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梁漱溟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22.00元
  • ISBN:9787508623795
  • 2018-04-28 19:19:21 摘录
    信仰是我们头脑的产物,而我们不能随意改变它。它是我们的作品,而我们不自觉。它是“人的”,而我们以为“神”。它是我们力量之结果,但较我们更有力量。……人固然可以使自然降服于他,但人永是他自己思想的奴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8 12:35:08 摘录
    民族形成于历史与文化,而国家则为政治统一之单位。不过历史恒以政治居重要部分,因此国家亦是民族构成之一因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22:10:28 摘录
    理是产生于两力之上的,是由事实发展而逼出的。不是人类理性演出来历史,倒是历史演出来人类理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22:01:51 摘录
    一个人天然与他前后左右的人,与他的世界不可分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21:41:40 摘录
    惟此所谓“人要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其理存于我与人世相关系之上;“看到”即看到我在此应如何;“向上实践”即看到而力行之。念念不离当下,惟义所在,无所取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21:35:26 摘录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7 21:32:03 摘录
    向上心,即不甘于错误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善的心,要求公平合理的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嫌恶懒散而喜振作的心……总之,于人生利害得失之外,更有向上一念者是;我们总称之曰“人生向上”。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3:40:33 摘录
    道德为理性之事,存于个人之自觉自律。宗教为信仰之事,寄于教徒之恪守教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3:39:58 摘录
    一、尊天。“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本乎天”;人之存在,不能自外于天地。二、敬祖。“人为万物之灵”,而“人本乎祖”;究本身之由来,不能自外于祖先。三、崇德报功。渔牧工农,宫室舟车,文物制度,凡吾人生活日用皆食古人创造之赐,要莫能外。——按祭孔应属于此一则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3:19:38 摘录
    一、尊天。“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本乎天”;人之存在,不能自外于天地。二、敬祖。“人为万物之灵”,而“人本乎祖”;究本身之由来,不能自外于祖先。三、崇德报功。渔牧工农,宫室舟车,文物制度,凡吾人生活日用皆食古人创造之赐,要莫能外。——按祭孔应属于此一则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3:18:50 摘录
    一、尊天。“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本乎天”;人之存在,不能自外于天地。二、敬祖。“人为万物之灵”,而“人本乎祖”;究本身之由来,不能自外于祖先。三、崇德报功。渔牧工农,宫室舟车,文物制度,凡吾人生活日用皆食古人创造之赐,要莫能外。——按祭孔应属于此一则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3:04:46 摘录
    中国人不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尊自大;他或者不要发言权不要监督权,乃至不要自由权做一个顺民亦可以,或者就是要想做皇帝的,乃至想给他皇帝也不做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2:55:08 摘录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6 22:52:20 摘录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巫然后决大事,非以为求得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25 23:31:53 摘录
    (一)倘然东方化与西方化果真不并立而又无可通,到今日要绝其根株,那么,我们须要自觉的如何彻底的改革,赶快应付上去,不要与东方化同归于尽;(二)倘然东方化受西方化的压迫不足虑,东方化确要翻身的,那么,与今日之局面如何求其通,亦须有真实的解决积极的做去,不要作梦发呆卒致倾覆;(三)倘然东方化与西方化果有调和融通之道,那也一定不是现在这种“参用西法”可以算数的,须要赶快有个清楚、明白的解决,好打开一条活路,决不能有疲缓的态度。
    一是文字内容,二是思考角度,三是文字措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