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作者:[美]托马斯·林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
ISBN:9787513332248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 )
评价 (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lingdodoo
2019-01-29 16:28:04 摘录
对于那些儿子、女儿、丈夫、妻子母亲、父亲及好友离开人间,就此不再回来的人而言,最坏的事已经发生了。回到熟悉的光线与空气之中,即便艰难,总好过困在黑暗里。死亡的真相,就和生命的真相一样,都是我们的必修课。
但是啊,这堂课,真的太难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9 16:09:37 摘录
但是,想记得他原来的样子—”我慢慢地、谨慎地说
仿佛听着这些话的人像玻璃一样脆弱易碎,“要从面对他现在的样子开始。”我是个“现在式”的提倡者。当了殡葬礼仪师这么多年,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亲眼看见”,是丧过程中最难但也最有帮助的部分。事实就是,即便当时非常痛苦,但这个痛苦是有疗愈力的,比起虚构或幻想效果更好。当某个人过世,我们害惘看见的并不是他,而是他“死了”。我们害怕的是死亡,我们害怕一旦亲眼看见了,事情便再无回转。
我们也害怕没亲眼看见。我们搜遍失事现场及废墟、战场与海床,一定得把我们过世的亲人找出来,让失去亲人这件事成为事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9 16:04:58 摘录
生命与死亡的事实还是一样。我们活着,并且死去。我们爱,也悲伤。我们繁衍后代,然后消失。而在这些存在的引力拉扯之间,我们寻找意义,保存回忆,也为会记住我们的人留下纪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8 10:33:33 摘录
安全套与棺木,非常适合担任二十世纪末“性”与“死”的象征代表我们如何来,如何去,像是要努力让会朽坏的身体变得不朽。说得具体点,这两样东西都是个尺寸适用于所有人;但就存在而言,它们都十分接近“人类”与“不再是人类”之间那空白地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8 10:28:43 摘录
她的肚度在动,究竞是手、脚还是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子宫里的这个小东西是部分的我,而且即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命。我望向夜空,窥视着君临天下的冬季星座猎户座,在它右边是昴宿星团,七姐妹里有六颗清晰可见——能从数不清的星星当中说岀一些星座名,让我觉得很安心。女人沉睡着,婴儿在她体内成长着,明亮广大的苍穹生机勃勃,我感觉自己正自在安然地准备跨入新生活,心里充满了希望、惊叹与感谢。我记得当时觉得很遗憾自己终有一死,而我也记得自己那时候第一次明白,我已死而无憾。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8 10:13:06 摘录
怀孕是双方同意的结果,却合法地由单方面加以选择抹杀。那句“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口号是这么说的。倘若我们在这件事上支持我女儿的选择,就会被说成是支持堕胎的人如果我们考虑她子宫里的东西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权利,就会被说成是反对堕胎的人。那么,我女儿的选择又该从哪些权益开始的地方终结呢?不管是哪一种,我们在这场没完没了的争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8 09:56:41 摘录
感谢夏娃吧,这位商业之母、需求与发明的保护女神、渴望与必死宿命的圣母,没有她对禁果的渴望,我们将永远是一块白板,无知、极乐、赤身裸体、不知羞耻,什么都不想要(包括色情片、《基甸圣经》、客房服务、飞行里程在内);我们将成为无所事事、没有任何负担的物种,懒惰无用,人畜无害,一群人闲坐着,没什么理由地傻笑,一起大合唱,吟十四行诗用天堂中无以言喻的温柔动作彼此碰触,一群被祝福的、被拣选的无聊到想哭的人,直到永远,世界无尽,阿门。
所以苦就是乐,没有对比,哪有欢乐?我追求的极致完美不仅根本不存在,而且根本有些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ingdodoo
2019-01-28 09:42:59 摘录
任何一个神志清醒的女人都明白的,如果要前进,这就是世界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她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也说服爱人亚当应该吃,他们获得了分辨善恶的智慧,明白了人类本质的问题我们希望,我们受伤,挨饿,我们渴望,恳求,我们流泪,欢笑起舞,期待,等等,更多更多。因为我们会死,所以才会去做这些事因为我们会做这些事,我们才会死。伊甸园中那棵树上的果禁果,真是性感又令人垂涎,美味而且致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
手动填写章节信息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请手动输入
填写章节信息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但是啊,这堂课,真的太难了。
仿佛听着这些话的人像玻璃一样脆弱易碎,“要从面对他现在的样子开始。”我是个“现在式”的提倡者。当了殡葬礼仪师这么多年,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亲眼看见”,是丧过程中最难但也最有帮助的部分。事实就是,即便当时非常痛苦,但这个痛苦是有疗愈力的,比起虚构或幻想效果更好。当某个人过世,我们害惘看见的并不是他,而是他“死了”。我们害怕的是死亡,我们害怕一旦亲眼看见了,事情便再无回转。
我们也害怕没亲眼看见。我们搜遍失事现场及废墟、战场与海床,一定得把我们过世的亲人找出来,让失去亲人这件事成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