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就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在未来世界施展拳脚,提出了另一套养育哲学。 ●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定价:79.90元
  • ISBN:9787220106682
  • 2018-07-16 05:46:41 摘录
    当孩子们为玩具或游戏次序发生争执时,不要掺和。如果另一位家长来找你可以礼貌但果断地说:也许我有点儿落伍,但我真的更愿意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我知道让孩子自己做出让步很难,但我认为这样孩子们才能学会如何相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3:23:53 摘录
    我们不应该向孩子显示家长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就是守着他们,促进他们的交往和活动,而应该通过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我们重视的原则,来向他们展示什么是充实的成人生活。
    为我们生活中珍视的东西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么做并不是自私,而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成为好的榜样,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3:15:33 摘录
    有太多的人都人到中年了,还在纠结父母是否为自己的生活感到骄傲。每个人都希望真实的自己受到珍视,人的价值不是来自成绩,而是来自我们的性格,也就是我们的善良、慷慨、公允和努力工作的意愿。归根到底,性格是在没人看见也没人评分时,我们怎么做事。品行良好的人会赢得世人的善意、赞扬和感激,这有助于他们克服不可避免的挫折。告诉孩子,让我们骄傲的不是他们的分数、成绩和奖杯,而是他们的优秀品格,我们可以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2:58:56 摘录
    戴蒙说:“孩子们必须有一种感觉,即他们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通往目标的路,父母不能帮他们做这些选择。”父母不能给孩子设定人生目标,不能帮孩子确定那个目标是什么,也不能把目标强加给孩子,戴蒙正色说:“正如父母不能选择孩子的个性,或者给孩子写一个人生脚本。
    那么,父母能做什么呢?
    “拥抱你拥有的这个孩子”,这个要点似乎显而易见,但仍然值得强调。一旦我们决定要亲自为孩子确定他应该探索什么、学习什么及如何谋生时,立马就会出现这样的风险: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心目中某个理想的人,这摆明了是在无视且不珍惜、不喜欢真实的他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2:06:23 摘录
    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加上“坚韧不拔和投入”的心态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职业道德,这是权威型养育的极好证明。
    做家务的孩子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明尼苏达大学的退
    休家庭教育教授玛丽莲罗斯曼( Marilynn Rossman)把“成功”定义为不吸毒、拥有有品质的关系、完成教育并开始职业生涯。她依据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实施的一项纵向研究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最成功的那些人三四岁就开始做家务了,十几岁才开始做家务的人则相对不那么成功。罗斯曼从未正式发表这项研究,但她提出了儿童做家务的价值理论,这项理论被后来许多学者和作者引用。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瓦利恩特( George
    Vaillant)所做的那项蓍名的纵向研究也认为,童年做家
    务是未来成功的基本要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2018-07-15 21:50:21 摘录
    我不必完美,完美主义中充满了自我憎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48:09 摘录
    3岁时,孩子应该能做到以下这些。
    ◆帮忙把玩具收起来。
    ◆在你的帮助下自己穿衣服。
    ◆把脱下来的衣服放进脏衣
    篓里。
    ◆饭后把自己的盘子刷干净。
    ◆帮忙摆桌子。
    ◆在大人的帮助下刷牙、洗
    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41:07 摘录
    阿什伦德整合了下列策略,用来培养她家孩子的能力。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这套哲学和策略干净利落地概括了子女养育的内在目的同时也总结了所有孩子走向独立的现实路径,也与心理学家玛德琳 莱文的警示异曲同工:不要为孩子做他已经会做,或者几乎会做的事。过度养育意味着,我们没有及时从第一步推进到第二步,也可能迟迟不从第二步进入第三步,结果根本就到不了第四步,但是必须到达第四步,因为现实世界要求孩子能够执行第四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33:15 摘录
    心流指当我们对某事感兴趣,或长于某事,所做之事稍微超
    出我们当前的能力范围,稍具挑战性时,我们的感觉和状态。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其发现者、创造者是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面临的挑战略微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坚持下去,就会忘掉时间,不会感到饥饿、疲倦,感觉正在做的事情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当我们感觉到内在的动力,正在做着的事情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奖励。在运动领域,类似心流的说法是如入无人之境,在音乐界,这种感觉被称为惬意。
    而自由游戏时间是心流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27:02 摘录
    格雷认为,为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孩子们必须参与由他们自己选择、自己主导的活动,并且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不是自觉追求实现与活动本身无关的目的。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才算游戏,请听格雷的一句俏皮话:“只要有大人在旁边指挥,那就不是游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24:31 摘录
    戴蒙对“青舂期”做了界定性描述:“从青舂期发育开始,到能够坚定承担成人社会角色之间的这段时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22:28 摘录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就有真实的感知,既不夸大也不低估;指这个人能认识到,即便一开始不成功,也可以试一下,再试一下,可能就会取得进步,甚至取得
    公认的成绩,乃至达到精通的程度。
    自我效能不同于自尊,自尊指一个人相信自己的价值或意义。自尊对自我效能有影响,但自我效能的形成基础是工作,以及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成功。°很大程度上,自我效能的建立取决于童年时期反复试错的机会,这就是“童年”给一个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人生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19:15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07:5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15 21:06:42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