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 内容简介: 自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一行禅师
  •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 定价:48.00
  • ISBN:9787807659136
  • 2020-02-05 13:02:48 摘录
    【实现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们奉行以下几点:

    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

    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业;

    第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和妻儿;

    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

    第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

    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

    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第九,一生的生活,都以四圣谛为基本;

    第十,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20-02-05 12:57:37 摘录
    【真正快乐的来源】

    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

    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

    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在正发生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

    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却丝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

    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性,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4 11:28:14 摘录
    【三解脱门:第二法印是‘无相’】

    二法印是‘无相’。

    ‘无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识的分别。当人们不能体悟万法的互依互缘和空性,他们便误认世法是个别独立存在的现象。他们以为此与彼各不相关,独立而存。这样观看世法,就如同用分别心之利剑,把实相斩成零散的碎片。这样做,便无法看得到实相的真面目了。

    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互依互存。彼有此在,此存彼中,一法蕴藏一切法,这就是相间存在与相间切入的意思了。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如果你们这般观想,便会发觉平常一般的领会是充满错误的了。思想意识的眼睛,不能如慧眼般看得清晰准确。思想意识之眼会误当绳索为毒蛇。有慧眼的明亮,绳索的真相显露无遗,而蛇的影像便顿然消失。

    所有心智的概念,如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灭、来、去、垢、净、增、减等,都只是思想上的分别心所形成的。从无为的绝对角度而言,实相的真相是不能只限于这些概念范畴之内的,因此,一切法都是无相的。你们要这样观想,来破除所有有关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灭、来、去、垢、净、增和减等念头。这样,你们才能获得解脱,‘无相’就是第二解脱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4 09:55:16 摘录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

    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

    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产生的喜悦。

    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这是,因为那是;那是,因为这是。自我和其他没有分别。不要排斥一样而又追求另一样。

    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我称它们为四无量心。如你修习它们,你一定会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泉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4 09:50:23 摘录
    【正道】

    了解和爱心原是一体。没有了解就不可能有爱心。

    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便连一个最残忍的人也不会憎恨。我们只会希望尽力帮助他改善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状况。真正了解一切,会令我们产生慈悲与爱心,进而导致正确的行为。要去施爱,首先就要去了解明了。因此,了解明了就是解脱之匙。

    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我们就必须在生活中留心关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去直接体验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内外正在发生的一切。锻炼念念留心体察,可以使我们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无所遁形。这就是念力的宝库——它能够领导我们达至解脱和彻悟。

    生命的燃亮有赖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工作、正确的精勤、正确的念头和正确的定力。悉达多称这些为正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4 09:42:32 摘录
    【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都在每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我们必须每天都在生、老、病、死上思维反省,以使自己不会在欲海里迷失。

    反之,我们要创造充满平和、喜悦和自足的生命。一个证道的人会用平等心对待生、老、病、死。

    所有法的真义就是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增无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4 09:33:07 摘录
    【空无自性的真理】

    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之中,没有任何一蕴是恒常和有独立个体的。这个色身不是有个我,这个色身也不是属于某个我的东西。所谓的我,不能在色身里找到,而色身也不能在所谓的我里找到。

    一般有三个对我性的见解。

    第一,是色身就是我,又或受、想、行、识都是我,这就是认为‘蕴是我’的信念,也是第一个错误的见解。

    但当我们说:‘蕴非我’的时候,又堕入了第二个错误的见解,因为这便是相信我与蕴实乃独立存在,而蕴只不过是我所拥有之物。这第二个错误见解,称为‘蕴异于我’。

    第三个错误见解,就是相信蕴中有我,我中有蕴,这便是所谓‘蕴我互存其间’。

    罗睺罗,修禅观空,就是细观五蕴,以能体悟它们非我、非属于我和非与我互存其间。一旦破除了这三个妄见,我们便可以体验到‘万法皆空’的实相真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3 11:11:31 摘录
    【分享】

    今天,你们与我分享了你们仓库里的米粮,你们使我非常高兴。

    你们如果每天给别人一点点的礼物,也可以令他们很高兴。

    这些礼物未必是要买回来的,把在田里摘的一朵花送给你们的父母亲,已经会令他们非常高兴;一句感谢的话或一点爱心,也是很珍贵的礼物;一个慈祥的目光或表示关怀的举动,也可以替别人带来快乐。

    每天都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一点礼物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1:05:44 摘录
    【与一朵花的接触,就是与奇妙的实相接触,也就是与生命本身接触】

    “摩诃迦叶就是因为与花朵达到接触,才会先你们而笑。你们的心内不停有障碍,便一直都不能与花朵达到接触。你们之中有人会问:‘为何乔达摩要举起那朵花?他这样做有何用意?’假如你有这些念头在心中,你便不能真正体验这朵花。

    “朋友们,在念头之中失却了自己,是会妨碍我们与生命真正接触的。如果你被担忧、懊恼、焦虑、嗔怒或嫉妒所操纵,便会失去与生命的美好神奇接触的机会了。

    “朋友们,我手中的莲花,只对那些活在当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实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对你来说,这朵花实不存在。有些人可以走过一林的檀香树,而一棵檀香树也看不见。生命虽然是充满苦恼,但也同时满载奇珍。你们要留心察觉,然后才会发现生命里的痛苦和美妙。

    “与痛苦接触并不是要自己失却于痛苦之中,体验到生命的美妙也不是要迷失自己于其中。所谓接触,就是与生命的每刻都直遇契入,以能对它有深切的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生命的无常性和互依性。有了这种了解,我们才不致迷失于欲望、嗔怒和贪爱之中。那时,我们才得到真正的自由解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0:38:11 摘录
    【净身法:专注地观察呼吸】


    吸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吸入气息;呼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呼出气息。在这些练习呼吸的时候,集中你的心念在你的气息上。

    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投入专注之中。当你察觉你的呼吸,你便会专注。在专注中,你便不会散乱。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你便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

    吸入的气息短,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的气息长,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你要全面地察觉每一口气息。专注地观息可以帮助你得定。有了禅定,你便可以洞察你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这又称为净身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31 17:06:16 摘录
    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

    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众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的所有智慧和力量。

    王阳明:“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31 16:30:33 摘录
    【无常与无我】

    燃亮了他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的川流,悉达多现在明白无常与无我就是生命的必需条件。

    没有无常和无我,任何事物都没法生长和发展。就如一粒米如果不是无常和无我,它就不会生长成稻。如果云不是无常无我,它就不会变成雨水。如果不是无常性和无自性,一个小孩就不会长大成人。“因此,”他想,“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无我。

    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分别个体的妄见。

    体悟到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有常有我的观念都是思巧上所产生的虚假分别。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都可以超越,因而从痛苦的巨轮中解脱出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31 09:40:06 摘录
    肉体并不单是一个器具。

    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4 21:02:00 摘录
    开始了解佛陀一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23 22:15:23 摘录
    大王问: 一般的爱,都含有分别、欲念和执著。依你所说,这些都会带来忧悲苦恼,但一个人又怎可以无欲无执地去爱?应该怎样才可避免忧虑和痛苦?
    佛陀答道:“我们得先看爱的性质。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心,我们便没可能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是一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能重获自由。他们不会接受牢狱的爱。这种爱亦会因而逐渐变为愤恨。
    没有了解便不可能有爱。爱就是了解。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彼此不了解的夫妇,是不会相爱的;不了解的兄弟姐妹也不会互相爱护;父母子女没有彼此了解,也很难互爱。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舒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绝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