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1-0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
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彼得·德鲁克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28.00元
- ISBN:9787111165170
-
本书曾反复提到:知识工作者已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资源,知识工作者也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投资。任何投资都不及教育投资庞大,因此知识工作者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成本中心。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经济上最迫切需要的,莫过于提高知识
工作者的生产力。
以知识工作者来说,当然也需要经济报酬。经济报酬也是对知识工作者的种制约因素,但光有经济报酬并不等于有了一切。知识工作者还需要机会、需要成就、需要实现、需要价值。知识工作者只有在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满足。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最后一章,其实没有太深的感受,摘取两个片段。结合这两个片段的结论,可知:这个社会需要知识工作者更有成效,而知识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更有成效获得各方面他们想要获得的。其实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仍然有大量的机会留给知识工作者,只要你足够优秀。回到我们的组织,其实同一个意思:不用苦大仇深的困顿于现状,只要你在管理工作上更有成效,你就一定有机会获得更多。重点在于,你是已经到达那样的水平,现在,我,省吾身,共勉。 -
但是,实际上只要遵循下面的两项原则就够了: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通过个人的了解找到某个方向,通过反面意见的利用来收集信息,尽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坚决的执行,这就是有效的决策的由来。 因此,决策在做之前无分对错,只有通过严格的执行后,让结果来证明。那么,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决策的胜率。 -
尤其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这对控制组织的“膨胀”是非常必要的。“膨如不加以控制,组织就会变得涣散、难以管理。社会组织恰生物有机体,必须保持小而精的状态。在阅读要事优先这一章的时候,我感触最深的无非这一段,我认同这一观点,同时更深深感觉这其中的困难。组织的业务有轻重之分,上文所提的观点更多是轻装上阵的业务,可以随着战略调整第一时间变动,而我们的教学与师资团队管理洽洽是重的部分。一个老师接手一个学生后,很多事务就固定下来,运转一个周期。可调整的空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因此,在此基础上,想要做到摆脱昨天,就必须明确节点,在节点上果断做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的运作决策具有良好的把握时机的能力。
-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现行的制度,由于工作流程设计的需要,一直在努力推行,但是长时间坚持的效果却并没有体现出高效的运转情况。在建立起一套人员来收集反馈信息,并且不断根据反馈信息迭代更新后,制度的活力就体现出来了,而且后续更新的制度由于有反馈的基础支持,就更容易被接受,也有更多的人帮助推行。从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正确的事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只要找到符合实际的运转模式,组织的效率就会最大化。
-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之外,其余三类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方法”。换言之,需要制订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的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换句话说,问题再度发生时,即可根据原则去处了。只有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必须个别对付,没有原理原则可循。其实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种情况:由于日常工作时间关系或者建立长效机制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投入,很多事情当下问题解决过后就按照已处理事项放置,没有建立起真正解决问题的机制,从而导致问题不断重复发生,比如mini课程考勤错误及mini薪资合算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假设每月都有问题(不一定),每年处理12次,12次的综合时间成本与一次建立长效机制的时间成本不确定。无论现状哪种更省心,从长远来看,更需要制度上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