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06-13
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马歇尔·卢森堡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定价:29.00元
- ISBN:9787508051000
-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
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这样,我们就陷入了僵局。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
指责别人是很容易的。人们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有时他们自己也同意,并开始恨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