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定价:48.00元
  • ISBN:9787535492852
  • 2021-05-24 09:08:38 摘录
    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其实人有时候就是会特别想自己动手做饭,享受制作的过程。但是这也仅限于有时候,如果每天要操持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我想一定是疲惫不堪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4 08:54:16 摘录
    如果我们是抱着“多吃一点才划算”的心态,就是物化了。划得来吗?实际上赔得更多,赔掉孩子的道德,赔掉孩子的味觉,赔掉孩子身体的美。为了区区几百块钱,全部都赔掉了,我觉得非常荒谬。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吃饭,最好别去自助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7:58:01 摘录
    我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读到一本很美的爱情小说或是几首情诗,让他保有对爱情的希望,才不会完全堕落到欲望刺激中。很多人担心谈情的结果,就是欲的泛滥,我认为正好相反,情反而是欲升华出来
    的状态。
    情是欲升华出来的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7:48:05 摘录
    如果我们把孩子当做是一个人在关心,而不是一个物,就会理解他在成长、他对性好奇是自然的,假设这个小孩一点都不好奇,这反而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所以父母恐惧社会带给孩子负面影响,其实是非常吊诡的,我想,是不是这些父母自己也不够成熟,在面对情欲问题时,他没办法跟孩子沟通、讨论,甚至可能担心孩子会轻睨大人,因为大人所能讨论的,还没有他们自己摸索得清楚。
    单位里一个专家典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7:35:07 摘录
    新闻局曾经讨论过是不是要为文学作品分级?我认为,文字本身有阅读的难度,他的能力和成熟度必须要发展到一个程度,才有办法去吸收文字的内容。凡是能够阅读文字,并理解文字内涵的孩子,他绝对已经到达一个可以讨论事情的状态了。
    4岁的儿子常常会跟我讨论一些现象,做父母的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7:18:51 摘录
    基本上,宋代以前,中国文学是理性的,以格律约束情欲;宋元后,很多话本小说搬上戏剧的舞台,欲望的描述变多了,而且在舞上很容易用身体去调情,所以累积下来到了明朝,就诞生了《金瓶梅》。
    格律的约束不仅仅在诗文形式,还有生活内容和情感表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6:16:39 摘录
    我忽然懂了为什么《论语》说:五十而知天命。我已经过了这年龄,真的觉得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淡、有一种同情,这个同情跟以前的介入不同,是对人世间有一种“静观”的姿态。静观,所以不会因为外面的喜乐悲哀而喜乐悲哀,但又不是不关心,或者应该说是更大的关心。

    对于同事、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亦是如此,我会安安静静地看着就像一面镜子,过去会觉得愤怒的事情,现在只觉得好奇,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不太愿意去判断,只是看着,隐隐觉得背后一定有很大的因跟果,是我们不知道的。如果不知道我们怎么介入?

    莽撞的介入是一个新的因,与他人就会产生一个果,然后就会构成很多的业,生出许多烦恼。

    所以我会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谦卑的状态里,不介入这个因果中,只是看,以一种“船过水无痕”的心情。
    今年年初自己就是介入太多,以至于元气大伤,可是如果不介入,对于某些情感的体会不会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6:05:02 摘录
    所以你必须选择,你觉得跟别人的沟通是不是必要的?什么时候是必要的?以及在什么时候必须回归自我本性?譬如说我有打坐的习惯,那段时间我不会接电话,或者就把电话拔掉。这就像古代禅宗公案里的问题,怎样回到本性?因为所有的科技毕竟不是人的本性,它只是眼耳鼻舌身,与外界沟通的管道,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心的问题,如何定住你的心,是最重要的。
    如何定心、如何回归本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5:53:49 摘录
    就像人的面貌,或者是声音的质感,那是文学让人着迷的特色。可是在现在的文学作品里,这种力量已经有一点被冲散了,我很难在下一代的作家身上看到所谓的“文体”,它变成有一点中性化了,把个人的独特性拉平了。

    我不晓得什么原因,可能是作文教学太发达了吧。当做文有模板时,是不容许有独特性的,其实最没有文体的作品就是作文模板,那是一个四平八稳却毫无特色的东西,它可以让你通过考试,却不会让你有任何独特性。我常在想七等生的作品如果让作文老师批改的话,应该会觉得文法不通吧。我的意思是,文学创作常常是故意叛逆、违反作文文法的。我们在波德莱尔的句子里看不到文法,或者说他的诗是新文法。但这个新文法能被学校的语文老师接受吗?
    老朱就不能明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3 15:08:37 摘录
    过去我会觉得文学不要去碰形式问题,形式不过是堆砌辞藻,但现在我会建议孩子在中学阶段要多做形式的练习,因为他需要熟悉词类、词性、词汇以便将来表达自己。在这个年龄,他虽然没有办法看破人生的假象与真相,但他已经急切地想要表达他的人生,所以会有冲突,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要冷静地把他带领到一个空间,试图让他把情感放在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中,也就是让他专注于格律之美。
    关注形式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2 11:43:11 摘录
    哲学是答案,是行为,是人的完成。文学不是,我甚至觉得文学有一点点纵容,它允许假象的存在。所以你读《红楼梦》,觉得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贾宝玉最后出家了吗?我觉得不是重点,后面是高鹗补的。事实上贾宝玉一直在出家跟非出家中游离。如果这部书的目的是要说人生繁华都是虚幻,最后贾宝玉出家,绝对不是文学了。

    这部作品之所以迷人,之所以被当做文学,是作者巨细靡遗地描写当时吃什么菜,衣服多么美丽,王熙凤出场时多么的风华绝代......绝对没有看空,如果看空,哪里会出现这样的描述?如果曹雪芹是个哲学家,他写出来的东西会很少、很简单,他只要点醒你:繁华就是空幻。可是他不是哲学家,他是一个文学家,所以他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去经营他的记忆,而且我相信事实经过记忆以后变得更美了。贾宝玉因为曾经过着繁华的日子,以致抄家衰落之后,逝去的繁华变成了我母亲幻想中的石榴,特别甜,特别美。

    《红楼梦》其实是有一种“耽溺”,耽溺在假象中,却又会突然醒来,告诉自己说:那是假的,那都是空的。这就是我说的游离,在“假作真”“真亦假”之间徘徊不定。

    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

    其实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文学与哲学的不同:在乎过程,就要读文学。因为文学会描述,描述就是过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2 11:15:24 摘录
    就像今天我也会回想起在巴黎那一段岁月,二十几岁的我,像黄金一样灿烂。但实际上,我在那里的日子也可能是忧郁的,或者艰难的,那个“灿烂”的印象很可能是假象。然而,二十几岁的青春,本来就该用一生去幻想、去累积,这里面就会产生微妙的文学,又近又远,又真又假,又拥抱又推拒,这种对于青春的双重态度,是非常文学性的。
    每个人都常常有艰难岁月里的美好回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1 14:44:53 摘录
    这里面就是有一种矛盾,当文学的某部分仪式化之后,文学就死亡了,可是文学又需要借由仪式复活,仪式会使文学性重新再生。
    学校每月的晨钟暮鼓仪式可能有一定的重生作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1 13:29:03 摘录
    我的意思是说,当你拥有一个物质的时候,问你要能清楚且不断地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拥有这个物质?

    譬如说你有一栋房子,住在这栋房子里会让你感觉到快乐,因为房子提供你生活的安全感,或是提供你视觉上的享乐,你可以看到山、看到水,感觉周遭环境带给你精神上的满足。这个时候你就是拥有物质。

    相反,你买一栋房子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地区要修地铁,房价要涨了,或是这边的房子值得投资,钱途看好,这就是一种物化。房屋的价值不是由你在主控,你是被物质所拥有的。
    拥有物质和被物质拥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21 11:48:06 摘录
    公元一八四O年左右,西方世界出现一种新的思想,我们笼统称之为左派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于平衡资本主义。

    如果不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其实是一种哲学,马克思、恩格斯等人至今在哲学史上仍有其地位。此外,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义, Anarchism)者如法国的蒲鲁东(Per Joseph Proudhon,816俄国的克特金( Peter Kropotkin12-1921)这群人,也都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制衡人的物化?

    在他们的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检查能力是:人不可以物化。意思是说,物质要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子、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如果不是看《觉醒年代》,我都没听说过无政府主义。如果不看这本书,我也不知道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共同之处,不知道车奴房奴的具体界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