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
……
[ 展开全部 ]
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 收起 ]
作者:[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45.00元
ISBN:978754427859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43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nonsense
2023-01-14 22:44:51 摘录
对我来说,“精神危机”总会治愈。精神危机——寻找自我、获得全新信仰的尝试。思考精神问题的人才有可能发生精神危机。灵魂渴求和谐,而生活并不和谐。这种矛盾是行动的动力,也是我们痛苦和希望的根源,是对我们的精神深度和精神潜能的肯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nonsense
2020-03-19 00:12:24 摘录
“艺术家‘寻找’自己的主题”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主
题就像果实,一旦成熟就要求表达自我……这就好比生孩子…诗人没什么可骄傲的——他不能主宰自我,只能服从。对他来说,创作是唯一可能的存在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好比他自己无力停止的举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nonsense
2020-03-14 23:41:13 摘录
还用得着多说什么呢?这里天才地道破了灵魂的惶恐、反常,而这种可以称为“精神无能”的状态正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标志。
不再寻求真理的人看不见美好的事物,或者只看到负面的呈现。这种极度的精神空虚令人接受不了艺术却又去评判艺术,从而拒绝在更高层面上思索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导致这样俗不可耐地感叹:“不喜欢!”“没意思!”理由很充分,却好比个试图画出彩虹的先天盲人。持有类似评判标准的现代人无力思考真理,对艺术家为与他人分享真理而体验的痛苦置若罔闻。
然而,真理为何物?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一大令人悲哀的事情就是,彻底摧毁人类意识中关于美好的一切。当代大众文化,讨好消费者的“假体文明”,将残害我们的灵魂,阻止人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本意义,妨碍人认识作为精神存在的自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nonsense
2020-03-14 23:18:08 摘录
艺术旨在给所有人留下印象,首要任务便是让人们感受到它唤起的强烈情感。艺术家用精神能量去感染人,而不是用某种必然的理性论据。理解艺术需要一定的精神层面的基础训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昭闷
2019-05-19 14:27:56 摘录
我还认为,如果作者不能有机地结合主观印象和对现实的客观呈现,不仅无法做到内在的准确与真实,连表面的相似都达不到。
与阐释民族志类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昭闷
2019-05-19 14:06:57 摘录
无论何时,比起传统戏剧文学来,诗歌更让我感到亲近。传统戏剧文学中,形象总是跟随着情节合乎逻辑地呈线性发展。这种吹毛求疵的所谓事件的“正确”连贯性往往来自专横的臆测和抽象而投机的推断。暂且不论这一点,如果让情节随着人物性格发展,就会发现,所谓连贯性逻辑是建立在对生活复杂性的肤浅理解之上的。
诗更接近思想发展的规律,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19-05-19 00:00:06 摘录
对我来说,逼真和内在的真实与其说是忠于事实,不如说是忠于感觉的表达。
事实还是感觉? 忠于外物,还是忠于内己? 感觉是如何传递的? 还原心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23:50:23 摘录
说到诗,我并不把它当作一种体裁。诗是一种对世界的感受,是一种看待现实的特殊方式。
诗 直觉的,非逻辑的 非连贯的 偶然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23:33:04 摘录
对我来说,电影第一次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在那期间我活着。
电影第一次变成现实(此前电影不现实) 现实第一次变成电影(此前现实非电影) 在那期间,我活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一颗失去灵魂的糖Stella
2019-04-05 12:06:36 摘录
“懂得倾听和理解是美德……因为其中有人际关系的基础:理解并原谅他人的无心之过及正常的失败。两个人哪怕只有一次对某件事情感同身受,他们就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哪怕其中一个人生活在冰河时代,另一个生活在电气化时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02-19 23:55:43 摘录
今天在我看来,较之谈论艺术或具体到电影艺术的使命,谈论生活本身更为重要 艺术家如果认识不到生活的意义,恐怕就难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清晰地表达。
从我们委托某人代为决定我们个人问题的那一刻起,物质与精神进程间的鸿沟便加深了。我们受制于他人的思想,要么依照这一思想标准发展自我,要么一味无望地与之疏离。
多么不可思议而野蛮的局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02-19 12:56:51 摘录
我的电影无意支持或反对现代思想或生活方式的某个个例:我主要的愿望是提出、揭露我们生活中日益严峻的问题,召唤观众关注我们赖以生存、日益干涸的源泉。在这一点上,电影和视觉形象的作用不亚于文字,特别是在这个文字已经失去了神秘的魔咒般意义的时代,语言日渐变成空洞的废话,如亚历山大所言,它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过剩的信息令我们窒息,与此同时,我们却对能改变我们生活的举足轻重的福音一无所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02-17 22:28:46 摘录
因此,我想在银幕上创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我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就如同我感触到的那种。我不会向观众隐瞒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向观众卖弄--我的这个世界建立在对我而言最具表现力、最清晰地表达我们存在意义的标志之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02-17 22:23:06 摘录
我当时又惊又喜,因为胶片所记录的和我在黑暗的放映厅里看到的,都证实了我对电影艺术的作为与使命的设想,亦即它会成为人类心灵的模型,表达独一无二的人类经验,那并非胡思乱想的结果,而是我面前毋庸置疑的现实……
我并不关注外在行为、冲突与事件始末。我的电影正日益拜托这些。我总是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对我来说,展现反映由哲学、文学、文化传统所滋养的心灵安居之所和心理历程更为自然。我明了,使用不断变换的场景、新鲜的拍摄花
样、异国风情和吸引眼球的内景,于票房有利。但是,就我追求的目标来说,使用外在效果只会南辕北辙。我的关注点在人,人的内心自有一个宇宙,若想表达思想和生命的意义,根本无须搭一个以事件为线索的框架。
归根结底,我希望《乡愁》的脚本中并没有任何能够妨碍我主要目标的多余事物,从而传达出人的某种状态:他经历了与自我和世界的深度分离,在现实与希冀间无法获得平衡--他满怀乡愁,不仅因为远离故土,更是因为对存在的完整性的忧愁。脚本一次次修改,到达某种形而上的完整,我才满意。
无论以哪种形式,我的每部电影都在讲述人并不是被孤零零抛弃在一个空荡荡的世界--他们和过去、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命运与全人类的命运关联……但这种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行为意义的希冀,无限提升了个体对全人类生命进程责任。
这个世界上有足以毁灭人类的战争威胁,有社会灾难在蔓延,有处在苦难中的人在哭诉--必须找到人与人沟通的道路。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神圣的责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02-13 15:27:01 摘录
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在于促使人们思考其内心的秉性。这一重要而永恒的东西通常会被忽略,尽管人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却总去追逐虚幻的东西。可人最终会发觉,一切都会归于人性最简单的组成因素,人的存在唯独可指望的也只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于每个人驾驶生活姿态的过程中在心田日益生长,赋予人生以意义。我的责任在于,让人在观看我的电影的同时,感受到自己需要爱,感受到美好的召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题就像果实,一旦成熟就要求表达自我……这就好比生孩子…诗人没什么可骄傲的——他不能主宰自我,只能服从。对他来说,创作是唯一可能的存在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好比他自己无力停止的举动。
不再寻求真理的人看不见美好的事物,或者只看到负面的呈现。这种极度的精神空虚令人接受不了艺术却又去评判艺术,从而拒绝在更高层面上思索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导致这样俗不可耐地感叹:“不喜欢!”“没意思!”理由很充分,却好比个试图画出彩虹的先天盲人。持有类似评判标准的现代人无力思考真理,对艺术家为与他人分享真理而体验的痛苦置若罔闻。
然而,真理为何物?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一大令人悲哀的事情就是,彻底摧毁人类意识中关于美好的一切。当代大众文化,讨好消费者的“假体文明”,将残害我们的灵魂,阻止人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本意义,妨碍人认识作为精神存在的自我。
从我们委托某人代为决定我们个人问题的那一刻起,物质与精神进程间的鸿沟便加深了。我们受制于他人的思想,要么依照这一思想标准发展自我,要么一味无望地与之疏离。
多么不可思议而野蛮的局面!
我并不关注外在行为、冲突与事件始末。我的电影正日益拜托这些。我总是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对我来说,展现反映由哲学、文学、文化传统所滋养的心灵安居之所和心理历程更为自然。我明了,使用不断变换的场景、新鲜的拍摄花
样、异国风情和吸引眼球的内景,于票房有利。但是,就我追求的目标来说,使用外在效果只会南辕北辙。我的关注点在人,人的内心自有一个宇宙,若想表达思想和生命的意义,根本无须搭一个以事件为线索的框架。
归根结底,我希望《乡愁》的脚本中并没有任何能够妨碍我主要目标的多余事物,从而传达出人的某种状态:他经历了与自我和世界的深度分离,在现实与希冀间无法获得平衡--他满怀乡愁,不仅因为远离故土,更是因为对存在的完整性的忧愁。脚本一次次修改,到达某种形而上的完整,我才满意。
无论以哪种形式,我的每部电影都在讲述人并不是被孤零零抛弃在一个空荡荡的世界--他们和过去、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命运与全人类的命运关联……但这种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行为意义的希冀,无限提升了个体对全人类生命进程责任。
这个世界上有足以毁灭人类的战争威胁,有社会灾难在蔓延,有处在苦难中的人在哭诉--必须找到人与人沟通的道路。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神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