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加藤谛三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定价:38.00
  • ISBN:9787559407351
  • 2019-11-09 19:24:05 摘录
    弗洛姆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是施虐者成长的条件,对此,罗洛·梅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
    “逃离不安的办法,一般不是和他人保持亲近的关系,而是通过支配他人、打击他人,又或者让他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而获得安全感。如果我们觉得,只有让别人听任自己的掌控才不会感到不安,那么逃离不安的办法,就一定会带有控制及攻击欲。”
    也就是说,奥姆真理教这样的邪教集团,最初的本质就是极富攻击性的。
    邪教集团在社会上引起负面事件时,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声称是要救人的宗教集团会去杀人呢?”正是因为邪教集团所称的“救人”不过是表面现象,本质其实是绝望与攻击性。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大声叫嚷的美德,实际是憎恨伪装后的样子。就像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的那样,憎恨最善于伪装。
    看破真相,不要偷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26 22:06:17 摘录
      本来会说“只要你幸福”这种话的人,就不是会站在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的人。他们不会去考虑,对方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对自己非常执着的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也没有变得幸福的能力。这样不幸福的人成为施虐者,就会用别人的不幸来治愈自己。只要自己是不幸福的,就不可能带给别人幸福。不幸的人,还有可能变成情感暴力的加害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9-25 21:01:28 摘录
    恶人有不容易生病的倾向。
    最容易生病的人是,没有抵御心理不安的能力,却又扮演好人的人。

    耗尽自己的人常常是那种无论有没有敌意,都要扮演好人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9-25 20:24:37 摘录
    心中一定要铭记,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不管是多小的善意,被要求付出善意的时候,对方正在对自己使用情感威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25 20:19:02 摘录
    惯用情感威胁的人不止会做出情感威胁这样的事。也就是说,他们是恶性的人。能够做一件坏事的人,其他的坏事也可能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7-09-25 11:21:41 摘录
    被情感威胁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的是,会使用情感威胁的人本质上都是坏人。绝对不能信任会对你进行情感威胁的人。如果不小心相信了他们的话,便会被他们拖着坠入地狱。
    说好听的话的时候,背后其实藏着丑陋的欲望。习惯性骗人的人嘴上总是说着漂亮的话。为了满足自己肮脏的欲望,说漂亮的话是最有用的办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25 10:19:50 摘录
    “你不相信我吗?”说这种话的人,常常是正在背叛对方。重申一遍,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在轻视对方。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你的心理就容易生病。
    被问“你不相信我吗”,然后做出相信对方的举动,你就会上当受骗。被骗的人在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被欺骗了的时候,会非常后悔,有可能会因此压力过大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19 15:27:48 摘录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说谎而打孩子,其实并不是在告诉孩子不可以撒谎,而是借着“不许撒谎”这件事在欺负孩子,以此来缓解自己心中的焦虑。因为原因是出自自己的内心,所以无论如何训斥孩子心情都不会变好。
    这样的父母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因为想要从自己的人生中移开视线,所以会不厌其烦地严厉斥责孩子。无论过多久,心中的空虚感、不安都不会消散,所以总是抓住把柄便严厉地教训孩子。
    作为母亲因为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愤怒,感到焦躁。
    对孩子说的一点小谎也不放过,其实是把它当成了自己释放焦躁情绪的出口。但是,孩子撒谎这件事并不是造成自己心中焦躁的真正原因,所以不管如何训斥孩子,心中的焦躁也不会消失。
    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训斥孩子,只不过是要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合理化罢了。
    如何区分真正在训斥孩子的人和假装在训斥孩子的人呢?借用卡伦·霍妮的话说就是:“如果她做什么都不会变得高兴,她就在假装训斥孩子。
    心中充满憎恨的人,无论做什么也开心不起来。而自我憎恶其实是她训斥孩子的原因。觉得活着这件事没有意思的人很严厉地斥责孩子的时候,也是对孩子施加情感暴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18 16:53:38 摘录
    那种一定要强加给别人与真实自己相反的形象的人,人们很难与之打交道。…
    语言表达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往往藏在非语言的表达上面,这在传播学中是常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13 19:08:55 摘录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不会夸奖别人,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控制力,总是希望控制对方。
    会对孩子说“不要因为这样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父母,是在遏制孩子的积极情感。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反问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干劲?”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一点点让对方沦陷,还会在此之上刺激对方,怎么能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就沮丧呢?相反,心理上正常的父母会直接夸奖孩子:“做得很棒啊!”会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05 09:13:07 摘录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写满了仇恨的脸,而是戴着微笑的假面的仇恨。社会上的人如果能正确地分辨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但是,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分辨。像这样的人犯了罪,连很多新闻上都会出现疑问。
    般人无法理解,总是微笑着的、看上去很老实的人其实心中深藏着满满的憎恨。老实和诚实是不一样的。现今社会中,有太多的人不理解老实的人和诚实的人有何区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6
  • 2017-09-05 09:02:19 摘录

    而现实中最可怕的也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9-05 08:33:51 摘录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把自己的愤恨完美转化成美德,被其伤害的人会非常难堪。他们总是装作轻松地说一些最刺痛对方要害的话。然后,看到对方被刺痛而感到快乐,绝对是品行最恶劣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8-29 09:58:32 摘录
    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一定隐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极端地讲,说出来的话其实都可以不听。对方想要传达的东西,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眼睛去看。然后再思考:“这个人到底想传达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8-29 09:33:59 摘录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看似充满爱的话里,隐藏着的是憎恨。这样举着爱的名义的憎恨和恐怖主义所怀的憎恨有共通之处。
    总而言之,会说这种话的父母,有施虐倾向。话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为了隐藏施虐的意图。
    会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权力。一面说着充满爱的话语,一面掌控对方。这种行为用卡伦·霍妮的话讲就是:“爱,是施虐者的伪装。”
    “爱”只是为了支配对方而找的借口,是为了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做的伪装。但让人感到更畏惧的是,这些伪装者本人并非有意而为。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用爱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奴隶。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是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