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孔子的成长和转型,写孔子的执著与妥协☆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贵族社会为何渐行渐远,世袭寡头政治有何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李硕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59.00元
  • ISBN:9787208157552
  • 2020-07-04 16:18:45 摘录
    三十来岁的孔子没出过国,也谈不上有什么事业。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基本能养家,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了。他在曲阜城里有了房子,安了新家,不用住在颜家庄村里。像国君、季孙、孟孙这个级别的人,碰面的时候有,但还没机会深入打交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9:28:48 摘录
    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成了官方意识形态。汉代以后的官方精神,和文人知识界的主流,就是延续司马迁的基调,把孔子看成一个比较温和、现实的圣人,代表了怀古思潮的精神象征,一直到现代的新文化运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9:23:49 摘录
    子贡开创的神化孔子事业,也没有因为《论语》和《礼记》的成书而消失。因为社会上总有信神怪的人,有这个市场,所以后世里神化孔子的事情一直有人做。在战国时候,关于孔子的神异传说就不少了,汉代达到顶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9:22:03 摘录
    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中国人开始反思和批判儒家思想的愚昧落后,搞新文化运动,说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礼教”,这完全有必要,儒家思想里真有这些污点。但这跟孔子关系不大。孔子这人虽然总结、记录各种规矩,但他毕竟懂“权”,就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搞点变通,不坚持原则。他年纪越大,对规矩就看得越淡,所以他晚年喜欢的,是卜商和曾点这两个洒脱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9:19:55 摘录
    《礼记》里面记的规矩特别多,其实没人能完全照它做,孔子也做不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4:19:54 摘录
    长期生活在西河,直到老死。那时的晋国只剩了魏、赵、韩三家大寡头,他们已经瓜分了晋国,形成了三个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所以这三国常被合称为“三晋”。这是中国历史从春秋进入战国的里程碑。春秋后期的历史特征,是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已经日薄西山,却没有新的东西来取代它。真正的变革发生在晋国寡头分裂出来的这三个国家,尤其是魏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8 14:12:57 摘录
    子贡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人生的成功,具体说,是富贵,当大官,挣大钱,而不是孔子追求的“道”合理的政治秩序这是他和孔子最大的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7 21:11:33 摘录
    正名,就是分清楚上下尊卑。当今卫君的父亲蒯聩公子,正在外面想夺权呢。从伦理立场出发,孔子希望这父子二人能达成谅解,名正言顺变成一家人,但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摆平,不是空喊道义就能解决的。
    所以孔子还只能当顾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7 20:37:43 摘录
    因为在战国以前,贵族有全权处置农民;贵族之间有什么官司,朝廷也尽量在习惯的范围内处理,这是孔子学说的社会基础。战国的国君把贵族都消灭了,靠文官来管理国家,这些文官只是国君的雇员,不是老百姓和土地的主人,所以国君最担心这些人贪污受贿,这就要颁布统一的法条,不给文官们自由裁量的空间,防止他们借机受贿。还要有一套机构来监督这些文官。这是中国法制产生的基础,孔子还没法想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7 20:36:45 摘录
    其实这从开始就错了,因为孔子反对搞成文法。想在成文法条里面体现孔子的思想,那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现代学术界称唐宋以来的这个变化为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可惜他们没想到,孔子一直反对制定法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7 20:36:09 摘录
    但从战国开始,列国搞变法都颁布法典,完全不是孔子这套理想。秦汉时候,法律不考虑亲属关系问题。再到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时候,儒家的影响越来越大,朝廷立法也受影响,觉得应该把亲属关系考虑到量刑里边去。这一下子就搞复杂了,因为案情不同,亲属的尊卑、亲缘远近都不相同,排列组合起来就太多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5 20:36:09 摘录
    为什么陈国能接受孔子呢?
    首先,因为陈国已经是楚国的附庸了,而且已经被楚国又废又立折腾过好几次,所以国内没有三桓七穆那么强大的贵族势力,君臣间的矛盾不激烈。
    其次,陈国本来就不是周人的姬姓国,它是东方原住民国家,被中原列国接纳到文明国家之列,地理上又在南部边缘,所以周人的传统文化反倒对它有种吸引力。郑、宋就不行,他们不缺孔子这种文化人。所以陈国人愿意接纳孔子。也有些年轻士人拜孔子为师,成了他的新弟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5 20:20:59 摘录
    孔子心情越来越低落,他当官时开创的国际格局还在延续,但他已然成了出局者,没人理睬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5 19:58:05 摘录
    孔子站在颠簸的马车上,看着穿过荒原、通向天际的隐约周道。他提倡诸侯们遵守的也是“周道”,就是周人开创的模范统治秩序。可对既得利益谁也不愿放手。对孔子的说教,那时没人公开反对,但都不往心里去。孔子只能继续在周道上仆仆奔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15 19:52:03 摘录
    首先,孔子把男女关系看作人性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基础,他承认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吃饭和男女之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3,男女要有尊卑,也一定要搭配在一起。这才能生孩子,生尽量多的孩子,由此再发展出父子兄弟等家庭伦理原则第二,孔子对君臣关系界定很清楚,就是严格的契约劳动关系,老板不能是朋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他反对把君臣关系和私人感情扯一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