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690

发布书摘:15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08-09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熊培云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定价:42.00元
  • ISBN:9787513317139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7-12-26 摘录自第 73 页
    就在我整理这部书稿的时候,时常抽空在微博上与网友即兴讨论一些问题。比如在谈到思想与性爱时,有一位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独立思想是理性的最高境界,性是非理性的最高境界。”

    这个论断非常有趣。人的幸福感无外乎两个:一是个体独立,二是与人同乐。如果说思想独立是独立之最,那么性爱就算是合作之最,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生命中的精华,孕育儿女。联想到以前的一点思考,我在想,所谓人生的最高境界,岂不就是在这两方面“不最不归”?我常说除了思想与儿女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留在
    世间,不也是为这两个“不最不归”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罗素说:的一段话: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2-26 摘录自第 66 页
    文化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本无所谓“主体性”,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满足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更决定于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工具的主体性不能超越于人类的选择之上。所以,在博士们大谈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首先要明白的是,无论是过什么节,在哪天过节,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

    从政治伦理上讲,国家因契约而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一种工具,同样难免有“虚拟社区”的意味。所谓本土情感或爱国主义,既取决于本土文化与国家有着怎样的价值与美德,同样取决于民众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本土情感不应是一种“逆来顺受、“嫁鸡随鸡”的情怀。

    我们的一切文明,当归属于人类文明。然而,有些人非要将人类文眀像切西瓜一样分成几瓣,然后将它们对立起来,就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勾引大家举起各自的一瓣西瓜进行肉搏。文明对立论者说别人手里的西瓜被下了毒药,而自己的那一份却
    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文化的主体性应该首先满足人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选择欢乐方式的权利。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