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述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这部近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
……
[ 展开全部 ]
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本书虽然也按文体分类,却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并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作专章论述,每章还附录了年表。 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 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 收起 ]
作者: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9.50元
ISBN:978730103670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shuqi
2019-04-08 08:37:47 摘录
文学社团(按时间顺序)
1.文学研究会 1921.1 北京
《小说月报》(代用会刊)《文学旬刊》《诗》《戏剧》月刊 “文学研究会丛书”二百多种
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周作人 郑振铎 沈雁冰 王统照 许地山 蒋百里
耿济之 瞿世英 郭绍虞 孙伏园 叶绍钧
2.创造社 1921.6 东京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创造日》 《创造月刊》 《洪水》
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初期:“为艺术而艺术” & 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郭沫若 张资平 郁达夫 成仿吾 田汉 穆木天 张凤举
徐祖正 陶静孙 何畏 (留日)
3.浅草社 1922. 上海 《文艺旬刊》
后身:沉钟社 1929 《沉钟周刊》,半月刊
外国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冯至创作诗歌 小说:林如稷 陈炜谟 陈翔鹤
题材: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4. 湖畔诗社 1922 《湖畔》 爱情诗
应修人 潘漠华 冯雪峰 汪静之
5.新月社 1923 北京 《诗镌》
“要把创格的新诗当做一件认真事情做”
自由主义
前期:1928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之前
“新格律诗派”
闻一多 徐志摩 张湘 饶孟侃 孙大雨
6.语丝社 1924.11 《语丝》周刊
“语丝体”创作: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 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
“语丝派”:周作人 钱玄同 林语堂 刘半农 孙伏园 冯文炳 俞伯平 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散文流派 鲁迅)
同时期:莽原社《莽原》 未名社《未名》
乡土小说:译介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的苏联文学
高长虹 尚钺 台静农 李霁野 韦秦园 曹靖华 韦丛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3-01 15:11:13 摘录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了出去,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3-01 12:31:32 摘录
在中国新诗史上,郭沫若《女神》曾塑造了具有破坏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自由解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那是充分反映了“五四”历史青春期的时代精神的;30年代徐志摩、戴望舒笔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充满了迷失方向的迷惘、感伤情绪,那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历史转折期一部分青年时代情绪的反映;而七月诗派所塑造的行动着的历史的强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则充分反映了经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我们民族的趋向成熟,时代的趋向成熟——七月诗派的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8 18:13:58 摘录
“也许在逃亡道上,前所未见的山水风景使你叫绝,可是这次战争的范围与程度之广大而猛烈,再三再四地逼死了我们的抒情的兴致。你总是觉得山水虽如此富于抒情意味,然而这一切是毫没有道理的;所以轰炸区炸死了许多人,又炸死了抒情,而炸不死的诗,她负的责任是要描写我们的炸不死的精神的。”诗人强烈地感到,他所醉心的个人小天地的感伤的“抒情”已经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炸死”,而表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诗却是“炸不死”的。
现代派诗人徐迟 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8 18:00:42 摘录
“也许在逃亡道上,前所未见的山水风景使你叫绝,可是这次战争的范围与程度之广大而猛烈,再三再四地逼死了我们的抒情的兴致。你总是觉得山水虽如此富于抒情意味,然而这一切是毫没有道理的;所以轰炸区炸死了许多人,又炸死了抒情,而炸不死的诗,她负的责任是要描写我们的炸不死的精神的。”诗人强烈地感到,他所醉心的个人小天地的感伤的“抒情”已经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炸死”,而表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诗却是“炸不死”的。
现代派诗人徐迟 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8 18:00:11 摘录
“也许在逃亡道上,前所未见的山水风景使你叫绝,可是这次战争的范围与程度之广大而猛烈,再三再四地逼死了我们的抒情的兴致。你总是觉得山水虽如此富于抒情意味,然而这一切是毫没有道理的;所以轰炸区炸死了许多人,又炸死了抒情,而炸不死的诗,她负的责任是要描写我们的炸不死的精神的。”诗人强烈地感到,他所醉心的个人小天地的感伤的“抒情”已经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炸死”,而表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诗却是“炸不死”的。
现代派诗人徐迟 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8 17:59:41 摘录
“也许在逃亡道上,前所未见的山水风景使你叫绝,可是这次战争的范围与程度之广大而猛烈,再三再四地逼死了我们的抒情的兴致。你总是觉得山水虽如此富于抒情意味,然而这一切是毫没有道理的;所以轰炸区炸死了许多人,又炸死了抒情,而炸不死的诗,她负的责任是要描写我们的炸不死的精神的。”诗人强烈地感到,他所醉心的个人小天地的感伤的“抒情”已经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炸死”,而表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诗却是“炸不死”的。
现代派诗人徐迟 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8 17:59:11 摘录
“也许在逃亡道上,前所未见的山水风景使你叫绝,可是这次战争的范围与程度之广大而猛烈,再三再四地逼死了我们的抒情的兴致。你总是觉得山水虽如此富于抒情意味,然而这一切是毫没有道理的;所以轰炸区炸死了许多人,又炸死了抒情,而炸不死的诗,她负的责任是要描写我们的炸不死的精神的。”诗人强烈地感到,他所醉心的个人小天地的感伤的“抒情”已经被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炸死”,而表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诗却是“炸不死”的。
现代派诗人徐迟 战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27 21:06:30 摘录
因为一段美的生活,不管为了爱或是为了恨,不管为了生或是为了死,都无异于这样的一个抛掷: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我这里写的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了父兄的仇恨,不得不离开熟识的家乡,投入一个辽远的、生疏的国土,从城父到吴市,中间有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
《伍子胥》冯至 诗化叙述体小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05 08:33:04 摘录
只有在《北京人》里,曹禺才实现了他的“走向契科夫”的宿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05 08:20:10 摘录
这也是一种“宇宙的残酷”,而且连“挣扎”的悲壮之美都不配享有,只剩下了人的愚蠢与卑琐的喜剧性。
曹禺《日出》中的“有余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04 16:47:36 摘录
风格仍属体物入微,在真朴琐屑之中饱含情理,于细微处发现宏旨精义,而且处处浸润着作者那疏淡隽逸的人格调子。他只用平常的字词,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他的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
丰子恺散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2-04 16:46:40 摘录
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画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何其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1-27 10:48:20 摘录
《故事新编》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的总体风格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从容、充裕、幽默与洒脱。尽管骨子里仍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有某种超前性。
鲁迅《故事新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顽wan玩
2019-01-27 10:21:35 摘录
这真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人们所看到的是对现存秩序(社会、文化的秩序,思维逻辑的秩序,以及语言的秩序)的大不敬与随意戏弄,以及明知戴着镣铐,仍渴望着自由地思想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挣扎。鲁迅的杂文,正是集中地体现了始终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鲁迅的叛逆性与异质性。
鲁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王瑶/1
前言/1
第一篇 第一 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3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3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0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15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19
附录 本章年表/24
第二章 鲁迅(一)/29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30
二 说不尽的阿Q/37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39
附录 本章年表/43
第三章 小说(一)/45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45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47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6附录 本章年表/65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70
一 民国旧派小说/71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72
附录 本章年表/77
第五章 郭沫若/80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80
二 《女神》的艺术想像力、形象特征与形式/83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84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86
附录 本章年表/89
第六章 新诗(一)/92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92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94
三 “开一 代诗风”的新诗创作/96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99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04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07
附录 本章年表/110
第七章 散文(一)/113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4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16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18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21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22
附录 本章年表/123
第八章 戏剧(一)/126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26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28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30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132
附录 本章年表/142
第二篇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47
一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47
二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49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55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60
附录 本章年表/166
第十章 茅盾/171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71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173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180
附录 本章年表/183
第十一章 老舍/187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88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192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194
附录 本章年表/196
第十二章 巴金/199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200
二 《家》的杰出成就/201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205
附录 本章年表/209
第十三章 沈从文/212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212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214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220
附录 本章年表/223
第十四章 小说(二)/227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227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241
三 海派小说/247附录 本章年表/25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260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260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261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266
附录 本章年表/269
第十六章 新诗(二)/271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271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276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79
附录 本章年表/286
第十七章 鲁迅(二)/289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289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291
三 《故事新篇》: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298
附录 本章年表/302
第十八章 散文(二)/304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304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306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309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312
附录 本章年表/314
第十九章 曹禺/318
一 从《雷雨》到《原野》/318
二 《北京人》与《家》/323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325
附录 本章年表/326
第二 十章 戏剧(二)/328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328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333
附录 本章年表/338
第三篇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一 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343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343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53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356
附录 本章年表/363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366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66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68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372
附录 本章年表/375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378
一 暴露与讽喻/378
二 体验与追忆/387
三 通俗与先锋/395
四 现实与民间/401
附录 本章年表/410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415
一 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415
二 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417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423
附录 本章年表/425
第二十五章 艾青/427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427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428
三 忧郁的诗绪/430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431
附录 本章年表/433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436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436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444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454
附录 本章年表/459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463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463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465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468
附录 本章年表/472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475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475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481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492
附录 本章年表/497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502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502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504
附录 本章年表/510
后记/512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王瑶/1
前言/1
第一篇 第一 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3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3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0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15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19
附录 本章年表/24
第二章 鲁迅(一)/29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30
二 说不尽的阿Q/37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39
附录 本章年表/43
第三章 小说(一)/45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45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47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6附录 本章年表/65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70
一 民国旧派小说/71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72
附录 本章年表/77
第五章 郭沫若/80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80
二 《女神》的艺术想像力、形象特征与形式/83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84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86
附录 本章年表/89
第六章 新诗(一)/92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92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94
三 “开一 代诗风”的新诗创作/96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99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04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07
附录 本章年表/110
第七章 散文(一)/113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4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16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18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21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22
附录 本章年表/123
第八章 戏剧(一)/126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26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28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30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132
附录 本章年表/142
第二篇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47
一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47
二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49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55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60
附录 本章年表/166
第十章 茅盾/171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71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173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180
附录 本章年表/183
第十一章 老舍/187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88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192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194
附录 本章年表/196
第十二章 巴金/199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200
二 《家》的杰出成就/201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205
附录 本章年表/209
第十三章 沈从文/212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212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214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220
附录 本章年表/223
第十四章 小说(二)/227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227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241
三 海派小说/247附录 本章年表/25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260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260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261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266
附录 本章年表/269
第十六章 新诗(二)/271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271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276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79
附录 本章年表/286
第十七章 鲁迅(二)/289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289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291
三 《故事新篇》: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298
附录 本章年表/302
第十八章 散文(二)/304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304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306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309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312
附录 本章年表/314
第十九章 曹禺/318
一 从《雷雨》到《原野》/318
二 《北京人》与《家》/323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325
附录 本章年表/326
第二 十章 戏剧(二)/328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328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333
附录 本章年表/338
第三篇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一 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343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343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53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356
附录 本章年表/363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366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66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68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372
附录 本章年表/375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378
一 暴露与讽喻/378
二 体验与追忆/387
三 通俗与先锋/395
四 现实与民间/401
附录 本章年表/410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415
一 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415
二 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417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423
附录 本章年表/425
第二十五章 艾青/427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427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428
三 忧郁的诗绪/430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431
附录 本章年表/433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436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436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444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454
附录 本章年表/459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463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463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465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468
附录 本章年表/472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475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475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481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492
附录 本章年表/497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502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502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504
附录 本章年表/510
后记/512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王瑶/1
前言/1
第一篇 第一 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3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3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10
三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15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19
附录 本章年表/24
第二章 鲁迅(一)/29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30
二 说不尽的阿Q/37
三 《野草》与《朝花夕拾》/39
附录 本章年表/43
第三章 小说(一)/45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45
二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47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56附录 本章年表/65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70
一 民国旧派小说/71
二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72
附录 本章年表/77
第五章 郭沫若/80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80
二 《女神》的艺术想像力、形象特征与形式/83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84
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86
附录 本章年表/89
第六章 新诗(一)/92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92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94
三 “开一 代诗风”的新诗创作/96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99
五 “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04
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07
附录 本章年表/110
第七章 散文(一)/113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4
二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16
三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18
四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21
五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122
附录 本章年表/123
第八章 戏剧(一)/126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126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28
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130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132
附录 本章年表/142
第二篇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47
一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147
二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49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155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60
附录 本章年表/166
第十章 茅盾/171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171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173
三 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180
附录 本章年表/183
第十一章 老舍/187
一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188
二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192
三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194
附录 本章年表/196
第十二章 巴金/199
一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200
二 《家》的杰出成就/201
三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205
附录 本章年表/209
第十三章 沈从文/212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212
二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214
三 文学理想的寂寞/220
附录 本章年表/223
第十四章 小说(二)/227
一 “左联”和左翼小说/227
二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241
三 海派小说/247附录 本章年表/256
第十五章 通俗小说(二)/260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260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261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266
附录 本章年表/269
第十六章 新诗(二)/271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271
二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276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79
附录 本章年表/286
第十七章 鲁迅(二)/289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289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291
三 《故事新篇》: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298
附录 本章年表/302
第十八章 散文(二)/304
一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304
二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306
三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309
四 报告文学与游记/312
附录 本章年表/314
第十九章 曹禺/318
一 从《雷雨》到《原野》/318
二 《北京人》与《家》/323
三 曹禺剧作的命运/325
附录 本章年表/326
第二 十章 戏剧(二)/328
一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328
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333
附录 本章年表/338
第三篇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一 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343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343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53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356
附录 本章年表/363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366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66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368
三 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372
附录 本章年表/375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378
一 暴露与讽喻/378
二 体验与追忆/387
三 通俗与先锋/395
四 现实与民间/401
附录 本章年表/410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415
一 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415
二 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417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423
附录 本章年表/425
第二十五章 艾青/427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427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428
三 忧郁的诗绪/430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431
附录 本章年表/433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436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436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444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454
附录 本章年表/459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463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463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465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468
附录 本章年表/472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475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475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481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492
附录 本章年表/497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502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502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504
附录 本章年表/510
后记/512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文学研究会 1921.1 北京
《小说月报》(代用会刊)《文学旬刊》《诗》《戏剧》月刊 “文学研究会丛书”二百多种
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周作人 郑振铎 沈雁冰 王统照 许地山 蒋百里
耿济之 瞿世英 郭绍虞 孙伏园 叶绍钧
2.创造社 1921.6 东京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创造日》 《创造月刊》 《洪水》
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
初期:“为艺术而艺术” & 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郭沫若 张资平 郁达夫 成仿吾 田汉 穆木天 张凤举
徐祖正 陶静孙 何畏 (留日)
3.浅草社 1922. 上海 《文艺旬刊》
后身:沉钟社 1929 《沉钟周刊》,半月刊
外国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冯至创作诗歌 小说:林如稷 陈炜谟 陈翔鹤
题材: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4. 湖畔诗社 1922 《湖畔》 爱情诗
应修人 潘漠华 冯雪峰 汪静之
5.新月社 1923 北京 《诗镌》
“要把创格的新诗当做一件认真事情做”
自由主义
前期:1928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之前
“新格律诗派”
闻一多 徐志摩 张湘 饶孟侃 孙大雨
6.语丝社 1924.11 《语丝》周刊
“语丝体”创作: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 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
“语丝派”:周作人 钱玄同 林语堂 刘半农 孙伏园 冯文炳 俞伯平 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散文流派 鲁迅)
同时期:莽原社《莽原》 未名社《未名》
乡土小说:译介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的苏联文学
高长虹 尚钺 台静农 李霁野 韦秦园 曹靖华 韦丛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