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思之/孙国栋
  • 出版社: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ISBN:9780199448388
  • 2019-05-28 10:13:51 摘录
    魏京生:自假释到再度关押,在外面不过半年,案卷有12宗1900多页。
    重要书证:魏关于西藏问题的几篇文章

    指控其【制定了《需要帮助的项目简介》】,目的在于【掀起足以动摇现政权的风波】。
    一、1979年判刑后,一贯坚持反动立场
    二、打着【争取人权的旗号】,手段隐蔽,欺骗性强
    三、在境外发表反动文章,影响坏
    四、属于累犯
    五、筹办银行,颠覆目的
    六、民运思想
    七、与王丹等人秘密串联,共同呼签美国应继续向中国施压
    八、鼓吹西藏是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妄图分裂祖国】
    九、在境外发表文章
    十、把民运等同于颠覆

    魏在狱中绝食斗争120天。他练过气功,会辟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7 17:32:03 摘录
    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我不能再强调分歧,而应更多地崇敬他们的动机。那些活着的他们的同道不敢为他们辩护,他们于九泉之下不会瞑目的。----王军涛的人格魅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7 14:02:50 摘录
    王军涛案:1980年北京大学生竞选风潮的活跃分子。在学术界、知识界的份量和和影响。“六四”要角。

    其夫人侯晓天
    好友:徐小斌、华谊民
    陈子明《经济学周报》夫人王之虹

    案卷:21本,2996页。给律师3+2天时间看完。
    王军涛:属保皇党。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搞社会调查,结合实际,从理论上说明应当改革以及怎样改革。选了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蛇口。一个落后地区:延安。他们清楚如果介入学生运动,肯定被打成(黑手)。

    5月15日戈尔巴乔夫访华,要在广场搞欢迎仪式。可是学生并无撤意。阎明复奉郑也夫命,请在学生中有威信的王军涛出山。王军涛答应了,才去的天安门。
    王参加1980年竞选,后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都没有越出中共允许的范围。一审判13年。

    法院门口,三步一哨,五步一岗,院内集有警力百人,戒备森严。
    两项罪名
    五条罪状
    一、4月23日说是一个充满对整个中国文明的基本模式进行变革的机会的时刻
    二、5月15日开会策划(成立非法组织),并征集与会者签名
    三、5月23日伙同陈子明成立(维宪会),决定了(总指挥)(继续非法占领天安门广场)
    四、5月25日参与策划群众设置路障、堵截军车、上街游行

    “六四”精神被贬损,广场真相被蒙混,千百冤魂遭亵渎....“审判席”---我面对的不是审判长、审判员,我面对的是那个“席”位,是机构,是权力载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5 22:15:51 摘录
    备注: [冰点]是大陆中央一级报《中国青年报》的一个专刊,虽是副刊,实是该报灵魂。因2006年1月11日的一期发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作为导火线,团中央奉命于1月24日下令[冰点]停刊整顿。当时有两组26人(各13人/盛传十三太保)为其发表声明,以下为张思之等一组。后社会反响强烈,上层感受到压力,取消勒令停刊。严令3月1日前必须复刊。

    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
    2006年1月24日,《冰点》终被中宣部假手团中央的宣传机关下令停刊整顿,这是中国新闻恶性管理制度长期作祟的集中爆发。这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历史证明:只有极权制度需要新闻管制,妄想永远把大众蒙在鼓里,贯彻愚民政策,图谋「一言堂」万寿无疆。然而无情的现实证明:恶性新闻管制的土壤注定会生长出李大同、卢跃刚、杜湧涛、贺延光和他们那个形弱质坚永葆朝气的冰点群体。这是历史的唯物论,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不会依任何人的欲念而转移。
    《冰点》坚守理念,十年不易。他们编发广大作者的智慧和良知,体现岀舆论监督权力、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受到了广泛、持续的赞扬。这样一份显示着先进性的党报周刊,竟遭蓄意封闭,消息传出,两岸舆论震惊或出意外,全球为之震动则属必然。
    事出有因。它决非孤立个案。这是中宣部近几年屡屡封闭、改组诸如《新京报》、《岭南文化时报》、《环球经济导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以及《书屋》、《同舟其进》、《方法》、《战略与管理》等等等等报刊杂志这类恶性管理行为的延续,其源大多出自该部的一个「阅评小组」。中宣部把「宣传」异化为「管制」,代行政府权力,应属越权,构成达宪。「阅评组」自始以「审」代「阅」,以「判」代「评」,根本名不副实。他们为了钳制舆论,剥夺言论自由,除了扣帽子、打棍子之外,竟至发展到制造各类「黑名单」,暗中追查,待机而发,有时一个电话指示便完成了「执行」过程,使相对方失去了申辩的权利,他们的做法荒诞粗暴,全然不受法律约束,据知中央从未授予他们持有特权。他们竟敢违背中央16届5中全会通过的文件精神,把励行法制,以法治国的国策从根本上架空。人们会提出问题宣传机构不保护媒体,不保障言论自由,还有什么作用?
    试看他们得胜称庆之后,人们得到的却只是舆论界尽失活气,新闻业几近枯萎。人们听不到争鸣,看不见和谐。「主流意识」也不知流到了何处。
    然而,我们曾是高歌「不自由,毋宁死」追随革命进军建设的。诚然,我们都届暮年,但自信锐气不减,于是愿效梁任公「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回顾六七十年的教训,透过历史风云,深知一旦失去言论自由,当权者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哪里会有心情舒畅,政通人和?而今纵览天下局势,又感悟一条规律:在集权制度向宪政制度转轨的愿史关头,剥夺大众言论自由,不敢让人说话,一定会给政治转轨、社会转型埋下祸根,不免引发群体对抗,导致动荡。古往今来,执政者用暴力维持强权政治,得到了多少血的教训,我们怎能失忆?
    言论自由对于提高执政能力不可一日缺失。其底线恰恰在于保障而不是给予,更不是赐予。而保障的基本要求应是:政权不得以国家的需要加以限制,例如不能借口「稳定」予以剥夺。经验证明:广开言路有助于「稳定」,处置孙志刚事件的经验是最好的例证。自由的舆论释放了冤抑,社会矛盾得以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司法的缺陷。汕尾事件的教训,更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论断!
    言论自由的意义不在于保守固有文明,而在于能够导向不断的创新。取消言论自由注定会妨害创造力的发挥,因而应当尽快立法,扩大公民的自由权利,保护媒体的言论自由,促进国家的进步兴旺,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国大革命产生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二战后出台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对此都有示范性条款,何不接轨仿效?
    概括以上申明,提出如下要求——一、中宣部就冰点事件向中央提出书面报告,深刻检讨,汲取教训,撤销「阅评小组」。
    二、全面恢复《冰点》周刊,不得「秋后算账」。
    三、尽快出台《新闻保护法》,废除一切恶性管制新闻的办法,保障新闻媒体的职业权利。
    「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
    这是先烈狱中高歌的《自由颂》。我
    们将踏着先烈血痕,竭尽薄力去捍卫公民的自由权利;我们与《冰点》一同前行。

    签名(以姓氏笔划为序):
    江平 朱厚泽 李锐 李普 何方 何家栋
    邵燕祥 张思之 吴象 锺沛璋 胡绩伟 彭迪 戴煌

    2006年2月2日,于北京

      声明在写法上讲了点策略:不提党中央,只攻中宣部,又以它所属的「阅评组」为靶子,这不仅是因为阅评组干尽坏事民愤大,关键是,打它从根本上说就是打了中宣部,文中提出让「中宣部……深刻检讨」要求「撤销『阅评小组』」,也就有了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5 22:15:21 摘录
    备注: [冰点]是大陆中央一级报《中国青年报》的一个专刊,虽是副刊,实是该报灵魂。因2006年1月11日的一期发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作为导火线,团中央奉命于1月24日下令[冰点]停刊整顿。当时有两组26人(各13人/盛传十三太保)为其发表声明,以下为张思之等一组。后社会反响强烈,上层感受到压力,取消勒令停刊。严令3月1日前必须复刊。

    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
    2006年1月24日,《冰点》终被中宣部假手团中央的宣传机关下令停刊整顿,这是中国新闻恶性管理制度长期作祟的集中爆发。这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历史证明:只有极权制度需要新闻管制,妄想永远把大众蒙在鼓里,贯彻愚民政策,图谋「一言堂」万寿无疆。然而无情的现实证明:恶性新闻管制的土壤注定会生长出李大同、卢跃刚、杜湧涛、贺延光和他们那个形弱质坚永葆朝气的冰点群体。这是历史的唯物论,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不会依任何人的欲念而转移。
    《冰点》坚守理念,十年不易。他们编发广大作者的智慧和良知,体现岀舆论监督权力、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受到了广泛、持续的赞扬。这样一份显示着先进性的党报周刊,竟遭蓄意封闭,消息传出,两岸舆论震惊或出意外,全球为之震动则属必然。
    事出有因。它决非孤立个案。这是中宣部近几年屡屡封闭、改组诸如《新京报》、《岭南文化时报》、《环球经济导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以及《书屋》、《同舟其进》、《方法》、《战略与管理》等等等等报刊杂志这类恶性管理行为的延续,其源大多出自该部的一个「阅评小组」。中宣部把「宣传」异化为「管制」,代行政府权力,应属越权,构成达宪。「阅评组」自始以「审」代「阅」,以「判」代「评」,根本名不副实。他们为了钳制舆论,剥夺言论自由,除了扣帽子、打棍子之外,竟至发展到制造各类「黑名单」,暗中追查,待机而发,有时一个电话指示便完成了「执行」过程,使相对方失去了申辩的权利,他们的做法荒诞粗暴,全然不受法律约束,据知中央从未授予他们持有特权。他们竟敢违背中央16届5中全会通过的文件精神,把励行法制,以法治国的国策从根本上架空。人们会提出问题宣传机构不保护媒体,不保障言论自由,还有什么作用?
    试看他们得胜称庆之后,人们得到的却只是舆论界尽失活气,新闻业几近枯萎。人们听不到争鸣,看不见和谐。「主流意识」也不知流到了何处。
    然而,我们曾是高歌「不自由,毋宁死」追随革命进军建设的。诚然,我们都届暮年,但自信锐气不减,于是愿效梁任公「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回顾六七十年的教训,透过历史风云,深知一旦失去言论自由,当权者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哪里会有心情舒畅,政通人和?而今纵览天下局势,又感悟一条规律:在集权制度向宪政制度转轨的愿史关头,剥夺大众言论自由,不敢让人说话,一定会给政治转轨、社会转型埋下祸根,不免引发群体对抗,导致动荡。古往今来,执政者用暴力维持强权政治,得到了多少血的教训,我们怎能失忆?
    言论自由对于提高执政能力不可一日缺失。其底线恰恰在于保障而不是给予,更不是赐予。而保障的基本要求应是:政权不得以国家的需要加以限制,例如不能借口「稳定」予以剥夺。经验证明:广开言路有助于「稳定」,处置孙志刚事件的经验是最好的例证。自由的舆论释放了冤抑,社会矛盾得以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司法的缺陷。汕尾事件的教训,更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论断!
    言论自由的意义不在于保守固有文明,而在于能够导向不断的创新。取消言论自由注定会妨害创造力的发挥,因而应当尽快立法,扩大公民的自由权利,保护媒体的言论自由,促进国家的进步兴旺,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国大革命产生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二战后出台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对此都有示范性条款,何不接轨仿效?
    概括以上申明,提出如下要求——一、中宣部就冰点事件向中央提出书面报告,深刻检讨,汲取教训,撤销「阅评小组」。
    二、全面恢复《冰点》周刊,不得「秋后算账」。
    三、尽快出台《新闻保护法》,废除一切恶性管制新闻的办法,保障新闻媒体的职业权利。
    「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
    这是先烈狱中高歌的《自由颂》。我
    们将踏着先烈血痕,竭尽薄力去捍卫公民的自由权利;我们与《冰点》一同前行。

    签名(以姓氏笔划为序):
    江平 朱厚泽 李锐 李普 何方 何家栋
    邵燕祥 张思之 吴象 锺沛璋 胡绩伟 彭迪 戴煌

    2006年2月2日,于北京

      声明在写法上讲了点策略:不提党中央,只攻中宣部,又以它所属的「阅评组」为靶子,这不仅是因为阅评组干尽坏事民愤大,关键是,打它从根本上说就是打了中宣部,文中提出让「中宣部……深刻检讨」要求「撤销『阅评小组』」,也就有了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5-25 22:12:25 摘录
    备注: [冰点]是大陆中央一级报《中国青年报》的一个专刊,虽是副刊,实是该报灵魂。因2006年1月11日的一期发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作为导火线,团中央奉命于1月24日下令[冰点]停刊整顿。当时有两组26人(各13人/盛传十三太保)为其发表声明,以下为张思之等一组。后社会反响强烈,上层感受到压力,取消勒令停刊。严令3月1日前必须复刊。

    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
    2006年1月24日,《冰点》终被中宣部假手团中央的宣传机关下令停刊整顿,这是中国新闻恶性管理制度长期作祟的集中爆发。这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历史证明:只有极权制度需要新闻管制,妄想永远把大众蒙在鼓里,贯彻愚民政策,图谋「一言堂」万寿无疆。然而无情的现实证明:恶性新闻管制的土壤注定会生长出李大同、卢跃刚、杜湧涛、贺延光和他们那个形弱质坚永葆朝气的冰点群体。这是历史的唯物论,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不会依任何人的欲念而转移。
    《冰点》坚守理念,十年不易。他们编发广大作者的智慧和良知,体现岀舆论监督权力、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受到了广泛、持续的赞扬。这样一份显示着先进性的党报周刊,竟遭蓄意封闭,消息传出,两岸舆论震惊或出意外,全球为之震动则属必然。
    事出有因。它决非孤立个案。这是中宣部近几年屡屡封闭、改组诸如《新京报》、《岭南文化时报》、《环球经济导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以及《书屋》、《同舟其进》、《方法》、《战略与管理》等等等等报刊杂志这类恶性管理行为的延续,其源大多出自该部的一个「阅评小组」。中宣部把「宣传」异化为「管制」,代行政府权力,应属越权,构成达宪。「阅评组」自始以「审」代「阅」,以「判」代「评」,根本名不副实。他们为了钳制舆论,剥夺言论自由,除了扣帽子、打棍子之外,竟至发展到制造各类「黑名单」,暗中追查,待机而发,有时一个电话指示便完成了「执行」过程,使相对方失去了申辩的权利,他们的做法荒诞粗暴,全然不受法律约束,据知中央从未授予他们持有特权。他们竟敢违背中央16届5中全会通过的文件精神,把励行法制,以法治国的国策从根本上架空。人们会提出问题宣传机构不保护媒体,不保障言论自由,还有什么作用?
    试看他们得胜称庆之后,人们得到的却只是舆论界尽失活气,新闻业几近枯萎。人们听不到争鸣,看不见和谐。「主流意识」也不知流到了何处。
    然而,我们曾是高歌「不自由,毋宁死」追随革命进军建设的。诚然,我们都届暮年,但自信锐气不减,于是愿效梁任公「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回顾六七十年的教训,透过历史风云,深知一旦失去言论自由,当权者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哪里会有心情舒畅,政通人和?而今纵览天下局势,又感悟一条规律:在集权制度向宪政制度转轨的愿史关头,剥夺大众言论自由,不敢让人说话,一定会给政治转轨、社会转型埋下祸根,不免引发群体对抗,导致动荡。古往今来,执政者用暴力维持强权政治,得到了多少血的教训,我们怎能失忆?
    言论自由对于提高执政能力不可一日缺失。其底线恰恰在于保障而不是给予,更不是赐予。而保障的基本要求应是:政权不得以国家的需要加以限制,例如不能借口「稳定」予以剥夺。经验证明:广开言路有助于「稳定」,处置孙志刚事件的经验是最好的例证。自由的舆论释放了冤抑,社会矛盾得以缓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司法的缺陷。汕尾事件的教训,更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论断!
    言论自由的意义不在于保守固有文明,而在于能够导向不断的创新。取消言论自由注定会妨害创造力的发挥,因而应当尽快立法,扩大公民的自由权利,保护媒体的言论自由,促进国家的进步兴旺,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国大革命产生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二战后出台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对此都有示范性条款,何不接轨仿效?
    概括以上申明,提出如下要求——一、中宣部就冰点事件向中央提出书面报告,深刻检讨,汲取教训,撤销「阅评小组」。
    二、全面恢复《冰点》周刊,不得「秋后算账」。
    三、尽快出台《新闻保护法》,废除一切恶性管制新闻的办法,保障新闻媒体的职业权利。
    「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
    这是先烈狱中高歌的《自由颂》。我
    们将踏着先烈血痕,竭尽薄力去捍卫公民的自由权利;我们与《冰点》一同前行。

    签名(以姓氏笔划为序):
    江平 朱厚泽 李锐 李普 何方 何家栋
    邵燕祥 张思之 吴象 锺沛璋 胡绩伟 彭迪 戴煌

    2006年2月2日,于北京

      声明在写法上讲了点策略:不提党中央,只攻中宣部,又以它所属的「阅评组」为靶子,这不仅是因为阅评组干尽坏事民愤大,关键是,打它从根本上说就是打了中宣部,文中提出让「中宣部……深刻检讨」要求「撤销『阅评小组』」,也就有了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