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智”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同,“慧”是看到了事物的相同,那么无畏的人就是智慧的人——内心坚守,拥抱变化。 ◆本书是“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系列的第2本书,本辑的主题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吴伯凡 梁冬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
  • ISBN:9787508641485
  • 2019-05-27 08:59:05 摘录
    免费模式被称之为“渗透式营销”!
    交叉补偿:通用性能一律免费,特权性能一律收费。
    松下觉得为大众提供最便宜的产品是他的骄傲。
    只要是知识,它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不值钱,但是知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不断地增值,不断地生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跟自然资源不一样。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9 08:47:57 摘录
    道德就是可持续。衡量一个行为道德不道德,首先看这个行为能不能持续,其次看别人这样对你,你接受不接受。
    可持续跟道德有直接关系,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经济成长变得更具道德性。不要去追求单纯得经济增长,而应转向追求最重要得事——幸福。
    幸福是反统一化的!
    凡是多思考与道德的联系,接近幸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7 09:26:35 摘录
    MBA天天在教室里学怎么烧开一壶水,到了企业以后,最要命的是他找不到壶在哪儿。这说明教育本身缺乏一种职业化的精神,不愿意从最小的东西做起。
    一个人经过异常严格的训练,把聚焦点、能力、志趣等,强制性地集中在一点上,然后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这样养成的素质,跟别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我们的很多教育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懂得了一个什么理论,就能够操作事情。
    学而时习之,什么是习(習),就是小鸟在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扑腾翅膀学习飞翔,是一次一次掉下来、一次一次飞起来的过程。
    员工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素质不高,产品不可能是高素质的,企业更谈不上“追求卓越”了。
    才,能。才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理论,以及由此化学反应于自己的思维理解,变成自己对于事务的理解与判断;能是能力,就是通过一次次动手练习执行,一次次试错,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再行动练习,如此循环所获得的行动力。 教育应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掌握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2 20:13:19 摘录
    要持续地拥有财富的话,就必须不断地创造稀缺性。并不是说知识贬值,是已有的知识会迅速地贬值,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才会造成稀缺性。
    越分享收获越多 提倡多读书 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 多学习,多练习,多总结,多更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9-04-22 19:46:10 摘录
    关键时刻的客户体验管理
    基层员工也有意识、权力去做服务承诺,而背后支撑他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和承诺的体系和文化更值得关注。
    客户的所有需求背后,有一个隐性的巨大需求,就是被重视、被关注。
    在这个世界上,你也许只是一个人,但是对某人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
    有些时候,顾客投诉的时候,不可能每件事情马上能解决,但一定要过一两个小时就告诉他,我们又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进度。(我在关注你)
    花最大的精力去营造关键时刻,以及跟客户直接接触的那些关键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2 19:38:33 摘录
    彼得•圣吉:好多马上想到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往往都是错的,真正的答案和解决方案,是在司空见惯但是永远视而不见的地方。
    发现问题本质,可以从日常规律的行动中进行阅读,去发现那些看上去非常“舒服”的操作,或许就是它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1 10:57:50 摘录
    很多东西我们都拥有了,却没有好好使用它、体会它、体验它。
    很多失败的婚姻包括更大的组织里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求贤若渴,人才进来以后往往就不太在意了。
    你是要拥有的成就感,还是真的懂拥有它能做什么?去做了吗?感觉如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0 21:32:08 摘录
    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一些事情,往往不是苦口孤直诣设计出来的,而是因为不经意当中做了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做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甚至想都没有想会有什么报酬果结果。只是因为这个东西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传统,我们就做了。然后凭着认真的精神和态度发展下去,至于最终能做到多大则不可预期,也无法真正地知道。
    要做到卓有成效,不要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节点上目的性那么明确,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要“广种福田、广结善缘”。
    菩萨修因不修果,俗人修果不修因! 大部分人是结果导向的,根据结果来导向行为。另外一些人不看结果,只看机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0 21:20:48 摘录
    核心价值是一个内在的信念,与具体的业务内容无关,要一直坚守,像灯塔一样不变,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仁”。
    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核心价值,就是别人都会这么干的时候,你反而不这么干,这可能就是别人不可能有的价值。
    这么做并不是要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不一样,而是要看这是否符合一贯以来的内心标准。
    诚实,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也诚实——达到了以一抵一万。
    核心价值就是诚实面对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0 21:00:44 摘录
    “两种世界观决定了两种医学的方法论”,中医讲的是养生,西医讲的是卫生。养生是内外的、求因的,卫生是在外的,求果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同样反映在东、西方的管理当中,比如日本的管理往往是求因的,西方的管理往往是求果的。
    管理中的“因、果”需根据当下综合因素进行判断,决定采取哪种导向,所以说管理永无止尽,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以变化对应“万变”;而“万变不离其中”,所以管理需要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给予对症下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20 20:45:20 摘录
    公司绩效考核应该分成两部分:70%~80%的部分要考核,否则没法管理;另外20%~30%,则可以变成表述很宽泛的工作,比如让大家互相向同事提出建议,或者让他自己去说还想做点儿什么事情。这样的话,就可以把现代工商管理的KPI考核方式纳入经营当中,而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让公司有一点儿松动的地方,让人的灵魂有一点儿松动的地方,让岗位有一点儿松动的地方,甚至让有些人有一点儿于事,其实对公司来说是好的。
    创新时代的绩效综合方式,适用于有创新需求或者勇于创新的企业/团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14 09:51:08 摘录
    做什么远远不如怎么做重要。人们能不能开始去做一件似乎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并能持续地每天都像习惯一样去做。
    创业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行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要有某种偏执的心性和习惯。只有知识、能力和习惯都跟常人不一样,才能形成一种企业家精神。这是融入血液当中的一种精神,这种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4-14 09:46:33 摘录
    与他人共赢,学会了如何发现需求、满足需求,以及与别人谈判之后达成利益最大化。
    要学会如何看待不顺心的事情,别人看到的是问题,他却能发现机会;别人抱怨的时候,他却在想办法解决难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3-24 14:49:54 摘录
    团队强调的是“和”,就是不同的因素能够达到和谐,在矛盾之后还能够求同存异。
    领导者能在差异当中找到某种统一的东西,而不是在无差异的东西当中找到统一的东西,那就是只求同而不存异,最后得出的决策不可能是个优质的决策。
    和谐的求同存异才是个优质的决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3-24 14:44:38 摘录
    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一些静态的细节打磨上,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事物总是在变化的。
    简单有序性,有时候离真相更远,有时候保持适度混沌,反而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不要太过依赖过往经验,用以判断解决当下问题,事物不断变化,需要打破过往的流畅性进行思考,逼近事物的真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