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维尔德与插画家伍迪拉联袂创作的绘本。故事围绕石狮子“复活”展开,阐释了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颂扬了主人公石狮子大写的一生。石狮子只有一次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澳] 玛格丽特·维尔德 著 [澳] 里特娃·伍迪拉 绘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121269042
  • 2019-11-01 21:39:25 摘录
    崔仁师是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年,考中制举,任管州录事参军,武德五年,侍中陈叔达
    举荐崔仁师有才能可以担任史官,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纂梁、魏等史书
    贞观初年,(崔仁师)两次升迁,(任)殿中侍御史。当时青州有谋逆的事件爆发,州县追捕反叛的党羽,因犯(关)满了监狱,皇帝命令崔仁师详细审问这件事.崔仁师到青州后全部除去(囚犯的)刑具,给(他们)提供饮食和洗澡水来安抚他们,只给十多个带头作恶的人判了罪,其余的都免罪,等到上奏汇报(的时候),皇帝派的特使将要去(青州)处决罪犯,大理少卿孙伏伽对崔仁师说:“这个案件的涉案人员极多,而您昭雪免罪的人很多,人都希望能活命,谁肯(承认自己有罪)去死?现在(那些被判死刑的人)到了生死关头,恐怕不会甘心,(我)很为您担忧啊!”崔仁师说:“(我)曾听说审理狱袋的根本,一定要务求仁爱宽怒,哪有求自己的平安,明知有冤枉(却)不为(他们)中明审理的(道理)?如果(能)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得十名囚犯的生命,也是我愿意的、”孙伏伽惭愧地走了。等到皇帝派的特使到了青州重新审讯,众囚犯都说:“崔公仁爱宽怒,(处理)事情没有冤枉(无辜)、滥处(罪责),我们认罪.”都没有其他话可说。(崔仁师)因这件事而出名
    崔仁师后来做度支郎中,曾经汇报数百项财物支出的情况,手里都不拿本章,太宗觉得很奇怪.(太宗就)命令黄门侍郎拿着账簿(提问),崔仁师对答,一点差错都没有,太宗非
    常惊奇
    武德十六年,(崔仁师)升做给事中。征讨辽东之战,皇帝命令太常卿韦挺掌管海运事物,崔仁师做剖职,崔仁师又另外掌管河南水运事物、崔仁师因为水路危险遥远,担心远方州县运送的(物资)不能按时运到海上,就便宜从事,征调近海地方的租税来充作军用物资等到韦挺因为(水运)不畅延误了期限,免官为民(时)、崔仁师囚运输的兵卒逃亡没有上奏,获罪罢官。太宗回朝,行至中山,起复任用(崔仁师)做中书舍人,不久(又让他)兼任检校刑部侍郎。太宗巡幸翠微宫,崔仁师献上《清暑赋》来婉言劝谏,皇帝称赞,赐(给他)五十段帛。武德二十二年,(崔仁师)升任中书侍郎,参与掌管机要事务.永徽初年,
    (崔仁师)去世,享年六十多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5:00:23 摘录
    加大惩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一直是环境治理领域广受诟病的现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按日计罚”制度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违反时间越久,罚款越多,而且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
    等处罚,为严格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必须加大环境执法力量的
    整合力度,强化环境执法权威,做到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对
    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严格问责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绷紧环境安全这根
    弦。治污先治官。将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建立生态环境损
    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
    后果的人,无论升职、离职或者退休,必须一查到底。绝不能
    容忍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凃,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
    照当的现象。对环保部门中失职渎职、不作为甚至充当“保护
    伞”的,应追究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撤职或者开除,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及生态环境的渎职犯罪1196人;2014年1月至4月,查办了
    349人,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查办环境领域的职务犯罪。
    天蓝、地绿、水净,是亿万百姓热切向往的美丽中国梦。只要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9:52 摘录
    作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主体,应该加大投入,完善治污设施建
    设,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治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
    害。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环境目
    标责任制,在环境治理上花大钱、出实招,还百姓一片蓝天碧
    水。同时,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
    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
    定式,跨地区、跨领域联合作战,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已建立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其他地方也要结合地理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程度、城市空间分布以及污染物输送规律,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在水污染防治方
    面,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污染防治有效衔接,以流域为控
    制单元,建立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模式。
    四怎么做到后果严惩
    2014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从2013年
    月至201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污染环境罪
    案件459件799人,起诉346件674人,相比2012年至2013
    年同期的批准逮捕56件116人、起诉49件145人,办案数量
    大幅度提升。2014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这些信息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正在不
    断加大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力度。
    重污整治,须施重拳。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只有依法从重从严治理,才能真正起到警示
    和震慑作用,使环境监管部门发挥最大效能。反之,若对不法
    排污企业“打不疼”、“打不死”,法律的尊严、监管的权威就
    会丧失。应保持高压态势,用铁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
    为,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个人依法定罪,对屡教不改的企业罚到
    倾家荡产,从根本上扭转环境保护不力的局面。
    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做到处罚有据。鉴定评估是环境
    损害赔偿、处罚的前提。只有对污染损害进行科学鉴定,作出定量化的评估,才能使污染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害者得到相应的赔偿。应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组建鉴定评估专业队伍,推进立法进程,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
    国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9:04 摘录
    年、1999年先后颁布《清洁空气
    法》、《区域灰霾控制规定》,明确
    州与州之间、州内部的郡(市)之
    间都要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完
    善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建立起
    覆盖全美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管
    网络,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情况看,长期以来,污
    染防治以属地管理为主,强调地方
    政府的责任,但在实践中条块分割
    的弊端日益显现,地方保护主义倾
    向突出。加之污染物具有流动性和
    复杂性,不是“木头人”,不会呆
    在原地不动,而是“随风飘流”“随波逐流”,从而容易造成“东家污染,西家埋单”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责任不清、监管缺位,
    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污染防治不能各自为战,“各家自扫门前雪”。应打破区域界限,从
    监测预警、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间联动协调机
    制,实现过程监管的“无缝衔接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监测是环境监管的“千里眼、顺风
    耳”。监测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污染防治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
    善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扩大监测范围。目
    前,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机构,对主
    要污染物实现了分级分层的全方位监测,全国74个城市建成
    了49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2014年还将在全国116个城市
    新建440余个监测点位。
    落实谁污染谁付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谁污染、谁付费,天经地义;谁受益、谁补偿,理所应当。企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8:24 摘录
    本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把住准入关。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污染源岀现的“控钅

    阀”。应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改革,严格项目环评,从严控制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
    剩建设项目,避免“带病”项目上马;大力推进战略环评,加
    强流域、水利水电等领域的规划环评,推广应用环渤海沿海地
    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成果。尽快发布《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办法》,研究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条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把住排放总量关。
    国家、一个地区的环境容纳污染
    物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必须健全并严
    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始终控
    制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了二氧
    化硫(SO2)、氮氧化物(NO2)、化学需氧量(COD)、氨
    氮(NH3N)4项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减排目标,从目前看完成预期任务压力还很大。必须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进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定具体明确的实施办法,规范污染物排放许可行为,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加快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
    见,建立国家排污权交易中心。
    三)怎么做到过程严管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污染物,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因此,必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过程监管体系,盯紧、盯死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坚决杜
    绝违法排污行为。
    从国外看,强化过程监管的制度制约,是一些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普遍做法。以美国为例,针对大气污染治理,1970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7:44 摘录
    染物的产生。
    目前,我国在源头防范上,已经建立了一些制度。比如,
    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对生态脆弱、环境容量小的
    问与答≤
    地区作出了限制开发和禁止
    问: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开发的要求。又如,《中华
    答:主体功能区,是指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早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
    就明确规定:“建设项目中
    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
    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
    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
    工、同时投产使用。”这对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
    于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
    设、减少新污染和破坏起到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
    积极作用。
    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
    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
    但在实践中,源头防控
    开发格局
    制度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制度的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下一步,应在健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着眼源头防控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査漏补缺,构建严密坚固的“防污堤”。当前,最重
    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好三道关口。
    把住规划关。保护环境,规划先行。国家、城市的空间需要按照用途统筹设计,就如同一个家,需要分出客厅、卧室、
    厨房、卫生间和储藏室等,让不同的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在
    经济发展的同时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
    区制度,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降低经济活动强度,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编制关于构建国家生态红线的指导意见,抓紧推进试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各地要根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编制各自的空间规划,明确开发管制界限,推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7:05 摘录
    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广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
    白、无法可依的情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保实践,如198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14年没有改
    动过,对细颗粒物(PM2s)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没有涉及。
    制度衔接不到位。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必须控源头、管过程、重惩处,形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制度体系。但是,过去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整体思维,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制度碎片化
    现象突出,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存在
    制度盲区。
    制度执行不力。在现行体制下,基层环保部门从属于地
    方政府,不能挺直腰杆独立执法,环境监管难以到位。比

    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环保部门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不得不放行,致使环境影响
    评价形同虚设。同时,环保部门监管能力不足,与其被赋予
    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匹配,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
    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这些制度上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成为环境治理的“拦路虎”,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建立起源头严防的制度、过程严管的制度、后果严惩的制度,为确保天蓝、地绿、水净,构
    筑起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
    怎么做到源头严防
    怎么做到源头严防
    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很显然,环境污染治理到一定阶段,如果我们只盯着解决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不从源头抓起,可能一时见效,但往往是防不胜防,治而复生。所以,防治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最大限度地减少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9 14:55:41 摘录
    用制度保证天蓝地绿水净
    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以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并将于2015
    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环
    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生态补偿、排污许可、处罚问
    责等方面,对环保的基本制度作了规定。这是我国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向环境污染宣战,打赢环保攻坚战,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
    中国”。
    一)生态文明重在建制
    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很多人发出疑问:近年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不可谓不大,为何环境质量不仅没有好转,还在进一步恶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
    致的?
    客观上讲,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环境问题有不少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
    不健全,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相关领域制度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
    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
    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
    白、无法可依的情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保实践,如198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14年没有改
    动过,对细颗粒物(PM2s)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没有涉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7-08 18:37:55 摘录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如果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更有价值,那一定是因为
    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热些。—纪德
    ②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便没有死
    巴里摩尔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①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⑤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
    值。—歌德
    (2)事实素材
    ①撒切尔夫人:永远争做第
    父亲对玛格丽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
    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
    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
    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玛格丽特上大学时,一年内学完了学校要求学生们学习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同时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一直名列前茅。40年后,玛格丽特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襬眼的明星,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
    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②“神州”与“万家乐”的双嬴
    “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容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在竞争中
    合作,实现了双嬴
    ③杨绛的不争
    杨绛不举行签名售书仪式,将稿費转赠清华大学并设立好读书”奖,不接受百岁生日祝福和采访,真正做到了心静如水,不求名利,甘于寂寞,与世无争。杨绛生前居住在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杨绛的家是几百户中唯
    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自从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以后,她就再没离开过。正是有着“不争哲学”,她才能把不平常的岁月当成平常的日子,始终以宁静的心态面
    对这忙碌的世界
    (解析人:赵福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6-12 10:21:58 摘录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
    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安娜·卡列宁娜在公众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
    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的功能
    .给全篇“定调”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地打在窗上。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黄的天色
    黑下来了。室内有胶闷热之气。这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开头。场景在小说里有多种功能。如果场景描写作为小说的开头,会给全篇起“定调”作用。许多小说家就是以描写一段环境而进入叙述的。相对于以对话
    开头或是以直接叙述一个人物或事件开头,这样的进入方式显得更舒缓、自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9 09:49:53 摘录
    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伍尔芙小说中的睿智与抒情,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深刻与蕴藉,海明威小说中的内敛与沉潜……叙述者无论是站在前台还
    是幕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小说里,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
    塞林格把整个故事的讲述空间完全留给了这个纽约少年,作者模仿少年的语气,用夸张的词汇表
    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句子短小,有些地方还存有语病。从这个少年那几句不干净的口头语里,我们感
    受到叙述人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又不失天真单纯的个性。这部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独特腔调的运用。
    让我们看看川端康成在《雨伞》里的一段描写:
    方才少女看见少年经过门口,顾不及整理一下头发就飞跑出来,头发蓬乱得像是刚摘下游泳帽似
    的。少女一直为这乱发耿耿于怀,可是在男子面前连拢拢两鬓的短发修饰一下也觉着害羞。少年也觉
    得,如果对她说声“拢拢头发吧”都会羞辱少女的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叶渭渠译)
    作者在叙述少年进来时,少女的动作是迅速的;而少女在少年面前羞涩的刹那,却写得非常细腻
    和悠长。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着自己的节奏,它有时加速,一笔带过,有时减速,徘徊不前。故事实际发生的时间的长短与小说的篇幅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小说叙事往往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4 13:10:06 摘录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当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小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余
    辛弃疾
    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

    事,公知否?
    公a1,小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
    生寿。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侥,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南涧致仕后亦侨寓此地,两人往来唱和频繁。②夷甫,即王
    衍,西晋宰相,专尚清谈,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③绿野、平泉,分别为
    唐名相裴度与李德裕所居住的别墅。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两句运用反问,写宋朝南渡以后,没有几个人真正算
    得上是经略天下的人才
    B.“算平戎万里”至上片末,写词人认为抗金收复失地才是“真儒
    事”,既勉励友人又抒发自己的抱负
    C.“桐阴”“清昼”写韩公家世显赫,“堕地”“奔走”写其仕途坎坷,
    “绿野”三句写其归隐生活。
    D.本词结尾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借廉颇典故所抒之情明显不同。15.本词感情深挚感人,曲折回荡。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
    感。(6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4 10:04:11 摘录
    。有人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孝情,非常感人,晋式帝即
    铁石心肠也顾该有所触动了
    7陈情表
    4.赏析第四段:
    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指出本段开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之日短也”的作用、
    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为自己的“乞终养”找根据,他的陈述合情合理,无可辩胶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
    “思乞终养
    “陈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四陈情的结果如何?
    “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时刘氏的一片孝心所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
    李密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郎县发给他养祖母的费用
    (设计意图:问题导望,通过几个主问题:售为何陈情2床情通到何种困难?所陈何情?李密是如红
    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
    (1)晋武帝宣扬“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旗号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2)李密中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式帝对自己的疑忌,可5
    (3)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的处境,以唤起同情
    2.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哥的请求?
    (1)为李密的恳切和情理所打动。
    (2)彰显以孝治天下的恩德。
    3.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本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己见,自团其说即可)
    引导:①李密反复强调孝亲,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
    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虚假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权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心思,被晋式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资臣通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
    命”的难题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三个紧扣文本的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4 10:03:35 摘录
    再读文本,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PPT)
    教师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命运多舛,祖孙相依为命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一、合作探究(PPT1~PPT)
    探究文本: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
    问题导引:
    (-)李密为何陈情?陈情週到何种国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图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
    (二)所陈何情?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忠
    (三)字密是如何陈情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
    1.赏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调)
    (1)木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道闵凶。
    (2)对“险衅”“闵凶”是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病,九岁不行,零了
    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柞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收茕子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
    2.赏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间语和空密对坡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明确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所陈之情:进退两难。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这种进退两难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和孝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
    就要说服晋武帝许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
    3.赏析第三段:
    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式帝,以达到“名终养”的目的的?
    (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提出终养祖母请求的理论依据,使自已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
    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请求。
    (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
    朝代更达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当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地表达出来,此处一笔,正是同关键所
    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1祖母无臣,无以终
    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14 10:01:38 摘录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多才。
    2.背景介绍
    公元263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
    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蜀汉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权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处在了困难的境地。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许所请。
    3.解题
    陈:陈述。情:隐情、苦衷。
    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内容。
    陈情表:禀告自己苦衷的文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