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挑战脑洞,直击人性的心理成长类图书。 本书中,作者丁锐(ting)讲述了自己在出现人生的“白洞”之后,以自身为饵,激烈地同这个世界进行碰撞,他不停地对人性发起质疑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丁锐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价:42.00
  • ISBN:755029383X
完整不是完美,是不断照亮潜意识里的沟沟壑壑。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当人们对命运、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无从把控时,就会抱着一两个真理不放,犹如溺水之人抓住的那根稻草。无论学佛修道,抑或是算命打卦,人们总会期待有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真理”出现,但凡找到一个貌似安全的区域,就直接躺下,拒绝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她没有别的武器,也遇不到电视剧里那些离奇的际遇,唯一能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传奇的机会,就是在所有人都认为天大的事情上,表现得像外星人那般无感。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世俗的“自由”并不是终极的自由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求知也会带来“所知障”,大多数人被知识遮蔽了双眼,以至于无法产生对自身的觉察。在这个单元里,我开始进入心理学的系统学习,但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因为掌握了一些贴标签的方法论,并利用自己的知识,粗暴地分类处理着复杂的现实世界,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而当你内心无力之时,就会下意识地求仙问道,希望冥冥之中有股神秘的力量替自己决定命运中的取舍。无论是看星座、奇门、紫薇、周易,工具本身并没有错,但把生命的走向放在某个工具的测算之上,就是放弃了人最宝贵的自由意识。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呵呵,现在让我回头看去,可能会更宽容一些。因为任何自发向善的组织都是一盏灯,他们形式不一、手段各异,却都有温暖,有光亮,会让特定的人产生感动和依赖。然而既然是灯,就一定有照不到的“灯下黑”,尤其是这种“集体屏蔽”的特质,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当中。
但仅就我本人而言,对“灯下黑”的部分极为敏感,每当看到那种满脸虔诚却睁眼全瞎的组织形式,就会升起由衷的愤怒。可要怎么解决“灯下黑”呢?答案出奇简单:加一盏灯,再加一盏灯——直到照亮彼此人性最黑的地方。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国人对于鬼神首先是“畏”,然后就会想着要去“贿赂”或“糊弄”他们,这几乎就是国人对待一切世俗规则的翻版。比如说灶王爷,在他将要升天言事之前就请他吃麦芽糖,希望把他的牙黏住,以至于无法开口打小报告……啧啧,这是有多瞧不起人家的智商啊,还年复一年地这么干。再好比烧纸钱什么的,无论多大的面值都敢烧,简直是对阴间金融系统的巨大侮辱。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课虫们其实并不在意问题本身,那些所谓的伤痕,都变成了要求“被关注”的工具。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绝大部分所谓的“修行”都是一个伪命题——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而丑陋的部分,所以要借助某种特殊的工具进行“切割”,比如排斥死亡,或是抗拒怯懦。但这种切割的方式都是掩耳盗铃,就像有人不停地转发人生感悟和正能量帖子,就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好一样。而在这其中,最浅薄,也是副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将自己交付给某个“怪力乱神”的存在。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此生最怕听到的就是“我这么做全是为了你”……省省吧!你的选择你做主,我坚决不肯让任何人成为我的“附庸”。这种以“示弱”来入侵的方法是我最为嫌恶的,虽然没有挑明,但一有苗头就被我掐死腹中。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过刚的理性易折,过柔的感性易耗,也许只有混沌的信仰才能承载真正的迷茫。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在遇到小海之前,所有人都默认要扬善抑恶,但根本没有人能够真正定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真诚如果是善,那真诚地做坏事是不是善?虚伪如果是恶,虚伪地安抚他人还是不是恶?……是的,当所有的因果相互缠绕,互为根基之际,那个“绝对定义”就此消失,只剩下了无尽的视角。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为什么会需要一个小孩?
我说的认真,是指在这个“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的行为里,那些“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有延续”“为了家人”“养儿防老”等理由,究竟是不是真的能撑起这个命题?
是的,所有能清晰回答的“为什么”,本质上都是一种交易。父母最常哭喊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了你把一辈子都搭进去了!”这时我就会默默地旁白:“得了吧,否则你这辈子还能去干点什么呢?”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养小孩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一个活生生的小孩,能够让你不必面对自己人生的“无意义感”。他只需生长,你只管“饲养”,因为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百无聊赖时,只有小孩这种生物才能救场。我真的不忍心说,天下的父母啊,你们的付出诚然可贵,但在这种被过度渲染的“恩情”背后,怎么就没人认真地想一想——如果天平不是两头一样重,又怎么能够维持几十万年的平衡?
是的,你贪求小孩的,远比你付出的多。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人更愿意对着一个“符号”而哭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距离,才是神圣感的真正源头。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真正不满意的是——从老庄到帕布帕德(奎师那教的圣人),从南怀瑾到梁漱溟,几乎所有东方哲人都避而不谈“开悟”之后的具体生活。我是说,根本不会像这部尼泊尔电影一样顺其自然地“演下去”,仿佛所有的力量都用于“开悟”的那道坎,然后剧情就戛然而止,摇身变成了另外一部寡淡的科教片。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而我遇到的绝大多数聪明人,不能说没有去“探求”,他们只是在探索的道路上轻易就停下脚步,急迫地把自己融入某个具体的、成熟的“系统”之中——比如佛、道、儒、天主乃至唯物主义。我能理解这种惶急感,甚至也能同意他们所说的某家某派的真理和主张,但我更知道武士和农夫的本质区别。武士在寻找更高意义的存在感,农夫则更依赖物质所带来的安全感(无论这“物质”是土地、粮食、观念,还是某个稳固的信仰)。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继续前行的话,我们还会遇到由情感、权力、心智所造成的各种迷宫,它们有的混杂在一起,有的单纯得历历可数。只是,如果你的心中一直存有远方的话,它们就是一座座地标、一个个驿站,并不是你真正要停留的地方。而人生跟旅行最不一样的是,再美好的景色也不能重温,一切经验都如梦境一般,阅后即焚。
那么,这个旅途的终点是什么呢?
其实没有终点,那个真相在我们所处的维度之外,所以无论如何拼命前行,也不可能因为努力而穿越。就像《哈利·波特》里那个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在地图上不可标注。
比远方更远的地方,不在远方。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若这世上真有“干净”,它必须穿越贪婪的泥沼而依旧自清;若这人间真有慈悲,它一定要承受等同的恶意而不崩塌。若我真的有那么想要了悟真相,就必须看到它的根生自谎言。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上路吧,上路才知因果。如果没有目标,每一条路都是正确的方向。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普通修行者们所定义的“修行”,是切断与外界的互动,两眼一闭,假装自己跟宇宙“连接”在一起。他们对身边的人没有丝毫的融合力,把自己从社会生活里“摘”了出来,再裹上了层层叠叠的防护。这就是修行木乃伊,形体完整,却不带一丝生机。
而我所谓的“修行”,是试着把自己打开、揉碎,尽可能碾入和编织到更大的“壳”里。我的肉身来自父母,思想源自于社会,如不能允许“贪嗔痴慢疑”一次一次通过和打碎“我”的价值观,又怎能完成吐纳和生死的轮回?
我看到了一把真正的钥匙,名叫“如是”。
《金刚经》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如是”,就是能够承认——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可能偏狭,可能不准确,但这就是我能看到、听到的那个“事实”。我只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诚实,并允许一切不同的“如是”并存。是的,“如是”不是“如实”,因为如是者并不想把自己以为的真相替代那个真正的实相。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片面地还原实相,但永远不可能到达真正的圆满。
只要有“我”在,只要有“表达”的对象,就一定会落于“偏见”。
所以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一解释就会产生对“实相”的偏离。但若是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最基本的沟通,那就只能“如是”说,“如是我闻”。
人世间所有的烦恼纠葛都来自于“我”是对的,“我”要代言真相的企图心。“觉”的本意,即是通过“如是”达到对“如实”的觉知——从肉身的“我”到心念的“我”、身份的“我”以及信仰的“我”,逐次逐第,层层去“觉”,但又“融”于一体意识。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一直找不出一个“意义”去再次“发芽”,但老黄用他的人生告诉我,其实不用“意义”,有“生机”就让它自然地去生发吧,只需要体会一件事——活着。
活在当下,充分地活着。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我们不是要活成一个标准答案,无论那个答案是来自老子还是佛陀。我想看到智慧不断生长,也愿意去帮助光明延续传递……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没有选择的,就不是爱——我们因选择而成为“自己”,你不爱我选择出来的“自己”,我也无法爱徒具母亲身份的“你”。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6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甚至也暗合了葛吉夫的“第四道”理论——想要维持一个“好”的身份,你就一定会被那个“好”所局限。真正的自由,是无拘无束地跳跃在各种“身份”之间,不被任何一种成型的价值观绑架。
Aubrey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9-05-16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