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2-11
巨婴国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最重要作品 ‖ 作者思索21年、书写5年,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武志红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定价:58.00元
- ISBN:9787213076824
-
他们会严重委屈自己。他们对别人越好,对自己就越委屈。
不过,这并不是一种意识上的强迫行为。好人,通常是阉割了自己需要的人。他们认为,需要和欲望,都是罪恶。所以,当好人只是自己一个人时,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准上,他们对任何享受似乎都不热衷。而一旦和另一个人构建了关系,譬如伴侣,譬如孩子,甚至朋友,他们的雷达就会不断搜索对方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围着对方的需要转,尽可能满足对方。甚至是,甘愿为对方死去,如果对方能特别认可自己的话。
再强调一遍:好人最重要的逻辑是,真实的、有欲望有需要的自己是坏的、卑劣的,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爱。“中国式好人与自己的关系”。。。 -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很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但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层次都强调说,你自己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你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好。这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基因,让我们耳濡目染,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特别是家人好。
所以,讨好型人格或拖累症患者,在欧美,是自我发展不良的产物,而在中国,却是文化的必然产物。可以说,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就是一个我所说的好人。太可怕了。。。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
从所有的共生关系中,我都看到了共生绞杀,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身体上,你我不能分离,你离开我,我会死,所以恨不得你死;我离开你,你会死,所以我内疚得要死。
二、你的想法要和我一样,否则你去死;我的想法也要和你一样,否则我去死。
至于听话哲学,则是要求在想法上,孩子和父母想象的一样。
若孩子这么做,就等于满足了父母与孩子共生的需求——这个孩子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但这样一来,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就被绞杀了。
一个生命,是逐渐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的过程,好的关系,应该最终会导向这个结果。如果在一个长期关系中,你,或者彼此,都越活越狭窄,那真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的关系是否变成了共生绞杀。共生即绞杀。绞杀了彼此的差异和个性,也就绞杀了彼此的发展空间。 -
中国家庭的浆糊逻辑: 1.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2.所有的关系是我的事。 3.第三条糨糊逻辑: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 即,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 4.你们=你;我们=我。即,你家(族)中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我都要找你麻烦;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族)麻烦。反之亦然。 5.所有事都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当下。 无数人发现,伴侣(特别是女性)记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坏,他们永远记得。并且,他们将这些坏揉成一个整体,带着这个整体去看当下。结果是,现在这一刻你做得再好,也永远是沧海一粟。 通常这个痛苦整体都指向一种感觉:你对不起我! 男性糨糊逻辑: 一、我没问题,你有问题; 二、我妈没问题; 三、你懂什么?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四、我把钱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五、不烦到我,你爱怎样就怎样; 六、我只要平静。
-
现代中国为何成为互害型社会?这取决于中国人的集体性自我能扩散到多大范围。新中国成立初,是亿万众一心,几亿中国人共享一个集体自我——“我们”的新中国,道德水平可达理想状态。但现在,所有大规模集体性自我均已破碎,每个人的自我都回归自身或所属的小集体,且在小集体内,也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是第一个关键。
第二个关键是,只有个体性自我,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良知,而陷入集体性自我的人,会缺乏共情能力,即缺乏真正的同情心。对于自己所属的集体自我范畴内的人,自己要做好人。但对于非我族类,则觉得其心必异,于是以蛮夷等词汇形容,并将其视为非人,觉得怎么对待都不过分。譬如,排队时,对于熟人非常谦让,但若是陌生人,则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争抢。因熟人与自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集体性自我,或两个人隶属于一个共同的集体性自我,而陌生人不是。“只有个体性自我,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良知,而陷入集体性自我的人,会缺乏共情能力,即缺乏真正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