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快,你怎么超前一步? 最新奇、最刺激、最野性的现代化思维在哪里?在新书里、在小众刊物里、在论文里、在网页里,在信息超载的时代,想要发现并捕获它们,并不容易。 本书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万维钢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65
  • ISBN:9787121323348
  • 2021-08-02 11:25:24 摘录
    正确的评估自己。 常常跳出来,以第三方的视角评估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7:05:19 摘录
    正反馈,不可持续?要看投入的资源有没有限吧。如果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一直再生,大到可以忽略程度,那它就是可持续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7:01:49 摘录
    和突破禁止机制类似。 任何一个机制,带着意识去用,用得好,它能带着自己利益最大化 ,无意识,陷进去,那就不能自拔。所以,学习,拥有智识,识别机制,把握方向,至关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6:14:04 摘录
    学国学的态度。 通古今中西之变,成一家之言。那就是这本书一直在做的事情,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拆解,链接中国先贤的思想遗产,活络国学,又为新思想找到基础支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4:48:16 摘录
    我之前总是有两种想法的,这让我很纠结,很内耗,不知所从。 今天这个 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向我提供了一个模板——看清这两个方向,允许他们各自在这个方向的各自成立 。 这样我就拥有了一流智力,而不是自以为是实则半吊子的智力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0:54:34 摘录
    所以,要把握机会,不要让机会溜走,否则,运气不在,你不可能起来,因为强占先机的人已经通了市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8-01 10:41:49 摘录
    经济学家也要承认,这个世界,运气的巨大作用。 好好修身正心,积德行善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8-27 14:09:09 摘录
    故事的价值不在于真实准确,而在于提供人生的意义。

    人的大脑里面有一个叙事自我,时刻都在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的故事里。


    今天我们再次看到,真正让人成功的往往不是机械化的理性和算法而是某些情绪化、非理性的东西。

    大事业往往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如果开始的时候你清醒地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你根本就不会开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8-27 14:07:08 摘录
    极端的成功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基因和环境的配合。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失败其实是成功的近义词,两者都意味着要走极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8-26 18:11:37 摘录
    如果别人做这件事需要那么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那么长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么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也是失败。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基础比率是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大多数情况下你不比别人特殊多少,哪怕你觉得你很特殊,你也不一定特殊;但是另一方特殊情况的确存在,那么关键就在于,你找到的这个“特殊因素”,一定得是真正的特殊。

    如果你不想听从基础比率,那么你就得拿出非常特殊的理由,而且些理由必须是切实存在的与别人不同之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8-26 14:25:00 摘录
    我认为这个“契约体制”并不仅仅是一种婚姻观,对于任何严肃的事业而言也应如此。整天问自己喜欢什么,永远都在做选择,没有长性,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愉快。自己亲手创造一个更好的关系、一个更好的事业乃至一个更好的自己,这种成就才最值得追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5 20:20:33 摘录
    那怎么一提国学就非得仰望呢?甚至有人说“如今没有哪个搞哲学的水平能接近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的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一这是不是胡说八道?如果有什么学问非得跪着学,我看那不是学问,那是宗教。中国过去这几十年,因为国学出了大名的,有的寻章摘句,有的心灵鸡汤,有的装神弄鬼。
    国学不是吐火罗文,国学不是《弟子规》。国学不应该仅仅是EMBA培训班上老板们的饭局谈资,国学更不应该仅仅是附庸风雅的中产阶级培训小孩的另一项才艺。国学,应该是思想和学问。国学对应的应该是西方的“自由技艺”( liberal arts),是能让人做事更有分寸,解决问题更有办法,获得真正自由的学问。我们想学的不仅仅是“爱国者”的学间,我们还想学“治国者”的学问。
    而这样的国学,指望庙堂之上一天到晚揣摩上意、争取经费、发小论文评小职称的教授们恐怕是不行了。非得有个格局远大之人,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究经典之际,通中西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话痛快! 而我接触的基本都是对国学文化的自卑。现代经济体系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那片土地有发展了百年的工业基础,也有是文化内涵,这对于中国这个从农业社会过渡而来的文化土壤来说出现很大的不适应,产生了文化弱势现象。 文化自信中央提出来了,那么这一代的知识分子真的有责任把国学实事求是了,落地了。打通文化与经济的壁垒,架起文化、经济、制度的桥梁。 熊逸……那个人是你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5 19:58:29 摘录
    君子关注自己的内心,小民研究如何应付和取悦别人。
    但是这个局面正在往好的方向转变。中国现在的大局是新兴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人的观念和意识也在升级。可能新一代的中国人正在学
    习怎么像绅士一样生活,也在学习怎么像绅士一样自省。
    一个好的道歉要有三步。
    (1)明确动机: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学到东西: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态度问题,能力有问题就解决能力问题。
    (3)提出道歉:说明你的错误,也说明你的改变,但是把是否原谅的决定权交给对方。
    不过我猜,这篇文章更大的教训是,一个真正的精英人物要有点中国古代君子或者西方绅土的作风,学一点反思自己的功夫。
    古人之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5 19:40:07 摘录
    敢不將是格雷尼说,你这么做,其实是想用一封道歉信操纵别人。这帮认为道歉就是为了赢回信任的人,其实正在恶意伤害社会信任。
    他说,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
    所以,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你自己人格的完善。什么叫人格完善呢?就是你做的这件事,跟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之间有个差距。注意,格雷尼这里说的可不是“客户期待你是个什么人”,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人”。你必须跟你自己较劲。可能你是真心想帮助客户,但结果却帮了倒忙。是不是你对这个工作重视不够,事先没有充分调研客户的状况和需求?是不是你能力不足?事情办砸了,别人批评你,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防守反击,但你要想真正从这个事件中学习,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接下来你还要决定将来怎么办,怎么改进态度和能力。格雷尼说,只有当你分析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原谅。
    精英级的道歉,道歉不是操纵,要向内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5 18:12:37 摘录
    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两个地位:自己部落相对于其他部落的地位,以及自已作为个人相对于其他人的地位。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绝对的物质水平决定的,而是跟周围人比较出来的。
    精英的认识都是一样的,这是人性基因里面的一部分。 丁说,人是我比你强,比你强了才踏实。 阿德勒对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人的大多数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