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迄今为止最感人的作品★ 一部笔触细腻、技艺娴熟的经典巨作★ 一场史无前例的情感体验 一部生物工程时代的《一九八四》★ 2010年翻拍为同名电影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石黑一雄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9787532777938
  • 2022-03-05 20:32:53 摘录
    “这很有趣。可我当初也不比现在更懂得看透别人的想法。我流眼泪是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那天当我看你跳舞的时候,我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一个新世界迅速地到来。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没错。多年的顽疾有救了。很好。但这是一个更冷酷、更无情的世界。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她双眼紧闭,将旧的世界紧紧搂在胸口,她打心底里知道,这个旧世界将不复存在,于是将它抱紧,哀求着,莫失莫忘。那就是我所看到的画面。我知道,真的并不是因为你或者你在做的事。但我看到了你,这场景令我心碎。我从此永志不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05-01 18:34:06 摘录
    我总是想到,不知哪里有这么条河,水流很快很急。水里有两个人,试图抓住彼此,他们尽量紧紧地抱在一起,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住。水流真的太湍急。他们不得不松开手,就此分散。我觉得我们就像这样。太可惜了,凯丝,因为我们一辈子都爱着彼此。但最终我们却不能永远在一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1:17:39 摘录
    凯西是一个出色的护理员,汤米很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捐献者感到自豪,即便是最不服输的露丝,也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捐献者的宿命,虽然曾梦想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到头来也只是承认自己年少无知,犯傻而已。他们不质疑被剥夺的人生,不反抗生来的宿命。
    作者曾在采访中表示:“从我的世界观来看,我认为人们
    无论承受怎样的痛苦,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惨经历,无论如何不自由,都会在命运的夹缝中求生,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人们不懈奋斗,努力在如此狭小的生存空间内寻找梦想和希望。这类人始终比那些破坏体制、实施叛乱的人更令我感兴趣。”
    这是作者的宿命感吗?无论怎么努力,前提都是先接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1:13:01 摘录
    作家用以对抗这种徒劳、宿命和消亡的,是看似微弱渺小
    而不可靠的普通人的记忆和讲述。无论是最近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中在记忆的迷雾中艰难跋涉的那对远古时代的老夫妇,《莫失莫忘》中刚成年就会被当成器官收割的克隆人族群,以及《长日将尽》中巨族豪宅的老管家,都是人群中的异类,时代的弃儿。与千禧一代天生特权的认知正相反,他笔下的人物,都身处边缘,地位卑微。《莫失莫忘》最为极端,你甚至无法确定这些人物算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更谈不上天赋人权。然而克隆人也罢,像小说中夫人所称的“可怜的小东西”也罢,凯西、汤米和露丝长久纠缠的情感之深厚和真切,却写满了人之为人、文明之所以延续的核心意义。
    当今时代,个体意识越来越强烈,某种程度上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否无形中以剥夺他人权益为前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1:07:54 摘录
    那天当我看你跳舞的时候,我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一个新世界迅速地到来。更加科学,更有效率,没错。多年的顽疾有救了。很好。但这是一个更冷酷、更无情的世界。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她双眼紧闭,将旧的世界紧紧搂在胸口,她打心底里知道,这个旧世界将不复存在,于是将它抱紧,哀求着,莫失莫忘。
    虽然具体感受不同,但其实都是双方内心的恐惧影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1:01:06 摘录
    战争之后,五十年代初科学界很快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重大突破,人们没有时间去判断、评估,理性地提出问题。突然之间各种可能性摆到了我们面前,有各种方法能治好许多从前认为无法医治的绝症。这就是世人最关注的问题,最想要的东西。于是很长时间里,人们宁可相信这些器官是凭空出现的,或者最多是在某种真空里种植出来的。没错,曾有过争论。但到了人们终于开始关心…关心这些学生的时候,等到人们开始考虑你们是怎么培育出来的,你们是否应该被带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到那时已经太迟了。根本无法回头。世人已经开始相信癌症可以治愈,你怎能期望这样一个世界,去收回这种治疗方法,重回黑暗时代?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无论人们对于你们的生存状况感到多么不安,他们主要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配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不要死于癌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心脏病。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们都被隐藏在阴影中,人们尽量不去想到你们。如果他们想到了,也会尽量说服自己,你们其实跟我
    们不一样。说你们算不上真正的人类,因此怎么都没关系。
    一面是对伦理的思索一面是自我满足的诱惑,还有一面是对于有灵魂的强大的“他们”的自愧不如的畏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0:52:27 摘录
    我们对当时通行的整个捐献程序提出了挑战。最重要的
    是,我们向全世界表明,如果学生们在人道、文明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就有可能像任何普通人类成员一样,长成会体贴、有智慧的人。在那之前,所有的克隆人——或者称之为学生,我们喜欢这样称呼你们——存在仅仅是为了供应医学所需。
    其实人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文明教化赋予人精神内核。受过良好教育的克隆人并非只是工具,除了生而负有使命,他们和正常的人类有什么区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0:47:30 摘录
    “我们收走你们的创作是因为我们认为它能揭示你们的灵魂。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证明你们有灵魂。”她停了一下,我和汤米这么长时间以来,终于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我问:为什么你需要证明这种事呢,艾米丽小姐?莫非有人认为我们没有灵魂吗?”
    对人类的荒谬发问:“难道他们没有灵魂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0:43:52 摘录
    “为什么我们要做那么多作品?为什么要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求我们创作那些东西?如果我们反正只是为了捐献,然后死去,那么上那些课是为什么?读那么多书,做那些讨论,又有什么意义?”
    第一人称主人公发问,这是不是也是你想问的,如果结局无法改变,那么过程是否还有意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1-03 20:40:16 摘录
    仅仅在那几个月里,我们竟得以生活在一种舒适的悬浮状态中,可以思考人生,而无需担忧那些平常高度警惕的界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