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3-19
鲁迅全集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鲁迅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定价:388.00元
- ISBN:9787547711101
-
……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
的说。胸懷寬廣如泥土的批評家們,才有“心曠神怡”的鑒賞樂趣。 -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聯繫前文魯迅的號召及本段,觀之,即便天才如魯迅,在當時的社會情境下,也是不能自信滿滿地做創作家。仍然覺得必須謙卑,必須學習西方,因而他有許多譯作與評注,然而他的譯作與評注都不及他自己原創的作品,他的雜文及小說。由此,當時知識份子的自卑和振興中華的急迫感可見一斑。
-
还有一样是恶意的批评。大家的要求批评家
的出现,也由来已久了,到目下就出了许多批评家。可惜他们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评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写出很高明的结论道,“唉,幼稚得很。中国要天才!”……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批評家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事……”這兩句可謂“金句”。 -
其一就是“整理国故”。自从新思潮来到中
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
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
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
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
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
洗净迭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
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国
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民族的隘口,魯迅(新文化人)的崇新思想。 -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