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CNY 32.00
  • ISBN:9787508640099
  • 2020-07-12 16:58:40 摘录
    这段话完全符合我现在的状态. 简直与我产生了共鸣.!!!!!! 我常常惊讶于作者是如何把一个道理讲的如此令人惊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12 16:36:59 摘录
    许多心理疾病患者,或者就是处于心理时间中.不断的回忆着过去的事情.不原则放下了.也走不出来.她们原谅不了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导致心里的怨气越来越大.当这股怨气控制不住的时候,会觉得情绪失控.陷入自责自怨自艾的状态之中.而我就是那样的人.只不过最近开始学习了冥想.突然觉得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人生那么长为什么要有怨气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07 14:03:41 摘录
    我对这句话有所感触.我本身就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很多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会有好多从前的事情在我的脑子里.而我就会开始去思考脑子里的这种想法.结果越想越来气.越想越不开心.导致自己的心里负担太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07 14:00:28 摘录
    今天刚好阅读到这本书的第三章.我突然发现我一直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我回忆过去,思考未来.从未注重当下.我一直活在我对未来的幻想之中.从未体会过当下的美好.也一直忽略了当下的美好.如果你越关注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的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宝贵的东西.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所以与其为明天担忧,不如尽情的享受当下.过去决定了你的当下,而你的当下决定了你的未来.没有一种未来不会以当下的形式而出现.所以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保持临在,观察你的想法,思维,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映.不要判断或分析你的想法.只是感受你的情绪.感受你的反映.如果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引发了你的恐惧时,或当事情出错时,你就需要深深的进入当下.这些情况下是情绪控制了你,但你要记住你不是它,它也不是你.它只是一种反映模式.不要给予想法更多的思维认同.要从想法中解放出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7-23 18:34:33 摘录
    你能解答一个填字谜语或制造一颗原子弹,并不能说明你利用了你的大脑。就像狗喜欢啃骨头一样,大脑喜欢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它要去玩填字游戏和制造原子弹的原因。你或许对这两个活动都不感兴趣,让我这样问你吧: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你找到了停止思考的那个按钮吗?

    你是说完全停止思考吗?不,我做不到,一两分钟或许还可以。

    那么,就是你的大脑在利用你了。你无意识地认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它的奴隶。这几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它所俘虏,所以你认为思考问题的这个实体就是你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内在的宁静等,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你开始觉醒了。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7-07 21:27:33 摘录
    “本体”或“上帝”或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诠释这个词背后无法言传的意义,所以重要的是这个词对你体验你的内心是一个帮助还是一个障碍。它所指向的是超越它本身意义的先验的现实,还是它太易于理解,而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或一个偶像呢?
    和上帝一样,“本体”这个词也没有解释任何东西。然而,本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这是它的优势。它没有将一个无限的、无形的东西缩减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人们不可能在头脑中构想出一个关于本体的意象,也没有人能够宣称他独自拥有本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7-07 10:38:51 摘录
    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3 22:39:55 摘录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
    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3 22:27:14 摘录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10-11 11:27:07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1 10:34:15 摘录
    恐惧入侵思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10-10 13:32:51 摘录
    救赎,被思维控制了许久,祈求停止思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