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编辑推荐】*** 1、 畅销全球的哲学入门书 在全球,被译成近30种语言出版;在美国,教授会将这本书连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推荐给每位希望了解哲学的读者;在中国,
……
[ 展开全部 ]
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在《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中认为,这本书是助力青少年生活与成长的哲学经典入门书。 2、 你一定爱读的9堂极简哲学课 这是本带你轻松掌握哲学大问题的小书,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专门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所写的。通过9个每个人都会感兴趣的问题,触及了哲学中的大多数命题。这是罕有的一本绕过了思想家的名字和哲学术语的哲学入门书。 3、 从未有过如此简洁而深刻的哲学读物 在短短120页的篇幅中,作者向我们展现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是存在的?人与人的心灵之间为何有理解的鸿沟?人的行为为何有对错之分?死亡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意义何在?……来听听著名哲学家的深刻解答。 4、 感受哲学视野里的自我与世界,让你生活得更智慧 原来我们心中不时迸发出来的疑惑与感悟,哲学上都早已是哲学命题!这本书帮助你捕捉自己心中的“怪念头”,把它们锤炼为人生的智慧。哲学的源泉,在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希望你对生活的审视,就从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开始。 ***【内容简介】*** 在这本享誉世界的哲学入门小书中,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用不可思议的精简篇幅和明白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哲学世界的大门。 不要被“哲学”深奥难懂的外表吓退了!这本书不谈哲学家和哲学概念,而是问了人人都多少困惑过的9个哲学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心外世界不是一场大梦? 理解他人的心灵,为何困难重重? 肉体与心灵的关系是怎样的? 语言为什么可以传达意义? 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吗? 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有对错之分? 什么样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 死亡意味着什么? 人生的意义何在? 通过回应这些问题,内格尔展示了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其实,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也都是带着这些问题踏上他们的哲学之旅的。哲学的源泉,就在于我们身边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之间复杂而多彩的纠葛。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的目的不是要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用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哲学的思考方式,教你用它来捕捉心中迸发的迷惑与感悟,积累智慧。希望你对生活的审视,就从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开始。
[ 收起 ]
作者:[美] 托马斯·内格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定价:32.00
ISBN:978750866679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九宁
2019-04-27 21:27:21 摘录
不赞成物理主义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九宁
2019-04-27 21:23:20 摘录
二元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8-01-22 15:27:15 摘录
但是如果把上帝作为最终的解答,问题就在于这个观念令人费解。是否真的可能有某种东西包容世间万物,因而赋予它们意义,但是它本身却不能有、也不需要有任何意义?是否因为上帝是“志大无外”的,我们就不能从外部去询问上帝的意义了呢?
如果把上帝理解为“相互关联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又因为意义是人类赋予的,属于人类的概念,所以世界本来就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就按部就班地运转而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8-01-22 14:53:14 摘录
对于死者来说,无论一了百了的死亡是好是坏,它都必然是一种消极的善或者恶。换句话说,它是一片虚无,本身谈不上是否愉快。如果说它是好的,那么一定是因为它避免了某种坏事(例如无聊或痛苦);如果说它是坏的,也一定是因为它失去了某种好事(例如在世
时有趣的或愉悦的体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8-01-22 14:18:50 摘录
我本人认为这两种原因造成的社会不平等都是不公正的。当一个社会经济体系造成了某些无辜的人生活穷困潦倒,并且不肯通过再分配税和社会福利机制对此加以制约,这就明显是非正义的。不过关于这个问题你应当自己独立思考:不平等的原因中哪些是不公正的,以及哪种补救措施是合情合理的。
对于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天赋造成的不公平,其实从人文主义角度来看待就能迎刃而解。 正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天赋才造就了不同的个体,不一样不能称之为不公平。这种差别才是我们能称之为我的原因,和自己人生的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9 15:35:50 摘录
对与错的标准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吗?
如果“某事是错误的”是不去做这件事的理由,而另一方面,从你的动机出发,你也有做这件事的理由,因为人的动机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看起来,很难有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单一的是非标准。
有三种方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它们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1.我们可以说,对与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力行对的事而避免错的事:只有有着正确的“道德”动机(特别是对其他人的关心)的人才有理由因这件事是对的,而去做它。这倒是承认了道德的普遍性,却牺牲了它本来的力量。而且说某人去谋害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又没有理由不
去杀人,这似乎也有点自相矛盾。
2.我们可以说,对与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
样的,并且人人都有理由去力行对的事而避免错的事但是这些理由并不依赖于人实际的动机。毋宁说,这些理由是用来改变人的动机的,如果这些动机本身并不正确的话。这倒是将道德和行动的理由联系了起来,但是却没有说清楚,这些不依赖于人人都有的实际动机的普遍理由是什么。说一个杀人犯的一切实际动机或欲望都要求他杀人,但是他却有理由不去杀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3.我们还可以说,道德并不是普遍的,并且道德要求一个人做的也无非是他有一定的理由去做的,而这些理由又依赖于他对他人普遍的关心程度而定。如果他
有强烈的道德动机,也就会有强烈的道德理由和道德要求。如果他的道德动机非常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其道德要求也就会随之非常薄弱或根本没有。这看起来倒是比较符合人的现实心理,不过却与通常的道德观念相悖,这一观念认为:道德规定对于我们大家都是适用的,而不只是对少数好人适用。
由于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公正,所以动机是一个变化因素,所以就不会有一个人人都有理由遵守的、基本行为标准。 换句话说,类似于你是食人族的人,对你来说吃人没错,对我们来说吃人有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9 15:23:22 摘录
现在许多科学家认为,对于基本粒子而言,决定论是不适用的。例如,在给定的条件下,电子的运动是不确定的。也许决定论对于人的行为也是不适用的,这就给自由意志和责任留下了余地。
物理学科给自由意志留下可能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9 15:21:14 摘录
决定论的观点以及对谬误的解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8 19:18:06 摘录
在二元论和物理主义之外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双面论”。也许可以理解为精神与生理的共同交互作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8 19:11:20 摘录
一个二元论者可能反驳说,意识与其他的东西不同。譬如,当我们发现水的化学构成时,我们所处理的是某种外在物质世界中的东西,某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我们发现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时候,我们不过是把一个外在的物质实体分解成更小的物质成分而已。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化学方式无法分解掉我们所感知到的水的外观、触感和味道。后者发生在我们的内在经验中,而不是在我们将其分解为原子的水中。对水的物理分析或化学分析并不是分析我们关于水的经验。
一个物质的整体能够被分解成较小的物质部分,但是一个精神状态不可能被分解成物质的部分。不可能
把物质部分加起来,加成一个精神性整体。
二元论者的反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8 18:49:42 摘录
物理主义者并没有一种特殊的理论说明在脑中的何种反应能够等于尝巧克力的体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8 18:11:14 摘录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如下三个问题:
1.如果说你意识之内的东西是唯一存在的东西,或者说即使有一个你意识之外的世界,这个世界也和你所相信的世界大相径庭,那么这种说法是有意义的吗?
2.如果这些可能性是存在的,你是否有任何方法向自己证明它们实际上并不是真的?
3.如果你不能够证明在你的意识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存在,而继续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这是合理的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刘毅
2017-12-27 09:19:32 摘录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怀疑论:因为唯一可以确定存在的,就是在自己意识之内的东西。那么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确实存在呢?
反驳:因为如果没有外部世界,我们就不可能有经验感受(此处预设了外部世界是经验感受到来源),例如如果没有太阳,你就看不见太阳。
怀疑论:你之所以能够用这些感官证据来说明视觉经验是如何产生的,只是因为你已经在意识中预设了外在世界的存在。但这一预设正是我们所怀疑的问题。用感觉印象去证明感觉印象的可靠性是循环论证。例如梦境,而现实不过是醒不来的“梦”而已。
于是可以推出一个温和客观的答案:你只能知道自己的印象和经验,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或许有一个外在世界,或许没有。
反驳:因为你的所有经验总得有某种外在原因方面的解释,否则这些经验就是无缘无故地出现,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怀疑论:第一,即使真的有外在原因,你也不能从你的经验内容中发现这些原因是怎么样的,因为你从来没有直接观察(跳过经验观察)过这些原因。第二,万事万物不是必须得有解释的。
反驳:不对应于实在的印象和现象必须与那些对应于实在的其他印象和概念相对而言才有意义,否则在现象和实在间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了。例如:一直都是在做梦,没有醒来做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怀疑论:上观点只有当“实在”可以定义为“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但是,存在并不等于可观察性。
总结:我们虽然可以坚持关于这个世界的大多数通常信念,却不得不面对两个事实:1.这些信念可能全是错的。2.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峻踩周星驰
2017-10-30 23:03:10 摘录
一些和自己比较亲密的人或许会有某种特殊的情感,但是如果他是完全不偏不倚的话,他就不能更为偏向他们
人本身就是感情的动物,如果把所有人和事都完全公平,不偏不倚,如此理性,实为残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峻踩周星驰
2017-10-27 22:35:23 摘录
看起来,在世界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是属于物质实在的东西,许许多多不同的人都能够从外部观察这些东西;二是另外一些属于精神实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从他自身的内部经验到这些东西。这不仅仅是对人类才成立,狗、猫、马和鸟类看起来也是有意识的,鱼、蚂蚁和甲虫可能也一样。谁知道究竟哪些东西有意识呢?
物质上的事与精神上的物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个实哪个虚,这让我感到迷糊。当我在想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是真实的存在在我的脑海中,可是脑海这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第1 章 导言
第2 章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第3 章 他人的意识
第4 章 身—心问题
第5 章 词语的意义
第6 章 自由意志
第7 章 对与错
第8 章 正义
第9 章 死亡
第10 章 人生的意义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第1 章 导言
第2 章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第3 章 他人的意识
第4 章 身—心问题
第5 章 词语的意义
第6 章 自由意志
第7 章 对与错
第8 章 正义
第9 章 死亡
第10 章 人生的意义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第1 章 导言
第2 章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第3 章 他人的意识
第4 章 身—心问题
第5 章 词语的意义
第6 章 自由意志
第7 章 对与错
第8 章 正义
第9 章 死亡
第10 章 人生的意义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时有趣的或愉悦的体验)。
如果“某事是错误的”是不去做这件事的理由,而另一方面,从你的动机出发,你也有做这件事的理由,因为人的动机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看起来,很难有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单一的是非标准。
有三种方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它们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1.我们可以说,对与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力行对的事而避免错的事:只有有着正确的“道德”动机(特别是对其他人的关心)的人才有理由因这件事是对的,而去做它。这倒是承认了道德的普遍性,却牺牲了它本来的力量。而且说某人去谋害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又没有理由不
去杀人,这似乎也有点自相矛盾。
2.我们可以说,对与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
样的,并且人人都有理由去力行对的事而避免错的事但是这些理由并不依赖于人实际的动机。毋宁说,这些理由是用来改变人的动机的,如果这些动机本身并不正确的话。这倒是将道德和行动的理由联系了起来,但是却没有说清楚,这些不依赖于人人都有的实际动机的普遍理由是什么。说一个杀人犯的一切实际动机或欲望都要求他杀人,但是他却有理由不去杀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3.我们还可以说,道德并不是普遍的,并且道德要求一个人做的也无非是他有一定的理由去做的,而这些理由又依赖于他对他人普遍的关心程度而定。如果他
有强烈的道德动机,也就会有强烈的道德理由和道德要求。如果他的道德动机非常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其道德要求也就会随之非常薄弱或根本没有。这看起来倒是比较符合人的现实心理,不过却与通常的道德观念相悖,这一观念认为:道德规定对于我们大家都是适用的,而不只是对少数好人适用。
一个物质的整体能够被分解成较小的物质部分,但是一个精神状态不可能被分解成物质的部分。不可能
把物质部分加起来,加成一个精神性整体。
1.如果说你意识之内的东西是唯一存在的东西,或者说即使有一个你意识之外的世界,这个世界也和你所相信的世界大相径庭,那么这种说法是有意义的吗?
2.如果这些可能性是存在的,你是否有任何方法向自己证明它们实际上并不是真的?
3.如果你不能够证明在你的意识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存在,而继续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这是合理的吗?
怀疑论:因为唯一可以确定存在的,就是在自己意识之内的东西。那么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确实存在呢?
反驳:因为如果没有外部世界,我们就不可能有经验感受(此处预设了外部世界是经验感受到来源),例如如果没有太阳,你就看不见太阳。
怀疑论:你之所以能够用这些感官证据来说明视觉经验是如何产生的,只是因为你已经在意识中预设了外在世界的存在。但这一预设正是我们所怀疑的问题。用感觉印象去证明感觉印象的可靠性是循环论证。例如梦境,而现实不过是醒不来的“梦”而已。
于是可以推出一个温和客观的答案:你只能知道自己的印象和经验,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或许有一个外在世界,或许没有。
反驳:因为你的所有经验总得有某种外在原因方面的解释,否则这些经验就是无缘无故地出现,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怀疑论:第一,即使真的有外在原因,你也不能从你的经验内容中发现这些原因是怎么样的,因为你从来没有直接观察(跳过经验观察)过这些原因。第二,万事万物不是必须得有解释的。
反驳:不对应于实在的印象和现象必须与那些对应于实在的其他印象和概念相对而言才有意义,否则在现象和实在间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了。例如:一直都是在做梦,没有醒来做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怀疑论:上观点只有当“实在”可以定义为“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的情况下才能成立。但是,存在并不等于可观察性。
总结:我们虽然可以坚持关于这个世界的大多数通常信念,却不得不面对两个事实:1.这些信念可能全是错的。2.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