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总功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
……
[ 展开全部 ]
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 收起 ]
作者:(德)尼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19.80元
ISBN:97875617478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陈雷
2017-01-24 22:59:5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23:45:57 摘录
建筑师既不表现一种狄俄尼索斯状态,也不表现一种阿波罗状态:这里有伟大的意志行为,移山的意志,渴望艺术的伟大意志的迷醉。最强有力的人总是赋予建筑师以灵感;建筑师则始终处于力的启发之下。建筑物应该体现骄傲,体现对重力的胜利和权力的意志;建筑艺术是表现为形式的一种权力之能言善辩的种类,它时而诲人不倦,甚至阿谀奉承,时而断然号令。最高的权力感和安全感在伟大的风格中得以表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14:40:18 摘录
在英国,为了每次从神学那里的小小解放,作为道德狂热分子,人们得以令人恐惧的方式让自己再获荣誉。在那里,这是人们支付的赔偿。——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情况不同。要是一个人放弃基督教信仰,以此他就把对于基督教道德的权利从自己脚下抽去。这种道德绝对不是不言自明的:人们得不顾那些英国的平庸家伙,不断地揭露这点。基督教是个体系,一个对事物作了总体考虑的和完整的观点。如若有人从中剥离出一个主要概念,即对上帝的信仰,他就会以此摧毁这个整体:他就不再持有任何必要的东西了。基督教的前提是,人不知道,不能知道.对他来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信仰上帝,惟有上帝知道这点。基督教的道德是个命令;其根源是超验的;它处在一切批评,一切批评之权利的彼岸;唯独当上帝是真理时,它才拥有真理,一一它与对上帝的信仰共存亡。——倘若英国人真的相信,他们从自身出发,“本能地”知道,何为善恶,倘若他们因此而以为,基督教作为对于道德的保证不再有必要,那么这本身是基督教价值判断之统治的后果,是这个统治的强大与深刻的一个表达;以至于英国道德的起源被遗忘,以至于其对此在之权利的非常的有限性,不再被感觉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13:59:04 摘录
我那不可能做的事。——塞内加:或者德行的斗牛士。——卢梭:或者进入污秽的原始自然的返归自然。——席勒:或者塞金根的道德号手——但丁:或者在坟墓里作诗的鬣狗。——康德:或者伪善言辞作为理知的特性。——维克多·雨果:或者荒谬之海上的法鲁斯。——李斯特:或者精湛技巧的学校——追逐女人。乔治·桑:或者丰富的乳汁,用德语说:具有“秀美风格”的奶牛。——米什莱:或者脱去外套的激动……卡莱尔:或者悲观主义作为撤回了的午餐。——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或者侮辱人的清晰。——贡古尔兄弟:或者与荷马作战的两个埃阿斯。奥芬巴赫的音乐。——左拉:或者“臭气冲天的快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00:32:49 摘录
教会和道德说:“一个种族,一个民族会由于恶习和奢侈而灭绝。”我那重建的理性说:当一个民族灭绝和生理上蜕化时,恶习和奢侈就由此产生。
尼采倒转教会的因果逻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00:16:15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00:14:5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2 00:13:12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1 23:53:10 摘录
对付感官的最恶毒的话,不是出自阳痿者,也不是出自禁欲主义者,而是来自不可能是的禁欲主义者,来自那些有必要当禁欲主义者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1 23:27:17 摘录
1.真正的世界对智者,虔诚者和有德行者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他生活在其中,他就是它。
(观念最古老的形式,比较明智,简单,令人信服。对这个句于的改写“我、柏拉图,是真理。”)
2.真正的世界,现在是不可达到的,但许诺给智者、虔诚者、有德行者(给悔过的罪人)。
(观念的进步它变得精巧、棘手,不可把握,——它成了女人、它成了基督教的······)
3.真正的世界、不可达到,无法证明,不可许诺,但已经被想好,是一个安慰,一项义务、一个命令。
(本质上是那个旧的太阳,但透过迷雾和怀疑观念变得精深,灰白,北方式、哥尼斯堡式。)
4.真正的世界——无法达到?无论如何未达到。未达到也就是未知的。所以也无法安慰,拯救,赋予义务:某种未知的东西能让我们承担什么义务?·····。
(拂晓。理性的第一个哈欠。实证主义的雄鸡啼鸣、)
5.“真正的世界”——是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的观念。甚至不再让人承担义务、一个无用的,一个成为多余的观念,因此是一个被驳斥的观念:让我们废除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1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1 12:15:46 摘录
这里肯定有一种假象,一种欺骗,以至于我们无法感知存在者骗子身藏何处?
我们抓到他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大叫,这就是感性!这些感官,它们一向就是这么不道德,关于这个真实的世界,它们没有告诉我们真相。教诲就是摆脱感官的欺骗,摆脱生成,摆脱历史,摆脱谎言,——历史无非就是对感官的迷信,对谎言的迷信。教诲就是对迷信感官的全体说不,对人类全部的剩余说不:这个全部就是“民众”。当哲学家,当木乃伊,带着一种掘墓人的表情,去表现单调的一神论!——尤其要摆脱肉身,这个感官的可怜巴巴的愚蠢的成见!它负载着世上存有的全部逻辑错误,甚至还不象话地反驳,尽管摆出真实的架势,这已足够狂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1 00:44:07 摘录
我业已说明,苏格拉底何以令人厌恶:所以更需要解释,他是如何吸引人的。他发明了一种新的竞赛方式,对于雅典贵族圈子来说,他是竞赛的第一个剑术教师,这是一方面。他吸引别人,途径为触动希腊人的竞赛本能,——他给青年男子与少年人之间的角斗带来一种变体。苏格拉底也是一个大色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1 00:06:39 摘录
我对所有建立体系者充满疑虑,并且对他们退避三舍。对于体系的意志,在正直方面是一种匮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0 23:46:13 摘录
许多事,我永远不想知道,——智慧也给认识划出界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陈雷
2017-01-20 23:42:51 摘录
“想要独自生存,必须是动物或者上帝——亚里士多德。缺少第三种可能的情况:得是两者——哲学家……”
又发现一条施特劳斯师从尼采的证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如何最终成了寓言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四种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说话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如何最终成了寓言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四种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说话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刘小枫)
KSA版编辑说明
Puetz版编辑说明
前言
格言与箭
苏格拉底问题
哲学中的“理性”
“真实的世界”如何最终成了寓言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四种大谬误
人类的“改善者”
德国人缺少什么
一个不合时宜者的漫游
我感谢古人什么
锤子说话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观念最古老的形式,比较明智,简单,令人信服。对这个句于的改写“我、柏拉图,是真理。”)
2.真正的世界,现在是不可达到的,但许诺给智者、虔诚者、有德行者(给悔过的罪人)。
(观念的进步它变得精巧、棘手,不可把握,——它成了女人、它成了基督教的······)
3.真正的世界、不可达到,无法证明,不可许诺,但已经被想好,是一个安慰,一项义务、一个命令。
(本质上是那个旧的太阳,但透过迷雾和怀疑观念变得精深,灰白,北方式、哥尼斯堡式。)
4.真正的世界——无法达到?无论如何未达到。未达到也就是未知的。所以也无法安慰,拯救,赋予义务:某种未知的东西能让我们承担什么义务?·····。
(拂晓。理性的第一个哈欠。实证主义的雄鸡啼鸣、)
5.“真正的世界”——是一个不再有任何用处的观念。甚至不再让人承担义务、一个无用的,一个成为多余的观念,因此是一个被驳斥的观念:让我们废除它!
我们抓到他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大叫,这就是感性!这些感官,它们一向就是这么不道德,关于这个真实的世界,它们没有告诉我们真相。教诲就是摆脱感官的欺骗,摆脱生成,摆脱历史,摆脱谎言,——历史无非就是对感官的迷信,对谎言的迷信。教诲就是对迷信感官的全体说不,对人类全部的剩余说不:这个全部就是“民众”。当哲学家,当木乃伊,带着一种掘墓人的表情,去表现单调的一神论!——尤其要摆脱肉身,这个感官的可怜巴巴的愚蠢的成见!它负载着世上存有的全部逻辑错误,甚至还不象话地反驳,尽管摆出真实的架势,这已足够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