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
……
[ 展开全部 ]
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地“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本书就是对这种看不见的暴力的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问题咨询经验,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最终帮助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地爱和被爱。
[ 收起 ]
作者:[日] 加藤谛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38.00
ISBN:978755940735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闪闪枯叶风中
2019-11-09 19:24:05 摘录
弗洛姆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是施虐者成长的条件,对此,罗洛·梅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
“逃离不安的办法,一般不是和他人保持亲近的关系,而是通过支配他人、打击他人,又或者让他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而获得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只有让别人听任自己的掌控才不会感到不安,那么逃离不安的办法,就一定会带有控制及攻击欲。”
也就是说,奥姆真理教这样的邪教集团,最初的本质就是极富攻击性的。
邪教集团在社会上引起负面事件时,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声称是要救人的宗教集团会去杀人呢?”正是因为邪教集团所称的“救人”不过是表面现象,本质其实是绝望与攻击性。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大声叫嚷的美德,实际是憎恨伪装后的样子。就像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的那样,憎恨最善于伪装。
看破真相,不要偷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6 22:06:17 摘录
本来会说“只要你幸福”这种话的人,就不是会站在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的人。他们不会去考虑,对方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对自己非常执着的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也没有变得幸福的能力。这样不幸福的人成为施虐者,就会用别人的不幸来治愈自己。只要自己是不幸福的,就不可能带给别人幸福。不幸的人,还有可能变成情感暴力的加害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5 21:01:28 摘录
恶人有不容易生病的倾向。
最容易生病的人是,没有抵御心理不安的能力,却又扮演好人的人。
…
耗尽自己的人常常是那种无论有没有敌意,都要扮演好人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5 20:24:37 摘录
心中一定要铭记,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不管是多小的善意,被要求付出善意的时候,对方正在对自己使用情感威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5 20:19:02 摘录
惯用情感威胁的人不止会做出情感威胁这样的事。也就是说,他们是恶性的人。能够做一件坏事的人,其他的坏事也可能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5 11:21:41 摘录
被情感威胁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的是,会使用情感威胁的人本质上都是坏人。绝对不能信任会对你进行情感威胁的人。如果不小心相信了他们的话,便会被他们拖着坠入地狱。
说好听的话的时候,背后其实藏着丑陋的欲望。习惯性骗人的人嘴上总是说着漂亮的话。为了满足自己肮脏的欲望,说漂亮的话是最有用的办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25 10:19:50 摘录
“你不相信我吗?”说这种话的人,常常是正在背叛对方。重申一遍,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在轻视对方。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你的心理就容易生病。
被问“你不相信我吗”,然后做出相信对方的举动,你就会上当受骗。被骗的人在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被欺骗了的时候,会非常后悔,有可能会因此压力过大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19 15:27:48 摘录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说谎而打孩子,其实并不是在告诉孩子不可以撒谎,而是借着“不许撒谎”这件事在欺负孩子,以此来缓解自己心中的焦虑。因为原因是出自自己的内心,所以无论如何训斥孩子心情都不会变好。
这样的父母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因为想要从自己的人生中移开视线,所以会不厌其烦地严厉斥责孩子。无论过多久,心中的空虚感、不安都不会消散,所以总是抓住把柄便严厉地教训孩子。
作为母亲因为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愤怒,感到焦躁。
对孩子说的一点小谎也不放过,其实是把它当成了自己释放焦躁情绪的出口。但是,孩子撒谎这件事并不是造成自己心中焦躁的真正原因,所以不管如何训斥孩子,心中的焦躁也不会消失。
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训斥孩子,只不过是要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合理化罢了。
如何区分真正在训斥孩子的人和假装在训斥孩子的人呢?借用卡伦·霍妮的话说就是:“如果她做什么都不会变得高兴,她就在假装训斥孩子。
心中充满憎恨的人,无论做什么也开心不起来。而自我憎恶其实是她训斥孩子的原因。觉得活着这件事没有意思的人很严厉地斥责孩子的时候,也是对孩子施加情感暴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18 16:53:38 摘录
那种一定要强加给别人与真实自己相反的形象的人,人们很难与之打交道。…
语言表达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往往藏在非语言的表达上面,这在传播学中是常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13 19:08:55 摘录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不会夸奖别人,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控制力,总是希望控制对方。
会对孩子说“不要因为这样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父母,是在遏制孩子的积极情感。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反问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干劲?”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一点点让对方沦陷,还会在此之上刺激对方,怎么能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就沮丧呢?相反,心理上正常的父母会直接夸奖孩子:“做得很棒啊!”会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05 09:13:07 摘录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写满了仇恨的脸,而是戴着微笑的假面的仇恨。社会上的人如果能正确地分辨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但是,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分辨。像这样的人犯了罪,连很多新闻上都会出现疑问。
般人无法理解,总是微笑着的、看上去很老实的人其实心中深藏着满满的憎恨。老实和诚实是不一样的。现今社会中,有太多的人不理解老实的人和诚实的人有何区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6
次
+1
9
分享
收藏
3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05 09:02:19 摘录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9-05 08:33:51 摘录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把自己的愤恨完美转化成美德,被其伤害的人会非常难堪。他们总是装作轻松地说一些最刺痛对方要害的话。然后,看到对方被刺痛而感到快乐,绝对是品行最恶劣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8-29 09:58:32 摘录
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一定隐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极端地讲,说出来的话其实都可以不听。对方想要传达的东西,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眼睛去看。然后再思考:“这个人到底想传达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朝闻道
2017-08-29 09:33:59 摘录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看似充满爱的话里,隐藏着的是憎恨。这样举着爱的名义的憎恨和恐怖主义所怀的憎恨有共通之处。
总而言之,会说这种话的父母,有施虐倾向。话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为了隐藏施虐的意图。
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这种行为用卡伦·霍妮的话讲就是:“爱,是施虐者的伪装。”
“爱”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是为了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做的伪装。但让人感到更畏惧的是,这些伪装者本人并非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用爱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是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章 我们都是情感冲突的局中人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002
渐渐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004
为什么人际关系变得这样复杂? /006
深藏在“人生倦怠”背后的因果 /007
自卑到底从何来? /009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失去求生欲 /010
需要注意亲子职能反转 /012
不是争吵的争吵 /013
让对方怀有负罪感的人 /015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最需要的东西 /017
施虐者的无意识和执着 /018
第一章 有一种病叫“情感习惯”
虚有其表的爱最可怕 /022
“情感习惯病”对心伤害最大 /024
有过度依赖心理的父母 /026
用道德绑架对方 /028
因为情感暴力丧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030
憎恨最善于伪装 /031
学会用心去看 /033
情感暴力引起的深刻绝望 /035
无法理解的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037
“巨婴”这种悲剧 /038
无法意识到伪装的爱必定会陷入圈套 /040
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病而需要对方 /042
虚有其表的善意实际是憎恨 /044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母亲 /045
无论如何理解不了孩子受到的挫折 /047
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 /049
把过去的事拿出来讲会形成双重威胁 /051
第二章 看不见的伪装:情感暴力的N种表现
以他人的不幸为乐的人 /054
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别人 /056
情感暴力为何如此难以分辨? /058
用负面情绪控制他人 /059
不要将强烈的依赖心理误当成爱 /062
心理处于溺水状态的父母 /063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 /064
只是想从不安中逃脱出来 /067
对自己绝望的情感暴力加害者 /069
可怕的“我都是为你好” /071
贩卖善意的人 /074
如何区分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与被害者 /076
心的世界中有很多“冤案” /077
双重束缚丈夫的妻子 /078
连自己的意志都被剥夺的情感暴力受害者们 /081
加害者也是心理弱者 /083
“严厉的家教都是为你好”是一种骗局 /085
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有精神压力 /087
如何辨别真正的家教与虚假的家教 /088
被道德绑架的人的心理 /089
正义并不能解决烦恼 /091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会提出矛盾的要求 /093
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错觉里才是新开始 /095
第三章 无意识的欺骗:情感暴力的心理机制
情感威胁 /098
明白受骗了的时候已经晚了 /100
狡猾的人善于说好听的话 /102
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104
一定要小心戴着善意假面的坏人 /106
突然间,甜言蜜语变成破口大骂 /109
施虐者无法察觉自己的真实愿望 /111
用美德去伤害身边的人 /113
生而为人,我们其实不一样 /114
为什么强迫别人牺牲的一方喜欢拿良识说事? /117
为什么会被骗呢? /119
加害者需要受害者,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120
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 /122
心怀不安的人的攻击性不容易分辨 /124
反过来攻击委托人的辩护人 /125
直接表现敌意的人还有救 /126
扮演好人的坏处 /128
狡猾的人对弱小的人非常敏感 /130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心理上满目疮痍 /131
总是不安、没有心灵的人最容易遭遇悲剧 /133
“向死而生”的危险性 /134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行为 /136
第四章 无法自立的灵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没法对情感暴力提起抗议? /140
不讲理地夺走你生存的能量 /142
无法发泄的愤怒,让你的灵魂越来越小 /144
我明明是受害者,却得不到理解 /146
纠缠不休的伤害,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148
以恩人自居,是一种强行付出爱的行为 /150
榨取和被榨取的关系不会简单地被破坏 /151
让对方感到不安并趁机而入 /153
心怀憎恨却只能沉默的心理 /154
面对有毒的人,你该怎么做? /156
为了受到感谢而煽动不安的情绪 /158
欺负别人来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 /160
“都是我不好”是一种受害者心理 /161
身在地狱也是自己的错? /164
为了掩盖真实而说的话 /165
“和睦相处”只存在于对等的关系中 /167
亲切和善并不总是好事 /169
在对方的心里上一把“道德”的枷锁 /172
顺从的伙伴没有责任感 /173
除了伤害,就不会与人相处 /176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是“孤独的自我陶醉者” /179
为什么要维护嗜赌的丈夫? /180
第五章 与情感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认真又软弱的受害者们 /184
不会反抗,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喜恶 /185
没有信赖关系,就无法拿出真感情 /187
明明是最能赚钱的人,却没有话语权 /189
人因为战斗而改变 /190
和否定的过去说再见 /192
最恐怖的是“恐惧依赖症” /193
要明白,加害者没有爱的能力 /196
受害者也会紧紧抓住加害者不放 /197
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9
后记 万千烦恼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 201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章 我们都是情感冲突的局中人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002
渐渐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004
为什么人际关系变得这样复杂? /006
深藏在“人生倦怠”背后的因果 /007
自卑到底从何来? /009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失去求生欲 /010
需要注意亲子职能反转 /012
不是争吵的争吵 /013
让对方怀有负罪感的人 /015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最需要的东西 /017
施虐者的无意识和执着 /018
第一章 有一种病叫“情感习惯”
虚有其表的爱最可怕 /022
“情感习惯病”对心伤害最大 /024
有过度依赖心理的父母 /026
用道德绑架对方 /028
因为情感暴力丧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030
憎恨最善于伪装 /031
学会用心去看 /033
情感暴力引起的深刻绝望 /035
无法理解的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037
“巨婴”这种悲剧 /038
无法意识到伪装的爱必定会陷入圈套 /040
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病而需要对方 /042
虚有其表的善意实际是憎恨 /044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母亲 /045
无论如何理解不了孩子受到的挫折 /047
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 /049
把过去的事拿出来讲会形成双重威胁 /051
第二章 看不见的伪装:情感暴力的N种表现
以他人的不幸为乐的人 /054
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别人 /056
情感暴力为何如此难以分辨? /058
用负面情绪控制他人 /059
不要将强烈的依赖心理误当成爱 /062
心理处于溺水状态的父母 /063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 /064
只是想从不安中逃脱出来 /067
对自己绝望的情感暴力加害者 /069
可怕的“我都是为你好” /071
贩卖善意的人 /074
如何区分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与被害者 /076
心的世界中有很多“冤案” /077
双重束缚丈夫的妻子 /078
连自己的意志都被剥夺的情感暴力受害者们 /081
加害者也是心理弱者 /083
“严厉的家教都是为你好”是一种骗局 /085
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有精神压力 /087
如何辨别真正的家教与虚假的家教 /088
被道德绑架的人的心理 /089
正义并不能解决烦恼 /091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会提出矛盾的要求 /093
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错觉里才是新开始 /095
第三章 无意识的欺骗:情感暴力的心理机制
情感威胁 /098
明白受骗了的时候已经晚了 /100
狡猾的人善于说好听的话 /102
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104
一定要小心戴着善意假面的坏人 /106
突然间,甜言蜜语变成破口大骂 /109
施虐者无法察觉自己的真实愿望 /111
用美德去伤害身边的人 /113
生而为人,我们其实不一样 /114
为什么强迫别人牺牲的一方喜欢拿良识说事? /117
为什么会被骗呢? /119
加害者需要受害者,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120
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 /122
心怀不安的人的攻击性不容易分辨 /124
反过来攻击委托人的辩护人 /125
直接表现敌意的人还有救 /126
扮演好人的坏处 /128
狡猾的人对弱小的人非常敏感 /130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心理上满目疮痍 /131
总是不安、没有心灵的人最容易遭遇悲剧 /133
“向死而生”的危险性 /134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行为 /136
第四章 无法自立的灵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没法对情感暴力提起抗议? /140
不讲理地夺走你生存的能量 /142
无法发泄的愤怒,让你的灵魂越来越小 /144
我明明是受害者,却得不到理解 /146
纠缠不休的伤害,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148
以恩人自居,是一种强行付出爱的行为 /150
榨取和被榨取的关系不会简单地被破坏 /151
让对方感到不安并趁机而入 /153
心怀憎恨却只能沉默的心理 /154
面对有毒的人,你该怎么做? /156
为了受到感谢而煽动不安的情绪 /158
欺负别人来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 /160
“都是我不好”是一种受害者心理 /161
身在地狱也是自己的错? /164
为了掩盖真实而说的话 /165
“和睦相处”只存在于对等的关系中 /167
亲切和善并不总是好事 /169
在对方的心里上一把“道德”的枷锁 /172
顺从的伙伴没有责任感 /173
除了伤害,就不会与人相处 /176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是“孤独的自我陶醉者” /179
为什么要维护嗜赌的丈夫? /180
第五章 与情感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认真又软弱的受害者们 /184
不会反抗,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喜恶 /185
没有信赖关系,就无法拿出真感情 /187
明明是最能赚钱的人,却没有话语权 /189
人因为战斗而改变 /190
和否定的过去说再见 /192
最恐怖的是“恐惧依赖症” /193
要明白,加害者没有爱的能力 /196
受害者也会紧紧抓住加害者不放 /197
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9
后记 万千烦恼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 201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章 我们都是情感冲突的局中人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002
渐渐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004
为什么人际关系变得这样复杂? /006
深藏在“人生倦怠”背后的因果 /007
自卑到底从何来? /009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失去求生欲 /010
需要注意亲子职能反转 /012
不是争吵的争吵 /013
让对方怀有负罪感的人 /015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最需要的东西 /017
施虐者的无意识和执着 /018
第一章 有一种病叫“情感习惯”
虚有其表的爱最可怕 /022
“情感习惯病”对心伤害最大 /024
有过度依赖心理的父母 /026
用道德绑架对方 /028
因为情感暴力丧失享受生活的能力 /030
憎恨最善于伪装 /031
学会用心去看 /033
情感暴力引起的深刻绝望 /035
无法理解的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037
“巨婴”这种悲剧 /038
无法意识到伪装的爱必定会陷入圈套 /040
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病而需要对方 /042
虚有其表的善意实际是憎恨 /044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母亲 /045
无论如何理解不了孩子受到的挫折 /047
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 /049
把过去的事拿出来讲会形成双重威胁 /051
第二章 看不见的伪装:情感暴力的N种表现
以他人的不幸为乐的人 /054
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别人 /056
情感暴力为何如此难以分辨? /058
用负面情绪控制他人 /059
不要将强烈的依赖心理误当成爱 /062
心理处于溺水状态的父母 /063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不会夸奖孩子 /064
只是想从不安中逃脱出来 /067
对自己绝望的情感暴力加害者 /069
可怕的“我都是为你好” /071
贩卖善意的人 /074
如何区分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与被害者 /076
心的世界中有很多“冤案” /077
双重束缚丈夫的妻子 /078
连自己的意志都被剥夺的情感暴力受害者们 /081
加害者也是心理弱者 /083
“严厉的家教都是为你好”是一种骗局 /085
总是责骂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有精神压力 /087
如何辨别真正的家教与虚假的家教 /088
被道德绑架的人的心理 /089
正义并不能解决烦恼 /091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会提出矛盾的要求 /093
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错觉里才是新开始 /095
第三章 无意识的欺骗:情感暴力的心理机制
情感威胁 /098
明白受骗了的时候已经晚了 /100
狡猾的人善于说好听的话 /102
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104
一定要小心戴着善意假面的坏人 /106
突然间,甜言蜜语变成破口大骂 /109
施虐者无法察觉自己的真实愿望 /111
用美德去伤害身边的人 /113
生而为人,我们其实不一样 /114
为什么强迫别人牺牲的一方喜欢拿良识说事? /117
为什么会被骗呢? /119
加害者需要受害者,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120
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 /122
心怀不安的人的攻击性不容易分辨 /124
反过来攻击委托人的辩护人 /125
直接表现敌意的人还有救 /126
扮演好人的坏处 /128
狡猾的人对弱小的人非常敏感 /130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心理上满目疮痍 /131
总是不安、没有心灵的人最容易遭遇悲剧 /133
“向死而生”的危险性 /134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行为 /136
第四章 无法自立的灵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没法对情感暴力提起抗议? /140
不讲理地夺走你生存的能量 /142
无法发泄的愤怒,让你的灵魂越来越小 /144
我明明是受害者,却得不到理解 /146
纠缠不休的伤害,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148
以恩人自居,是一种强行付出爱的行为 /150
榨取和被榨取的关系不会简单地被破坏 /151
让对方感到不安并趁机而入 /153
心怀憎恨却只能沉默的心理 /154
面对有毒的人,你该怎么做? /156
为了受到感谢而煽动不安的情绪 /158
欺负别人来治愈自己的心理问题 /160
“都是我不好”是一种受害者心理 /161
身在地狱也是自己的错? /164
为了掩盖真实而说的话 /165
“和睦相处”只存在于对等的关系中 /167
亲切和善并不总是好事 /169
在对方的心里上一把“道德”的枷锁 /172
顺从的伙伴没有责任感 /173
除了伤害,就不会与人相处 /176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是“孤独的自我陶醉者” /179
为什么要维护嗜赌的丈夫? /180
第五章 与情感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认真又软弱的受害者们 /184
不会反抗,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喜恶 /185
没有信赖关系,就无法拿出真感情 /187
明明是最能赚钱的人,却没有话语权 /189
人因为战斗而改变 /190
和否定的过去说再见 /192
最恐怖的是“恐惧依赖症” /193
要明白,加害者没有爱的能力 /196
受害者也会紧紧抓住加害者不放 /197
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199
后记 万千烦恼都有它的心理根源 / 201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逃离不安的办法,一般不是和他人保持亲近的关系,而是通过支配他人、打击他人,又或者让他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而获得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只有让别人听任自己的掌控才不会感到不安,那么逃离不安的办法,就一定会带有控制及攻击欲。”
也就是说,奥姆真理教这样的邪教集团,最初的本质就是极富攻击性的。
邪教集团在社会上引起负面事件时,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声称是要救人的宗教集团会去杀人呢?”正是因为邪教集团所称的“救人”不过是表面现象,本质其实是绝望与攻击性。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大声叫嚷的美德,实际是憎恨伪装后的样子。就像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的那样,憎恨最善于伪装。
最容易生病的人是,没有抵御心理不安的能力,却又扮演好人的人。
…
耗尽自己的人常常是那种无论有没有敌意,都要扮演好人的人。
说好听的话的时候,背后其实藏着丑陋的欲望。习惯性骗人的人嘴上总是说着漂亮的话。为了满足自己肮脏的欲望,说漂亮的话是最有用的办法。
被问“你不相信我吗”,然后做出相信对方的举动,你就会上当受骗。被骗的人在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被欺骗了的时候,会非常后悔,有可能会因此压力过大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这样的父母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因为想要从自己的人生中移开视线,所以会不厌其烦地严厉斥责孩子。无论过多久,心中的空虚感、不安都不会消散,所以总是抓住把柄便严厉地教训孩子。
作为母亲因为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愤怒,感到焦躁。
对孩子说的一点小谎也不放过,其实是把它当成了自己释放焦躁情绪的出口。但是,孩子撒谎这件事并不是造成自己心中焦躁的真正原因,所以不管如何训斥孩子,心中的焦躁也不会消失。
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训斥孩子,只不过是要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合理化罢了。
如何区分真正在训斥孩子的人和假装在训斥孩子的人呢?借用卡伦·霍妮的话说就是:“如果她做什么都不会变得高兴,她就在假装训斥孩子。
心中充满憎恨的人,无论做什么也开心不起来。而自我憎恶其实是她训斥孩子的原因。觉得活着这件事没有意思的人很严厉地斥责孩子的时候,也是对孩子施加情感暴力。
语言表达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往往藏在非语言的表达上面,这在传播学中是常识。
会对孩子说“不要因为这样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父母,是在遏制孩子的积极情感。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反问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干劲?”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一点点让对方沦陷,还会在此之上刺激对方,怎么能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就沮丧呢?相反,心理上正常的父母会直接夸奖孩子:“做得很棒啊!”会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写满了仇恨的脸,而是戴着微笑的假面的仇恨。社会上的人如果能正确地分辨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但是,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分辨。像这样的人犯了罪,连很多新闻上都会出现疑问。
般人无法理解,总是微笑着的、看上去很老实的人其实心中深藏着满满的憎恨。老实和诚实是不一样的。现今社会中,有太多的人不理解老实的人和诚实的人有何区别。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
总而言之,会说这种话的父母,有施虐倾向。话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为了隐藏施虐的意图。
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这种行为用卡伦·霍妮的话讲就是:“爱,是施虐者的伪装。”
“爱”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是为了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做的伪装。但让人感到更畏惧的是,这些伪装者本人并非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用爱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是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