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820

发布书摘:15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06-11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毛姆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9787532741731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8-05-17 摘录自第 56 页
    可是菲利普在这两年里,自我意识变得十分强烈。一般来说,婴儿意识不到自己的躯体有异于周围物体,乃是自身的一部分;他耍弄自己的脚趾,就像耍弄身边的拨浪鼓一样,并不觉得这些脚趾是属于他自身的。只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疼痛感觉,他才逐渐理解到自己肉体的存在。而对个人来说,他也非得经历这类切肤之痛,才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不过这里也有不同的地方: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的身躯是个独立而完整的机体,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是以完整而独立的个性存在于世的。大多数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产生一种落落寡合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总是发展到明显地同他人格格不入的程度。只有像蜂群里的蜜蜂那样很少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可能获得幸福:他们群集群起,融成一片,而他们的生活乐趣之所以成为生活乐趣,就在于他们是同游同行,欢乐与共的。我们可以在圣灵节那天,看到人们在汉普斯特德·希斯公园翩翩起舞,在足球比赛中呐喊助威,或是从蓓尔美尔大街的俱乐部窗口挥手向庄严的宗教队列连声欢呼。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人,人类才被称作社会动物。
    菲利普由于自己的跛足不断遭人嘲弄,逐渐失却了孩提的天真,进而痛苦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对他来说,个人情况相当特殊,无法沿用现成的处世法则来应付周围环境,尽管这些法则在通常情况下还是行之有效的。他不得不另谋别法。菲利普看了好多书,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正由于他对书里讲的事理只是一知半解,这反倒为他的想象力开阔了驰骋的天地。在他痛苦的羞态背后,在他的心灵深处,某种东西却在逐渐成形,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不过有时候,这也会让他感到不胜惊讶;他的行为举止有时连自己也莫名其妙,事后回想起来,也茫然如堕大海,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怀恋孩提时候的天真,没有意识到自己与世界隔阂前的天真。 童年被大多数人称之为幸福无忧,那时的自己与世界是不掺杂任何世俗代价的完全融合。 我们夸奖自我意思的觉醒,但我们后来对身处环境的种种不满有多少是来自于被赞誉的更高的追求。 幸福,和更高追求的幸福。这中间隔着对苦难重重让我们究竟要如何去界定幸福。 淳朴无知的欣喜和阅遍苦难的欣慰。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哪一种才是更好的追求。 而真正令人绝望的是,从懵懂的童年走到成熟的未来。没有人能告诉你如果还想要童年那样无知无畏的开怀该怎么去找回。 而如果这一路,不够能力去找到见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智慧又要在沉浮的人世里如何上岸。 我两手空空在人海穿寻,看到了一丁点的自我又被那格格不入孤独无依所吓倒,我忘不掉自我,也不够能力完全拥有自我,这样的茫茫惆怅落落寡合。我不知道前路多远多险,也不敢真的停步不前。没有人能告诉我办法。但这人生啊,我是真的想感慨一番。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5-04 摘录自第 429 页
    先前那段经历,犹如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犯下的过错,过错之严重,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宽宥,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把它从记忆中抹去。他对自己先前的堕落十分憎恶。这倒帮了他的忙。他像一条蜕了皮的蛇,怀着厌恶的心情,鄙夷地望着自己过去的躯壳。他为自己恢复了自制力而感到欣喜若狂。菲利普意识到,在他沉湎于人们称之为爱情的痴情之中的时候,他失去了世界上多少别的乐趣啊。那种滋味他可尝够了。要是那就叫爱情,那他从此再也不会堕入那张情网中去了。
    关于爱,关于痴 爱过好像一定会后悔,那还要爱吗,还该去爱吗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