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品三国用三国》内容简介: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予《三国志》《三国演义》以时代的含义和深刻的哲理思想。毛泽东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孙宝义 刘春增 邹桂兰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定价:35.00元
  • ISBN:9787512501447
  • 2020-01-12 20:18:46 摘录
    曹操的养生之道
    “曹操有一首题名《龟虽寿》的诗,讲养生之道
    的,很好。希你找来读一读,可以增强信心。
    毛泽东常以曹操《龟虽寿》的诗为借鉴,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的气概,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来对待
    生老病死。他对身边的保健医生说:“曹操多年军旅生涯不会很安逸,可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医疗条件也不会怎么好,他懂得自己掌握命运,活了
    65岁,该算是会养生的长寿老人喽。你们搞医疗的应该学学,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不想工作还行?更不能小病大养。保健不是保命,不要搞什么补养药品,我是从来不信这些的。主要是乐观、心情开朗、锻炼身体。”“曹操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陆游讲‘死去原知万事空’这都是唯物的。”毛泽东告诉他的保健医生,
    国他的一个朋友跟他说过养生之法是:“晚饭少吃口,饭后百步走,坠个先

    婆丑,活到九十九。”他又说:“我也有个原则:遇事不怒,基本吃素
    多多散步,劳逸适度。”毛泽东的养生健身“十六字诀”,把精神心理放
    在首句,而发怒是七情之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作为代表提出“不怒
    第二句“基本吃素”,重在“素”与“基本”,这对健康是很有益的。
    曹操借“神龟”“腾蛇”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对生命应有达观的态
    度,要积极进取。林彪长期有病休养,毛泽东为了鼓励他战胜病魔,曾于
    1963年12月14日,在给林彪的信中说:“曹操有一首题名《龟虽寿》的
    诗,讲养生之道的,很好。希你找来读一读,可以增强信心。”
    毛泽东在阅读《南史》时,读到刘宋时光禄大夫刘镇之30岁时曾得
    过一场大病,家人以为必死无疑。已置好棺材,不料不久病情好转,最后
    活到90岁。史家对此评论道:“因此而言天道未易知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毛泽东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死的。他
    认为,人有生必有死,生本身包含着死的萌芽,这是一对矛盾,自然界中
    的任何事物概莫能外。有些古代帝王妄想长生不老,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这是唯心主义糊涂观念。但是人又不能因此而悲观消沉,不思进取,而是“己可造命”,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积极的养生、锻炼,达到既健康又长寿,最大限度地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这充分表现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的科学的人生观和革命
    乐观主义的精神。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20:12:16 摘录
    评点刘备的组织路线
    “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
    组织
    建安一十九年到二十四年(公元214-219年)5年间,刘备打败了
    刘璋,占有了成都,取得了汉中,奠定了自己鼎立西南的基础,取得了辉
    煌的成功。但要想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要称帝,还有很多困难。道理十分
    简单,虽然政敌瓦解了,但刘璋在蜀地经营了许多年,形成了盘根错节的
    关系网,再加上刘璋也是汉家宗室,刘备入蜀又是刘璋请来的,刘璋既拨
    兵马,又给粮草,应该说对刘备十分尽心,所以刘备一时间很难收服人
    心。刘备知道,要想收服人心,最重要的是与刘璋的旧部搞好关系,通过
    任用刘璋故旧中有才能的人来获取刘璋故旧的支持。
    刘璋的旧部很多,成分也很复杂,虽然风气比较腐败,官吏大多比较无能,但也并不是没有人材,刘备对此了解很少。针对这种情况,刘璋的旧部法正,及时提出了意见。他说:“现今主公始创大业,需要收服人心,许靖的资格很老,与蔡邕、孔融是一辈人,他曾是刘璋的蜀郡太守,您认为他立场不坚定而看不起他,抛弃不用。但是,他的声誉播流四海。您如果不对他以礼相待,天下之人会说主公不重视贤人。应该加以敬重,以起到造成影响的作用。”法正的及时提醒,可以说正是当时最需要做的地
    方,使刘备避免了一次很大的失误。

    于他的资



    不久,许蜻做了刘备的长史,继而又被提升为司徒。由

    老,故旧多,名声大,在被起用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蜀人对刘备
    有了好感,连曹操政权中的一些名人,如三公华歆、王朗等人,也不敢对
    李严是刘璋旧部的著名人物,应该说还是相当有才能的,他当过都令
    刘备政权小看了。
    护军,在蜀郡很有威望。在刘备攻刘璋时,他临阵投降刘备,刘备拜他为
    “神将军”,紧接着又任他为“兴业将军”。刘备临死时,到永安去接受托孤
    的只有他和诸葛亮两人,足见刘备对他的器重。至于他以后品行不端,那是
    后事。在当时任用李严,对于稳定蜀郡的人心,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争取原来核心统治集团成员的支持尤为重要。吴懿、费观和刘璋是儿
    女亲家的关系,吴懿是刘章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影响很大。吴懿的妹妹又
    是刘璋的哥哥刘瑁的妻子,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刘备对他们大加封赏,安排了比在刘璋时期还要重
    要的官职。尤其有意思的是,刘备又打起了结亲这张牌,在刘瑁病死,吴
    懿的妹妹寡居的情况下,刘备就与吴懿的妹妹结了婚。其结果自然是争取
    到了这些人的支持。
    对刘巴的重用也极富戏剧性。刘巴一直激烈地反对刘备,在刘备取得
    蜀郡以前,就表示过坚决不与刘备合作。刘巴是荆州人,在曹操大兵南下
    攻占荆州时,别人跟着刘备向南逃,而他偏偏掉头向北投奔了曹操。曹操
    败于赤壁之后,荆州六郡又落到了刘备的手里,刘巴被困在了荆州,诸葛
    亮写信劝他归附刘备,刘巴加以拒绝了,并逃跑到交趾(今广东、广西
    一带),后来又从交趾往西投靠了刘璋。刘备本来是知道此事的,并对刘巴的态度深表不满。真是阴差阳错,刘巴刚到西川,刘璋就灭亡了,刘备怕刘巴遇害,在围攻成都时,特意下了一道命令:“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刘备最后找到刘巴,十分高兴。刘巴在刘备的诚心感召下,终于归附。刘备立即将他封为“将军西曹掾”,不几年又让他代法正当了尚书
    令。据说,张飞对刘巴非常敬重,虽然刘巴多次轻慢他,他也不敢发脾
    气。当然,这与刘巴的为官清正有关。
    对于法正的使用也意味深长。法正是奉命将刘备请接进蜀的人,刘备
    战败刘璋,应该说他的功劳最大。他本身又富有智计,后来成为刘备集团
    中仅次于诸葛亮的智囊人物。他对刘备的影响很大,以致诸葛亮在不能阻
    挡刘备伐吴时想起了法正,慨叹地说:“如果法孝直(法正)尚在,必能
    阻止主公。”在刘备攻下成都后,就封他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
    都畿,内为谋主”。但是,法正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缺点,即打击报复人往
    往不计后果,为此他枉杀了好几个人。状子告到刘备那里,刘备感到十分
    为难,如果撤了法正的职,就会失去左膀右臂;如果惩治他,就无法充分
    发挥他的作用、怎么办呢?刘备审时度势,没有惩治他。
    团结地方干部,依靠地方干部,正是靠着这些政策和策略,刘备才迅
    速在四川站稳了脚跟;相反,如果采取打击一大片的方针,他很可能会被
    赶出四川去,即使勉强呆在四川,也会日夜不得安宁。
    毛泽东以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慧眼来审视《三国演义》,确
    实看出了常人根本无法看到的问题。例如他这样评论《三国演义》中的
    刘备入川:“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
    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
    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确是一语中的。对于当时共产党的组织工作来讲,毛泽东的这句话不仅有着一定的启发意
    义,甚至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那些生搬硬套所谓“革命原则的人,不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来说,应该是一针极为有效的清
    凉剂
    特别是中国革命起于各个革命根据地,对于如何处理好各个山头的干部,尤其重要。毛泽东在组织路线上,正确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避免内耗和
    摩擦的问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20:07:36 摘录
    武圣关公的优缺点
    我们的胜利,人家是知道的,不用自己去表示。对
    待人家的缺点错误,少讲“过五关斩六将”。
    1927年11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茅坪,寻找走散了的张子清所部
    营(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当有人怀疑张部有可能投降敌人
    时,他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金银、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费了多少心机!可是,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关云长便毅然离开了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骑上吕布的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
    的于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讲
    话,谈到知识青年投奔延安,沿途关防遍设通途困难时说:“因为他们既
    没有青龙偃月刀、嘶风赤兔马,又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那只有被赶
    到集中营‘训练团’里去。这些事情似乎有些难办。但是,如果知识分
    子跟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结合起来,就是说,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

    那末,事情就好办了
    1947年6月,毛泽东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途中,在与警卫人员谈到
    河北人会打胜仗时,毛泽东放声大笑:“哈哈,河北人就一定打胜仗?三
    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当警卫
    说:“山西人也不一定行,关云长就不如彭老总。关云长走麦城,彭老总
    可是三战三捷。”毛泽东听了很称赞。不久他在与周恩来、任弼时闲谈时
    说:“
    “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毛泽东对关羽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1932年初,毛泽东在与程子
    华谈话时说:“关羽出身下层社会,是刘备的心腹之臣,随其周旋,不
    避艰险,死后被尊为武圣人。到处修建有关帝庙。他的弱点是自负凌
    人,以致发展到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毛泽东批评关羽因骄傲而坏
    国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他就谈了关羽坏盟:“关羽这个人虽然
    新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夏,但孤傲自
    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
    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于是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
    题瓦解9年5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有一次和警卫员谈话,又谈了关羽的
    缺点,他说:“当时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一着错误呢!”又说:“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
    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1950年2月,在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前夕,毛泽东与韦国清等说了一段话:“我们的胜利,人家是知道的,不用自己去表示。对待人家的缺点错误,少讲‘过五关斩六将’。”1971年9月初,毛泽东和浙江省负责人南萍等就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等谈话时又说起关羽:“不要带了几个兵就翘尾巴,就不得了啦。打掉一条军舰就翘尾巴,我不赞成,有什么了不起。三国关云长这个将军,既看不起孙权,也看不起诸葛亮,直到麦城失败。”告诫南萍,不要翘尾巴,从关羽身上吸取教训,
    反骄破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20:04:12 摘录
    打仗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
    毛泽东听后,呵呵一笑,回答说:“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
    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100万军队要渡江,如果没
    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比如用100万车队带上轻武器,完全
    游泳泅渡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渡江工具。我们没有兵舰、轮船,就要靠人
    民用土办法造木船、木排划子。在漫长的江面上,几万只木船一齐出动
    直奔对岸,加上我们有很多大炮掩护,很快就过去了30万军队。这一下
    子,蒋介石企图以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前进的梦想破灭了。你能说这
    是妙计吗?这是一般的常识,但是,像这样一个普通的常识,蒋介石是不
    知道的。他想的是长江天险,是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总的来说,我们的军
    队比蒋介石的军队准备得好,除了飞机,军舰以外,我们什么都比他们多。”
    毛泽东还在一次会议上说:“打仗并没有什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四句话。走,你就打不着我;打,我就要打上你,打准你,吃掉你。”又
    说:“我们的打法:我能吃下你时就吃你,吃不下你时,也不让你吃了我。
    时机不成熟时我主力不同你硬拼,同你脱离接触。等到我能吃了你的时
    候,就把你吃掉,一口一口地吃,最后把你吃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准备打仗,毛泽东讲了许多战略问题,其中也谈到了将来如何打仗。他说:“打仗没有什么巧妙,简单说就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们听说过吗?大体上就是这样。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还打吗?有两条腿可以走嘛!打得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集中五个指头啃他一个指头,割掉一个,他就少一个。事物是可以分割的。以后有机会又可以啃一个,又少一个,只剩下八个了,然后有机会再割一个,总之要割掉。所谓割掉指头,就是把敌人搞过来,除打死
    打伤之外,把官兵、枪支、弹药都夺取过来,这就叫打得赢就打。那么打
    不赢呢?就走,走得远一点,使敌人不知你到哪里去了。”
    这就是一位饱经战火的军事家对未来作战的轻松描绘。
    当今,伊拉克反美武装运用娴熟的游击战术。让装备精良的美军疲于应对。从这些游击战术里都可以找到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的影子,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让美军巡逻队及运输队防不胜防的路边炸弹,跟“地雷战”又何其相似。美军精锐部队发动对反美武装“扫荡”时,会发现武装分子们突然不知所踪。而美军驻军较少的兵营以及哨所等,都频繁遭到反美武装分子汽车炸弹甚至毛驴车发射火箭弹的袭击。
    反美武装还灵活运用了毛泽东在朝鲜战争时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在抗美援朝时,由于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火力对比上有明显劣势,因此毛主席提出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即利用绝对优势兵力
    次包围对方一个营甚至一个连,力求全歼的战术。在伊拉克战争中,就经常出现上百名武装分子集中打美军巡逻小队的战例。“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对牛皮糖的吃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吃。
    用在战争上,指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难怪美军要起用彼得雷乌斯这位精通游击战的行家来主管伊拉克和阿
    富汗的战事,其实他的反游击战思想也离不开研究“毛兵法”。
    如何打仗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47:20 摘录
    《魏书·郭嘉传》说:“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理”。
    曹操说:“唯奉孝(注:郭嘉的字)为能知孤意。”郭嘉38岁中年天
    折,曹操非常惋惜,称道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
    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
    断地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据薄一波回
    忆:“毛泽东介绍《郭嘉传》让大家看,意思正是希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作事要多谋善断。毛泽东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
    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
    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
    为了断”毛泽东还说:“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赛断。应当根据形势的
    变化来改变计划。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
    多谋善断”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多谋,善
    于与各方面的人包括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商量问题,善于到群众中去听取各
    种不同的意见,这就得有一个好的民主作风:善断,能够正确集中来自各方
    面,来自群众的意见,并且不失时机地作出决断,这就既需要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又需要革命的胆略和魄力。像郭嘉那样善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为曹操提供正确的建议,曹操据此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断。毛泽东很希望党的各级领导一方面敢于和善于正确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另一方面善于听取意见,敢于集中拍板定案。有一次毛泽东在与田家英、李锐、周小舟等人的闲谈中,又一次谈到郭嘉的历史事迹,提出:《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毛泽东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大跃进出点乱子,不要埋怨。
    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或者叫“欲与共济天下大难了!”
    毛泽东对干部要求“多谋善断”,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我们应该记取的一条经验
    郭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43:07 摘录
    “我很佩服关公,”王芳想了想回答说:“关公是个义重如山的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武艺高强,威震天下。但是,他又有唯我独尊、骄傲自大、不识大局等致命的弱点
    “看来你对关公还是很有研究的嘛!”毛泽东对王芳扼要简明的概括和头头是道的分析,表示赞同。这下,王芳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后悔自己不该在毛泽东面前班门弄斧。
    “既然你对关公这么熟悉,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关公姓什么?
    毛泽东又问王芳
    “关公,当然就是姓关了。”王芳不假思索地答道。
    毛泽东看着王芳回答得很自信的样子,笑了笑说:“错了,关公其实
    并不姓关
    “主席,关公不姓关,姓什么呢?”王芳瞪大眼睛惊奇地问
    毛泽东慢条斯理地回答:“关公是指关为姓。”
    “指关为姓?”王芳还是疑惑不解。
    于是,毛泽东向王芳和其他随从人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关公自小很讲义气,可谓侠肝义胆。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他知道杀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他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员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他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主席,《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上都没有这些记载啊?”王芳觉得
    毛泽东绘声绘色地讲述很有道理,便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
    “你查查其它书,看看是不是这样?”毛泽东没有直接回答王芳,而
    是给他出了一道题为了找到这道题的答案,王芳细心阅读了许多有关的书籍,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故事的出处。只是在一本《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上找到了点蛛丝马迹。那本书上也说,关公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至于后来为何改姓关却没再讲王芳知道毛泽东知识渊博,除了正史之外他还看了许多野史。
    关公的故事。 里面的概括深得毛之认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35:33 摘录
    肯定诸葛亮
    ,唱《借东风》《空城计》等诸葛亮京剧折子戏,更多的是讲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1950年,他对董其武说:“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
    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关系和七擒孟获故事,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
    毛泽东读《三国志》的高潮时期,是在1958年提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非常年代。
    毛泽东向干部推荐的四篇列传,也都是在这个特定时间提出的。
    《张鲁传》,他在列车上反复地读了几遍,在郑州会议
    上谈了一通,一个月就此传写了长达千字的按语;第二天,
    又重新写了按说,说五斗米道“吃饭不要钱”,“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它作为红头文件发给高级干部。探索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要干部读《刘晔传》。“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他介绍大家读《郭嘉传》,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此人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伐,策谋帷幄,出了许多好主意,值得我们学习”。
    他十分赞赏“吕蒙勇而有谋”,由此提倡读《吕蒙传》,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吕蒙传》。”上世纪70年代,他又号召读《吕蒙传》,“文化不高的也可学文化”。
    肯定诸葛亮。 不同时期,借古喻今,以史为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31:30 摘录
    毛泽东高度评价曹操,他赞同鲁迅评的曹操,“总是非常佩服他”。为曹操翻案成为20世纪50年代一大热点。这时,毛泽东更是多次称赞曹操。在北戴河高歌《观沧海》
    时,写下了《浪淘沙》。在此前后,还以如橡大笔,抄写《龟虽寿》一诗,分别赠送正在养病的林彪和胡乔木。
    曹操在文学史圈子里,也翻了身。原先钟嵘《诗品》,把他的乐府诗名列下品,现在领袖一语胜九鼎,“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直抒胸臆,豁达通脱”,从此,这些乐府诗,时时见于报章,竟为汉魏文才
    之冠。
    佩服曹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29:57 摘录
    对三国评价甚高。
    1938年对贺龙,徐沛东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三部必读。20年后,他又反复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做一个中国人,这些书不看是不行的。”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三部书,不看它三遍太遗憾了。《三国演义》《水浒》,这些好书,至少要读它三遍。”
    他还向高级将领和普通战士都提出要读《三国演义》。
    指导他们:“不要去注意那些演义式的描写,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
    至少要读三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1-12 19:17:46 摘录
    三国鼎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竞争激烈。势均力敌的三方,依仗自己拥有的谋臣武将,使斗争变得极为复杂壮观。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豪杰,也是产生英雄豪杰的时代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
    毛泽东谈论三国故事纵横捭阖如数家珍;他谈及三国人物也是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虽然他所说的、写的,多是片言只语,但它仍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毛泽
    东为20世纪中华文化圈作出的突出贡献。
    这几个历史时期确实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百读不厌,令人喜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