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
……
[ 展开全部 ]
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 收起 ]
作者:齐邦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39.00元
ISBN:710803473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序
后院高地上长满了一人高的牧草,从春天雪融时的嫩绿到降雪时的苍茫,庇护着她压抑的哭声。
ColinBeats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2-2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5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有一天吃过中饭,哥哥和七八个同学说要去爬不远处的一座小山——牛首山。我看着那山羡慕许久了,就追着赶上跟了去。
下午四点钟开始下山的时候,突然起了风,我比他们走得慢,渐渐一个人落后了。哥哥和那些大男生已跑下山,我仍在半山抱着一块小岩顶,进退两难。山风吹着尖锐的哨音,我在寒风与恐惧中开始哭泣。这时,我看到张大非在山的隘口回头看我。
天已渐渐暗了,他竟然走回头,往山上攀登,把我牵下山。到了隘口,他用学生的棉大衣裹住我三十多公斤的身躯,说:“别哭别哭,到了大路就好了。”他眼中的同情与关怀,是我这个经常转学的十二岁边缘人很少看到的。
回到家,哥哥对妈妈说:“以后再也不许她跟着我!那么小座山她上去那么慢,又下不来,动不动就哭,烦死人了。”
初夏,我们搬回南京城里,妈妈待产。
我们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不久就全变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小屋子的缘分。
数十年间,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每看到那些平易近人的小山,总记得他在山风里由隘口回头看我。
nonsense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4-10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此歌写出后,由当时在中山中学教音乐的马白水老师教唱。不久,这首歌从湖南唱到四川,伴着近千个自东北漂流到西南的流亡学生。八年后,同样一群学生又唱着这首歌由西南回到支离破碎的家乡。这时代悲剧下的流亡三部曲,通过一首歌在河岸哭声中唱出了游子的漂流之痛,唱遍了万里江山。初来台湾时,仍伴着无数哭声唱了将近十年。
少动嘴巴多动脑子
//
时代悲剧造就家庭悲剧和个人悲剧。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15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4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整个八月,在与南京、汉口并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仲夏烈日如焚,围绕着重庆市民的又是炸弹与救不完的燃烧弹大火,重庆城内没有一条完整的街,市民如活在炼狱,饱尝煎熬。
有一日,日机炸沙坪坝,要摧毁文化中心精神堡垒;我家屋顶被震落一半,邻家农夫被炸死,他的母亲坐在田坎上哭了三天三夜。我与洪婵、洪娟勇敢地回到未塌的饭厅,看到木制的饭盆中白饭尚温,她们竟然吃了一碗才回学校。当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我们全家半坐半躺,挤在尚有一半屋顶的屋内。那阵子妈妈又在生病,必须躺在自己床上,全床铺了一块大油布遮雨,爸爸坐在床头,一手撑着一把大油伞遮着他和妈妈的头,就这样等着天亮……
那就是我最早的青春岁月的场景。死亡可以日夜由天而降,但幸存者的生命力却愈磨愈强,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也磨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也要发出怒吼。
nonsense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20-06-1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在大学很少见到校长,更少听他训话。我记得那天在初春的寒风中,中国早期的化学学者、武大创校人之一的王校长穿着他的旧长袍,面容清癯,语调悲戚,简短地结语说:“我们已经艰辛地撑了八年,绝没有放弃的一天,大家都要尽各人的力,教育部命令各校,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
这之后六十年,走过千山万水,“雷马屏峨”这四个字带着悲壮的声音在我心中不时响起,代表着一种最后的安全。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少动嘴巴多动脑子
//
人生没有绝路。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我们在一棵大树桩上坐下。他开始轻声吹口哨,原有的鸟声全停,他继续吹口哨,突然四周树上众鸟齐鸣,如同问答,各有曲调似乎有一座悬挂在空中的舞台,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乐器,在试音定调,总不能合奏,却嘹亮如千百只云雀、夜莺,在四月的蔚蓝天空,各自竞说生命的不朽——随生命而来的友情、爱情,受苦和救赎......如上帝点醒我,在这四月正午的林中空地,遇到了我愿意喊万岁的天籁。
少动嘴巴多动脑子
//
——遇到了我愿意喊万岁的天籁。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17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六章 风雨台湾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我一个人夜坐灯下,反复出现《柏林沦陷四十年》许多城毁人亡的场景,不免想起重庆在日机轰炸下的那些年,我们对死亡不得不采取赌命的无奈态度。看了柏林被炸毁的区域地图,才明白这美丽的新城原是盖在废墟上的!这书桌,这床铺下面会不会原是上一代的埋骨之地呢?悚然而惊,连续数日夜不成眠。
少动嘴巴多动脑子
//
用欣欣向荣的生命覆盖死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21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我到大连去是要由故乡的海岸,看流往台湾的大海。连续两天我一个人去海边公园的石阶上坐着,望着渤海流入黄海,再流进东海,融入浩瀚的太平洋,两千多公里航行到台湾。绕过全岛到南端的鹅銮鼻,灯塔下面数里即是哑口海,海湾湛蓝,静美,据说风浪到此音灭声消。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少动嘴巴多动脑子
//
苦痛与灾难过后迎来平静,但平静下的创口只有小心翼翼地遮着掩着才能不被痛苦吞噬。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2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德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齐邦媛纪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巨流河》参考书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德威
齐邦媛纪事
《巨流河》参考书目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德威
齐邦媛纪事
《巨流河》参考书目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序
第一章 歌声中的故乡
下午四点钟开始下山的时候,突然起了风,我比他们走得慢,渐渐一个人落后了。哥哥和那些大男生已跑下山,我仍在半山抱着一块小岩顶,进退两难。山风吹着尖锐的哨音,我在寒风与恐惧中开始哭泣。这时,我看到张大非在山的隘口回头看我。
天已渐渐暗了,他竟然走回头,往山上攀登,把我牵下山。到了隘口,他用学生的棉大衣裹住我三十多公斤的身躯,说:“别哭别哭,到了大路就好了。”他眼中的同情与关怀,是我这个经常转学的十二岁边缘人很少看到的。
回到家,哥哥对妈妈说:“以后再也不许她跟着我!那么小座山她上去那么慢,又下不来,动不动就哭,烦死人了。”
初夏,我们搬回南京城里,妈妈待产。
我们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不久就全变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小屋子的缘分。
数十年间,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每看到那些平易近人的小山,总记得他在山风里由隘口回头看我。
第二章 血泪流离——八年抗战
第三章 “中国不亡,有我!”——南开中学
有一日,日机炸沙坪坝,要摧毁文化中心精神堡垒;我家屋顶被震落一半,邻家农夫被炸死,他的母亲坐在田坎上哭了三天三夜。我与洪婵、洪娟勇敢地回到未塌的饭厅,看到木制的饭盆中白饭尚温,她们竟然吃了一碗才回学校。当天晚上,下起滂沱大雨,我们全家半坐半躺,挤在尚有一半屋顶的屋内。那阵子妈妈又在生病,必须躺在自己床上,全床铺了一块大油布遮雨,爸爸坐在床头,一手撑着一把大油伞遮着他和妈妈的头,就这样等着天亮……
那就是我最早的青春岁月的场景。死亡可以日夜由天而降,但幸存者的生命力却愈磨愈强,即使只有十七八岁,也磨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也要发出怒吼。
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大学生涯
这之后六十年,走过千山万水,“雷马屏峨”这四个字带着悲壮的声音在我心中不时响起,代表着一种最后的安全。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七章 心灵的后裔
第八章 开拓与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台大文学院的回廊
第十章 台湾、文学、我们
第十一章 印证今生——从巨流河到哑口海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后记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王德威
齐邦媛纪事
《巨流河》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