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600

发布书摘:274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4-29

福尔摩斯思考术

  • 作者:[美]玛丽亚·康尼科娃(Maria Konnikova)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45.00元
  • ISBN:9787508649092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7-06-11 摘录
    在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眼中,人的大脑阁楼实际上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形的物理空间—或许它还有个烟囱,或许没有。但无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它始终是你大脑中的空间,是专门为了储存大多数不相干的物体而塑造的。

    然而,空间里肯定有一根绳子,可以让你任意开灯或关灯。正如福尔摩斯向华生解释的那样,“只有傻瓜才会把碰到的各种破烂一股脑儿全装进去这样一来,那些对他有用的知识反而被挤了出来,或者最多不过是和许多其他东西掺杂在一起,因此到用的时候就很难取出来。

    所以一个会工作的人,在他选择把某些东西装进小阁楼似的大脑中时,他确实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事实证明,这个比喻极其准确。后来对记忆形成、保存和恢复的研究也证明它高度契合阁楼这个类比。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研究思维过程的开端到顶点,从而探索大脑的功用,探索它的结构和内容是怎样运转的,这样我们们就能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定期改
    善这种活动。

    阁楼大致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结构和内容。

    首先,阁楼的结构指的是大脑如何工作,包括它如何吸收信息,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归类、储存信息以备将来之用,如何整合抑或舍弃阁楼中已有的内容。

    与物理阁楼不同的是,大脑阁楼的结构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能够伸展,即使不明显;它还能收缩,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换句话说,我们的记忆和处理过程多少能起点儿作用)。它能改变检索模式(如何恢复已经保存的信息),它能改变存储系统(如何存放吸收的信息:放哪里,如何标记,怎么整合)最后,它必须保持一定的范围。再次说明,每间阁楼都各不相同,受着独特的约束,但在这些限定的范围内,它能呈现各种形态,这取决于我们怎样去接近它。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6-11 摘录
    事实上,我想说福尔摩斯之所以明确地夸大他的无知,是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到第二个重点上(我认为它更重要)。他通过拒绝把太阳系知识存入脑中一事来做比喻,这个比喻被证明是福尔摩斯思想的核心,是我们模仿他的方法论的关键。

    哥白尼事件之后,福尔摩斯告诉华生,“我认为人的大脑原本像一间空空的小阁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6-11 摘录
    人们对福尔摩斯最广泛的认识是,他不懂哥白尼学说,而只按照自己的假设行动。“这(太阳系)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在《血字的研究》中他对华生说道,“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假设他知道
    这个理论又怎么样呢?“我会尽力把它忘掉!”他肯定地说。

    一个超人般的侦探居然不知道童叟皆知的基本事实,这种不协调让人觉得很好笑。不知道太阳系,这对于那些把他当作科学方法的偶像的人而言,则是一个相当大的缺憾,不是吗?甚至BBC(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剧《福尔摩斯探案集》都无法绕过这一点,有一集便以
    此为中心。

    但对于这种看法有两件事值得进一步注意。首先,这不是一种严谨的说法。因为福尔摩斯在后续故事里多次提到天文学—在《马斯格雷夫礼典》中,他提到“容许个人观测误差,就像天文学家那样”;在《希腊译员》中,他提到“黄赤交角”;在《布鲁斯一帕廷顿计划》中,他提到“星球也会脱离轨道的”。

    其实,福尔摩斯最后用上了他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和华生医生的友谊还处于早期阶段的时候被他否定的。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6-10 摘录
    心不在焉是对参与的诅咒。无论心不在焉是因为缺乏刺激、执行重任务(实际上,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这个问题),还是因为实验室范式的强制,它都不能与参与共存。因此,它不能与关注共存,而这种关注正是我们观察时必须具备的。

    善于观察的大脑,即专心的大脑,也是有存在感的大脑。它是不会走神的大脑,是积极参与当下的大脑,它使福尔摩斯系统提升自己,并试着去做一切并且关注到一切,而不是任凭华生系统发疯似的到处乱跑。

    我认识一个心理学教授,他每天关闭邮箱和网络达两小时,只为集中精力写作。我认为这种自我强制的方法值得学习。这无疑是一种我希望自己能够经常使用的方法。近期,一位神经学家做了一项自然千预实验,他想要证明,如果人们在完全没有网络的地方待上三天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是:有创造性、思维清晰、大脑重新启动。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三天无网络的短途旅行,但也许(仅仅是也许),我们
    能够花费几小时做出一个有意识的选择:全神贯注。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06-10 摘录
    福尔摩斯比任何人都清楚参与感对彻底的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大脑需要主动参与它正在做的事情中去。不然,它就会变得不认真,会让差点儿害死你的观察对象的关键线索溜走。大脑不主动,功能就会下降,无论你最后做得多好。即使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到现在为止你要做的所有事情,但一旦积极性和参与感衰退,你马上就会跌倒。

    当我们参与正在做的事情时,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发生。我们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坚持得越久,就越有可能解决它们。我们体验到了心理学家托里·希金斯称为心流的状态。它不仅使我们从正在做的任何事情中提取更多的东西,还使我们感觉更好、更快乐:我们获得的实际而可衡量的愉悦度,源自积极参与和关注一种活动的力度,即使这项活动就像分拣成堆的邮件那么令人厌烦。

    如果我们有理由去做某事,这个理由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参与其中,我们就能做得更好又觉得更快乐。这条原则是有效的,即使我们不得不多花一些精力来解决难题。虽然费力,但我们仍然觉得更快乐、更满意,也更加投入。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