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520

发布书摘:38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6-14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青少年必备的心理学读本,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释惑、健康成长的必读书。 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自第一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定价:39.8元
  • ISBN:9787505737488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7-22 摘录自第 21 页
    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而不能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或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
    我们应该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7-19 摘录自第 11 页
    从出生之日起,我们就在摸索着追寻这种“生活的意义
    在生命开始的第五个年头,儿童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他对待问题和工作的模式。此时,儿童就已经具有了“对这个世界和对
    自已应该期待些什么”的最深层和最持久的概念。以后,他会利用一张固定的统觉表( Scheme of apperception)来观察世界:经验在被接受之前,即已被预先做了解释,而这种解释又是依照最先赋予生活的意义进行的。
    即使这种意义错得一塌糊涂,即使这种处理问题和事物的方式会不断带来不幸和痛苦,它们也不会轻易地被放弃。
    只有重新审视造成这种错误解释的情境,找出谬误所在、并修正统觉表,这种错误的生活意义才能被矫正过来。
    在少数情况下,个体也许会由于自己错误的行为方式导致的糟糕的结果所追而修正他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并凭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完成这种改变:然而,如果没有社会的压力,如果他没有发现,假如他再我行我素,他必然会陷入绝境,那么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的修正,大部分要借助于某些受过训练而了解这些意义的专家,他们能帮助人们发现最初的错误,并给出一种较为合适的生活的意义。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 2019-07-19 摘录自第 9 页
    :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被其同类的喜好所指引,当他遭遇困难时,他会选择用不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方法来加以克服。
    对许多人而言,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观点,他们也许会怀疑,他们或许会问:“对于自己,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一个人老是考虑别人,老是为别人的利益奉献自己,他难道不会感到痛苦吗?如果一个人想要使自己得到适当的发展,他无论如何也应该为自己设想一下吧?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怎样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或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格吗?”
    这种观点看似正确,但事实上却大谬不然,因为它提出的问题都是虚假的问题。
    假如一个人在他赋予生活的意义里,希望对别人能有所贡献,而且他的情感也都指向了这个目标,他自然会把自己的人格塑造到理想形态,对他人、对社会都有贡献的状态。他会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他会根据自己的社会感觉来训练自己,他也会从练习中获得种种能力和技巧。
    让我们以爱情与婚姻为例。如果我们深爱着我们的伴侣,如果我们致力于丰富我们伴侣的生活,我们自然会竭尽所能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假如我们没有奉献的目标,而只想凭空发展自己的人格,那就只是在装腔作势,只会使自己更不愉快而已。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7-18 摘录自第 6 页
    个体心理学( Individual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做出的反应,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吧,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够尽心尽力,他的朋友很少,因为他发现和他的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
    那么,从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这些拘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言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生活对他来讲机会太少而挫折太多。他的活动范围一定非常狭窄,这与他对生活的意义的判断有关:
    生活的意义对他来讲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因而他倾向于把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和别人接触。
    现在有点这样的状态趋势????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7-18 摘录自第 5 页
    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种事实。这个事实是:我们自己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我们四周还有其他人,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们发生联系。单个的人是很脆弱的,他要受到种种限制,这使得单个的人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