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
……
[ 展开全部 ]
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 收起 ]
作者:葛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45.00元
ISBN:978702011807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D'four
2021-09-12 23:20:49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D'four
2021-09-12 23:18:19 摘录
因着襄办私学的机缘,吴先生与家睦成为忘年之交。闲时谈文论艺,
几分伯牙子期之快。家睦在旁人眼中是个凡俗商人,吴先生却当他是知己。因
他经济往来,身染烟火,纵论时事,也就少了些文人的迁腐气。这是吴先生与
同仁间的酬唱往来,所少见的,也就觉得格外新鲜。一来二去,更是相见晚
家睦得子之乐,吴先生有心贺上一贺。这一日,原本预备看这孩子抓周。
抓到什么,就即兴作画一幅,算作应景的贺礼。可满目琳琅,这哥儿却是横
竖都没看得上,也是桩奇事。他那一语解围,倒有大半是真心话。
酒宴尾声,家睦又留住吴先生致谢。吴先生摆摆手。家睦便说,见先生
与小儿心气相融,另有不情之请。
吴先生笑道:请讲。
家睦便说,犬子虽已周岁,却还未有大名,想借先生金口赐教。
吴先生让道:岂敢,不过卢老爷抬举,我就造次了。
吴先生端详这婴孩,眉目和泰,天真纯明,也真的从心下喜欢,便说,公子形貌和谐淳正,有乃父之风。《小雅鼓钟里有“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之句,正当其是,大名可取“文笙”。字谓同义,就叫“永和”吧
家睦谢过。从此,卢府上下,便唤这孩子“笙哥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布薇
2017-12-02 18:36:53 摘录
北鸢,抒情民国,买本朱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蔡小妖
2017-11-28 22:28:20 摘录
一年四时,总有些东西,是规矩般雷打不动的。昭如这样想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悦
2017-09-05 12:42:05 摘录
他将炉火点起来
待旺了些,有些蔚蓝的火苗,才将竹条放在火焰上慢慢地烤。边烤,便用手
指用力弯一弯。文笙走过来,挨着他坐下来。他说,“汗不去透形必还”,得
把竹油烤出来,骨架就稳当了。
我刚才讲到哪里了?龙师傅沉吟了一下,说,
对,那风筝就被取走了。可是一个月后,那中年人却又来了。他说,龙师傅
以后你每年都帮我扎一只虎头风筝可好?我便说,这位客,如今生意做不下
去。铺租也涨了。正想要关门,回家乡去。
这时候,文笙闻见一缕好闻的焦香。竹条上有些细密的水珠渗透出来真的如淌汗一样。龙师傅又执起一根竹条,放在火上,跟着说,那人便又走了。到了第二日,房东家的却找到我说,思贤街的卢老爷,将你这铺子盘下来了。我说,不用赶,什么炉老爷、灶老爷,我也要回去了。房东说,你这
生意且有的做呢,卢老爷将这铺子送给你了。
我正纳闷,便又见那前日里来的中年人,对我一拱手,说,龙师傅。卢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悦
2017-09-05 12:41:42 摘录
往后的虎头就仰仗你了。我不安得很。他便说,在这襄城,你我都是外)
卢某先行了一步,也先尝了甘苦。龙师傅绘在墙上的这笔字,看得出幼学的底子
这风筝活儿,怕是半路出家。卢某当年读过几年书,投身陶朱,也是既来度。
说的人和听的人,此时都上了心。没留神龙宝回来了。他搁下了手里的
东西,看见爹娴熟地在竹条上刷了白胶,正拈起一根棉线,要给竹条打上个
十字。龙宝便走过来,帮他按实了。龙师傅将线缠上一道,码紧了,又缠上
一道,笑笑说,这小子,如今也能帮上我,当半个人用了。少爷你将来有你
的大事业,我们这些人家的小日子,也想着能过好些。我就寻思着将来给他
娶上房娘妇,也就甘心闭眼了。
龙师傅长叹一声,可那时候,是灰心得很。我对卢老爷说,废了科举、
我们这些人,没了去路,兀兀穷年又奈何。他便拿出一册卷本,递给我说
一并赠与你。我接过来,也吃了惊,这册上分明写着《南鹞北鸢考工志》。我
便说,曹霑的《废艺斋集稿》,坊间俱说已经失传。先生何以藏有一卷。他哈
哈一笑,说,我果真未看错,你是懂行的。原是安徽的旧书肆得见,另有
册《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皆残破不堪。录了这一册给你,便是物得其所。
文笙默默地转过头,看着绘在墙上的文字。龙师傅手上没有停,接着说,
这一册在我手中已有九年,烂熟于心。如今的手艺琢磨,泰半得益于此。曹
雪芹通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卢老爷对我有“鱼渔俱授”之恩,
报之不尽。当年我问他何以为报。他便说,待到笙少爷你第一个本命前年,
当面为你制上一只虎头风筝。
这践约等了九年。如今见到少爷,也算一遂心愿。
文笙有些发呆,像是在听关于一个很遥远的人的故事。然而这时,他心上一动,涌上一种很浓烈的东西。他问,师傅,爹可曾对你说起过我?
龙师傅摇摇头,卢老爷怕是没来得及说。这风筝一岁一只,话都在里头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悦
2017-09-05 12:39:38 摘录
龙师傅便引文笙在店里坐下。文笙倒是先被铺子里的景象吸引。自然四
处都是风筝,上了色的,还未上色的,有些是扎好的骨架。墙角里整齐地摆
着二尺多长的竹篾。凌空的几道麻绳,则挂着已浆好的棉纸。然而,吸引了
文笙的,倒不是这些。而是迎脸的墙上,密密地写着字,还有一些图案。看
得出来,都是风筝的样式。字有些潦草,依稀辨得。
龙师傅看他望得出神,便说,今天请少爷来,是为了少爷的生辰。文笙回过头,看着他,眼睛里有些闪烁。娘说,明年是我的本命年,师傅对我有话说。
这中年人站起来,腰有些佝偻,看得出是终年劳作的痕迹。但他此时让自己挺得直一些。他说,少等片刻。说罢,便掀开了门帘子去里屋。里面传出来一些声音,听得出刀斧劈在竹上崩开,又有一些细碎的如同裂帛的声响。
龙师傅出来的时候,手里已经举着一把漂亮的竹篾。他坐下,将竹片平摆在
桌面上,执起一把很小的刨刀,在竹条上细细地推刨。同时间,开了口。
九年前,我从滦阳到了贵地,为的是营生。在四声坊里租下了这间铺面,
可生意一直都不见好。那年夏末,我快要收铺的时候,来了一个人,问,你
会不会扎虎头风筝?我其实并没有扎过,但想到生意要开张,就应了下来。
平日里做惯了沙燕、百蝠,都是细巧的样式。这虎头是要用大毛竹做骨,劈
出篾子,放在炉火上烤。到了天发白,才勉强扎出了一个形状,覆上了棉纸。
那人却来了,说要去天津,这风筝是给儿子的。我便说,这色还没有上,可
怎么是好呢。他说,不妨事,就将风筝取走了
龙师傅说到这里,将竹条举起来,迎着光看一看,又低下头左右锉了
下。竹片用手指比过,放在小刀上,荡了一下,稳稳地停住了。他用双手压
一压竹片,好像一道满弓似的园弧,轻轻地说,成了。
这就拎出墙角里一只铁炉,黝黑的,看得出经了年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悦
2017-09-05 12:24:59 摘录
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
将云拟水,鱼蟹游行在碧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悦
2017-09-05 01:34:49 摘录
这在襄城里传得最多的,是关于金山桥的一段儿L。襄城里原有条大河,临近荆山,不通黄淮,却极宽,有二里多路,过河便依赖船渡。这河上有个船把式,大名不详,人称“姚老黑”。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渐将这荆河的摆渡生意垄断。见人下菜碟。这黑是说心黑,行事无良,经常坐地起价。这一天,大烈到荆山北给圉女打听媒事,坐了姚老黑的船。船到河当中,船家问他要五十两纹银,说少了不行,不然就一篙把他打到河里喂老鼋。冯大烈说,我给你五十两。不过今L咱俩把话讲明,从今以后你就不要在这里摆渡了,你还要坑害多少人?我准备破十万两银在这里修个桥
姚老黑一听,心说这人真会吹牛,问道,你修个啥桥?大烈回,期
“多少孔?”冯大烈伸出一个大拇指。
孔?现世。”姚老黑讪笑。大烈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
“咋?八孔?到头还差得远。”姚老黑说完一撇嘴。
大烈笑笑说,我修它一百单八孔,一孔一个好汉。
姚老黑便说,今生今世能修起这个桥,我姚老黑洗手不干这行,把翻
个底朝天,一个人拉到荆山顶上晒太阳!两个人又击掌为凭。
大烈修荆山桥的事嚷开了,八县的石匠、民夫都来到荆山采石干工,好
不热闹。
有一日,便来了个一身褴褛的老石匠,要工头留下他挣碗饭。石工头看看老石匠的锤没有了棱,钻子没有了尖,便要打发他走。大烈经过,看到说,
添双筷子的事,留下。
这位老石工从开工待了三年有余,见天用墨斗子弹线,拐尺比划。前前
后后对着一块石头忙活。有了大烈的交代,也没人管他。其他石工对他连一眼也不睐。干累了,他就到卖茶老汉的棚底下去喝茶,没钱付。他对卖茶的说,我倒是不白喝你的。我雕的这块石头是你的,以后有人问你买,你要纹
银五百两,少了不卖。卖茶的一听笑了,没吱声。
荆山桥快修好了,到了合龙门的时候,却差了一块石料。满工地都找遍了,一块合适的也找不到。这卖茶的想起了老石匠的话。便跟包工头说他那
里有一块石头,但要五百两银子。
这是我觉得最能代表《北鸢》的一个故事。 书中的民国是一个传奇的世界,人人都信奉一个“义”字。 昭如为姐妹情义护了昭德后半生无虞 为夫妻情义全了家睦前妻之女婚事 家睦为仁义放了抢东家生意的掌柜 小荷为主仆情义宁被逼走也不透露昭如的秘密 昭如为仁义返还去寻找只一面之缘的母女 荒村老者为仁义收容了昭如一家子却嫌他们留下钱来埋汰人 长清县卢家为了仁义仗义相助昭如一家送枪送路 昭德为了昭如一家舍了一条命和土匪同归于尽 ...... 书中的传说多是侧面提及 仿佛遥远而隐秘 更令人赞叹、向往 这段冯大烈的创业之路我特别喜欢 出来闯荡讲的就是个仗义守信 言必行,行必果 说出口的话,那肯定是算数的 我也不跟你来虚的,就明告诉你我要讹你钱 但你要真牛逼的修一座一百零八孔的桥 我也是服你,说洗手就洗手 就算是个划黑船的也是一般重诺 (桥修好了,想讹人也讹不到了,顺着台阶走下来还能搏个好) 这言出必行的人,也绝对是能得到最大的敬重的 哪怕你出场时是个反面形象 是以冯大烈、姚黑子的过往一直被人记着、传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颺■
2017-05-17 16:17:57 摘录
自古以来,商贾不为人所重,何故?便是总觉得咱们为人做事不正路。我们自己个儿,心术要格外端正。要不,便是看不起自己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微
2017-05-09 21:07:3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
自序 时间煮海
楔子
第一章
孩子
抓周
天津
立秋
寓公
家变
第二章
新年
侨民
祖先
先生
青衣
风筝
第三章
少年
本命
熙靖
医院
雅各
故人
第四章
秘密
姐姐
清明
第五章
远行
耀先
克俞
万象
思阅
第六章
慧容
重逢
和田
蛮蛮
第七章
杨楼
归来
流年
第八章
盛世
流火
苏舍
江河
尾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
自序 时间煮海
楔子
第一章
孩子
抓周
天津
立秋
寓公
家变
第二章
新年
侨民
祖先
先生
青衣
风筝
第三章
少年
本命
熙靖
医院
雅各
故人
第四章
秘密
姐姐
清明
第五章
远行
耀先
克俞
万象
思阅
第六章
慧容
重逢
和田
蛮蛮
第七章
杨楼
归来
流年
第八章
盛世
流火
苏舍
江河
尾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
自序 时间煮海
楔子
第一章
孩子
抓周
天津
立秋
寓公
家变
第二章
新年
侨民
祖先
先生
青衣
风筝
第三章
少年
本命
熙靖
医院
雅各
故人
第四章
秘密
姐姐
清明
第五章
远行
耀先
克俞
万象
思阅
第六章
慧容
重逢
和田
蛮蛮
第七章
杨楼
归来
流年
第八章
盛世
流火
苏舍
江河
尾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几分伯牙子期之快。家睦在旁人眼中是个凡俗商人,吴先生却当他是知己。因
他经济往来,身染烟火,纵论时事,也就少了些文人的迁腐气。这是吴先生与
同仁间的酬唱往来,所少见的,也就觉得格外新鲜。一来二去,更是相见晚
家睦得子之乐,吴先生有心贺上一贺。这一日,原本预备看这孩子抓周。
抓到什么,就即兴作画一幅,算作应景的贺礼。可满目琳琅,这哥儿却是横
竖都没看得上,也是桩奇事。他那一语解围,倒有大半是真心话。
酒宴尾声,家睦又留住吴先生致谢。吴先生摆摆手。家睦便说,见先生
与小儿心气相融,另有不情之请。
吴先生笑道:请讲。
家睦便说,犬子虽已周岁,却还未有大名,想借先生金口赐教。
吴先生让道:岂敢,不过卢老爷抬举,我就造次了。
吴先生端详这婴孩,眉目和泰,天真纯明,也真的从心下喜欢,便说,公子形貌和谐淳正,有乃父之风。《小雅鼓钟里有“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之句,正当其是,大名可取“文笙”。字谓同义,就叫“永和”吧
家睦谢过。从此,卢府上下,便唤这孩子“笙哥儿”。
待旺了些,有些蔚蓝的火苗,才将竹条放在火焰上慢慢地烤。边烤,便用手
指用力弯一弯。文笙走过来,挨着他坐下来。他说,“汗不去透形必还”,得
把竹油烤出来,骨架就稳当了。
我刚才讲到哪里了?龙师傅沉吟了一下,说,
对,那风筝就被取走了。可是一个月后,那中年人却又来了。他说,龙师傅
以后你每年都帮我扎一只虎头风筝可好?我便说,这位客,如今生意做不下
去。铺租也涨了。正想要关门,回家乡去。
这时候,文笙闻见一缕好闻的焦香。竹条上有些细密的水珠渗透出来真的如淌汗一样。龙师傅又执起一根竹条,放在火上,跟着说,那人便又走了。到了第二日,房东家的却找到我说,思贤街的卢老爷,将你这铺子盘下来了。我说,不用赶,什么炉老爷、灶老爷,我也要回去了。房东说,你这
生意且有的做呢,卢老爷将这铺子送给你了。
我正纳闷,便又见那前日里来的中年人,对我一拱手,说,龙师傅。卢某
卢某先行了一步,也先尝了甘苦。龙师傅绘在墙上的这笔字,看得出幼学的底子
这风筝活儿,怕是半路出家。卢某当年读过几年书,投身陶朱,也是既来度。
说的人和听的人,此时都上了心。没留神龙宝回来了。他搁下了手里的
东西,看见爹娴熟地在竹条上刷了白胶,正拈起一根棉线,要给竹条打上个
十字。龙宝便走过来,帮他按实了。龙师傅将线缠上一道,码紧了,又缠上
一道,笑笑说,这小子,如今也能帮上我,当半个人用了。少爷你将来有你
的大事业,我们这些人家的小日子,也想着能过好些。我就寻思着将来给他
娶上房娘妇,也就甘心闭眼了。
龙师傅长叹一声,可那时候,是灰心得很。我对卢老爷说,废了科举、
我们这些人,没了去路,兀兀穷年又奈何。他便拿出一册卷本,递给我说
一并赠与你。我接过来,也吃了惊,这册上分明写着《南鹞北鸢考工志》。我
便说,曹霑的《废艺斋集稿》,坊间俱说已经失传。先生何以藏有一卷。他哈
哈一笑,说,我果真未看错,你是懂行的。原是安徽的旧书肆得见,另有
册《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皆残破不堪。录了这一册给你,便是物得其所。
文笙默默地转过头,看着绘在墙上的文字。龙师傅手上没有停,接着说,
这一册在我手中已有九年,烂熟于心。如今的手艺琢磨,泰半得益于此。曹
雪芹通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卢老爷对我有“鱼渔俱授”之恩,
报之不尽。当年我问他何以为报。他便说,待到笙少爷你第一个本命前年,
当面为你制上一只虎头风筝。
这践约等了九年。如今见到少爷,也算一遂心愿。
文笙有些发呆,像是在听关于一个很遥远的人的故事。然而这时,他心上一动,涌上一种很浓烈的东西。他问,师傅,爹可曾对你说起过我?
龙师傅摇摇头,卢老爷怕是没来得及说。这风筝一岁一只,话都在里头了。
处都是风筝,上了色的,还未上色的,有些是扎好的骨架。墙角里整齐地摆
着二尺多长的竹篾。凌空的几道麻绳,则挂着已浆好的棉纸。然而,吸引了
文笙的,倒不是这些。而是迎脸的墙上,密密地写着字,还有一些图案。看
得出来,都是风筝的样式。字有些潦草,依稀辨得。
龙师傅看他望得出神,便说,今天请少爷来,是为了少爷的生辰。文笙回过头,看着他,眼睛里有些闪烁。娘说,明年是我的本命年,师傅对我有话说。
这中年人站起来,腰有些佝偻,看得出是终年劳作的痕迹。但他此时让自己挺得直一些。他说,少等片刻。说罢,便掀开了门帘子去里屋。里面传出来一些声音,听得出刀斧劈在竹上崩开,又有一些细碎的如同裂帛的声响。
龙师傅出来的时候,手里已经举着一把漂亮的竹篾。他坐下,将竹片平摆在
桌面上,执起一把很小的刨刀,在竹条上细细地推刨。同时间,开了口。
九年前,我从滦阳到了贵地,为的是营生。在四声坊里租下了这间铺面,
可生意一直都不见好。那年夏末,我快要收铺的时候,来了一个人,问,你
会不会扎虎头风筝?我其实并没有扎过,但想到生意要开张,就应了下来。
平日里做惯了沙燕、百蝠,都是细巧的样式。这虎头是要用大毛竹做骨,劈
出篾子,放在炉火上烤。到了天发白,才勉强扎出了一个形状,覆上了棉纸。
那人却来了,说要去天津,这风筝是给儿子的。我便说,这色还没有上,可
怎么是好呢。他说,不妨事,就将风筝取走了
龙师傅说到这里,将竹条举起来,迎着光看一看,又低下头左右锉了
下。竹片用手指比过,放在小刀上,荡了一下,稳稳地停住了。他用双手压
一压竹片,好像一道满弓似的园弧,轻轻地说,成了。
这就拎出墙角里一只铁炉,黝黑的,看得出经了年月。
将云拟水,鱼蟹游行在碧波
姚老黑一听,心说这人真会吹牛,问道,你修个啥桥?大烈回,期
“多少孔?”冯大烈伸出一个大拇指。
孔?现世。”姚老黑讪笑。大烈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
“咋?八孔?到头还差得远。”姚老黑说完一撇嘴。
大烈笑笑说,我修它一百单八孔,一孔一个好汉。
姚老黑便说,今生今世能修起这个桥,我姚老黑洗手不干这行,把翻
个底朝天,一个人拉到荆山顶上晒太阳!两个人又击掌为凭。
大烈修荆山桥的事嚷开了,八县的石匠、民夫都来到荆山采石干工,好
不热闹。
有一日,便来了个一身褴褛的老石匠,要工头留下他挣碗饭。石工头看看老石匠的锤没有了棱,钻子没有了尖,便要打发他走。大烈经过,看到说,
添双筷子的事,留下。
这位老石工从开工待了三年有余,见天用墨斗子弹线,拐尺比划。前前
后后对着一块石头忙活。有了大烈的交代,也没人管他。其他石工对他连一眼也不睐。干累了,他就到卖茶老汉的棚底下去喝茶,没钱付。他对卖茶的说,我倒是不白喝你的。我雕的这块石头是你的,以后有人问你买,你要纹
银五百两,少了不卖。卖茶的一听笑了,没吱声。
荆山桥快修好了,到了合龙门的时候,却差了一块石料。满工地都找遍了,一块合适的也找不到。这卖茶的想起了老石匠的话。便跟包工头说他那
里有一块石头,但要五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