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
……
[ 展开全部 ]
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 收起 ]
作者:[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定价:45.00元
ISBN:754427859X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43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1 前言
对我来说,电影第一次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在那期间我活着。
不自觉先生
//
电影第一次变成现实(此前电影不现实) 现实第一次变成电影(此前现实非电影) 在那期间,我活着。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5-1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10 开端
我还认为,如果作者不能有机地结合主观印象和对现实的客观呈现,不仅无法做到内在的准确与真实,连表面的相似都达不到。
昭闷
//
与阐释民族志类似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5-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5
条书摘
点击查看
33 艺术——渴求理想
“艺术家‘寻找’自己的主题”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主
题就像果实,一旦成熟就要求表达自我……这就好比生孩子…诗人没什么可骄傲的——他不能主宰自我,只能服从。对他来说,创作是唯一可能的存在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好比他自己无力停止的举动。
nonsense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3-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9
条书摘
点击查看
55 雕刻时光
无论我们做多么深入的考古研究,都无法再现字面意义上那个十五世纪。我们对它的感受也和那个时代的人完全不同,对卢布廖夫的《圣三位一体》的感受也如此。然而《圣三位一体》毕竟传到了现在:它活在当时,也活在当下,它将二十世纪的人和十五世纪的人连接起来。《圣三位一体》可以单纯被看作圣像画,也可以看作博物馆中某种绘画艺术风格的伟大馆藏。还有另一种理解:《圣三位一体》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来说是鲜活易懂的。这也是我们进入诞生《圣三位一体》那个时代的方式。
电影首先应描述事件,而不是自己的态度。对事件的态度应当通过整部影片自然地流露出来。这就好马赛克:每一小块都有自己的颜色,或蓝,或白,或红,各个不同。等到看完整的图像时,就会领会作者的意图。
我坚信,对于每一位电影工作者来说,假如不能精确领会或不能心无旁骛地了解这门艺术的特色,不能在自身中发现打开电影的密钥,我们就会一无所获,毫无希望。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1-2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5
条书摘
点击查看
85 使命与命运
当然,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手法也会变化。我在前文说过:当最早的电影观众看到银幕上的火车向他们驶来时,惊恐万状,纷纷逃散,在看到特写时,大为惊骇,以为那是被砍下的头颅——这样的手法在今天不回引起任何情绪波动:我们使用昔日了不起的大发现,就像使用标点符号一样稀松平常。诚然,现在我们见到特写时并不会去想它是不是过时……
在被普遍使用之前,新的手法或方法应当是艺术家用自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去完整表达个人世界观自然而唯一的方式。艺术家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并非是为了满足美学感受,而是需要在痛苦中忠实地传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工程师设计机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减轻人的劳动和生活负担。但常言道,活着不是为了吃……可以说,艺术家拓展自己的表现尺度,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轻快,也就是让人们在新的精神层面上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艺术家并非总能做到简单清晰——在阐述对个人或生活的思考时,总会不自觉地繁复,有时甚至令人费解。然而沟通总需要努力。没有努力和渴望,人与人是不可能沟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新的表现手法,就等于发现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如此我们可以说,形象的诞生就是一种发现。而那些昨日千亲万苦才发现的传达真理的方法,明天完全有可能变得刻板。
假如一名巧匠用当代最高水准的表现形式去讲述与他无关的事情,假如他人聪明品味又不差,他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迷惑观众。但很快,这些电影的影响如昙花一现,很快就烟消云散。时间迟早会毫不留情地揭穿那些缺乏自己的观点,缺少个性的作品。因为创作不是只需一些专业技法,简单地让客观存在的信息成型。它最终会是人类存在的终极形式,是人类独特而唯一的表达手段。难道要把“探索”这个萎靡的字眼,用于始终需要付出超出人类的努力才能克服的失语症吗?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1-30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112 电影形象
每当我听到“人们看不懂”的说法,就会极为愤懑。这是什么意思?谁有权利代表人们,代表大多数人?谁能知道人民能看懂什么,又看不懂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又不需要什么?抑或有人曾经多少对这个所谓的人民群体作过公正的调查,了解其真实的兴趣、想法、愿望吗--就像知道他们如何失望一样?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份子,曾和同胞共同生活在这个国家,共度岁月,观察和思考同样的生命进程,即便我现在身在西方,依然是自己人民的儿子。我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并且希望能够表达源自本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深度!
艺术形象是对观众有选择是很自然的,只是对于电影来说,这个问题日益尖锐,因为电影制作是一种高成本的享受。因此,我们目前的状况是,观众有权选择兴趣相投的导演,而导演却不可能公开宣称自己根本不在乎把电影当作消遣当作逃避现实痛苦和庸碌的方式的那一部分观众。
顺便说一下,不能责怪观众品味糟糕。生活没有给我们完善审美的平等机会。这当中真是有非常戏剧性的情况。只是不应当就此佯装观众是艺术家的“最高审判者”。什么样的观众可以当此重任?因此制作文化政策的人应该关心一下,如何营造一种文化气候,如何界定文化产品的水准,而不是拿赝品糊弄观众,不可挽回地毁掉他们的品味。这种问题是艺术家解决不了的。很遗憾,文艺政策不是由他们制定的。我们只能为自己作品的水准负责。艺术家自始至终都要忠于他自己的感动,假使观众合拍,他们的对话深刻而有意义,那么于他就是种幸福。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2-1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7
条书摘
点击查看
189 艺术家的责任
对我来说,“精神危机”总会治愈。精神危机——寻找自我、获得全新信仰的尝试。思考精神问题的人才有可能发生精神危机。灵魂渴求和谐,而生活并不和谐。这种矛盾是行动的动力,也是我们痛苦和希望的根源,是对我们的精神深度和精神潜能的肯定。
nonsense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3-01-1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7
条书摘
点击查看
215 《乡愁》之后
因此,我想在银幕上创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我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就如同我感触到的那种。我不会向观众隐瞒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向观众卖弄--我的这个世界建立在对我而言最具表现力、最清晰地表达我们存在意义的标志之上。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2-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230 《牺牲》
我的电影无意支持或反对现代思想或生活方式的某个个例:我主要的愿望是提出、揭露我们生活中日益严峻的问题,召唤观众关注我们赖以生存、日益干涸的源泉。在这一点上,电影和视觉形象的作用不亚于文字,特别是在这个文字已经失去了神秘的魔咒般意义的时代,语言日渐变成空洞的废话,如亚历山大所言,它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过剩的信息令我们窒息,与此同时,我们却对能改变我们生活的举足轻重的福音一无所知。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2-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249 结语
今天在我看来,较之谈论艺术或具体到电影艺术的使命,谈论生活本身更为重要 艺术家如果认识不到生活的意义,恐怕就难以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清晰地表达。
从我们委托某人代为决定我们个人问题的那一刻起,物质与精神进程间的鸿沟便加深了。我们受制于他人的思想,要么依照这一思想标准发展自我,要么一味无望地与之疏离。
多么不可思议而野蛮的局面!
普拉空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2-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55 雕刻时光
85 使命与命运
112 电影形象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1 前言
10 开端
33 艺术——渴求理想
题就像果实,一旦成熟就要求表达自我……这就好比生孩子…诗人没什么可骄傲的——他不能主宰自我,只能服从。对他来说,创作是唯一可能的存在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好比他自己无力停止的举动。
55 雕刻时光
电影首先应描述事件,而不是自己的态度。对事件的态度应当通过整部影片自然地流露出来。这就好马赛克:每一小块都有自己的颜色,或蓝,或白,或红,各个不同。等到看完整的图像时,就会领会作者的意图。
我坚信,对于每一位电影工作者来说,假如不能精确领会或不能心无旁骛地了解这门艺术的特色,不能在自身中发现打开电影的密钥,我们就会一无所获,毫无希望。
85 使命与命运
在被普遍使用之前,新的手法或方法应当是艺术家用自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去完整表达个人世界观自然而唯一的方式。艺术家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并非是为了满足美学感受,而是需要在痛苦中忠实地传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工程师设计机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减轻人的劳动和生活负担。但常言道,活着不是为了吃……可以说,艺术家拓展自己的表现尺度,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轻快,也就是让人们在新的精神层面上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艺术家并非总能做到简单清晰——在阐述对个人或生活的思考时,总会不自觉地繁复,有时甚至令人费解。然而沟通总需要努力。没有努力和渴望,人与人是不可能沟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新的表现手法,就等于发现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如此我们可以说,形象的诞生就是一种发现。而那些昨日千亲万苦才发现的传达真理的方法,明天完全有可能变得刻板。
假如一名巧匠用当代最高水准的表现形式去讲述与他无关的事情,假如他人聪明品味又不差,他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迷惑观众。但很快,这些电影的影响如昙花一现,很快就烟消云散。时间迟早会毫不留情地揭穿那些缺乏自己的观点,缺少个性的作品。因为创作不是只需一些专业技法,简单地让客观存在的信息成型。它最终会是人类存在的终极形式,是人类独特而唯一的表达手段。难道要把“探索”这个萎靡的字眼,用于始终需要付出超出人类的努力才能克服的失语症吗?
112 电影形象
艺术形象是对观众有选择是很自然的,只是对于电影来说,这个问题日益尖锐,因为电影制作是一种高成本的享受。因此,我们目前的状况是,观众有权选择兴趣相投的导演,而导演却不可能公开宣称自己根本不在乎把电影当作消遣当作逃避现实痛苦和庸碌的方式的那一部分观众。
顺便说一下,不能责怪观众品味糟糕。生活没有给我们完善审美的平等机会。这当中真是有非常戏剧性的情况。只是不应当就此佯装观众是艺术家的“最高审判者”。什么样的观众可以当此重任?因此制作文化政策的人应该关心一下,如何营造一种文化气候,如何界定文化产品的水准,而不是拿赝品糊弄观众,不可挽回地毁掉他们的品味。这种问题是艺术家解决不了的。很遗憾,文艺政策不是由他们制定的。我们只能为自己作品的水准负责。艺术家自始至终都要忠于他自己的感动,假使观众合拍,他们的对话深刻而有意义,那么于他就是种幸福。
189 艺术家的责任
215 《乡愁》之后
230 《牺牲》
249 结语
从我们委托某人代为决定我们个人问题的那一刻起,物质与精神进程间的鸿沟便加深了。我们受制于他人的思想,要么依照这一思想标准发展自我,要么一味无望地与之疏离。
多么不可思议而野蛮的局面!
262 附录: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