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威廉·贝纳德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定价:29.80元
  • ISBN:9787802039759
  • 2019-05-17 08:59:16 摘录
    【间题4】:孩子注意力集中怎么办?这也是出现在很多孩子身上的间题,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到,问题出在我
    们的身上呢?
    1,你有没有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坏境有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到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你们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
    染。此外,有条件的家庭不妨给孩子创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要注意排除干扰
    孩子学习的因素。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你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孩
    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3.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
    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
    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
    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究乎没听见活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
    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


    5.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7 08:53:54 摘录
    【问题3】:孩子读书的质量不高怎么办?低年级时很多家长就己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里买了很多书让孩子去看。但是细心一点会发现:很多孩子读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读书的质量也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看了很多书啊,为什么写作文还是没有提高呢?”读书质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装样子,还是确实不会做积累,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
    能力间题,要区别对待
    对策: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英国文学史上颇有传奇色彩的博朗特三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蛮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与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经常陪她们阅读,消闲漫长的冬夜,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们常常聚集在野外,朗读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文学的种子自此就
    深埋在她们的心底。这些做法,我们不妨去试一试。
    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加,家长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现在不少学校的老师也常常向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的首选。让孩子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
    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在孩子阅读后,我们不妨问间孩子,从书中你学到些什么,那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给家长听听,
    长期下去,孩子们读书会越来越细致,读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7 08:51:40 摘录
    人们常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下面,就孩子
    们出现的
    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间题1】:孩子学习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怎么办?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他们的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会产生疲倦感,这时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时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与此同时,他们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提高作业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好词好句的摘抄,
    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对策: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这个理想不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当然,这些目标并不是家长想当然的制定的,而一定要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帅选确立的适合自己年龄、兴趣和性格的种种目标。例如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给自己订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习功课;参加什么活动:做点什么家务:做什么运动;在家里、在学校里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等等当孩子们完成了一个有一个的近目标时,离远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失所以,需要我们对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孩子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7 08:49:41 摘录
    【问题2】:孩子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怎么办?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知识了,这就要求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遇到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时间下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样的情
    况也出现在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放弃了,导致自己越来越懒。
    对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告
    诉孩子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
    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
    目。我们,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而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能
    将孩子当成等待喂食的小鸟,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
    步骤进行,变成他会做的题目,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是感。有时,同一个问题,我们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方法进行探究,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2-15 23:22:19 摘录
    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