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49.80元
ISBN:978755960583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 )
评价 (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海笑
2018-07-18 22:59:27 摘录
孔子对自己的灵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8 22:58:56 摘录
孔子对自己的灵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8 22:58:25 摘录
孔子对自己的灵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8 22:57:55 摘录
孔子对自己的灵性修养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26:02 摘录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得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25:31 摘录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得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24:59 摘录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得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24:29 摘录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得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出世的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3:31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3:00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2:29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1:58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1:14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0:43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海笑
2018-07-17 21:10:12 摘录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 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序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
收起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 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序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
收起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第八章 名 家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序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
收起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孔子所说的“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志于
道。”孔子说他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懂得了立志学道。
孔子还说:“立于礼。”(包括礼仪和举止得当。《论语·泰伯》)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就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他到三十岁时,懂得了行事为人的准则。
他说四十而不惑,从前引《论语·子罕》篇“知者不惑”可以知道,他回顾自己,到四十岁时,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直到这时候,孔子所认识到的大概只是道德价值。但是自此以后,到五十、六十岁他懂得了天命和顺命。换句话说,这时他进一步懂得了在道德以上的价值。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为“入世的哲学”。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从出世哲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传统,圣人应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提高。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
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
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
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