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当今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且变化速度飞快。据说人一天中要思考2 万~3 万次,思考的内容就像一个旋涡,让人感到焦虑。
作者:[日]大岛祥誉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45.00元
ISBN:978750574283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 )
评价 (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Miss C
2018-08-28 17:57:2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6:5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6:2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5:5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5:18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4:48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4:3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54:05 摘录
询问事物的本质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41:51 摘录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1.询问事物的本质一抓住问题的核心
例如:到底……?2.面向未来的问题一寻找到“原本应有的姿态”
例如:为了这个目标,眼下应该怎么做呢?
3.跳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拓宽可能性
例如:真正想去完成的大事是什么呢?
4.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一激发对方
例如: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7:41:21 摘录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1.询问事物的本质一抓住问题的核心
例如:到底……?2.面向未来的问题一寻找到“原本应有的姿态”
例如:为了这个目标,眼下应该怎么做呢?
3.跳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拓宽可能性
例如:真正想去完成的大事是什么呢?
4.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一激发对方
例如: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6:21:26 摘录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6:20:56 摘录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6:20:25 摘录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6:19:55 摘录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 C
2018-08-28 15:52:33 摘录
梳理杂乱的信息→整理信息,减轻工作上的烦恼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催生新点子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出突破口
改善人际关系→并非说服对方,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地采取行动
改变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刻付诸行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1章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1. 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002
提问能让大脑运转起来 /005
2. 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007
3. 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010
梳理杂乱的信息 /011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 /013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 /014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016
改善人际关系 /017
改变自我 /019
4. 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020
“搜索 × 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022
5. 提问带来机遇 /024
第2章 什么是好的提问
1. 什么是“好的提问”/028
2.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030
3.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032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34
4.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036
5.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038
6.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042
7.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045
询问事物的本质 /050
面向未来的问题 /053
跳脱束缚的问题 /054
激发对方 /057
8.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060
9. 将问题记笔记 /062
笔记就是“脑洞”/064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065
11.“叫份外卖”/067
第3章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1.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072
2.“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073
准确了解情况 = 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074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075
验证这一假设 /076
3.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077
< 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 > 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085
< 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 > 大胆地提出疑问 /089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① > 询问具体的场景,从而发现新的消费需求 /091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② > 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096
< 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 > 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098
4.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103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103
5. 越早提问就有越多可能性 /106
第4章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1. 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112
价值观的差异 /112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114
2. 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117
3. 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 /119
打动对方的提问①: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 /121
打动对方的提问②: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 /123
4. 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 /127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 /130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变负为正 /132
< 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 > 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35
< 改变想法的练习 > 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139
5. 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142
第5章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1.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146
发现“思维的习惯”/147
2.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149
3. 从“必须……”中跳脱出来 /151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51
没有体力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153
4.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155
5.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157
6.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 /160
要重视简单的回答 /161
7. 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163
附 录 不同场景下的“提问”列表 /167
后 记 世间一切皆由“提问”而起 /175
参考文献 /178
作者简介 /179
· · · · · · (
收起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1章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1. 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002
提问能让大脑运转起来 /005
2. 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007
3. 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010
梳理杂乱的信息 /011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 /013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 /014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016
改善人际关系 /017
改变自我 /019
4. 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020
“搜索 × 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022
5. 提问带来机遇 /024
第2章 什么是好的提问
1. 什么是“好的提问”/028
2.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030
3.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032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34
4.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036
5.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038
6.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042
7.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045
询问事物的本质 /050
面向未来的问题 /053
跳脱束缚的问题 /054
激发对方 /057
8.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060
9. 将问题记笔记 /062
笔记就是“脑洞”/064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065
11.“叫份外卖”/067
第3章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1.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072
2.“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073
准确了解情况 = 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074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075
验证这一假设 /076
3.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077
< 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 > 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085
< 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 > 大胆地提出疑问 /089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① > 询问具体的场景,从而发现新的消费需求 /091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② > 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096
< 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 > 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098
4.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103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103
5. 越早提问就有越多可能性 /106
第4章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1. 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112
价值观的差异 /112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114
2. 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117
3. 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 /119
打动对方的提问①: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 /121
打动对方的提问②: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 /123
4. 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 /127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 /130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变负为正 /132
< 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 > 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35
< 改变想法的练习 > 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139
5. 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142
第5章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1.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146
发现“思维的习惯”/147
2.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149
3. 从“必须……”中跳脱出来 /151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51
没有体力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153
4.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155
5.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157
6.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 /160
要重视简单的回答 /161
7. 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163
附 录 不同场景下的“提问”列表 /167
后 记 世间一切皆由“提问”而起 /175
参考文献 /178
作者简介 /179
· · · · · · (
收起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1章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1. 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002
提问能让大脑运转起来 /005
2. 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007
3. 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010
梳理杂乱的信息 /011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 /013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 /014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016
改善人际关系 /017
改变自我 /019
4. 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020
“搜索 × 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022
5. 提问带来机遇 /024
第2章 什么是好的提问
1. 什么是“好的提问”/028
2.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030
3.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032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34
4.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036
5.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038
6.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042
7.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045
询问事物的本质 /050
面向未来的问题 /053
跳脱束缚的问题 /054
激发对方 /057
8.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060
9. 将问题记笔记 /062
笔记就是“脑洞”/064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065
11.“叫份外卖”/067
第3章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1.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072
2.“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073
准确了解情况 = 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074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075
验证这一假设 /076
3.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077
< 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 > 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085
< 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 > 大胆地提出疑问 /089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① > 询问具体的场景,从而发现新的消费需求 /091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② > 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096
< 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 > 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098
4.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103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103
5. 越早提问就有越多可能性 /106
第4章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1. 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112
价值观的差异 /112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114
2. 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117
3. 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 /119
打动对方的提问①: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 /121
打动对方的提问②: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 /123
4. 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 /127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 /130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变负为正 /132
< 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 > 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35
< 改变想法的练习 > 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139
5. 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142
第5章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1.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146
发现“思维的习惯”/147
2.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149
3. 从“必须……”中跳脱出来 /151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51
没有体力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153
4.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155
5.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157
6.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 /160
要重视简单的回答 /161
7. 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163
附 录 不同场景下的“提问”列表 /167
后 记 世间一切皆由“提问”而起 /175
参考文献 /178
作者简介 /179
· · · · · · (
收起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的职员觉得沿用以柱的工作方式也没问题
各个部门推行新方案的进度不同步
Why——为什么会这样呢
缺少监管机制
新方案的实施完全交由部门自己进行
How——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公司内部宜传新工作方式带来业绩的案例
使各部门间推广新方案的进度可视化
关键点不能只想着就“How”方面进行提问
1.询问事物的本质一抓住问题的核心
例如:到底……?2.面向未来的问题一寻找到“原本应有的姿态”
例如:为了这个目标,眼下应该怎么做呢?
3.跳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拓宽可能性
例如:真正想去完成的大事是什么呢?
4.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一激发对方
例如: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
1.询问事物的本质一抓住问题的核心
例如:到底……?2.面向未来的问题一寻找到“原本应有的姿态”
例如:为了这个目标,眼下应该怎么做呢?
3.跳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拓宽可能性
例如:真正想去完成的大事是什么呢?
4.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一激发对方
例如: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有九成来自人际关系。”因此,如果能将这九成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就能变得更加和谐提问,是一种轻松化解人际关系烦恼的能力。比方说,某人对你蛮不讲理,一般情况下,你会意气用事地反驳道“说什么呢,我可要生气了!”但是,如果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被对方激怒,会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你说什么”,或是让自己变得悲观一“都是我的错啊”,这两种态度都属于应激反应。
可是,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论我们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报以都属于应激反应攻击性的反击,都会让我们自身的价值变得低下,如果不这样,而是针对具体的状况,问问自己:这种局面,到底是因何而起的呢?这样来,就能让我们对情况有一个更客观的把握,例如,对方虽然很愤怒但是其本质上是释放出了一种求援信号一想要有人能理解自己:抑或对方的意图并非如此,可能是为“自己被别人捉弄了”而感到生气。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应该一味地反驳,百先要化解对方的怒火,一旦对方平复了愤怒的情堵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并且会主动地做出选择,让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此外,通过提问也能让我们了解对方的情绪,如:因为我做了让你愤怒的事情而感到饱数,但是,你刚刚所说的话也的确伤到了我。像这样从一个客观的视角来传递信息。
避免感情用事的气话,而是采用客观的表述,这样一来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麻烦问题,比起问题本身,更多的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感情用事,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一直抱有提问的意识,让工作上的问题在变复杂之前,就被很容易地化解掉。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催生新点子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出突破口
改善人际关系→并非说服对方,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地采取行动
改变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刻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