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8-05
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
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印刷字体,从形制、体制到印制的演进过程,以及对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了解到一九四九年来中国政府对文字改革和字体设计的关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廖洁连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9787560977867
-
旧报宋以日本的秀英体为基础设计的
-
-
-
中国四大印刷字体:楷体、宋体、仿宋体、黑体
楷体
唐代专责抄写佛经的“写经生”参照楷书来抄写,逐渐形成一种“汉字写书体”,后来发明雕版印刷术,刻书取代抄书,楷书因而成为雕刻印刷最早期参照的字体。二十世纪,中国各大印书局自行创制字稿及生产,请擅长写楷体的人写手稿,然后刻字。早期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汉文、华丰和华文印书局等规模较大,而汉文、华丰和华文的正楷都很有名,尤以“华文正楷”最美观。这种字体沿用至今。
宋体
雕刻工人雕刻书版时,参照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体,开始形成宋体字;后来刻工为方便和增加速度,逐渐写成横细竖粗、转折呈棱角的宋体字。
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书院和书馆印制圣经,成就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字体和印刷术交流。1949年,新中国统一和规范印刷字体,宋体楷化,以宋体为范本。九十年代,字体产品化,不同品牌的宋体形态虽有差异,但都不离宋体的基本底蕴。
仿宋体
杭州人丁善之和丁辅之在1916年,参照宋刻体的字形、笔形设计,刻制成仿宋活字,命名为“聚珍仿宋”。二十至三十年代,百宋铸字印刷厂的南、北仿宋体,和华丰铸字所刻的长、方形仿宋,称“真宋”在新中国成立后修整补充。这字体沿用至今。
黑体
黑体又称“等线体”“方头体”。日本昔日对各种洋货商标上的拉丁文字造型很感兴趣,于是借鉴并创造出汉字黑体,日本筑地活版社和秀英舍先后创制三号和五号黑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黑体传入中国。 -
宋>仿宋>黑体>楷,宋一倍于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