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培养孩子拥有好的工作能力与习惯,是多么重要的长程目标。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蔡颖卿以“工作”为题,透过身教、实践,帮助孩子扎下责任的深根、丰实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蔡颖卿 翁乐旂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定价:42
  • ISBN:9787569920482
  • 2019-01-13 12:13:36 摘录
    真正幸福的人,没有朝不保夕的惶恐,没有患得患失的不安,因为他们能独立负担自己的生活。
    有个笑话说,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生活中有共同爱好,工作时相互尊重,生病时相互照顾,患难时相互扶持,没事时各自为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20:15:59 摘录
    在工作中当别人的好朋友
    在职场里,不要带着抱怨与不满上工,也要远离这样的朋友;不要变成他人习惯倾吐怒气的对象,要谨记别让轻易地批评变成不自觉的言语习惯。
    尤其在众人相处时,附和他人的抱怨不是我们的义务。如果你真正把一个人当成朋友,就试着用鼓励帮助他克服不平,不要再加强他们的坏情绪。
    没有一个人能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事事顺心,不过,你们一定注意到了,眼光决定了人的言行。有些人在不自觉中习惯了培养怒气与恶意,他们把一件本可简单处理的小小事弄到天翻地覆;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要把眼光定在工作之上,提醒自己不受影响。
    在职场里,要学习专心看待工作,才能成为对别人有益的好朋友,也才不会错失工作态度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该有具体的目标,对于一心一意关心着目标完成的人,要敬重他们。要观察他们是如何以具体的建议、有力的协助、投入的行动,与他人一起同工,这样的人绝不会无事生波或任意诋毁他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9:55:01 摘录
    语言与心意之间的美好关系
    我们完成许多事,都是靠语言作为工具,所以我常常提醒孩子们:说话与书写是同样重要的,不要对言不及义毫不在乎。人一旦意识到自己可以珍惜、谨慎地使用语言,就可以体会语言的本质与力量。
    我带着孩子从小学习善用语言,想的并不是学好英文很吃香这类的课题,而是无论使用哪一种语言,都不让他们忘记工具与心意之间的美好关系。
    开心的时候要说什么?愤怒的时候要如何表达自己?什么样的赞美可以表明真心?不平的时候要如何解释?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快乐的、情尽乎辞的语言运用者,而非受制于劣质语言的被驱使者。我也相信,如果她们能在工作中习惯好好使用语言,所有的工作质量都会随之提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9:51:26 摘录
    用对的、好的语言沟通
    记得有一次因为机票的问题,我跟航空公司有了纠纷,几次沟通都没有进展。虽然按照航空公司的明文规定,我有立场上的优势,但对方的代表却非常强硬,她似乎打算极力护卫属下的工作错误。最后,当我觉得问题只不过在原地打转,沦为语法的迷思时,我对那位负责的督导说了一段话:
    “虽然我觉得这个处理的方法完全不合理,但我绝不会说我要去消基会控告你们。我只是觉得,如果林小姐透过我们今天所发生的问题,仍然不觉得贵公司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服务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那我们就让这个问题停在这里好了,也请把我的后段机位都取消吧。”
    不知道为什么,那位资深的工作人员突然在我的陈述后立刻表达了歉意,我们几天来的僵局出现了协调的契机。她非常温和客气地说:“翁太太,真的很对不起!我想请您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来想想办法。”
    也许,我不应该说“不知道为什么”而有了这样的改变,因为,我一直都很确信语言与沟通的链接关系。在争执中,只要有一方可以透过语言释出真诚的善意,解决的方法自然有可以依附的传输管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9:36:58 摘录
    看重自己的工作
    “做什么像什么”不只是一种心理准备,职场上也会有具体的配置,以象征职人专注全然的精神。
    记得两个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帮我做家事洗碗起,我就让她们穿上围裙,有模有样地工作。如今她们若走进我餐厅的厨房,我一样也会要求她们先穿上工作围裙。
    我希望她们了解做一件事的时候,全心投入是有方法的;先看重自己的工作,别人就会尊重你的工作精神。Aby后来告诉我,她在《宾大日报》工作时,每次出去谈事情,都会想到我的叮咛。她知道要穿得整齐,好让别人感受到她自己对工作的重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9:12:45 摘录
    用“美”的展示来引导
    想为孩子建立好的习惯,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大概很难有更好的方法了。但是,也有不少父母抱怨自己既有条理又爱干净,孩子却不受影响。
    我总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生命经验浅,有时很难单从“好处”来接受一种习惯的养成;如果用“美”来引导这样的想法,却常常有预料之外的效果。或许就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是艺术家。”没错,我所带过的每一个孩子尽管对美有不同的坚持与诠释,但他们对于“追求美”这项心智活动却全然地热情。
    所以,我不喜欢用僵硬的规定来教导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整理习惯,我喜欢“展示”,从而诱发他们去体会“同样”的一份工作中,杂乱与条理之间竟有如此的差异,而后再从美来讨论效益的问题。
    我会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我的餐盘要如此整齐地排列在柜中;为什么我做菜的时候,准备过程中仍会注意这么多的细节;这些都是对于整理工作的美的展示。当日子慢慢累积足够这些主张与示范之后,他们渐渐成长的心就更懂得其中效率的意义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9:00:55 摘录
    等孩子一下
    母亲教我月桃叶该如何整理清洗,为什么要先煮过,又为什么梗较粗的地方得修细,才好折弯而不破,那些话语对幼年的我来说,既清楚又实用。
    她会自己先洗几片示范给我看,接着看我洗一两次,就信任地把工作完全交给我。妈妈告诉我,因为我帮她洗叶片,她可以去炒葱头、卤猪肝,等她做完,我们又要一起做哪些工作。
    每次妈妈带我做事时,总会先不厌其烦地把整个计划与时间规划说清楚,这使我从生活中完全体会到时间管理的概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8:54:45 摘录
    给予有用的建议
    除了一场混乱的责骂声之外,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或教导孩子屡屡错误的生活行为。因为错是无心犯下的,所以怒气之后就只好丢下“小心点”“细心一点”“以后不要再这样”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来告诫他们。
    不过,讲的人在讲,错的人继续错。所以,我喜欢仔细检查小小动作的错误来源,只为要给孩子一个有用的建议。因为我记得有句话说得好:“责难是最容易不过的了。看出毛病并不需要什么特别才能,可是要看出怎样才能改正过来,却需要一点眼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8:42:54 摘录
    要快就要慢
    如果以外表来看,小米粉的确是有些慢的。她给人慢的印象,其实是因为她对事情的反应很平和,很不夸张,她像一块磁铁,似乎遇到什么事都能全盘吸收,波澜不惊。
    因为要把她训练成更能掌握全局的料理者,所以我常常在提醒她,动作与动作的联结要更快一点;那快,是为了要掌握一道菜最好的时刻—最好的温度、最好的鲜度、最好的彩度。我常在想,我真的很喜欢小米粉的温和勤劳,但如果她能再快一点,不知道有多好。
    虽然心里惦记着如何训练她,但一起工作越久,我就越注意她对于工作安排的思考其实很严密。还有,她工作的时候很专注,从不跟人闲聊。比起一开口就停手或容易分心的人来说,她完成一件事的速度,一点都
    不慢。
    对照于她稳定的心情、稳定的动作,动作快却不思考或常常犯错需要他人帮忙来挽救状况的人,似乎才给了快与慢重新评估的机会。
    我慢慢从小米粉身上,从工作与生活的经验中,来重新解读奶奶的这句话。原来:要慢才会稳,要稳才会快。我不只要懂得给别人工作建议,更要督促自己实践那些建议当中应该力行的道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8:28:24 摘录
    让信心在实作中奠基
    有些人会觉得,教孩子做事,要求不必过高,等他们长大了再逐步修正就好。因此我要特别解释对“取法其上”的想法。所谓的“高标准”并不是要孩子凡事做到十全十美,而是希望他们养成做事尽心尽力的习惯。为孩子做示范时,应该用清楚的方法,展示美好与完整的结果。
    我们不要忽略,有许多事,做一半与完整做好,所花费的力气是一模样的,其中的不同只是“用心注意”的结果。所以,取法其上是一种自我要求,也是提供孩子专注力训练的最好方法。
    比如说:把脱下的鞋摆放整齐是一个动作,而随意乱放也同样需要肢体协助,所以,这并非需要逐步学习、分次要求的教育。孩子初次被教导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有大人仔细地为他说明其中的美感,以及解释这
    对环境整洁的贡献,他们通常就能跳开“被要求”的命令执行,而主动思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益处与美感。
    带孩子做任何家事时,虽然因为经验较丰富而有具体的方法可以相授,但如果带领途中他们有意见或新方法,我都乐意聆听与尝试,这便是我说的“宽怀的接纳”。
    我一直都非常鼓励父母自己要安静下来执行教养的工作,不要让生活总是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少了安静的心,我们便无法好好观察孩子,而观察不但是了解的开始,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该中断的关怀。
    我深深感觉,二十几年来,我的教养之所以能不断有新生的力量,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中付出了真心地观察。我越来越懂得,何时该给孩子有用的帮助与积极的建言,何时又应该耐心地等待。父母努力教导孩子,为的是成全他们的独立与自重,希望他们不用倚赖他人的照顾而能好好生活。在如此具体的目标之下,教养不应该落在以爱为名的无尽担忧中。如果能从生活小事的教导,让信心慢慢在实作中奠基,放手的那一刻,我们的宽心,也会带给孩子可以安全飞翔的自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8:19:56 摘录
    让信心在实作中奠基

    与孩子同工的照片,来说明自己累积“信心”的方法:
    ——仔细观察
    ——用心、用方法带领
    ——大胆放手

    我所谓用心与用方法带领的过程中,有四个准则:
    ——清楚温和的语言
    ——具体的步骤
    ——宽怀的接纳
    ——取法其上的高标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6 17:55:44 摘录
    让孩子有“贡献”的机会
    前一阵子在演讲中,又有父母问我,该不该付钱给帮忙做家事的孩子?那位母亲说,理财专家主张这不但可以鼓舞动机,也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管理金钱,而她自己试过之后也发现,付了钱,孩子的确变得很喜欢做家事。
    我一点都不怀疑金钱的效果,但鼓励与贿赂只在一线之间,我们不能要求生命还很生浅的孩子能有成熟的定力。我质疑的是,父母该不该用金钱的回报,来引导孩子与生活的习作做联结。
    透过金钱的鼓励而学会的生活技能,在日后失去同样的报酬时,会自然而然地转换行为的动机吗?而当父母与孩子有这种协议之前,双方是否已谈好,将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样的交易?
    一如我的女儿听到这个想法时问我的问题:“等这些孩子上了大学得自己洗衣服的时候,谁来付钱给他们?”
    如果一个孩子连生活的互助,都必须诱以金钱才能唤起动机,我想知道的是,他们的情感教育要从哪一个生活点教起?家庭是人际最温暖的单位,也是一个孩子学习爱的初始地,如果做家事非得收取酬劳,那父母也应该同时跟孩子说明自己的付出,并收取照顾养育的费用,这才算是真正的理财。否则,他们对人生成本的估算一开始就有错误——世上哪里只有收入却不用付出的糊涂账?这对孩子来说,又要如何才能算得清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1 21:35:32 摘录
    工作是一种承诺的契约
    Pony有一天在电话中跟我说,她因为功课很多,本想在星期五晚上打电话去请打工的假,这样周末两天就可以多出八个钟头来做功课。后来,她之所以没有拔出电话,是因为想到我一向以来最不喜欢的就是工读生在考试前跟我请假。在电话中,我听到Pony高高兴兴地跟我说:“我还是去工作了,而且我也还是好好把功课做完按时交出去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想要偷懒一下或时间周转不灵的时候,但对于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我把它视为一种内省的功课,一旦尺度放松,就会慢慢失去应有的责任心。可以放下责任不管的合理借口不下干百个,我还是要提醒孩子,工作是一种双方承诺的契约,也许这个社会不再用严格的标准要求大家,但我们自己要能分清楚,高兴与答应有不同的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1 21:25:56 摘录
    香水生活观
    记得很久以前有位记者写过,当他埋头苦写一篇报道,越写越糟的时候,他的总编辑给了他一个建议,要他“暂时丢开,去做其他事”。总编辑以女孩子的香水为例解释给他听:“那最先吸引你的香水,等你直跟她在一起之后似乎味道就消失了。可是如果你离开一会儿再回到她身边,那股香味好像就和原先一样强烈。”
    当我读到这个观察与说法的时候,不但觉得有趣而且完全赞同。任何人都会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日久生厌,即使不是厌倦也会有平淡无味之感;所以,在可能的条件里运用自己的感官做调节,可以帮助生活的香味得以持续,至少,帮助我们维持一种好的味觉来品味生活。
    不是只有娱乐才可以调剂生活,有些性质差异很大的工作也可以。就像Abb每个星期会从自己的语言顾问与教学工作中,抽出一整个早上来厨房与我工作;就像Pony走出书堆里去餐厅打工;就像我同时做几份工作。我们都因此有了重闻生活香味的能力,更因此而学到不同的技能。
    即使是只做一份工作的人,如果能把职务上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工作视为彼此的调节,那些下班之后待做的生活杂事,就不再是单调无味的负担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1-01 21:21:38 摘录
    香水生活观
    以Pony来说,去厨房工作时肢体虽然并没有得到休息,但是如果对照她整天坐在课堂或工作室里的心智活动,在厨房里挥刀切两大箱夏南瓜,反而有机会稍事运动与休养心灵。
    忙碌厨房里快节奏的活动,会使人强烈感受到日常的活力,就我自己所熟悉的经验来说,这对创意与启发有很大的功用。也许,就在Pony切着两箱夏南瓜的同时,她就灵光一闪想通了原本坐在书桌前苦思不着的课业问题呢!
    我常常跟孩子说起自己对生活与工作的想法。为什么我一直能同时做许多事却不觉得累?为什么我很享受蜡烛两头烧的母亲生活?因为我习惯,用不同的活动来维持生活感受的敏感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