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420

发布书摘:75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4-30

阴翳礼赞

★纪念珍藏版《阴翳礼赞》为全新的美学经典读本。 ★文学大师带你走过东瀛美学之旅,一本书就能读懂日本美学。 ★旅行时带上这本影响安藤忠雄、原研哉的经典读本,将使你的日本之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谷崎润一郎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CNY 35.00
  • ISBN:9787532771097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8-08-28 摘录自第 79 页
    看来,我们的传统并非不承认恋爱的艺术——虽然内心非常感动,暗暗享受这样的作品,这也是事实——但表面上尽量装出毫无所知的样子。这是我们的谨慎,是谁也没有说出来的社会礼仪。因此,抬出歌磨和丰国的西方人,不能不说是他们打破了我们这种沉默的礼仪。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8-22 摘录自第 36 页
    可为什么只是东方人具有暗中求美的强烈倾向呢?西
    方也经过没有电、瓦斯和石油的时代,寡闻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喜爱阴暗的癖性。据说自古日本的妖怪是无脚的西方的妖怪有脚且通体透亮。从这件小事就能明白,我们的想象里有漆黑一团的黯淡;他们却连幽灵都看做亮如明镜。其他一切日用工艺品,如果说我们所喜欢的颜色就是黯淡的堆积,那么他们所喜欢的颜色即为阳光的重合。银器、铜器,我们爱其生锈者,他们却认为不洁不净,偏要磨得锃亮才行。房屋中间尽量不留“影窝儿”,天棚和周围墙壁一抹白。在建造庭园上,我们种植幽深的树木,他们扩展平坦的草坪。这种不同的癖好是缘何而生的呢?窃以为我们东方人常于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满足,有甘于现状之风气,虽云黯淡,亦不感到不平,却能沉潜于黑暗之中,发现自我之美。然而富于进取的西方人,总是祈望更好的状态,由蜡烛到油灯,由油灯到汽灯,由汽灯到电灯不断追求光明,苦心孤诣驱除些微的阴暗。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8-22 摘录自第 14 页
    我讨厌到牙科医生那里去,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想听那咯吱咯吱的响声,另外一个原因是闪光的玻璃、金属器械太多,使人害怕。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8-22 摘录自第 11 页
    听说纸这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对于西洋纸,我们只当做实用品,此外没有任何感触,然而一看到中国纸和日本纸的肌理,立即感到温馨,舒畅。同样洁白,而西洋纸的白不同于奉书纸和白唐纸的白。西洋纸的肌理有反光的情趣,奉书纸和唐纸的肌理柔和细密,犹如初雪霏微,将光线含吮其中,手感柔软,折叠无声。这就如同触摸树叶,娴静而温润。我们一旦见到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心神不安。西洋人的餐具也用银制、钢制和镍制,打磨得锃亮耀眼,但我们讨厌那种亮光。我们这里,水壶、茶杯、酒铫,有的也用银制,但不怎么研磨。相反,我们喜爱那种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无知的女佣将带着锈迹的银器擦拭得光亮如新,反而遭到主人的叱骂,这种事儿谁家都曾发生过。近来,中国菜一般都采用锡制的餐具,大概中国人喜爱那种古色古香的东西。锡制品类似铝制品,虽然感觉并不好,但中国人用起来,务必要求有时代标记而富于雅味者。而且,表面即使刻有诗文,也要同黝黑的纹理和谐一致。就是说,一到中国人手里,轻薄而光亮的锡金属,一律变得像朱砂一般深沉而厚重。中国人也爱玉石,那种经过几百年古老空气凝聚的石块,温润莹洁,深奥幽邃,魅力无限。这样的感觉不正是我们东方人才有吗?这种玉石既没有红宝石、绿宝石那样的色彩,也没有金刚石那样的光辉,究竟爱的是什么呢?我们也弄不清楚。可是一看那浑厚蕴藉的肌理,就知道这是中国的玉石,想到悠久的中国文明的碎屑都积聚在这团浑厚的浊云之中,中国人酷好这样的色泽和物质,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可以理解了。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8-22 摘录自第 5 页
    然而,正如斋藤绿雨所言:“风流即清寒。”那样的场所,里外空气一样冷,反而使人觉得心情舒畅。饭店的西式厕所通着暖气,实在可厌。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