混合类型
/ 再造类型
/ 持之以恒的天赋
CHAPTER05 结构与人物
/ 人物VS人物塑造
/ 人物性格揭示
/ 人物弧光
/ 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 高潮与人物
CHAPTER06 结构与意义
/ 审美情感
/ 前提
/ 作为修辞的结构
/ 主控思想
/ 说教倾向
PARTⅢ 故事设计原理
CHAPTER07 故事材质
/ 主人公
/ 观众纽带
/ 第一步
/ 人物的世界
/ 鸿沟
/ 关于风险
/ 进展过程中的鸿沟
/ 从里面写到外面
/ 鸿沟内的创造
/ 故事的材质和能量
CHAPTER08 激励事件
/ 故事的世界
/ 作者资格
/ 激励事件
/ 故事脊椎
/ 求索
/ 激励事件的设计
/ 激励事件的定位
/ 激励事件的质量
/ 激励事件的创造
CHAPTER09 幕设计
/ 进展纠葛
/ 幕设计
/ 幕节奏
CHAPTER10 场景设计
/ 转折点
/ 伏笔和分晓
/ 情感转变
/ 选择的性质
CHAPTER11 场景分析
/ 文本和潜文本
/ 场景分析技巧
CHAPTER12 布局谋篇
/ 统一性和多样性
/ 进度
/ 节奏和速度
/ 表现进展过程
/ 社会进展
/ 个人进展
/ 象征升华
/ 反讽升华
/ 过渡原理
CHAPTER13 危机、高潮、结局
/ 危机
/ 高潮中的危机
/ 高潮
/ 结局
PARTⅣ 作家在工作
CHAPTER14 对抗的原理
/ 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CHAPTER15 解说
/ 展示,不要告诉
/ 使用幕后故事
/ 闪回
/ 梦境序列
/ 蒙太奇
/ 画外音解说
CHAPTER16 问题和解决方法
/ 兴趣问题
/ 惊奇问题
/ 巧合问题
/ 喜剧问题
/ 主观视点问题
/ 场景内的主观视点
/ 故事中的主观视点
/ 改编问题
/ 戏剧腔问题
/ 漏洞问题
CHAPTER17 人物
/ 心灵虫
CHAPTER18 文本
/ 对白
/ 描写
/ 形象系统
/ 片名
CHAPTER19 作家的创造方法
/ 从外到里的写作
/ 从里到外的写作
/ 银幕剧本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PARTⅠ 作家和故事艺术
CHAPTER01 故事问题
/ 故事的衰竭
/ 手艺的失传
/ 故事要领
/ 把好故事讲好
/ 故事与生活
/ 能力与天才
/ 手艺能将天才推向极致
PARTⅡ 故事诸要素
CHAPTER02 结构图谱
/ 故事设计术语
/ 故事三角
/ 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 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CHAPTER03 结构与背景
/ 向陈词滥调宣战
/ 背景
/ 创作限制原理
/ 调查研究
/ 创作选择
CHAPTER04 结构与类型
/ 电影类型
/ 结构和类型的关系
/ 精通类型
/ 创作限制
/ 混合类型
/ 再造类型
/ 持之以恒的天赋
CHAPTER05 结构与人物
/ 人物VS人物塑造
/ 人物性格揭示
/ 人物弧光
/ 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 高潮与人物
CHAPTER06 结构与意义
/ 审美情感
/ 前提
/ 作为修辞的结构
/ 主控思想
/ 说教倾向
PARTⅢ 故事设计原理
CHAPTER07 故事材质
/ 主人公
/ 观众纽带
/ 第一步
/ 人物的世界
/ 鸿沟
/ 关于风险
/ 进展过程中的鸿沟
/ 从里面写到外面
/ 鸿沟内的创造
/ 故事的材质和能量
CHAPTER08 激励事件
/ 故事的世界
/ 作者资格
/ 激励事件
/ 故事脊椎
/ 求索
/ 激励事件的设计
/ 激励事件的定位
/ 激励事件的质量
/ 激励事件的创造
CHAPTER09 幕设计
/ 进展纠葛
/ 幕设计
/ 幕节奏
CHAPTER10 场景设计
/ 转折点
/ 伏笔和分晓
/ 情感转变
/ 选择的性质
CHAPTER11 场景分析
/ 文本和潜文本
/ 场景分析技巧
CHAPTER12 布局谋篇
/ 统一性和多样性
/ 进度
/ 节奏和速度
/ 表现进展过程
/ 社会进展
/ 个人进展
/ 象征升华
/ 反讽升华
/ 过渡原理
CHAPTER13 危机、高潮、结局
/ 危机
/ 高潮中的危机
/ 高潮
/ 结局
PARTⅣ 作家在工作
CHAPTER14 对抗的原理
/ 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CHAPTER15 解说
/ 展示,不要告诉
/ 使用幕后故事
/ 闪回
/ 梦境序列
/ 蒙太奇
/ 画外音解说
CHAPTER16 问题和解决方法
/ 兴趣问题
/ 惊奇问题
/ 巧合问题
/ 喜剧问题
/ 主观视点问题
/ 场景内的主观视点
/ 故事中的主观视点
/ 改编问题
/ 戏剧腔问题
/ 漏洞问题
CHAPTER17 人物
/ 心灵虫
CHAPTER18 文本
/ 对白
/ 描写
/ 形象系统
/ 片名
CHAPTER19 作家的创造方法
/ 从外到里的写作
/ 从里到外的写作
/ 银幕剧本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PARTⅠ 作家和故事艺术
CHAPTER01 故事问题
/ 故事的衰竭
/ 手艺的失传
/ 故事要领
/ 把好故事讲好
/ 故事与生活
/ 能力与天才
/ 手艺能将天才推向极致
PARTⅡ 故事诸要素
CHAPTER02 结构图谱
/ 故事设计术语
/ 故事三角
/ 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 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CHAPTER03 结构与背景
/ 向陈词滥调宣战
/ 背景
/ 创作限制原理
/ 调查研究
/ 创作选择
CHAPTER04 结构与类型
/ 电影类型
/ 结构和类型的关系
/ 精通类型
/ 创作限制
/ 混合类型
/ 再造类型
/ 持之以恒的天赋
CHAPTER05 结构与人物
/ 人物VS人物塑造
/ 人物性格揭示
/ 人物弧光
/ 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 高潮与人物
CHAPTER06 结构与意义
/ 审美情感
/ 前提
/ 作为修辞的结构
/ 主控思想
/ 说教倾向
PARTⅢ 故事设计原理
CHAPTER07 故事材质
/ 主人公
/ 观众纽带
/ 第一步
/ 人物的世界
/ 鸿沟
/ 关于风险
/ 进展过程中的鸿沟
/ 从里面写到外面
/ 鸿沟内的创造
/ 故事的材质和能量
CHAPTER08 激励事件
/ 故事的世界
/ 作者资格
/ 激励事件
/ 故事脊椎
/ 求索
/ 激励事件的设计
/ 激励事件的定位
/ 激励事件的质量
/ 激励事件的创造
CHAPTER09 幕设计
/ 进展纠葛
/ 幕设计
/ 幕节奏
CHAPTER10 场景设计
/ 转折点
/ 伏笔和分晓
/ 情感转变
/ 选择的性质
CHAPTER11 场景分析
/ 文本和潜文本
/ 场景分析技巧
CHAPTER12 布局谋篇
/ 统一性和多样性
/ 进度
/ 节奏和速度
/ 表现进展过程
/ 社会进展
/ 个人进展
/ 象征升华
/ 反讽升华
/ 过渡原理
CHAPTER13 危机、高潮、结局
/ 危机
/ 高潮中的危机
/ 高潮
/ 结局
PARTⅣ 作家在工作
CHAPTER14 对抗的原理
/ 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CHAPTER15 解说
/ 展示,不要告诉
/ 使用幕后故事
/ 闪回
/ 梦境序列
/ 蒙太奇
/ 画外音解说
CHAPTER16 问题和解决方法
/ 兴趣问题
/ 惊奇问题
/ 巧合问题
/ 喜剧问题
/ 主观视点问题
/ 场景内的主观视点
/ 故事中的主观视点
/ 改编问题
/ 戏剧腔问题
/ 漏洞问题
CHAPTER17 人物
/ 心灵虫
CHAPTER18 文本
/ 对白
/ 描写
/ 形象系统
/ 片名
CHAPTER19 作家的创造方法
/ 从外到里的写作
/ 从里到外的写作
/ 银幕剧本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例如,如果有人写出这样的东西:烛光餐桌旁,俊男美女相对而坐,水晶酒杯晶莹剔透,四目闪烁,犹如露珠。柔和的晚风轻撩窗帘,肖邦的小夜曲在背景中回荡。这一对恋人隔着餐桌,互相抓住对的手,四目相对,眉眼传情喃喃低诉:“我爱你,我爱你……”而且说的还都是心里话。这是一个无法表演的场景,将会像一只过街老鼠一样必死无疑。
场景、序列或幕的弧光决定了基本情感。基调使它具体化。但是,基调不能取代情感。当我们需要基调体验时,我们会去听音乐会或去参观博物馆。当我们需要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时,我们就会去听故事。如果一个作家写出一个没有任何变化而只是充满解说的场景,然后把设置在一个夕阳沐浴之下的花园,以为一个金色的基调便能取胜,这对作者没有任何好处。他这样做纯属推卸责任,把自己了无生气的作品强加到导演和演的肩上。缺乏戏剧性的解说无论如何装扮都是乏味的。电影并不是装饰性的摄影艺术。
假设一个故事具有三个相邻的悲剧场景,其效果将会怎样呢?在第一个场景中,我们会流泪;在第二个中,我们会哽咽;第三个,我们会笑……放声大笑。这并不是因为第三个场景不悲——也许它是三个场景中最悲伤的一个——而是因为前面两个已经吸干了我们悲伤的眼泪,而且我们发现,讲故事的人居然还想让我们再哭一次,这也未免太不明智,甚至荒唐。事实上,“严肃”情感的重复是一种行家惯用的喜剧手法。
讲故事就是许诺:如果你注意听我讲,我就给你惊奇,接下来便是发现生活的喜悦,在你从未想象过的层面和方向探知生活的喜怒哀乐。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推断出,在故事的长短——读完或演完它需要的时间一和讲述故事所必需的转折点数量之间具有一种联系:作品越长,重大的逆转便越多。
换言之,亚里士多德以其礼貌的方式恳求道:“请不要令我们厌倦。不要让我们在那些坚硬的大理石座位上安坐几个小时净听一些圣歌和悲叹,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故事绝不能退隐于轻量级性质或力度的行动,必须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出更好替代的一个最后行动向前运行。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我们生命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用在工作上,但在影片中却很少看到人们工作的场景。其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工作都是乏味的对干工作的人来说,也许并不乏味,但观看他们工作却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即如任何律师、警察或医生所知,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例行公事的职责报告和会谈上面,这些事情变化甚微,甚至毫无变化是期望等同于结果的缩影。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些职业类型——法庭、犯罪、医疗片中,我们仅仅聚焦于那些工作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刻。不过为了进入一个人物的内心,我们必须询问他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工作,还要关心他们如何玩耍、如何祷告、如何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