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
……
[ 展开全部 ]
——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 收起 ]
作者:[日] 原研哉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48.00元
ISBN:978720904106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不自觉先生
2020-04-08 10:52:48 摘录
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其实就是“等待”。等待着,
等待着,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然的丰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20-04-07 22:16:04 摘录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我经常拿来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我并不想用领先半步的立场来观察周遭的世界。我想做的是在一个可以俯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视点上来思考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20-04-06 11:01:38 摘录
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如果不把眼睛眯起来,慢慢眺望,就会容易在某一个局部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
抓住它的本质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20-04-05 11:29:12 摘录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20-04-05 11:27:24 摘录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夹缝中的我们,只能被过去或者未来无限逼近,是时间坐标轴的空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帥逼小熊猫
2020-02-17 17:33:32 摘录
就一般情况而言,技术并没有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追赶技术的发展步伐,人们的神经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信息过敏症”。还有人因为无法适应信息发展带来的混乱,出现了“信息不安症”。这就是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清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环境中实现信息传达。这也是设计的使命。
报纸广告也好,捆包式服务也好,商标设计也好,这些都不会消失。但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内涵会发生微妙的迁移。如果设计师能对其进行冷静的观察,以灵活的思维重新组织,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广告设计、商品设计、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品牌设计、书装设计、网络设计,形容设计活动的词汇不胜枚举。但是,“设计”行为的本质只有一个。在当今社会,重新认识“自身的职能和社会的立场”对现在的设计师来说,十分必要。同时,拓展新的设计领域、探究新的设计形式,也十分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帥逼小熊猫
2020-02-17 17:30:08 摘录
今天的“设计”为什么容易停留在表面上呢?这是因为设计的功能与地位没有得到强调,也没有被放置在一个适合的场所当中,自然也就无法顺利运转。如果始终对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它就会在一定的场所中停滞不动,失去活力。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旦提起平面设计师,人们就会想到海报制作、商标设计这些工作。然而,实际上设计师并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职业。
二战以后,平面设计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这一个阶段里,海报作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镜子而广受关注:在另外一个阶段,商标因为得到有效地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些都证明了设计的力量。然而,海报也好,商标也好,都不过是一种表现方式,并不能够成为设计的目的。一味顺应时势的设计,或许能够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显赫的成功。但它越是受人瞩目,就越是偏离设计的本质。另外,平面设计在海报和商标领域取得的成功,使其获得了好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以为这就是设计的全部职能。社会对设计的要求渐渐集中在海报和商标领域。当这两种表现形式不适合新时代的需求时,平面设计也随之褪去了光环。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为设计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功能单一的捆包式服务就像是常见的“头痛药”或是“止泻药”,对那些小病症固然能够起到作用,但如果病情严重,就会束手无策。
在传媒领域,设计师担任着类似医生的角色,他们要做的是通过信息传达解决问题。即便患者感到头痛跑来要头痛药,做医生的也不能听之任之。如果做一番认真的检查,很可能发现更为严重的疾病。这时候,患者需要的可能是开刀治疗。如果设计师们成了一心只想出卖“头痛药”的庸医,那些便宜的“头痛药”就会在市面上大肆流通,搅乱市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帥逼小熊猫
2020-02-10 16:56:56 摘录
今天,纸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我们要做的,是将其从所担负的实际任务中解放出来,回复到它在“物质”向度充满魅力的本来面目。我是这样认为的。
书籍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确实已经有点过时了:又重又厚,而且容易变脏,也容易被风化。如果用数字媒体存储的话,一本书的内容只需要小小块记忆卡就可以做到。但是,信息并不仅仅需要被大量地保存和高速的移动。我们需要冷静地观察、思考信息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信息。以这个标准来评价书籍,用有着合适的重量与厚度,并且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显然要比储存在一块记忆卡中的信息表现方式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
这有点似于人与食物的关系。在怎样吃鸡蛋最美味这个问题上,人类用尽了他们的智慧。请读者想象一下自己用来做鸡蛋的工具有多少、会多少种做鸡蛋、吃鸡蛋的方法,做鸡蛋又用过多少种餐具吧,你会得到无数的组合。要是有一个能储存一千个做鸡蛋的机器、五十万个鸡蛋的仓库就好了。但如果要品尝全部的种类对“个人的食欲”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吃煮鸡蛋,每个人都会用锅煮到自己喜欢的程度,然后把这个鸡蛋放在立蛋架上,用指尖把蛋壳剥开,用优雅的姿势撒上盐,然后拿银匙子吃。就算比较麻烦,但这样做出来的蛋肯定会比较好吃。人和信息的关系与此类似,不用电子媒体而选择纸张来表现的话,在了解纸张作为素材的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用活这种特性,就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品味。
我并不是一味地钟情于书籍这种媒体,对电子媒体我并不讨厌,我和现代信息早已结下了不解之象,如果没有电子邮件,我的工作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所以,我并不是无意识地使用纸,而是在有清晰、明确认识的情况下才使用纸张。正因为电子媒体的兴盛,纸才能够恢复它原本作为“素材”所具有的魅力。
如果把电子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那么书籍就是“信息的雕刻”。今后的书籍,既然选择了纸这一介质,如何最好地发挥出它的特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电子书和纸质书,纸作为一种单纯的素材,如何用好这种素材,如何最好发挥它的特性,就变得非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45:53 摘录
生命体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生成和传播信息的系统,它具有复制信息、传递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机能。就宏观来看,绵延至今的人类社会也是一种生命体。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电子传播方式的普及,让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接近生命体的进化模式。自然界的生命因其内在活力,具有一种“生命之美”。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所揭示出的生命秩序为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44:28 摘录
我认为:对设计师来说,信息就应该是一种产品。既然是产品,质量就应该有保障。信息质量的提高,能使其更便捷、迅速地传播。用理查德·沃尔曼的话来说:“信息设计的目标就是给予用户力量。”有些信息在世界广为流传,有些信息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有些信息让商品销售得更好,这都是信息的力量发生作用的例证。信息品质的提高带来的力量,能够增加受众的接受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40:17 摘录
今天的“设计”为什么容易停留在表面上呢?这是因为设计的功能与地位没有得到强调,也没有被放置在一个适合的场所当中,自然也就无法顺利运转。如果始终对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它就会在一定的场所中停滞不动,失去活力。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38:04 摘录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认为,睿智就在自然之中,而人们都要吸取这睿智来生存。这种观念更侧重人的神性,将睿智视为人类存在的重要因素,与强调人类的知性,主张野性而自然的西方式思想完全不同。将人类置于中心位置来面对全世界的西方式想法,是一种表明了生存主体的意志与责任的态度。我们甚至可以说,近代文明是建筑在人类主体的前提之上。但看看今日的文明吧,别说要控制自然,人类甚至一直在破坏着自然——我们的生命圈。此外,象征人类理性的科学,也开始注意到自然或生命的精致。持续遭遇到人类智慧所无法追上的睿智,自然会令人生发出“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样一种思想。也就是说,日本人自古以来所怀抱的自然观,其实是最接近科学前沿的感性认识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35:21 摘录
在房地产广告中,我们会看到有些房子面积相同,价钱却不同。这种区别是由于内在装饰造成的。贵房子的玄关门有装饰,而便宜房子的门就很简单;贵房子的客厅里有水晶吊灯,便宜房子的灯则很朴素——朴素的房子看起来更美,但有很多装饰的会比较贵。房产商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市场造成的因为总是有顾客有这方面的“需求”。据说,把一所房子分成几个隔间,因些微的差异再把这些隔间分出等级,有较多预算的顾客往往会会选择贵一点的。
这是“负的消费欲望的引导”的一个例子。如此反复营销的结果,就是日本的房子和街道的美学水准的下降。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许不会有企业把“房子”外销到海外市场。但如果外销,也没什么市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31:31 摘录
在这种情形下,在自己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企业就不得不选择改变。企业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制造,而是致力于产品的开发、寻求新的市场、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一个汽车企业并不见得一定要亲自生产汽车。这并非是天方夜谭——企业自己做设计,制造由加工厂进行,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完成生产。
汽车企业的注意力应该更多集中在设计与销售等方面,以汽车为核心,开展各种相关服务,如保险、住宅、旅行等等。虽然日本的汽车企业目前都是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产品,但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收益,就应该承担风险,在可能的范围里,让零部件外包出去,由加工厂完成。电脑和家电的制造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电脑与家电的生产成本都会降低。那些加工厂早在制造企业意识到这个间题之前,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达则
2017-10-28 10:28:03 摘录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我经常拿来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我并不想用领先半步的立场来观察周遭的世界。我想做的是在一个可以俯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视点上来思考问题。正是因为有一个承载着众多文化积累的过去,未来才得以成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设计的日常(译序)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与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隈研吾与捕蟑盒
面出薰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五感”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特种纸的研发
踏雪的记忆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白桌布的信息启示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可触摸的媒介
通过模型确认“白色”与“触摸感”
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
发生在银座的事情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第四章 无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嘱托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这样就好
world mujt
emptiness
标志:地平线
外景地:寻找地平线
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
综合化了的企业机能
精准的市场调研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日本人的生活现状
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设计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阴翳礼赞》:日本古典美学的大成
再造成熟文化
大自然的礼物:稚叙苑与天空的森林
以国际视点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精粹:小布施堂
探究“无”的意义:无何有
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本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主旨:“自然的睿智”
绿色环保:日本能做什么?
森林里到底有什么?
设计的衍生
设计对象:身边的自然和生命体
媒介的自我增殖
没有终点的项目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设计师大会
设计认知的醒悟
设计与信息
信息之美
清晰
独创
幽默
生命科学与美
与信息和设计有关的三个概念
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visualogue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设计的日常(译序)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与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隈研吾与捕蟑盒
面出薰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五感”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特种纸的研发
踏雪的记忆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白桌布的信息启示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可触摸的媒介
通过模型确认“白色”与“触摸感”
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
发生在银座的事情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第四章 无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嘱托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这样就好
world mujt
emptiness
标志:地平线
外景地:寻找地平线
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
综合化了的企业机能
精准的市场调研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日本人的生活现状
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设计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阴翳礼赞》:日本古典美学的大成
再造成熟文化
大自然的礼物:稚叙苑与天空的森林
以国际视点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精粹:小布施堂
探究“无”的意义:无何有
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本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主旨:“自然的睿智”
绿色环保:日本能做什么?
森林里到底有什么?
设计的衍生
设计对象:身边的自然和生命体
媒介的自我增殖
没有终点的项目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设计师大会
设计认知的醒悟
设计与信息
信息之美
清晰
独创
幽默
生命科学与美
与信息和设计有关的三个概念
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visualogu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设计的日常(译序)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艺术与设计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隈研吾与捕蟑盒
面出薰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五感”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特种纸的研发
踏雪的记忆
妇产医院的标识系统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
白桌布的信息启示
松屋银座的二次设计
可触摸的媒介
通过模型确认“白色”与“触摸感”
具有关联性的触觉设计
发生在银座的事情
作为信息雕刻的书籍
第四章 无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嘱托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这样就好
world mujt
emptiness
标志:地平线
外景地:寻找地平线
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设计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的演变
综合化了的企业机能
精准的市场调研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日本人的生活现状
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设计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阴翳礼赞》:日本古典美学的大成
再造成熟文化
大自然的礼物:稚叙苑与天空的森林
以国际视点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精粹:小布施堂
探究“无”的意义:无何有
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本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主旨:“自然的睿智”
绿色环保:日本能做什么?
森林里到底有什么?
设计的衍生
设计对象:身边的自然和生命体
媒介的自我增殖
没有终点的项目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设计师大会
设计认知的醒悟
设计与信息
信息之美
清晰
独创
幽默
生命科学与美
与信息和设计有关的三个概念
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visualogue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等待着,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然的丰饶。
抓住它的本质了。
报纸广告也好,捆包式服务也好,商标设计也好,这些都不会消失。但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媒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内涵会发生微妙的迁移。如果设计师能对其进行冷静的观察,以灵活的思维重新组织,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广告设计、商品设计、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品牌设计、书装设计、网络设计,形容设计活动的词汇不胜枚举。但是,“设计”行为的本质只有一个。在当今社会,重新认识“自身的职能和社会的立场”对现在的设计师来说,十分必要。同时,拓展新的设计领域、探究新的设计形式,也十分重要。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旦提起平面设计师,人们就会想到海报制作、商标设计这些工作。然而,实际上设计师并不是一个功能单一的职业。
二战以后,平面设计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这一个阶段里,海报作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镜子而广受关注:在另外一个阶段,商标因为得到有效地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些都证明了设计的力量。然而,海报也好,商标也好,都不过是一种表现方式,并不能够成为设计的目的。一味顺应时势的设计,或许能够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显赫的成功。但它越是受人瞩目,就越是偏离设计的本质。另外,平面设计在海报和商标领域取得的成功,使其获得了好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一个印象,以为这就是设计的全部职能。社会对设计的要求渐渐集中在海报和商标领域。当这两种表现形式不适合新时代的需求时,平面设计也随之褪去了光环。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为设计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功能单一的捆包式服务就像是常见的“头痛药”或是“止泻药”,对那些小病症固然能够起到作用,但如果病情严重,就会束手无策。
在传媒领域,设计师担任着类似医生的角色,他们要做的是通过信息传达解决问题。即便患者感到头痛跑来要头痛药,做医生的也不能听之任之。如果做一番认真的检查,很可能发现更为严重的疾病。这时候,患者需要的可能是开刀治疗。如果设计师们成了一心只想出卖“头痛药”的庸医,那些便宜的“头痛药”就会在市面上大肆流通,搅乱市场。
书籍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确实已经有点过时了:又重又厚,而且容易变脏,也容易被风化。如果用数字媒体存储的话,一本书的内容只需要小小块记忆卡就可以做到。但是,信息并不仅仅需要被大量地保存和高速的移动。我们需要冷静地观察、思考信息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信息。以这个标准来评价书籍,用有着合适的重量与厚度,并且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显然要比储存在一块记忆卡中的信息表现方式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
这有点似于人与食物的关系。在怎样吃鸡蛋最美味这个问题上,人类用尽了他们的智慧。请读者想象一下自己用来做鸡蛋的工具有多少、会多少种做鸡蛋、吃鸡蛋的方法,做鸡蛋又用过多少种餐具吧,你会得到无数的组合。要是有一个能储存一千个做鸡蛋的机器、五十万个鸡蛋的仓库就好了。但如果要品尝全部的种类对“个人的食欲”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吃煮鸡蛋,每个人都会用锅煮到自己喜欢的程度,然后把这个鸡蛋放在立蛋架上,用指尖把蛋壳剥开,用优雅的姿势撒上盐,然后拿银匙子吃。就算比较麻烦,但这样做出来的蛋肯定会比较好吃。人和信息的关系与此类似,不用电子媒体而选择纸张来表现的话,在了解纸张作为素材的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用活这种特性,就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品味。
我并不是一味地钟情于书籍这种媒体,对电子媒体我并不讨厌,我和现代信息早已结下了不解之象,如果没有电子邮件,我的工作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所以,我并不是无意识地使用纸,而是在有清晰、明确认识的情况下才使用纸张。正因为电子媒体的兴盛,纸才能够恢复它原本作为“素材”所具有的魅力。
如果把电子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那么书籍就是“信息的雕刻”。今后的书籍,既然选择了纸这一介质,如何最好地发挥出它的特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是“负的消费欲望的引导”的一个例子。如此反复营销的结果,就是日本的房子和街道的美学水准的下降。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许不会有企业把“房子”外销到海外市场。但如果外销,也没什么市场。
汽车企业的注意力应该更多集中在设计与销售等方面,以汽车为核心,开展各种相关服务,如保险、住宅、旅行等等。虽然日本的汽车企业目前都是在自己的工厂里生产产品,但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收益,就应该承担风险,在可能的范围里,让零部件外包出去,由加工厂完成。电脑和家电的制造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电脑与家电的生产成本都会降低。那些加工厂早在制造企业意识到这个间题之前,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