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0-20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你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思维的质量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理查德·保罗 [美] 琳达·埃尔德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9787111422358
-
不论是否存在或者将来是否会出现完善的思考者,都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思考者,因为人类头脑不可能以一种“完美的”方式运转。人类所有的发展都受到人
类易谬性的限制。不论我们的理性发展到了多高的程度,我们固有的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都不可能完全被去除。不论我们的整合性发展到多高的程度,我们的意识还是会错过一些矛盾和不一致。不论我们的洞察力发展到多高的程度,我们都会有无法达成的洞见。不论我们内化了多少观点,我们都无法全面理解所有的观点。不论我们的经验多么丰富,我们都无法获取所有有益的经验。
不论我们大脑开发到何种程度,我们的思维永远是有限的、易犯错误的、自我中心的、社会中心的、存有偏见和非理性的。正因如此,完善的思考者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自己离“完美的”思考者还有多远。因此,他们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头脑,以及不断地反思批评 -
理论上,我们有能力发现自己何时在自欺以及何时在歪曲事实。我们能够培养自己以下这些行为习惯
(1)从我们自己和与我们意见相左的观点出发来全面分析事件。和他人交谈时,我们可以通过解释自己对他人观点的理解来审视自己。
(2)不论何时,当我们感到自己完全正确、反对我们的人完全错误时,都要对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持怀疑态度。
(3)当我们受强烈情绪的影响时,推迟对他人和事件的评价。直到我们可以冷静地质疑自己,并且相对客观地看待事实时,再做出评价冷静 -
生活中某一情境和事件的负面性常常会带来广泛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性有时甚至会在我们整个生活中投下阴影。不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是负面还是正面事件,过分悲观主义还是愚蠢乐观主义,这些不合理的想法总会主导我们的思维。我们能够迅速地从生活中一两件负面(或正面)事件上跳到认为我们生活中一切都是负面(或者正面)的想法上。自我中心的负面思维很容易带来放纵和自怜,而自我中心的正面思维很容易导致不切实际的自满
不论事件积极还是消极,我们都要以长远的视角给予事件恰当的考量。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最为重视的事情,必须形成长远的历史的视角,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长远视角来看待问题,必须摒弃片面的、过分概括化的自我中心。当我们头脑中形成一个看待问题的完整“大图”思维框架时,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偏见和错误信念而被不成比例地放大理性对待负面情绪 -
当敌对政府成员向我们透露敌方消息时,我们称他的行为是“勇敢”、“极富勇气的”;而当我们国家的人向敌方透露消息时,我们称这个人为“叛徒”。我们是聪明的,他们是狡诈的;我们支持为自由而战的战士,他们支持恐怖主义分子;我们建立收纳所,他们开设集中营;我们策略性地后退,他们大规模地败北;我们信仰宗教,他们满是盲信;我们坚定不移,他们固执己见。有成千上万个这样成对的词来描述同一件事。我们做,就是正确的;他们做,就是错误的。大多数人没能发现这其中的双重标准。双重标准
-
人们是怎样在其内心中创造出如此矛盾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物的呢?答案是自欺。事实上,关于人类最正确、最有用的定义就是“自欺动物”。欺骗、口是心非、强词夺理、妄想和虚伪才是人性最本源和未受教育时的状态。而大多数教有和社会影响不仅没有努力减少人类的这种倾向,反而强化了人的这种状态,使得人们更加狡猾、世故和难以捉摸
继续深化这个问题,人类不仅天生自欺,而且本性也是社会中心的。每个文化和社会都视自己是特殊的,认定自身价值观和规范中所有的基本信念和实践都是合理的。民俗中这样武断、专制的本质仅为少数人类学家所知(如果有的话),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