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内,“运营”这个职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更需要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来给予行业从业者们以指引。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尤其难得之处在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黄有璨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59.00元
  • ISBN:9787121298097
  • 2018-11-06 16:43:30 摘录
    结合上图具体来讲,一个常见互联网公司运营部门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制定策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能需要先根据产品形态,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前一些核心相关数据上面的表现,来制定我们的运营策略。
    第二,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根据第一步中我们制定的运营策略,我们在第二步要开始进行目标拆分,并根据目标完成向内向外的资源(如运营经费、渠道等)争取和分配,以及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第三,执行落地,达成目标。有了策略和具体的规划、资源配备后,我们在这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文案、活动、事件传播、产品机制设计、用户维系、
    BD拓展等具体运营手段来达成我们的目标了。
    第四,监测数据、调整方向。所有计划执行后,
    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我们一定要学会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和相关用户反馈,并评估我们的运营工作成效,再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寻找潜在问题、潜在产品方向和用户需求等,并将结论代入我们新一轮的运营工作中去,回到第一步:制定新的运营策略,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做迭代。
    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运营”
    是需要可以主导和掌控住这个流程中的全部4个环节的。
    运营部门的各个环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6 16:23:07 摘录
    传统产品=价值功能+体验
    互联网产品=价值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此处,用户参与价值包含三重含义:
    其一,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用户使用时间和用户黏性会自然增加一款产品的价值,例如你的用户越多,就会越有人愿意在你这里持续投放广告。
    其二,在你的产品生态中,用户在互相给对方创造和提供价值。例如微信群、知乎等社区,以及淘宝、滴滴等平台皆是如此。
    其三,用户因为对你产品的认可,愿意参与到你的产品设计、改善、传播、甚至一些服务环节中为你贡献价值。这方面,小米的米粉便是典型的例子。
    而你会发现,为了给一款产品附加上如上三重价值,
    我们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现在你会发现,跟“推广”和“销售”这样单一的工作内容不同,这个复杂的过程确实更具备一种“养”的感觉,即你通过你的一系列行为增添了一款产品更多的价值,并令其可以面向用户良性运转起来。并且我们似乎也找不到一个类似“推广、“销售”这样的名词来界定这一系列要做的事情。
    因而,我们最贴切的称呼,似乎只能把它叫作“运营”
    为什么会出现运营这个职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6 15:54:39 摘录
    电商类产品的运营比较特别,它分为几块。
    一是关于商品和品类的运营,
    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我们选择一些什么样的商品品类来进行售卖,售卖过程中要重点去推哪几款商品,
    商品的定价策略如何来制定、商品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
    二是各种促销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比如各种6.18节、双十一节、双十二节之类的。
    三是推广和流量建设,这部分也会跟数据打交道比较多,需要熟悉各种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
    四是一些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的东西,类似传统行业的CRM,比如针对什么样的用户我们要定期送点小礼物、来点代金券、做点针对性活动啥的。
    最后就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对于商品的包装、文案的优化、还有客服的到位等。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平台的运营特别注重节奏”
    例如,淘宝或滴滴出行这样的产品
    一开始无论司机或商户太多了,还是买家和乘客太多了,可能都会是问题——
    会导致大量该类用户得不到好的体验从而离开。
    所以,平台类产品的运营会特别关注“节奏”
    什么时候要拉什么人进来,拉多少合适,都很考究。
    此外,平台类产品会非常注重策略和用户维系。比如淘宝商家,可能需要按地区、按售卖商品、按客单价等各种不同维度分成很多类,然后再分别对其进行维系。尤其是在平台发展大了以后,必须针对用户的不同特征进行精细化运营。
    然后,平台类产品在渡过了一个发展临界点后
    会非常注重品牌,所以各类活动、品牌宣传文章、事件、内容等的策划和落地在这之后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电商类产品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概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6 15:17:05 摘录
    用户运营跟内容运营相似,所谓用户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围绕着用户的新增 留存活跃 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所以,
    用户运营要关注的问题可能包括了以下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我们的用户该从哪里来?(微博?豆瓣?广告?BD合作?线下地推?人肉?现有用户传播?)
    -如何落实?(BD?付费?渠道建设?产品机制设定?)
    -用户来了之后,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护我们跟用户间的关系?(多互动?多要反馈?多送礼品?多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让愿意留在这里玩的用户更多?(分析数据?关注留存提升留存?关注活跃?拉升活跃?用户积分体系设计?用户激励体系设计?)
    -当用户量慢慢多起来,比如达到几百万的时候,
    -如何增强我对整个用户生态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如何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每类用户我们应该如何服务和管理?怎样让不同类型的用户之间产生价值关系?如何构建起一个良性可掌控的站内用户模型?)
    -用户如果出现流失怎么办(分析流失原因?建立流失预警机制?召回?放弃?)该如何召回?(召回策略?EDM?短信?Push?)
    用户运营的职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6 15:12:42 摘录
    1.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
    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来一个良性循环,
    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
    因而,内容运营这个模块下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可能包括了以下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我的内容基础属性是什么?(文字?图片?音频?
    -需要具备何种调性?(搞笑?段子八卦?深度评论?一手资讯?文艺暖心?)内容从哪里来?(UGCPGC?)
    -我的内容如何组织和展现?(题?列表?分类导航?字体?字号?行距?段距?)
    -如何在已有基础做出用户更喜欢看的内容?(内容策划?内容选题?内容如何借势热点事件和人物?)
    -我现有的内容如何能够更容易,更高频地被用户所消费?
    (内容标题怎么写?好内容如何推送给用户?推送频次如何?推送手段有哪些?EDM?站内信?Push?)
    -我的内容生产如何可以具备持续性?(做活动?稿费?用户激励机制?其他利益交换?)
    -如何更好地引导用户来与我的内容发生互动甚至传播内容?(制造话题?讨论氛围引导?传播机制设计?)
    内容运营的职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6 14:05:40 摘录
    运营首先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和大量对于细节的关注。例如,哪怕只是推广一堂课,我需要考虑的可能就包括了:
    对于这堂课而言,我主要用来去打中用户的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课程文案说服用户相信我要传递给他们的这个点?通过何种表现形式(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何种逻辑(讲故事?讲道理?摆事实摆论据?)
    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标题以刺激更多用户打开并阅读我的课程文案?
    课程的报名流程是否顺畅,
    是否存在会导致用户流失的不良体验或硬伤?
    我可能需要通过哪些渠道去完成对这堂课的推广?
    在不同渠道上,
    我完成推广的方式和手段是否需要有一些细微不同?
    假如需要同时在10个微信群里分享课程链接,
    我是不是需要针对其中几个不同类型的群来写几个版本不同的分享转发语?
    并且在群内以不同方式去跟那些群成员们进行互动?
    但运营又一定不止于执行和细节。事实上,
    可以把执行和细节做到极致,
    可能只是一个运营从业者刚刚迈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级台阶。以Uber的运营为例,进入中国市场后,
    为什么Uber一开始需要瞄准外国乘客作为首批用户?
    为什么早期的司机和乘客都要重点瞄准大量身在外企、收入中高的精英阶层用户?什么时候该分别给司机和乘客补贴,给到多少合适?在开启补贴的阶段,
    怎样的手段可以实现投入产出比较优的拉新效果?
    随着产品发展的阶段不同,
    补贴这件事瞄准的到底更应该是拉新还是用户的消费使用频次?.....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决策链条,
    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满盘皆输
    而上述所有这些决策及其背后的执行,理想状态下,
    都是依赖于运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6 21:31:10 摘录
    而运营的具体工作划分,或各种运营手段的划分,无非两方面,一是拉新、引流、转化,二就是用户维系。
    前者的具体职能例如第三方渠道推广、病毒营销、活动、新媒体、广告投放、品牌传播之类的,后者则包括客服、用户体系建设、用户激励、用户召回、运营机制设计、活动等。
    “运营”两个字,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但落实到细节则异常琐碎。我对运营从业者们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要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要带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01 22:01:3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01 21:40:4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01 21:39:01 摘录
    关于其二,如何把你定义出来的那个不同的“调性”落地到实处,我的会去谈的东西。理解是: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支撑起来的,如果想要把“调性”这种东西落到实处,你最好先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1-01 21:38:01 摘录
    一是,你必须要给自己的内容调性找到显著的不同和差异所在
    二是,“调性”这个词毕竟务虚,即便真的找准了,你要落地到实处找到具体的发力点,也很不容易。
    关于其一,找差异,其实逻辑跟一个品牌的定位是高度相近的一市场上那么多同类的品牌,要让用户记住你,能识别到刂你,你必须拥有一些自己的与
    众不同和差异性。人们记住一个东西,水远是因为它的“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3 09:00:34 摘录
    假如你需要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那你可能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和结论,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去
    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而,假如你面临着的问题是要说服对方接受一个你的观点,那么你可能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出对方的感
    知、共吗和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3 08:19:53 摘录
    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搭建起来的场景,一定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时间、物质等成本。

    例如:
    你拿着一个你的H5小游戏方案去找一个你熟悉的朋友当面问他会不会用,很可能就是无效的—因为在这个场景下,你和他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可能已经
    影响到了他的判断和给你的反馈。与其如此你还不如把你的Demo配上一个真实的转发语扔到几个你不太熟悉的群里,去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会点击,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真实、更有效。

    而这样的工作方法,是可以应用于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的。比如说:
    你想做一个活动但不确定多少人愿意来参与,那么是否可以先提出一个活动的想法发起一个主题众筹?

    你想做一款H5小游戏希望带来传播和品牌曝光,是否可以先不动开发,只是画几张图,或者用墨刀、POP这样的东西先做成一个可交互的东西,然后分享给你的一些朋友看看他们是否会玩,以及玩过后是否愿意分享?你想在某个微博大号上投放广告但不确定效果,是否可以先出一条文案,找几个相对较小的号验证一下转发量?诸如此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3 07:48:58 摘录
    就着刚才这个事我随便扯两句吧,不爱听的请无视。做运营,我建议大家不要只单纯关注为了关注业绩、结果和转化去做那种“竭泽而渔”的运营。好比你要强推个啥东西,就满世界各种群里去发,且还老这么干,就是典型的竭泽而渔。

    相对更好的方式,可能是考虑下这个东西的潜在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活动,适合谁参加不适合谁参加,具体可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提前讲清楚,再给出些个人立场上中肯的建议,就会好一点。

    再者,运营最好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场景和用户关系,比如你在一个自己基本不怎么说话、大家也不怎么认识你的群突然一下丢出来个活动链接,啥也不说就跑,或者发个红包就跑,这个事情其实很像是在纯粹消费别人。假如你跟那群人不熟悉,那是不是至少要有一些铺垫或对应的表达才会更好也更尊重用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23 06:29:44 摘录
    那次经历,加上我的更多所见所闻,让我慢慢感觉到,除了面向数据和指标以外,运营的另一大导向,是要面向用户,我们需要控制用户的预期,需要
    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还需要不断去加深和巩固类似的情感联系,不断地打动用户与被用户打动(所谓用户忠诚度,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建立起来的),等等。

    《人件》中提到过:“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我觉得运营在做的事也类似,运营或许不是非要生拉硬拽地把用户们拉过来,而是要搭建和创造一个环境,让用户们可以更愿意来与你发生互动和玩耍。这个时候的运营,可能不一定非得是强目标和强KPI导向的。

    《人件》中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员工拖着病体在加班准备方案,他的上司看到后,转身离开了。几分钟后,上司端着一碗热汤回到办公室。员工喝完热汤,精神一振,然后问这位上司:你的工作如此繁忙,为什么还会有时间来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司此刻微笑答道:你可能没法理解,但其实这就是管
    理啊。

    我觉得对运营来说,也存在大量类似的“艺术”,它们]或许是脱离“手段”而存在的,或许只有你真的存有某些“相信”或某些特定的“价值理念”,你才能把它们做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